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4923U -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4923U
CN220564923U CN202322388851.5U CN202322388851U CN220564923U CN 220564923 U CN220564923 U CN 220564923U CN 202322388851 U CN202322388851 U CN 202322388851U CN 220564923 U CN220564923 U CN 220564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iece
heat insulating
hea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88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先山
刘通
胡承兵
陈建军
苗润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88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4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4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4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加热组件包括了第一壳体、加热件和隔热件,在使用过程中,加热件可以提供热能,通过加热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可以对加热件进行容纳和固定,利于热能向目标区域的输出;隔热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隔热件可以布置在用于容纳加热件的容纳腔的周侧,基于此在将加热组件装配到电器之上时,隔热件可以阻挡热能的传递,能够避免过多的热能传递到电器的其他部件上;第一壳体之上形成了安装部,在隔热件装配过程中,隔热件可以直接装配到安装部之上,一方面,可以提高隔热件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对于隔热件的生成加工,能够简化隔热件的结构,便于隔热件的生产加工。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用电器领域中,有很多电器会配备有加热部件,加热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热能会进行传递,有些情况下会损坏与加热件相邻的部件,或者会降低与加热件相邻的部件的使用寿命,如越来越多的洗衣机具有烘干功能,但是加热件的热能会像加热件周侧的工件传递,有可能使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工件融化,或降工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烘干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安装部和容纳腔;
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至少部分与所述安装部对应设置,以布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周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包括:
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凸起,所述隔热件抵接在所述凸起上。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件包括:
隔热件本体,所述隔热件本体抵接在所述凸起上;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隔热件本体,所述限位部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形成于所述隔热件本体上,所述隔热件本体通过所述定位部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其中,所述隔热件本体、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部为一体式结构;和/或
所述隔热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凸起;
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件形状相适配或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凸起和用于固定隔热件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安装部包括:
所述凸起、所述第一定位件以及所述第一壳体上位于所述凸起周侧的抵接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烘干模块,包括:
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加热组件;
吸湿排湿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为所述吸湿排湿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提供热能,所述吸湿排湿组件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吸湿排湿件,所述加热件用于为所述吸湿排湿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提供热能;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吸湿排湿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
其中,所述隔热件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抵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向吸湿排湿件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隔热件的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
其中,所述隔热件的限位部的部分区域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以抵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件包括:
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
其中,隔热件本体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还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湿排湿件转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还包括:
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另一者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还包括:
第一送风件,所述第一送风件的输出端连通至吸湿排湿组件;
第二送风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为吸湿排湿组件提供热能,以使所述吸湿排湿组件释放水汽,所述第二送风件的输出端朝向于加热组件;
其中,第一抵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送风件的送风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还包括:
热交换器,所述第二送风件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通于所述吸湿排湿组件,以形成集液循环通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加热组件;
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烘干模块;
