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6601U -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6601U
CN220556601U CN202322218588.5U CN202322218588U CN220556601U CN 220556601 U CN220556601 U CN 220556601U CN 202322218588 U CN202322218588 U CN 202322218588U CN 220556601 U CN220556601 U CN 220556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e cell
draining
electrolyte
electric cor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85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85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6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6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6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其中,裸电芯沥干装置包括沥干槽及裸电芯悬置组件,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用于悬置浸润电解液后的裸电芯,所述沥干槽包括沥干空间,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能置于所述沥干空间内,以使得浸润电解液后的所述裸电芯被沥干。上述方案将悬置组件上放置的浸润过电解液的裸电芯,与悬置组件一起转移至沥干槽的沥干空间,悬置组件置于沥干空间内,以使得裸电芯容纳空间内的浸润电解液后的裸电芯被沥干。

Description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裸电芯在制备结束后,需要采用电解液对其进行浸润,裸电芯的浸润效果,会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裸电芯内浸润电解液过多、过少以及浸润不均,均会直接降低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电池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
在裸电芯浸润后,需要沥除裸电芯上游离的电解液,一方面用于节省电解液,另一方面防止电解液滴落造成加工设备以及电池壳体等的污染,但是,现在没有专门的沥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至少用于对浸润后的裸电芯进行沥干处理。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裸电芯沥干装置,包括沥干槽及裸电芯悬置组件,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用于悬置浸润电解液后的裸电芯,所述沥干槽包括沥干空间,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能置于所述沥干空间内,以使得浸润电解液后的所述裸电芯被沥干。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包括托架,所述托架搭设于所述沥干槽的开口处,所述裸电芯放置于所述托架内。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托架包括裸电芯容纳空间,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裸电芯。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侧面和/或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托架包括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板,相邻所述隔板与所述底部支撑围成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所述隔板和/或所述底部支撑上设置所述通孔。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沥干槽设置有开口,所述托架设有翻边,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凸起,所述翻边搭接在所述凸起上。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底部支撑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侧向支撑,所述侧向支撑的端部设置所述翻边。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开口密封设置有盖体。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盖体密封盖装在所述凸起的外侧。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沥干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或电阻加热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沥干槽的底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沥干槽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排液口。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沥干空间内充有电解液气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制备装置,包括上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
上述方案,将悬置组件上放置的浸润过电解液的裸电芯,与悬置组件一起转移至沥干槽的沥干空间,悬置组件置于沥干空间内,以使得裸电芯容纳空间内的浸润电解液后的裸电芯被沥干。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裸电芯沥干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架放置裸电芯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隔板1,底部支撑2,裸电芯3,盖板4,翻边5,电解液12,排液口20,沥干槽21,凸起22,盖体23,液滴25,进液口26,侧向支撑51,裸电芯容纳空间52,通孔53,裸电芯悬置组件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第一方面,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裸电芯浸润装置,该裸电芯浸润装置用于对浸润过电解液的裸电芯3进行沥干操作。这里所指的裸电芯3可以但不限于叠片或卷绕后,未在其外侧安装电池外壳16的电芯。
其中,裸电芯3的一端可以预先连接盖板4,裸电芯3的极耳与盖板4上的极柱电连接。
其中,该裸电芯沥干装置,包括沥干槽21及裸电芯悬置组件100,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100用于悬置浸润电解液后的裸电芯3,所述沥干槽21包括沥干空间,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100能置于所述沥干空间内,以使得浸润电解液后的所述裸电芯3被沥干。
