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4623U - 扬尘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尘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4623U
CN220554623U CN202321738255.9U CN202321738255U CN220554623U CN 220554623 U CN220554623 U CN 220554623U CN 202321738255 U CN202321738255 U CN 202321738255U CN 220554623 U CN220554623 U CN 220554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ust control
wat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spra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82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鲁胜
郭长院
张杰勋
金杰
郑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82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4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4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4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praying Plant Or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扬尘控制装置,包括扬尘控制组件,扬尘控制组件包括防护幕布、喷头以及底座;防护幕布包括防水薄膜和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防水薄膜连接于多个支撑杆;喷头设置于防护幕布的顶端,用于朝向地面喷水;底座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水部、安装部以及集水部,供水部的内部形成有流道,流道用于容纳水,流道通过软管与喷头连接;安装部与防护幕布连接;集水部形成有集水槽,用于收集由防水薄膜滴落下的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Description

扬尘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扬尘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各行各业发展过程均需要涉及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在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辅助,例如各种工程车辆。这些工程车辆在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口进出时,会造成大量的扬尘,为了降低扬尘对周边以及施工人员的影响,工人常对进出的车辆喷洒高压水,以控制扬尘,然后控制效果不明显,且易造成地面大面积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扬尘控制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控制扬尘,且降低地面污染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扬尘控制装置,所述扬尘控制装置包括扬尘控制组件,所述扬尘控制组件包括防护幕布、喷头以及底座;防护幕布包括防水薄膜和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水薄膜连接于所述多个支撑杆;喷头设置于所述防护幕布的顶端,用于朝向地面喷水;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水部、安装部以及集水部,所述供水部的内部形成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容纳水,所述流道通过软管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防护幕布连接;所述集水部形成有集水槽,用于收集由所述防水薄膜滴落下的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上述方案中,扬尘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与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口位置,用于控制车辆进出时产生的扬尘。示例性地,在某一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口处,扬尘控制组件设置于进出口的一侧,工人由另一侧向来往车辆喷高压水。当车辆经过扬尘控制组件时,一方面,由喷头喷洒的水能够混合扬尘以降低扬尘飞溅的风险,到达控制扬尘的效果;另一方面,由另一侧的工人喷的高压水因防护薄膜的阻挡,降低高压水带着扬尘脱离控制范围,达到控制扬尘的效果;再一方面,由于集水槽能够收集由防水薄膜滴落下的水(包括喷头的水和高压水),有效地降低水和灰尘污染地面的风险,使得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口干净整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供水部的端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流道,所述进水口用于连接水源,以使得水进入所述流道;
所述供水部的顶面设置有供水口,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流道,所述软管通过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流道。
上述方案中,底座可以通过进水口连通市政水管或者建筑工地工业用水管,例如进水管通过水管连通建筑工地的水井。通过在底座的顶面上设置供水口,以便于软管连接喷头和流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水部的顶面设置有穿线孔,所述流道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线缆通过所述穿线孔穿出,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穿出于所述供水口,所述软管插接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
上述方案中,水泵向喷头提供动力,使得流道内的水经过软管和喷头喷出。通过在底座的顶面上设置穿线孔,一方面实现对水泵的供电,另一方面,降低流道内水的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插孔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对应的插孔中。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安装部的顶面设置插孔以使得支撑杆能够与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便于防护幕布的收纳,提供防护幕布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直杆且插设于所述插孔中;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安装部的背离于所述供水部的一侧弯曲;
所述防水薄膜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二部分设置为弯杆,也即向车辆进出的一侧弯曲,能够有效地阻挡和拦截工人喷的高压水和喷头喷洒的水,提高集水槽的集水效率,降低对地面的污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每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形成有螺纹孔,所述防水薄膜通过螺栓与所述螺纹孔的配合以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上。
上述方案中,防水薄膜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故防水薄膜能及时更换。在防水薄膜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拧动螺栓能够快速地拆卸或者安装防水薄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二部分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喷头设置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喷头,能够提高控制扬尘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喷头可以通过同一个软管连接流道中的水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水部配置由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
