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9491U - 一种线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9491U
CN220569491U CN202322150614.5U CN202322150614U CN220569491U CN 220569491 U CN220569491 U CN 220569491U CN 202322150614 U CN202322150614 U CN 202322150614U CN 220569491 U CN220569491 U CN 220569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hole
coil
coil structure
body part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06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凌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gahertz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gahertz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gahertz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gahertz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06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9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9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9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圈结构。包括线圈,线圈包括本体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本体部的两端,本体部上开设有连通孔;线圈的本体部在进行多圈绕组后,第一端部的位置与连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端部能过穿过连通孔后实现与本体部的交叉设置。第一端部仅需要穿过本体部上的连通孔,不需要从本体部的上方或者下方穿过,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实现交叉设置的同时,不增大线圈的厚度,降低了该线圈结构后续集成到终端产品(例如无线充电座)的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线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诸如手机,手表,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等设备中,都有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
业内无线充电一般为磁感应技术,具体为给发射线圈通过交变的电信号,交变的电场通过发射线圈将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对它周围的线圈的磁耦合作用,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变化的磁场将产生电场。因此发射端线圈产生的磁场将穿过接收端线圈,接收线圈将产生电场,如果在接收线圈端接上负载的话将会产生电流。
然而在将线圈应用在无线充电领域中时,传统的线圈在绕组时都需要交叉,这样会增加线圈的厚度,进而导致终端产品的厚度增加,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线圈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线圈绕组都需要交叉,这样会增加线圈的厚度,进而导致终端产品的厚度增加,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线圈结构,包括:
线圈,所述线圈包括本体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连通孔;
所述线圈的本体部在进行多圈绕组后,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与所述连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端部能过穿过所述连通孔后实现与本体部的交叉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上涂设有绝缘层,所述连通孔的内壁涂设有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填充层,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设于所述连通孔时,所述填充层壳用于填充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电极端,所述电极端连通孔垂直设置,所述电极端穿设于所述连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电极端,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共同用于与外界电路进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电极端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电极端的形状均为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上还设置有自粘层,所述自粘层包覆于所述绝缘层,所述自粘层用于将所述线圈结构与外界基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结构中,在本体部上开设有连通孔,当线圈的本体部进行多圈绕组后,第一端部可通过本体部上的连通孔穿出,以实现与本体部的交叉设置。此时第一端部仅需要穿过本体部上的连通孔,不需要从本体部的上方或者下方穿过,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实现交叉设置的同时,不增大线圈的厚度,降低了该线圈结构后续集成到终端产品(例如无线充电座)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线圈结构;10、线圈;11、本体部;111、连通孔;112、绝缘层;12、第一端部;121、第一电极端;13、第二端部;131、第二电极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线圈结构可用于设置在无线充电座的内部,通过连通电流后,形成有磁场,该磁场穿过接收线圈,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电流以对设备进行充电。
下面结合图1至图3,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结构100包括线圈10,所述线圈10包括本体部11、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所述第一端部12和所述第二端部13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11的两端,所述本体部11上开设有连通孔111;所述线圈10的本体部11在进行多圈绕组后,所述第一端部12的位置与所述连通孔1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端部12能过穿过所述连通孔111后实现与本体部11的交叉设置。
关于上述的线圈10,线圈10的作用为接通电流,通过交变的电信号,交变的电场通过发射线圈10将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对它周围的线圈10的磁耦合作用,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变化的磁场将产生电场。因此发射端线圈10产生的磁场将穿过接收端线圈10,接收线圈10将产生电场,如果在接收线圈10端接上负载的话将会产生电流,而后可对负载进行充电。该负载为用于充电的设备,例如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等。
为了使线圈10产生有较强的磁场,通常将线圈10的本体部11进行多圈绕组。而当本体部11进行多圈绕组后,需要将第一端部12拉出以连通电源,此时第一端部12不可避免的与本体部11交叉设置,而这样会增加线圈10的厚度。
在本体部11上开设有连通孔111,当线圈10的本体部11进行多圈绕组后,第一端部12可通过本体部11上的连通孔111穿出,以实现与本体部11的交叉设置。此时第一端部12仅需要穿过本体部11上的连通孔111,不需要从本体部11的上方或者下方穿过,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实现交叉设置的同时,不增大线圈10的厚度,降低了该线圈结构100后续集成到终端产品(例如无线充电座)的难度。
