CN220572009U - 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72009U CN220572009U CN202321700072.8U CN202321700072U CN220572009U CN 220572009 U CN220572009 U CN 220572009U CN 202321700072 U CN202321700072 U CN 202321700072U CN 220572009 U CN220572009 U CN 2205720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temperature
- flow path
- heat conductor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470 thermal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7 amalga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71 so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7727 Euscorpius alph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YHGEUNFJIGTRX-UHFFFAOYSA-N 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OCOC2=CC=1C(=O)C(CCC)N1CCCC1 SYHGEUNFJIGTR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热结构,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测温电阻,所述导热体内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测温电阻在导热体内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该导热结构的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导热体内设置测温电阻,使得测温电阻能够较为精准地对导热体的温度实现实时监控,通过设置限位结构能够限定测温电阻在导热体内的位置,使得测温电阻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检测导热体的温度,从而确保湿度检测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属于厨房家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厨房电器的技术领域中,对于烹饪器具腔体的蒸汽可以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进行散热,例如使用导热结构将腔体内的热量传递至腔体外,导热结构在散热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检测自身温度来检测烹饪器具腔体内的湿度。因此,导热结构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精准且稳定的温度检测,以满足湿度检测的功能以及确保湿度检测的精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导热结构,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测温电阻,所述导热体内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测温电阻在导热体内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保护壳体,所述测温电阻设置在保护壳体内,所述保护壳体设置在导热结构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壳体由至少两个分体结构拼合而成,至少一个所述分体结构设有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测温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在导热体表面形成有开口,所述测温电阻连接有线路,所述线路穿过保护壳体,并由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引出导热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处,并且允许所述线路穿过,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支撑所述卡扣结构和保护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于所述线路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一区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二区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和第二区域的温度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设有疏水涂层,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设为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体还包括两端分别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进行热传递的第三部分,所述导热体的第三部分包裹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将第三部分和导热体外的气体和/或冷却介质和/或导热物隔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部分设有散热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温电阻设有一个,并且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温电阻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的温度,并且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另外所述测温电阻一个用于检测第二部分的温度,并且形成第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温电阻设有三个,第一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相连处的温度,并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部分的温度,并形成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处的温度,并形成第四温度传感器。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所述导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导热体内设置测温电阻,使得测温电阻能够较为精准地对导热体的温度实现实时监控,通过设置限位结构能够限定测温电阻在导热体内的位置,使得测温电阻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检测导热体的温度,从而确保能够实现湿度检测的功能,并且确保湿度检测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导热体的散热状态示意图;