滚筒,所述烘干模块的第一送风件的进气端连通至滚筒,所述烘干模块的吸湿排湿组件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滚筒,以形成吸湿排湿循环管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包括了第一壳体、加热件和隔热件,在使用过程中,加热件可以提供热能,通过加热件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可以对加热件的部分区域进行罩设,利于热能向目标区域的输出;隔热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隔热件可以布置在加热件的周侧,基于此在将加热组件装配到电器之上时,隔热件可以阻挡热能的传递,能够避免过多的热能传递到电器的其他部件上,可以提高电器部件的使用寿命;第一壳体之上形成了安装部,在隔热件装配过程中,隔热件可以通过安装部装配到第一壳体上,一方面,可以提高隔热件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对于隔热件的生成加工,隔热件之上可以不设置其他装配部件,能够简化隔热件的结构,便于隔热件的生产加工,降低加热组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隔热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空加热组件的第一壳体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烘干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烘干模块的第一个角度的剖面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烘干模块的第二个角度的剖面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烘干模块的第一个角度的隔热件处的剖面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烘干模块的第三个角度的剖面示意性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烘干模块的第四个角度的隔热件处的剖面示意性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一个角度示意性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示意性结构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加热组件;
110第一壳体、120加热件、130隔热件、140安装部;
111容纳腔、131隔热件本体、132限位部、133第二抵接部、134定位部、141凸起、142第一定位件、143抵接区;
200烘干模块;
210吸湿排湿组件、220驱动件、230第一送风件、240第二送风件、250热交换器;
211第二壳体、212吸湿排湿件、213第三壳体、214第二定位件、2111第一抵接部;
300衣物处理装置、310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上形成有安装部140和容纳腔111;加热件120,加热件120设置在容纳腔111内;隔热件130,隔热件130至少部分与安装部140对应设置,以布置在容纳腔111的周侧。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100包括了第一壳体110、加热件120和隔热件130,在使用过程中,加热件120可以提供热能,通过加热件12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可以通过容纳腔111对加热件120进行固定,利于热能向目标区域的输出;隔热件130布置在第一壳体110上,隔热件130可以布置在容纳腔111的周侧,基于此在将加热组件100装配到电器之上时,隔热件130可以阻挡热能的传递,能够避免过多的热能传递到电器的其他部件上,可以提高电器部件的使用寿命;第一壳体110之上形成了安装部140,在隔热件130装配过程中,隔热件130可以通过安装部140装配到第一壳体110上,一方面,可以提高隔热件130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对于隔热件130的生成加工,隔热件130之上可以不设置其他装配部件,能够简化隔热件130的结构,便于隔热件130的生产加工,降低加热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140可以包括凸起141和第一定位件142,以及第一壳体110处于凸起141和第一定位件142之间的区域,在隔热件130安装过程中,隔热件可以抵接在凸起141以及第一壳体110的部分区域之上,以增加隔热面积并实现更好的气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120可以包括加热管或加热丝,加热管或加热丝盘设在容纳腔111之内。
可以理解的是,隔热件130可以为弹性材料,以便于隔热件130的装配,如隔热件130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而第一壳体110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如第一壳体110可以为木制件、树脂件或金属件,安装部140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之上,隔热件130则无需配备其他安装部件,隔热件130可以与第一壳体110之上的安装部140进行抵接,便于隔热件130的装配,同时降低隔热件130的加工难度,如隔热件130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40包括: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之上的凸起141,隔热件130抵接在凸起141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安装部140的结构组成,安装部140可以包括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之上的凸起141,基于此隔热件130可以抵接在凸起141之上,便于隔热件130的快速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140除了包括凸起141之外,还包括第一壳体110之上与凸起141相邻的区域。隔热件130可以抵接于第一壳体110的部分区域和凸起141之上,以使隔热件130的固定更加稳固。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热件130包括:隔热件本体131,隔热件本体131抵接在凸起141上;限位部132,限位部132连接于隔热件本体131,限位部132用于抵接在第一壳体110的安装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隔热件130的结构组成,隔热件130可以包括隔热件本体131和限位部132,在隔热件130装配过程中,隔热件本体131可以抵接在凸起141之上,完成隔热件本体131的初步固定,而在加热组件100安装的过程中,限位部132可以抵接在加热组件100的装配面上,能够完成对隔热件本体131的进一步限位,能够避免隔热件130窜动,降低隔热件13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位移的概率,能够提高隔热件130对加热件120的隔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140除了包括凸起141之外,还包括第一壳体110之上与凸起141相邻的区域。隔热件本体131可以抵接于第一壳体110的部分区域和凸起141之上,以使隔热件本体131的固定更加稳固。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热件本体131、限位部132和定位部134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可以提高隔热件130的强度,同时便于隔热件130的生产加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热件130还包括定位部134,定位部134形成于隔热件本体131上,隔热件本体131通过定位部134定位在第一壳体110上,如此设置在隔热件130向第一壳体110之上装配时,定位部134可以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便于隔热件本体131与凸起141的准确抵接。
如图2所示,定位部134可以通过螺栓与第一壳体110之上的第一定位件142进行紧固。