当本体部11进行多圈绕组时,本体部11上可开设有多个连通孔111,多个连通孔111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第一端部12在不弯折的情况下可以穿过多个连通孔111。
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用于与外界电路进行连通,在第一端部12与第二端部13与外界电路连通后,线圈10可产生有磁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1上涂设有绝缘层112,所述连通孔111的内壁涂设有绝缘层112。通过在本体部11和连通孔111的内壁涂设绝缘层112,能够为线圈10提供绝缘保护,防止电流泄露和短路,保证终端产品(例如无线充电座)的正常运行。
其中,绝缘层112的材料通常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能够有效地隔离电线之间的电荷,防止电流泄漏和短路。
并且,在连通孔111的内壁涂设绝缘层112,可防止第一端部12在穿设于连通孔111内后,第一端部12与连通孔111发生接触而导致电流泄露和短路,进一步保证终端产品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连通孔111内设置有填充层(图中未示出),当所述第一端部12穿设于所述连通孔111时,所述填充层壳用于填充所述连通孔111和所述第一端部12之间的间隙。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能够被填充层固定在连通孔111内,防止第一端部12发生摇晃而与连通的电路发生脱离。
该填充层可为绝缘的柔性材料,例如硅胶、棉布、丝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12包括第一电极端121,所述电极端连通孔111垂直设置,所述电极端穿设于所述连通孔111。该电机端在穿过连通孔111后可与电路进行连通,以使得线圈10产生磁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13包括第二电极端131,所述第一电极端121和所述第二电极端131共同用于与外界电路进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11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电极端121的形状相适配。且连通孔111的横截面略大于第一电极端121的横截面,以使得第一电极端121能够穿设于连通孔111,在穿设后,通过填充层将连通孔111与第一电极端121之间的间隙填充。其中,所述连通孔111和所述第一电极端121的形状可均为方形。此外,连通孔111和第一电极端121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1上还设置有自粘层(图中未示出),所述自粘层包覆于所述绝缘层112,所述自粘层用于将所述线圈结构100与外界基板相连接。已将线圈结构100固定在外界基板上,例如,通过自粘层将线圈结构100固定在无线充电座的基板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结构100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关的部分,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结构100还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该线圈结构100功能的其他结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供能机构、PCB收集匣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所述线圈包括本体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连通孔;
所述线圈的本体部在进行多圈绕组后,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与所述连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端部能过穿过所述连通孔后实现与本体部的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涂设有绝缘层,所述连通孔的内壁涂设有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填充层,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设于所述连通孔时,所述填充层壳用于填充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一电极端连通孔垂直设置,所述电极端穿设于所述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电极端,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共同用于与外界电路进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电极端的形状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电极端的形状均为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还设置有自粘层,所述自粘层包覆于所述绝缘层,所述自粘层用于将所述线圈结构与外界基板相连接。
CN202322150614.5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线圈结构 Active CN220569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0614.5U CN2205694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线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0614.5U CN2205694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线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9491U true CN220569491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9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0614.5U Active CN2205694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线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9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1574B2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condary side thereof
CN106207285B (zh) 电池组件及智能设备
CN208507409U (zh) 电抗器以及电气/电子设备
CN108063044A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系统
KR20190070011A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CN107705967A (zh) 无线可充电电池及其部件
CN104813561A (zh) 感应能量转移线圈结构
WO2013035281A1 (ja)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非接触充電機器
JP2021034707A (ja) 高周波コイル部品、無線給電用コイル部品、無線給電装置および周波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6787678A (zh) 一种emc连接器及电机控制器
CN208580650U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绕线线圈结构
CN215644894U (zh) 电池和蓝牙耳机
CN220569491U (zh) 一种线圈结构
CN111312976A (zh) 一种任意方位出导线封装的软包电芯
US20180315522A1 (en) Electric wire for high frequency, high voltage and large current
CN220873398U (zh) 一种交叉的线圈结构
CN209029645U (zh) 一种数据线
CN104685796A (zh) 通信系统
CN218472131U (zh) 可降低蓝牙耳机底噪的包覆式电芯
CN114171293B (zh) 线圈组件及终端
CN209282341U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装置以及充电座
CN211265252U (zh) 无线充电的发射端
KR101578863B1 (ko) 무선 전력 통신용 코일 및 코일 권선 방법
CN105610227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9980966U (zh) 电流互感器和柱上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