图2为导热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导热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第一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三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湿度检测装置的第一种路径设置的示意图;
图8为湿度检测装置的第二种路径设置的示意图;
图9为湿度检测装置在第二种路径设置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湿度检测装置的第三种路径设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湿度检测装置在第三种路径设置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湿度检测装置的第四种路径设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湿度检测装置在第四种路径设置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4为导热体的第一种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15为导热体的第二种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本实施案例的湿度检测装置,通过导热体传递热量并且遵循热量守恒定律,以检测温度的方式获得气体的热传递系数,再通过热传递系数获得蒸汽比例从而能够来间接计算出湿度,相比使用湿度传感器直接检测湿度,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应用,并且在高温环境下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另外,相比例如红外、超声波、氧传感等方式检测湿度,本实施案例所使用的检测元件为温度传感器,在成本上较为低廉,更具应用价值。
一种湿度检测装置,参照图1、图4,包括导热体1、第一温度传感器a1、第二温度传感器a2、处理器(图中未显示)。其中,导热体1具有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能够和第一区域p1进行热交换,第二部分12能够和第二区域p2进行热交换,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的温度不同,使得热量由第一部分11沿着热导体传递至第二部分12,或者由第二部分12沿着导热体1传递至第一部分11。
在第一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下,参照图4,第一温度传感器a1用于检测导热体1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a2用于检测第一区域p1的温度,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a1、第二温度传感器a2所检测的温度计算第一区域p1的湿度。
第一区域p1和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之间传递的热量,与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传递的热量相同,与第二部分12和第二区域p2之间传递的热量相同,在第二区域p2温度可确定以及导热体1的热传递系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第一区域p1的热传递系数,由于蒸汽-空气的热传递系数由蒸汽的比例所决定,从而能够计算出第一区域p1的空气湿度。
实际应用时,可以利用湿度计算函数H=f(T1,T2)计算第一区域p1的湿度,其中H为第一区域p1的湿度,T1为导热体1的温度,T2为第一区域p1的温度。
在第二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下,参照图5并结合图1,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a3。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a1用于检测导热体1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a2用于检测第一区域p1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a3用于检测第二部分12的温度、或者第二区域p2的温度。
第一区域p1和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之间传递的热量,与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传递的热量相同,与第二部分12和第二区域p2之间传递的热量相同,在第二区域p2或第二部分12温度经检测确定以及导热体1的热传递系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第一区域p1的热传递系数,由于蒸汽-空气的热传递系数由蒸汽的比例所决定,从而能够计算出第一区域p1的空气湿度。
相比第一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增加了第三温度传感器a3来检测第二部分12或者第二区域p2的温度,本实施方式比较适用于第二区域p2的环境温度存在不可确定性的因素,或者第二区域p2的环境温度于不同应用环境、不同应用时间段等存在变化的情况,另外,相比第一种实施方式,以直接检测的方式消除了第二区域p2环境温度所造成的偏差,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实际应用时,可以利用湿度计算函数H=f(T1,T2,T3)计算第一区域p1的湿度,其中H为第一区域p1的温度,T1为导热体1的温度,T2为第一区域p1的温度,T3为第二区域p2或者第二部分12的温度。
在第三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下,参照图6并结合图1,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a3、第四温度传感器a4,导热体1还包括第三部分13,第三部分1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进行热传递。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a1用于检测第三部分13和第一部分11相连处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a3用于检测第三部分13和第二部分12相连处的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a4用于检测第一部分11的温度。
相比前两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计算湿度的结果更为精准,本实施方式的计算原理如下所示:
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温度不同,并且导热体1仅与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热交换的情况下,热量通过导热体1由第一区域p1传递至第二区域p2,或者由第二区域p2传递至第一区域p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Q1=Q2,Q1为第一区域p1和第一部分11之间传递的热量,Q2为导热体1的第三部分13所传递的热量;即α×A1×(T2-T1)=λ×1/L×A2×(T3-T4),α为第一区域p1空气的热传递系数,λ为导热体1的导热系数,A1为第一部分11和第一区域p1发生热交换的面积,A2为第三部分13的横截面积,L为第三部分13的长度,T1为第一温度传感器a1所检测的温度,T2为第二温度传感器a2所检测的温度,T3为第三温度传感器a3所检测的温度,T4为第四温度传感器a4所检测的温度,其中λ、A1、A2、L为确定值,获得(T3-T4)值和(T2-T1)即可计算得到α,从而能够计算出第一区域p1的湿度。
实际应用时,可以利用湿度计算函数H=f(T1,T2,T3,T4)计算第一区域p1的湿度。
