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6836U -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6836U
CN220566836U CN202322282870.XU CN202322282870U CN220566836U CN 220566836 U CN220566836 U CN 220566836U CN 202322282870 U CN202322282870 U CN 202322282870U CN 220566836 U CN220566836 U CN 220566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channel
wall
passageway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28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霆
陈思炉
陈伦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una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una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una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una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28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6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6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6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其包括内圈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内圈外的外圈,所述外圈上设置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内圈上设置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且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圈的侧壁以及端面相接,所述内圈外壁上还凹陷设置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通道通过所述第一环槽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四通道通过所述第二环槽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设备多角度位置变化可能导致软管缠绕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式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气动设备需要气源通过供应管路供气,在气源和设备之间一般采用软管进行连接,在设备与软管连接处可以采用快速连接头实现连接。但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可能需要多个角度的位置变化,从而可能导致软管缠绕(同一设备一般需要多根软管连接以实现供气,因此在角度变化时多根软管织机),严重还会导致软管管路阻断,供气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设备多角度位置变化可能导致软管缠绕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包括内圈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内圈外的外圈,所述外圈上设置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内圈上设置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且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圈的侧壁以及端面相接,所述内圈外壁上还凹陷设置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通道通过所述第一环槽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四通道通过所述第二环槽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分别用于与气源端和设备端的软管连接,即内圈和外圈分别靠近气源或设备,当设备发生角度位置变化时,内圈和外圈之间能通过转动调整以避免本结构两端的软管相互缠绕,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软管发生缠绕导致软管管路阻断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外壁上还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内圈端面上还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上还凹陷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之间的环形第一内嵌槽,所述第一内嵌槽内还嵌设有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外圈的内壁滑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外壁上还凹陷设置有一对环形第二内嵌槽,两所述第二内嵌槽内还分别嵌设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外圈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均位于两所述第二内嵌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内壁上还凹陷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嵌槽、两第二内嵌槽对应的三个限位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和两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部分容入三个所述限位环槽内并与之滑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外壁和所述外圈内壁上分别凹陷设置有弧形环槽,两所述弧形环槽合围呈圆形通道且所述圆形通道内滚动设置有若干圆球。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包括与之其中一端面相抵的端盖,其中一所述弧形环槽设置在所述外圈和所述端盖之间,且所述端盖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圈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内圈和外圈分别供设备端或气源端软管连接,当设备发生角度位置变化时,本结构两端的软管相对独立,不发生相互缠绕,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设备多角度位置变化可能导致软管缠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
内圈1、外圈2、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第三通道5、第四通道6、第一环槽7、第二环槽8、第一接头9、第二接头10、第三接头11、第四接头12、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14、圆球15、端盖16、螺钉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包括内圈1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内圈1外的外圈2,所述外圈2上设置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所述内圈1上设置有第三通道5和第四通道6且所述第三通道5和所述第四通道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圈1的侧壁以及端面相接,所述内圈1外壁上还凹陷设置有第一环槽7和第二环槽8,所述第一通道3、所述第三通道5通过所述第一环槽7连通,所述第二通道4、所述第四通道6通过所述第二环槽8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第三通道5和第四通道6分别用于与气源端和设备端的软管连接,即内圈1和外圈2分别靠近气源或设备,当设备发生角度位置变化时,内圈1和外圈2之间能通过转动调整以避免本结构两端的软管相互缠绕,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软管发生缠绕导致软管管路阻断的问题;