如图1所示,定位部134可以为通孔。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热件130由弹性材料制成。如此设置使得隔热件130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便于将隔热件130向凸起141之上抵接,便于隔热件130的装配。
如图1和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热件130的形状与加热件120的形状相适配或与凸起141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隔热件130的样式,隔热件130的形状与加热件120的形状相适配,如此设置在隔热件130完成装配之后,隔热件130可以对加热件120的周侧进行包覆,能够更好地隔绝热能的传递,能够避免过多的热能传递到电器的其他部件上,可以提高电器部件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件120与隔热件130相适配的周侧指加热件120的底部装配面,该底部装配面与隔热件130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件130的形状也可以适配于凸起141的,如此设置,使得隔热件130能够更好地与凸起141进行抵接或套设于凸起141上,能够使隔热件130与凸起141具备更多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得隔热件130与第一壳体110之间具备更多的接触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隔热件130的形状与凸起141的形状相适配是指凸起141的横截面与隔热件130的横截面基本相同,或凸起141的宽度略大于隔热件130的宽度,以使隔热件130抵接在凸起141之上时能够形成过盈配合,能够使隔热件130的固定更加牢靠。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上形成有凸起141和用于固定隔热件130的第一定位件142,安装部140包括:凸起141、第一定位件142以及第一壳体110上位于凸起141周侧的抵接区143。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安装部140的结构组成,安装部140可以包括凸起141、第一定位件142以及第一壳体110上位于凸起141周侧的抵接区143,隔热件130可以通过定位部134定位在第一定位件142上,隔热件130可以抵接于凸起141和位于第一壳体110之上的抵接区143,基于此使得隔热件130稳固固定,使得隔热件430与安装部140具备更多的抵接面积,能够使隔热件130更好地隔绝热能。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烘干模块200,可用于烘干机、洗烘一体机、洗碗机等家用电器上。该烘干模块200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100;吸湿排湿组件210,加热组件100用于为吸湿排湿组件210的至少部分区域提供热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模块200,因包括了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100,因此该烘干模块200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200还包括:吸湿排湿组件210,吸湿排湿组件210包括:第二壳体211,第一壳体110连接于第二壳体211;吸湿排湿件212,加热件120用于为吸湿排湿件212的之上部分区域提供热能;第三壳体213,第三壳体213连接于第二壳体211,吸湿排湿件212设置于第二壳体211和第三壳体213之间;其中,隔热件130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二壳体211和第一壳体110抵接,在一实施例中,隔热件130设置在第二壳体211与第一壳体110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吸湿排湿件212,当加热组件100应用在衣物处理装置300之上时,通过吸湿排湿件212可以吸收衣物处理装置300内完成清洗的衣物的水汽,而通过加热件120为吸湿排湿件212提供热能,可以对吸湿排湿件212吸附的水汽进行脱附,如此循环即可对衣物处理装置30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技术方案中,吸湿排湿组件210还包括第二壳体211和第三壳体213,通过第二壳体211和第三壳体213可以对吸湿排湿组件210进行容纳,同时便于第一壳体110的装配,而隔热件130的部分区域与第第二壳体211和第一壳体110抵接,可以避免加热件120的热能传递到第三壳体213之上,能够提高第三壳体21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考虑到在将加热组件100应用在衣物处理装置300上时,可能会通过送风件送风传递热能,通过隔热件130与第二壳体211进行抵接,能够使气流沿着预期的方向进行输送,能够提高气密性,能够提高热能利用率。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11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部2111,第一抵接部21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211,另一端向吸湿排湿件212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其中,隔热件130的部分区域与第一抵接部2111抵接。
如图7和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了第二壳体211的样式,第二壳体211之上可以形成有第一抵接部2111,第一抵接部2111的向吸湿排湿件212的中心所在的方向延伸,基于此在将第一壳体110装配在第二壳体211之上时,隔热件130的部分区域可以与第一抵接部2111抵接进行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件130的限位部132的部分区域向第二壳体211的方向延伸,以抵接在第二壳体211上,如此设置,使得限位部132与第二壳体211具备抵接关系,可以更好地抑制热能的传递。
如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限位部132沿高度的方向的截面可以形成有弯折,基于此通过这个弯折可以对第二壳体211的部分区域进行包裹,能够更好地抑制热能的传递,且便于装配限位。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热件130包括:第二抵接部133,第二抵接部133用于抵接于第一抵接部2111;其中,隔热件本体131与第二抵接部133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隔热件130的样式,隔热件130可以包括第二抵接部133,第二抵接部133用于与第一抵接部2111进行抵接,基于此可以提高隔热件130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隔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技术方案中,隔热件本体131与第二抵接部133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可以提高隔热件130的机械强度,同时便于隔热件130的生产加工,能够降低隔热件130的加工成本。
如图9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200还包括:驱动件220,驱动件220用于驱动吸湿排湿件212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干模块200还可以包括驱动件220,通过驱动件220的设置可以带动吸湿排湿件212转动,基于此在烘干模块200应用到衣物处理装置300时,当衣物处理装置300内的水汽排放吸湿排湿件212时,吸湿排湿件212可以对水汽进行吸附,随着吸湿排湿件212的转动,吸湿排湿件212的部分区域会被加热件120加热,吸湿排湿件212会对水汽进行脱附,随着吸湿排湿件212的转动,即可持续性的对水汽进行吸附和脱附,基于此即可对衣物处理装置30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200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42和第二定位件214,第一定位件142和第二定位件214中的一者形成于第二壳体211上,另一者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上,第一壳体110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和第二定位件214连接于第二壳体211。