具体地,裸电芯悬置组件100包括托架,所述托架搭设于所述沥干槽21的开口处,所述裸电芯3放置于所述托架内。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裸电芯悬置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挂架,挂架悬挂于沥干空间的顶部,所述裸电芯3放置于挂架内。
本文中,以裸电芯悬置组件100包括托架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例如但不限于,挂架可以悬挂于下述的盖体23上。
这里所指的浸润电解液后的裸电芯3被沥干,是指沥除裸电芯3上游离的电解液,以避免游离的电解液在后续工艺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滴落,造成对加工设备以及电池壳体等的污染,以及浪费。
其中,裸电芯3在裸电芯浸润装置内浸润结束后,可以随托架,转移至沥干槽21内,并且,托架搭设于所述沥干槽21的开口处,放置于所述托架内的裸电芯3表面游离状态的电解液被沥除。
另至少参见图2-图5所示,所述托架具有裸电芯容纳空间52,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52用于容纳所述裸电芯3。例如但不限于,每个裸电芯容纳空间52均能放置一个裸电芯3。
为了防止电解液12对托架造成腐蚀,托架可以采用抗腐蚀的材料制备,例如但不限于,可以采用不锈钢、高分子有机材料等,当然也可以在托架的表面镀一层耐电解液12腐蚀的材料。
为了便于电解液流出,可以在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52的侧面和/或底面布设有至少一个通孔53,以使得裸电芯3表面游离的电解液通过通孔53从裸电芯容纳空间52内流出。
优选地,可以设置多个通孔53,多个通孔53可以仅设置在裸电芯容纳空间52的侧面或底面,还可以是同时设置在裸电芯容纳空间52的侧面和底面。在该示例中,裸电芯容纳空间52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多个通孔53,以使裸电芯3表面游离的电解液更容易的排出。
作为可实现方式,可参照图2,所述托架包括底部支撑2,所述底部支撑2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板1,相邻所述隔板1与所述底部支撑2围成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52,所述隔板1和/或所述底部支撑2设置所述通孔53。
例如但不限于,底部支撑2可以为平板结构,在该平板结构上开设有多个上述的通孔53以使电解液12可以在底部支撑2的上下两侧运动。优选地,多个通孔53在该平板结构至少对应于各裸电芯容纳空间52的区域均匀排布。
隔板1可以与底部支撑2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紧固连接结构,如螺钉、焊接、卡接等方式,将隔板1固定连接在底部支撑2上。
一般地,隔板1之间相互平行,且隔板1之间的距离相等,当然,在裸电芯3厚度不同时,也可以采用隔板1之间距离不同的托架。
优选地,隔板1与底部支撑2相互垂直,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竖向的裸电芯容纳空间52,可以将裸电芯3竖直的插入在裸电芯容纳空间52内以进行浸润、沥干等操作。
隔板1亦可以为平板结构,优选地,每个隔板1上开设有多个上述的通孔53以使电解液12可以在裸电芯容纳空间52之间运动。更优选地,多个通孔53在各隔板1上均匀排布。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隔板1的高度小于裸电芯3的高度。可以使裸电芯3的顶部露在裸电芯容纳空间52之外。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隔板1的高度为所述裸电芯3的高度的2/3-4/5。采用此高度范围,可以对裸电芯3提供充分的支撑,防止裸电芯3发生倾斜而造成裸电芯3变形、折弯等问题发生。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底部支撑2的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侧向支撑51,各所述侧向支撑51远离所述底部支撑2的一端设置有翻边5,所述翻边5用于搭接在所述浸润槽6上,以使所述托架在沥干空间内悬空,从而能够使得裸电芯表面游离的电解液滴入沥干空间底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隔板1与所述侧向支撑51位于所述底部支撑2的同侧,且,所述侧向支撑51的高度大于所述隔板1的高度。
该示例中,隔板1与侧向支撑51均位于底部支撑2的上侧,侧向支撑51的高度大于隔板1的高度,相应地,采用机械手、吊具等移动、放置托架时,机械手、吊具等作用于侧向支撑51的上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沥干槽21设置有开口,例如但不限于开口设置在沥干槽21的顶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凸起22,例如但不限于,凸起22设置在开口靠内的一侧;托架的翻边5搭接于凸起22上,凸起22用于对托架进行支撑。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开口密封设置有盖体23。在对裸电芯3沥干的过程中,盖体23密封盖在开口,以封闭所述沥干槽21的沥干空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电解液挥发到外界而造成浪费以及污染。
具体地,盖体23密封盖装在凸起22的外侧。采用该结构,一方面可以用于对托架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盖体2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盖体2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沥干槽2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采用诸如电磁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或电阻加热器等类型的电加热装置。当然,在其他示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加热装置。
在浸润结束后,裸电芯3的表面还附着有游离状态的电解液12,裸电芯3随托架放置到沥干槽21内,并盖上盖体23,使裸电芯沥干装置内形成封闭的空间,在沥干过程中,开启沥干槽21内的加热装置,使沥干槽21内添加的电解液12挥发,以维持裸电芯沥干装置内电解液气体浓度处于饱和,换句话说,可以认为是在沥干空间内充有电解液气体,避免在沥干过程中,裸电芯3内浸润的电解液12挥发。裸电芯3的表面游离状态的电解液12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液滴25滴落于沥干槽21底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沥干槽21的底部。便于对沥干槽21内加入的少量电解液12进行加热。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沥干槽21设置有进液口26和排液口20,所述进液口26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排液口20。