在第三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下,导热体1的第三部分13包裹有隔热件14,隔热件14将第三部分13和导热体1外的气体和/或冷却介质和/或导热物隔离,使得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通过导热体1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热量损失,以确保计算湿度的精确性,隔热件14可以使用例如隔热橡胶等隔热材料制得。
在本实施案例中,第一区域p1的温度大于第二区域p2的温度,即热量由第一区域p1传递至导热体1,再由导热体1传递至第二区域p2。本实施案例的湿度检测装置,适用于烹饪器具中,第一区域p1可设定在烹饪器具的内腔中,第二区域p2可设定在烹饪器具的内腔外,例如散热环境中,通过本实施案例的湿度检测装置,能够较为精准地计算出内腔中的湿度。
在本实施案例中,参照图1-图3,导热体1设置有安装孔15,安装孔15在导热体1表面形成开口16,安装孔15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测温电阻17,测温电阻17连接有线路171,线路171由安装孔15的开口16引出导热体1外。
测温电阻17外设置有保护壳体18,保护壳体18对测温电阻17起到限位保护作用,以确保其检测温度的功能。保护壳体18包括至少两个分体结构181,通过相互拼合组成呈完整的保护壳体18,至少一个分体结构181设有容纳槽,用于形成容纳测温电阻17的装配空间,在组装时先将测温电阻17嵌入容纳槽中,再将分体结构181拼合成保护壳体18,使得测温电阻17的装配较为方便。
导热体1在安装孔15的开口16处设置有被线路171穿过的卡扣结构191,在安装孔15内设置有弹性件192,弹性件192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卡扣结构191和保护壳体18上,能够避免保护壳体18沿安装孔15的轴向位移,起到了对保护壳体18以及测温电阻17较好的定位作用。另外,保护壳体18可以由耐温导热良好的刚性材质制成,例如导热陶瓷(氮化硅等),一方面使得保护壳体18能够起到对测温电阻17较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足够的刚性使得保护壳体18在受到弹性件192的弹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变形。另外,弹性件192可以选用弹簧,并且套于线路171之外。
导热体1在第三部分13的表面设置有卡位结构131,隔热件14的内表面设置有和卡位结构131卡嵌配合的卡位槽,或者导热体1在第三部分13的表面设置有卡位槽,隔热件14的内表面设置有和卡位槽卡嵌配合的卡位结构,可以避免隔热件14和导热体1发生相对错位,从而能够确保隔热件14能够完整地包裹住第三部分13,以杜绝热量传递损伤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第一部分11的表面设有疏水涂层,防止蒸汽在该部分发生冷凝,从而避免影响湿度测量,或者,第一部分11的表面设为弧面,使冷凝水能快速流散到四周,从而避免影响湿度测量。
在第一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下,测温电阻17设置一个,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a1。
在第二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下,如果第三温度传感器a3检测第二部分12的温度,则安装孔15内设置两个测温电阻17,其中一个测温电阻17在安装孔15的位置分别对应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即形成第三温度传感器a3,另一个测温电阻17则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a1,如果第三温度传感器a3检测第二区域p2的温度,则安装孔15内设置一个测温电阻17,即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a1。
在第三种湿度检测的实施方式下,安装孔15内设置三个测温电阻17,这三个测温电阻17在安装孔15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三部分13和第一部分11相连处、第三部分13和第二部分12相连处、第一部分11。即分别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a1、第三温度传感器a3、第四温度传感器a4。
本实施案例的导热体1,在其第二部分12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能够增大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和第二区域p2的热交换面积,从而增强第二部分12的散热效果。
在散热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参照图14,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散热翅片121,散热翅片121连接在导热体1上。在散热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参照图15,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相互间隔的散热环122,散热环122套接在导热体1上。散热翅片121或者散热环122可以通过焊接或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导热体1上,也可以和导热体1设置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案例的导热结构,通过在导热体1内设置测温电阻17,使得测温电阻17能够较为精准地对导热体1的温度实现实时监控,通过设置限位结构能够限定测温电阻17在导热体1内的位置,使得测温电阻17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检测导热体1的温度,从而确保能够实现湿度检测的功能,并且确保湿度检测的精准性。
本实施案例的湿度检测装置,参照图7,形成有第一流通路径r1,第一流通路径r1经过第一区域p1,气体沿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并且在经过第一区域p1时和导热体1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至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热量经过导热体1传递至第二区域p2进行散热。
湿度检测装置在第一种路径设置的实施方式下,参照图7,湿度检测装置形成有第二流通路径r2,第二流通路径r2与第一流通路径r1连通,并且第二流通路径r2经过第二区域p2,气体沿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并且流动至第二流通路径r2,即使得气体沿着第一流通路径r1以及第二流通路径r2排放散热,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待流动至第二区域p2时可以对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进行冷却降温,在本实施方式下,湿度检测装置不依赖于其他冷源,而是通过自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在这种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1连通的实施方式下,散热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温差较小,相对而言湿度检测的准确度较低。
导热体1穿过第一流通路径r1,隔热件14包裹第三部分13能够将导热体1和气体和/或冷却介质隔离开,避免导热体1在将热量由第一部分11传递至第二部分12的过程中出现损失,以确保检测的精准性。