在该技术方案中,烘干模块200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件142和第二定位件214,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壳体110可以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和第二定位件214定位在第二壳体211上,如第二定位件214可以穿过第一定位件142进行对第一壳体110进行定位。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件的定位部位于第一定位件142和第二定位件214之间,以使隔热件的固定更加可靠。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便于第一壳体110的生产加工,第一定位件142可以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之上,而第二定位件214可以形成于第二壳体211之上,且第一定位件142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定位件214的设置数量和位置适配于第一定位件142。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200还包括:第一送风件230,第一送风件230输出端连通至吸湿排湿组件210;第二送风件240,加热组件100用于为吸湿排湿组件210提供热能,以使吸湿排湿组件210释放水汽,第二送风件240的输出端朝向于加热组件100;其中,第一抵接部2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送风件240的送风方向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烘干模块200的结构组成,烘干模块200包括第一送风件230和第二送风件240,第一送风件230抽取湿度较大的空气,湿度较大的空气供给到吸湿排湿组件210处,吸湿排湿组件210对气流中的水汽进行捕捉,加热件120工作,第二送风件240产生气流将加热之后的空气供给到吸湿排湿组件210,会对吸湿排湿组件进行加热,以使水汽脱离于吸湿排湿组件210,脱离的水汽可以直接进行排放。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200还包括:热交换器250,第二送风件240的输入端连通于热交换器250,热交换器250连通于吸湿排湿组件210,以形成集液循环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烘干模块200的结构组成,烘干模块200还包括第一送风件230、第二送风件240和热交换器250,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送风件230抽取湿度较大的空气,湿度较大的空气供给到吸湿排湿组件210处,吸湿排湿组件210对气流中的水汽进行捕捉,加热件120工作,第二送风件240产生气流将加热之后的空气供给到吸湿排湿组件210,会对吸湿排湿组件进行加热,以使水汽脱离于吸湿排湿组件210,脱离之后的水汽会供给到热交换器250内进行冷凝富集,而第一送风件230产生的气流会携带吸湿排湿组件210之上的余热进入到需要烘干的器件之内提高烘干效率。基于此第一送风件230、吸湿排湿组件210和待烘干的器件之间可以形成送风循环,这个循环可以捕捉水汽,并利用吸湿排湿组件210对水汽进行富集,而通过第二送风件240、热交换器250和吸湿排湿组件210之间的循环,可以使水汽经由吸湿排湿组件210脱附,而后通过热交换器250对水汽进行凝结,水汽凝结之后即可形成液态水,完成水汽的富集。
在一些示例中,热交换器可以为冷凝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模块200,加热件120的周侧配备了隔热件130,能够避免加热件120的热能向吸湿排湿组组件、第一送风件230、第二送风件240和热交换器250传递,能够提高烘干模块200的使用寿命。
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300,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100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烘干模块200;滚筒310,加热组件100或烘干模块200用于为滚筒310提供热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300,因包括了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100或烘干模块200,因此该衣物处理装置300具备上述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100或烘干模块200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300,通过加热组件100的设置可以用于对滚筒310内的待处理物品进行烘干,加热组件100包括了第一壳体110、加热件120和隔热件130,在使用过程中,加热件120可以提供热能,通过加热件12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可以对加热件120的部分区域进行罩设,利于热能向目标区域的输出;隔热件130布置在第一壳体110上,隔热件130可以布置在加热件120的周侧,基于此在将加热组件100装配到电器之上时,隔热件130可以阻挡热能的传递,能够避免过多的热能传递到衣物处理装置300的其他部件上,可以提高滚筒310的使用寿命;第一壳体110之上形成了安装部140,在隔热件130装配过程中,隔热件130可以直接装配到安装部140之上,一方面,可以提高隔热件130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对于隔热件130的生成加工,隔热件130之上可以不设置其他装配部件,能够简化隔热件130的结构,便于隔热件130的生产加工,降低加热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送风件230的进气端连通至滚筒310,输出端连通至吸湿排湿组件210,吸湿排湿组件210的输出端连通至滚筒310,以形成吸湿排湿循环管路;第二送风件240和热交换器250,加热组件100用于为吸湿排湿组件210提供热能,以使吸湿排湿组件210释放水汽,第二送风件240的输出端朝向于加热组件100,第二送风件240的输入端连通于热交换器250,热交换器250连通于吸湿排湿组件210,以形成集液循环通道;其中,第一抵接部2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送风件240的送风方向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滚筒310之内用于存放衣物,在衣物完成清洗之后,加热件120可以向滚筒310之内提供热能,热能即可对衣物进行烘干。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烘干模块200的第一送风件230的进气端连通至滚筒310,烘干模块200的吸湿排湿组件210的输出端连通至滚筒310,以形成吸湿排湿循环管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组成,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送风件230、第二送风件240和热交换器250,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送风件230经由滚筒310内抽取湿度较大的空气,湿度较大的空气供给到吸湿排湿组件210处,吸湿排湿组件210对气流中的水汽进行捕捉,加热件120工作,第二送风件240产生气流将加热之后的空气供给到吸湿排湿组件210,会对吸湿排湿组件进行加热,以使水汽脱离于吸湿排湿组件210,脱离之后的水汽会供给到热交换器250内进行冷凝富集,而第一送风件230产生的气流会携带吸湿排湿组件210之上的余热进入到滚筒310之内,对衣物进行加热,提高烘干效率。基于此第一送风件230、吸湿排湿组件210和滚筒310之间可以形成送风循环,这个循环可以捕捉衣物的水汽,并利用吸湿排湿组件210对水汽进行富集,而通过第二送风件240、热交换器250和吸湿排湿组件210之间的循环,可以使水汽经由吸湿排湿组件210脱附,而后通过热交换器250对水汽进行凝结,水汽凝结之后即可形成液态水,完成水汽的富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300,加热件120的周侧配备了隔热件130,能够避免加热件120的热能向吸湿排湿组组件、第一送风件230、第二送风件240和热交换器250传递,能够提高衣物处理装置3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安装部和容纳腔;