通过设置进液口26和排液口20,可以随着沥干作业的进程,及时排出废液,并补充新的电解液12,以维持裸电芯沥干装置内电解液气体浓度处于饱和。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沥干槽(21)及裸电芯悬置组件(100),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100)用于悬置浸润电解液后的裸电芯(3),所述沥干槽(21)包括沥干空间,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100)能置于所述沥干空间内,以使得浸润电解液后的所述裸电芯(3)被沥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悬置组件(100)包括托架,所述托架搭设于所述沥干槽(21)的开口处,所述裸电芯(3)放置于所述托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裸电芯容纳空间(52),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52)用于容纳所述裸电芯(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52)侧面和/或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底部支撑(2),所述底部支撑(2)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板(1),相邻所述隔板(1)与所述底部支撑(2)围成所述裸电芯容纳空间(52),所述隔板(1)和/或所述底部支撑(2)上设置所述通孔(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槽(21)设置有开口,所述托架设有翻边(5),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凸起(22),所述翻边(5)搭接在所述凸起(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2)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侧向支撑(51),所述侧向支撑(51)的端部设置所述翻边(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密封设置有盖体(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3)密封盖装在所述凸起(22)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槽(2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或电阻加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沥干槽(21)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槽(21)设置有进液口(26)和排液口(20),所述进液口(26)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排液口(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空间内充有电解液气体。
15.一种电池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裸电芯沥干装置。
CN202322218588.5U 2023-08-17 2023-08-17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Active CN220556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8588.5U CN220556601U (zh) 2023-08-17 2023-08-17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8588.5U CN220556601U (zh) 2023-08-17 2023-08-17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6601U true CN220556601U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50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8588.5U Active CN220556601U (zh) 2023-08-17 2023-08-17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6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9361B (zh)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解质健康管理
US4246324A (en) Consumable replaceable anodes for batteries
US978690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filled with a liquid electrolyte, filling vessel therefor, machine and battery
CN220556601U (zh) 裸电芯沥干装置及电池制备装置
US4175026A (en) Electrolytic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metal from solutions
JPS5854197B2 (ja) アルミニウムの電着装置及び方法
US20220328907A1 (en) Electrolyte leakage management in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TW201944633A (zh) 電池收納箱
CN210367975U (zh) 镀槽溢流装置
US20230016796A1 (en) Electrolyte flow field for rebalancing cell of redox flow battery system
WO2001055707A2 (en) Apparatus for horizont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6647803B2 (ja) 空気電池システム、及び注液用部品
CN214150469U (zh) 一种用于低倍试验的试验仪
CN210367968U (zh) 一种高精度铝合金壳体表面处理装置
AU691968B2 (en) Process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recovery of the metals copper, zinc, lead, nickel or cobalt
US4132609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lytic treatment of metal
US4157290A (en) Coating arrangement
CN210856402U (zh) 一种电极箔腐蚀循环装置
CN103779109B (zh) 电子部件
CN209052779U (zh) 化成线自动加液系统
CN214067010U (zh) 一种恒温平行电解实验装置
CN220940650U (zh) 溶铜装置
CN220692091U (zh) 电池单体、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7204918B2 (en) High efficiency pl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6728533U (zh) 用于电池单体表面除胶的恒温水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