湿度检测装置在第二种路径设置的实施方式下,参照图8,湿度检测装置形成有第二流通路径r2,所述第二流通路径r2经过所述第二区域p2,冷却介质沿第二流通路径r2流动。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第二流通路径r2上设置有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第一冷却介质引导结构c1用于引导冷却介质沿第二流通路径r2流动,冷却介质流经第二区域p2,并且对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进行冷却降温。冷却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即第二流通路径r2可以对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进行风冷或者水冷散热,相对应地,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设为风机或者泵。在本实施方式下,湿度检测装置依赖于第一冷却引导结构c1,通过引导冷却介质对第二部分12冷却降温,以强制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连通,即气体沿着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并且流动至第二流通路径r2。
导热体1穿过第一流通路径r1,隔热件14包裹第三部分13能够将导热体1和气体和/或冷却介质隔离开,避免导热体1在将热量由第一部分11传递至第二部分12的过程中出现损失,以确保检测的精准性。
基于第二种路径设置的实施方式,参照图8、图9,本实施案例的湿度检测装置在结构组成上包括腔体2、第一散热道31,其中,第一流通路径r1至少部分形成在腔体2内,第二流通路径r2形成在第一散热道31内,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设置在第一散热道31内,第一冷却介质引导结构启动时能够引导冷却介质沿着第二流通路径r2流动,流经第二区域p2对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进行冷却降温,使得腔体2内的热量通过导热体1传递到第一散热道31进行强制散热。导热体1的一部分在腔体2内,另一部分在腔体2外,并且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位于腔体2内,第一流通路径r1位于腔体2内的部分流经第一区域p1,使得流经第一区域p1的气体和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进行热交换,第一流通路径r1位于腔体2外的部分能够使得腔体2内的气体进行排放散热,第一散热道31和腔体2连通,使得腔体2内的气体能够流入到第一散热道31内,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位于腔体2外的第一散热道31内,和第二区域p2进行热交换。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可以设置在第一散热风道相对于导热体1的上游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散热风道相对于导热体1的下游处。相比于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中均无冷却介质流动的情况,第二流通路径r2中有冷却介质流动而第一流通路径r1无冷却介质流动,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温差增大,使得导热体1的导热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提高湿度检测的准确度,成本也较低。
另外,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设置为相互独立,即气体沿着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且不流动至第二流通路径r2。并且还设置了第三流通路径r3,第三流通路径r3和第一流通路径r1交汇使得气体能够从第三流通路径r3流动到第一流通路径r1上。
导热体1穿过第一流通路径r1,隔热件14包裹第三部分13能够将导热体1和气体和/或冷却介质隔离开,避免导热体1在将热量由第一部分11传递至第二部分12的过程中出现损失,以确保检测的精准性。
基于该路径设置,结构组成上包括腔体2、第二散热道32、冷却道,第二散热道32和冷却道位于腔体2外,第二散热道32和腔体2连通,第一流通路径r1至少部分形成在腔体2内,第二流通路径r2形成在第二散热道32内,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设置在冷却道内,第三流通路径r3形成在第二散热道32内。腔体2内的气体沿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经过第一区域p1和第一部分11热交换,气体流入第二散热道32内进行散热和排放。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引导冷却介质在冷却道内流动,经过第二区域p2和第二部分12进行热交换,达到散热的效果。相比于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中均无冷却介质流动的情况,第二流通路径r2中有冷却介质流动而第一流通路径r1无冷却介质流动,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温差增大,使得导热体1的导热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提高湿度检测的准确度。同时,相比于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连通的情况,腔体2和冷却道不连通,即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不连通,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温差进一步增大,使得导热体1的导热效果进一步强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湿度检测的准确度。而第二散热道32中通常需要设置第二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2来引导冷却介质进入第二散热道32,则第二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2则因为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不连通而无法引导冷却介质进入冷却道。因此,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的设置增加了成本。由于腔体2和冷却道不连通,即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不连通,使得气体中携带的油烟也不会进入到冷却道内,从而影响第二部分,使得第二部分避免沾染油污而影响散热效果。并且,在第二流通路径引入r2冷却介质的情况下,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的温差增大,提高了湿度检测的精准度,但是会相对提高散热成本。