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至少部分与所述安装部对应设置,以布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
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凸起,所述隔热件抵接在所述凸起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
隔热件本体,所述隔热件本体抵接在所述凸起上;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隔热件本体,所述限位部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形成于所述隔热件本体上,所述隔热件本体通过所述定位部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其中,所述隔热件本体、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部为一体式结构;和/或
所述隔热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之上的凸起;
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加热件形状相适配或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凸起和用于固定隔热件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安装部包括:
所述凸起、所述第一定位件以及所述第一壳体上位于所述凸起周侧的抵接区。
6.一种烘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吸湿排湿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为所述吸湿排湿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提供热能,所述吸湿排湿组件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吸湿排湿件,所述加热件用于为所述吸湿排湿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提供热能;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吸湿排湿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
其中,所述隔热件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向吸湿排湿件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隔热件的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
其中,所述隔热件的限位部的部分区域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以抵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
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
其中,隔热件本体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另一者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送风件,所述第一送风件的输出端连通至吸湿排湿组件;
第二送风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为吸湿排湿组件提供热能,以使所述吸湿排湿组件释放水汽,所述第二送风件的输出端朝向于加热组件;
其中,第一抵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送风件的送风方向相同。
1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或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模块;
滚筒,所述烘干模块的第一送风件的进气端连通至滚筒,所述烘干模块的吸湿排湿组件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滚筒,以形成吸湿排湿循环管路。
CN202322388851.5U 2023-08-31 2023-08-31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564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8851.5U CN220564923U (zh) 2023-08-31 2023-08-31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8851.5U CN220564923U (zh) 2023-08-31 2023-08-31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4923U true CN220564923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10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8851.5U Active CN220564923U (zh) 2023-08-31 2023-08-31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4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8582B1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EP2037034B1 (en) Ductless type clothes drier
US9695541B2 (en) Drum washing machine
RU2320792C1 (ru)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барабанного типа с функцией сушки белья
JP4937407B2 (ja) ドラム洗濯機
KR101141641B1 (ko) 건조겸용 드럼세탁기의 응축덕트 구조
CN106757965B (zh) 滚筒式洗干一体机及用于其的加热装置和滚筒组件
KR20100082471A (ko) 세탁장치
US20060266506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dryer and condensing type dryer using the same
CN220564923U (zh) 加热组件、烘干模块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01418506B (zh) 一种洗涤物处理装置
CN210766046U (zh) 一种干衣机底座及干衣机
KR20180136773A (ko) 벽걸이형 드럼 세탁기
CN211713460U (zh) 一种滚筒式微波加热烘干机
US20050252032A1 (en) Clothes dryer
KR20130083186A (ko) 드럼 세탁기
CN220486083U (zh) 一种排水系统及洗衣机
WO2012089715A1 (en) A washer/dryer
CN220724615U (zh) 家用烘干设备和衣物处理装置
KR100572774B1 (ko) 드럼 세탁기용 건조장치
CN213896430U (zh) 水气分离的出风模块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20503496U (zh) 一种热泵洗烘一体机
CN214300901U (zh) 一种出风模块的风路结构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20724627U (zh) 加热模块、烘干模组与衣物处理设备
CN219568395U (zh) 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