如图1、2所示,在更详细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圈2外壁上还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3、所述第二通道4连通的第一接头9和第二接头10,所述内圈1端面上还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5、所述第四通道6连通的第三接头11和第四接头12,即通过第一接头9、第二接头10、第三接头11和第四接头12分别为软管提供连接基础,实现软管与本结构的连接,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头9、第二接头10、第三接头11和第四接头1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通用的快速接头结构,以实现便捷连接为准。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圈1和外圈2之间需要相对转动,为了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气路(即第一通道3、第一环槽7和第三通道5,以及第二通道4、第二环槽8和第四通道6)泄漏,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1上还凹陷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环槽7和所述第二环槽8之间的环形第一内嵌槽,所述第一内嵌槽内还嵌设有第一密封圈13且所述第一密封圈13与所述外圈2的内壁滑动接触,第一密封圈13使得两个气路相互隔离,进一步地,所述内圈1外壁上还凹陷设置有一对环形第二内嵌槽,两所述第二内嵌槽内还分别嵌设有第二密封圈14且所述第二密封圈14与所述外圈2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环槽7和所述第二环槽8均位于两所述第二内嵌槽之间,两个第二密封圈14在外侧对两个气路进行分别密封。
如图1、2所示,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圈2内壁上还凹陷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嵌槽、两第二内嵌槽对应的三个限位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13和两所述第二密封圈14分别部分容入三个所述限位环槽内并与之滑动接触,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更好的阻隔在内圈1和外圈2之间,从而达到更佳的密封效果,特别地,这样设置的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还可以防止内圈1和外圈2在轴向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本结构稳定性更佳。
如图1、2所示,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内圈1外壁和所述外圈2内壁上分别凹陷设置有弧形环槽,两所述弧形环槽合围呈圆形通道且所述圆形通道内滚动设置有若干圆球15,设置的圆球15在内圈1和外圈2之间提供了两者的滚动支撑,从而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更顺畅的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外圈2包括与之其中一端面相抵的端盖16,其中一所述弧形环槽设置在所述外圈2和所述端盖16之间,且所述端盖16通过螺钉17与所述外圈2连接,端盖16可以拆卸,方便对圆球15进行维护。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内圈外的外圈,所述外圈上设置有贯穿其外壁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内圈上设置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且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圈的侧壁以及端面相接,所述内圈外壁上还凹陷设置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通道通过所述第一环槽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四通道通过所述第二环槽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外壁上还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内圈端面上还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上还凹陷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之间的环形第一内嵌槽,所述第一内嵌槽内还嵌设有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外圈的内壁滑动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外壁上还凹陷设置有一对环形第二内嵌槽,两所述第二内嵌槽内还分别嵌设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外圈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均位于两所述第二内嵌槽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内壁上还凹陷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嵌槽、两第二内嵌槽对应的三个限位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和两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部分容入三个所述限位环槽内并与之滑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外壁和所述外圈内壁上分别凹陷设置有弧形环槽,两所述弧形环槽合围呈圆形通道且所述圆形通道内滚动设置有若干圆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包括与之其中一端面相抵的端盖,其中一所述弧形环槽设置在所述外圈和所述端盖之间,且所述端盖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圈连接。
CN202322282870.X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566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870.XU CN220566836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870.XU CN220566836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6836U true CN220566836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101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2870.XU Active CN220566836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6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5231A (zh) 一种负压密封检测装置
CN220566836U (zh) 一种气路回转式连接结构
CN201041264Y (zh) 管路旋转接头
CN206802559U (zh) 一种快速连接装置
CN201032024Y (zh) 旋转接头
CN209839421U (zh) 一种防止尾管缠绕的气动接头
CN213782844U (zh) 一种通信管道铺设用对接防漏结构
CN104832725A (zh) 用于转台的气液旋转分配结构
CN205155409U (zh) 万向旋转接头
CN210152604U (zh) 一种套管固井用水泥头
CN207246617U (zh) 一种万向转接头
CN218063885U (zh) 一种气室用循环气管连通组件
CN217356046U (zh) 一种三通管接头连接结构
CN217129457U (zh) 一种单通道大口径的六工位旋转组件
CN213018290U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内衬管道接头
CN218818826U (zh) 一种可调整式多头软管接头
CN215517511U (zh) 设有调节接头的吹氧管
CN215950645U (zh) 一种对接装置
CN211976228U (zh) 一种丫型皮管三通
CN219571150U (zh) 一种套管密封接头
CN220396836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的万向调节连接管
CN212131370U (zh) 一种燃气阀
CN214368483U (zh) 一种等径弯管管接头
CN217736615U (zh) 一种360°旋转快速接头
CN219912142U (zh) 对插式风管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