湿度检测装置在第三种路径设置的实施方式下,参照图10,湿度检测装置在形成有第一流通路径r1以及第二流通路径r2的基础上,还形成有第三流通路径r3。第三流通路径r3和第一流通路径r1交汇,气体沿第三流通路径r3流动,并且流动至第一流通路径r1,经过第一区域p1和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进行热交换,冷却介质沿着第二流通路径r2流动,经过第二区域p2和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进行热交换,冷却介质沿着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和流入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的气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第二流通路径r2和第一流通路径r1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即第二流通路径r2和第一流通路径r1可以对导热体1进行风冷或者水冷散热。在这种实施方式下,通过第二流通路径r2的冷却介质和第一流通路径r1的冷却介质对导热体1进行冷却降温,以双冷源进行冷却并且强制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第二流通路径r2和第一流通路径r1相互独立设置,即第二流通路径r2的冷却介质和第一流通路径r1的冷却介质不发生热交换,第二流通路径r2和第一流通路径r1对于导热体1进行单独散热,从而使得两者的散热效果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导热体1穿过第一流通路径r1,隔热件14包裹第三部分13能够将导热体1和气体和/或冷却介质隔离开,避免导热体1在将热量由第一部分11传递至第二部分12的过程中出现损失,以确保检测的精准性。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第二流通路径r2上设置有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引导冷却介质沿第二流通路径r2流动,若是采用风冷的方式,则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设置为风机,若是采用水冷的方式,则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设置为泵。第一流通路径r1上设置有第二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2,引导冷却介质沿着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同样可以设置为风机或者泵。
基于第三种路径设置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0、图11,本实施案例的湿度检测装置在结构组成上包括腔体2、第一散热道31、第二散热道32,其中第一散热道31和第二散热道32位于腔体2外,并且第一散热道31和第二散热道32相互独立设置,导热体1穿过第二散热道32。第一流通路径r1至少部分形成在腔体2内,第二流通路径r2形成在第一散热道31内,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设置在第一散热道31内,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可以设置在第一散热道31相对于导热体1的上游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散热道31相对于导热体1的下游处,第一流通路径r1形成在第二散热道32内,第二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2设置在第二散热道32内,第二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2可以设置在第二散热道32相对于导热体1的上游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散热道32相对于导热体1的下游处。
在这种实施方式下,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不进入腔体2内,从而能够避免油烟对第一部分11的影响。同时,第一散热道31和第二散热道32相互独立设置,即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相互独立不连通,使得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温差较大,湿度检测结果更为精准,但散热成本相对较高。
腔体2设置有连通腔体2和第二散热道32的连接管路22,使得腔体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连接管路22流动至第二散热道32中,即使得第三流通路径r3部分形成在腔体2内,并且能够和第一流通路径r1相交汇。
湿度检测装置在第四种路径设置的实施方式下,参照图12,湿度监测装置形成有第一流通路径r1、第二流通路径r2、第三流通路径r3。第三流通路径r3和第一流通路径r1交汇,气体沿第三流通路径r3流动,并且流动至第一流通路径r1,经过第一区域p1和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进行热交换,冷却介质沿着第二流通路径r2流动,经过第二区域p2和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进行热交换,冷却介质沿着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和流入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的气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
导热体1穿过第一流通路径r1,隔热件14包裹第三部分13能够将导热体1和气体和/或冷却介质隔离开,避免导热体1在将热量由第一部分11传递至第二部分12的过程中出现损失,以确保检测的精准性。
与第三种实施方式不同地,在本实施方式下,第二流通路径r2的下游端和第一流通路径r1的上游端连通,第二流通路径r2上或第一流通路径r1上或第二流通路径r2和第一流通路径r1连通处设有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引导冷却介质沿第二流通路径r2、第一流通路径r1流动,依次对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进行冷却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下仅使用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进行引导冷却介质,第二流通路径r2和第一流通路径r1连通也使得整体的路径设置更为精简;并且,冷却介质对导热体1的第二部分12进行冷却散热后,其余冷再对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冷却散热能够节省能耗。
基于第四种路径设置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2、图13,本实施案例的湿度检测装置在结构组成上包括腔体2、第一散热道31、第二散热道32,第一散热道31和第二散热道32位于腔体2外,第一散热道31的下游端和第二散热道32的上游端连接,第三流通路径r3至少部分形成在腔体2内,第一流通路径r1形成在第二散热道32内,第二流通路径r2形成在第一散热道31内,第一冷却介质引导机构c1设置在第一散热道31和第二散热道32相连处。
在这种实施方式下,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不进入腔体2内,从而能够避免油烟对第一部分11的影响。同时,第一散热道31和第二散热道32连通,即第一流通路径r1和第二流通路径r2连通,使得导热体1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温差较小,湿度检测的精准度较低,但散热成本相对较低。
腔体2设置有连通腔体2和第二散热道32的连接管路22,使得腔体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连接管路22流动至第二散热道32中,即使得第三流通路径r3部分形成在腔体2内,并且能够和第一流通路径r1相交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测温电阻,所述导热体内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测温电阻在导热体内的位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保护壳体,所述测温电阻设置在保护壳体内,所述保护壳体设置在导热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由至少两个分体结构拼合而成,至少一个所述分体结构设有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测温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在导热体表面形成有开口,所述测温电阻连接有线路,所述线路穿过保护壳体,并由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引出导热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处,并且允许所述线路穿过,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支撑所述卡扣结构和保护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于所述线路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一区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二区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和第二区域的温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设有疏水涂层,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设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还包括两端分别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进行热传递的第三部分,所述导热体的第三部分包裹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将第三部分和导热体外的气体和/或冷却介质和/或导热物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设有散热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电阻设有一个,并且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电阻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的温度,并且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另外一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第二部分的温度,并且形成第三温度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电阻设有三个,第一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相连处的温度,并形成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部分的温度,并形成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个所述测温电阻用于检测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处的温度,并形成第四温度传感器。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导热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00072.8U CN220572009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00072.8U CN220572009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72009U true CN220572009U (zh) | 2024-03-12 |
Family
ID=90107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00072.8U Active CN220572009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72009U (zh) |
-
2023
- 2023-06-30 CN CN202321700072.8U patent/CN2205720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650584B1 (en) | Temperature probe with fast response time | |
TWI436039B (zh) | 流量計 | |
EP1128168A3 (en) |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hysical quantity such as fluid flow | |
US20080134904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variation with time of the amount of steam released from a food product during a cooking process in a cooking chamber of a baking oven | |
CA2589420A1 (en) | Thermal tympanic thermometer | |
TW567447B (en) | Fire sensor | |
JP5541576B2 (ja) | 風向風速計および風向風速装置 | |
JP2003035578A (ja) | 熱式流量計測装置 | |
CN220572009U (zh) | 一种导热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 |
WO2023125141A1 (zh) | 一种端子测温结构 | |
CN108261050B (zh) | 测温装置以及微波烹饪器具 | |
US4175438A (en) | Temperature measuring probe | |
JP4946278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CN109612599A (zh) | 一种内置式自保护的温度传感器 | |
KR102425406B1 (ko) | 온도센서 고정용 브라켓,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교환기 및 동파방지를 위해 이를 이용하는 물 가열기 | |
WO2023168798A1 (zh) | 一种热电势探头 | |
US3592058A (en) | Omnidirectional fluid velocity measuring device | |
US7147037B2 (en) | Leak detector for mixed heat exchangers | |
WO2012012769A2 (en) | Shield for heat transfer restriction for high flow rate use in a thermal flow rate sensor | |
US5351537A (en) | Heat-sensitive flow rate sensor having a longitudinal wiring pattern for 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 |
JPS59105520A (ja) | 熱式質量流量計 | |
CN218895810U (zh) | 一种流体检测装置 | |
CN108591988A (zh) |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3199333B2 (ja) | 測温用冷却装置 | |
CN208223560U (zh) | 一种汽车空气流量计的冷却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