所述集水部的端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集水槽。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集水槽的槽口设置过滤网,能够有效的过滤出杂质,提高集水槽中的水质,以使得由排水口排出的水能够充分地再次利用或者直接排至污水井。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的槽侧壁形成有支撑块,所述过滤网支撑于所述支撑块上。通过设置支撑块,以使得过滤网能够直接放置于集水槽中,便于取下过滤网以对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滑轮。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底座的底面设置滑轮,能便于扬尘控制组件的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扬尘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扬尘控制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所述扬尘控制组件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扬尘控制组件之间形成供车辆通过的通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扬尘控制组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扬尘控制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扬尘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标:100-扬尘控制装置;10-扬尘控制组件;11-防护幕布;110-防水薄膜;111-支撑杆;1110-第一部分;1111-第二部分;12-喷头;13-底座;130-供水部;1300-流道;1301-进水口;1302-供水口;1303-穿线孔;131-安装部;1310-插孔;132-集水部;1320-集水槽;14-水泵;15-过滤网;16-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图3,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扬尘控制组件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扬尘控制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的示意图。
扬尘控制装置100(参见图4)包括扬尘控制组件10,扬尘控制组件10包括防护幕布11、喷头12以及底座13;防护幕布11包括防水薄膜110和多个支撑杆111,多个支撑杆1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防水薄膜110连接于多个支撑杆111;喷头12设置于防护幕布11的顶端,用于朝向地面喷水;底座13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底座13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水部130、安装部131以及集水部132,供水部130的内部形成有流道1300,流道1300用于容纳水,流道1300通过软管与喷头12连接;安装部131与防护幕布连接;集水部132形成有集水槽1320,用于收集由防水薄膜110滴落下的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上述方案中,扬尘控制装置100可以应用与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口位置,用于控制车辆进出时产生的扬尘。示例性地,在某一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口处,扬尘控制组件10设置于进出口的一侧,工人由另一侧向来往车辆喷高压水。当车辆经过扬尘控制组件10时,一方面,由喷头12喷洒的水能够混合扬尘以降低扬尘飞溅的风险,到达控制扬尘的效果;另一方面,由另一侧的工人喷的高压水因防护薄膜的阻挡,降低高压水带着扬尘脱离控制范围,达到控制扬尘的效果;再一方面,由于集水槽1320能够收集由防水薄膜110滴落下的水(包括喷头12的水和高压水),有效地降低水和灰尘污染地面的风险,使得建筑工地车辆进出口干净整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一方向,供水部130的端部设置有进水口1301,进水口1301连通流道1300,进水口1301用于连接水源,以使得水进入流道1300;
供水部130的顶面设置有供水口1302,供水口1302连通流道1300,软管通过供水口1302连通流道1300。
上述方案中,底座13可以通过进水口1301连通市政水管或者建筑工地工业用水管,例如进水管通过水管连通建筑工地的水井。通过在底座13的顶面上设置供水口1302,以便于软管连接喷头12和流道130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供水部130的顶面设置有穿线孔1303,流道1300内设置有水泵14,水泵14的线缆通过穿线孔1303穿出,水泵14的出水端穿出于供水口1302,软管插接于水泵14的出水端。
上述方案中,水泵14向喷头12提供动力,使得流道1300内的水经过软管和喷头12喷出。通过在底座13的顶面上设置穿线孔1303,一方面实现对水泵14的供电,另一方面,降低流道1300内水的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安装部131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插孔1310,多个插孔131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插孔1310与支撑杆111一一对应,支撑杆111插设于对应的插孔1310中。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安装部131的顶面设置插孔1310以使得支撑杆111能够与安装部131可拆卸地连接,便于防护幕布11的收纳,提供防护幕布1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支撑杆1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110和第二部分1111,第一部分1110为直杆且插设于插孔1310中;
沿第二方向,第二部分1111朝向安装部131的背离于供水部130的一侧弯曲;
防水薄膜110设置于第二部分1111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二部分1111设置为弯杆,也即向车辆进出的一侧弯曲,能够有效地阻挡和拦截工人喷的高压水和喷头12喷洒的水,提高集水槽1320的集水效率,降低对地面的污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每一个第二部分1111的表面形成有螺纹孔,防水薄膜110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配合以固定于第二部分1111上。
上述方案中,防水薄膜11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故防水薄膜110能及时更换。在防水薄膜110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拧动螺栓能够快速地拆卸或者安装防水薄膜11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喷头12的数量为多个,喷头12与第二部分1111一一对应,每个喷头12设置与对应的第二部分1111的端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喷头12,能够提高控制扬尘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喷头12可以通过同一个软管连接流道1300中的水泵14。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集水部132配置由过滤网15,过滤网15设置于集水槽1320的槽口;
集水部132的端部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连通集水槽1320。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集水槽1320的槽口设置过滤网15,能够有效的过滤出杂质,提高集水槽1320中的水质,以使得由排水口排出的水能够充分地再次利用或者直接排至污水井。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槽1320的槽侧壁形成有支撑块,过滤网15支撑于支撑块上。通过设置支撑块,以使得过滤网15能够直接放置于集水槽1320中,便于取下过滤网15以对过滤网15上的杂质进行清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底座13的底面设置有滑轮16。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底座13的底面设置滑轮16,能便于扬尘控制组件10的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扬尘控制装置100的示意图。
扬尘控制装置100包括两个扬尘控制组件10,沿第二方向,两个扬尘控制组件10间隔设置,两个扬尘控制组件10之间形成供车辆通过的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程车辆能够经过两个扬尘控制组件10进出施工地,工人能够在工程车辆的一侧或者两侧对车辆喷高压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尘控制装置包括扬尘控制组件,所述扬尘控制组件包括防护幕布、喷头以及底座;
防护幕布包括防水薄膜和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水薄膜连接于所述多个支撑杆;喷头设置于所述防护幕布的顶端,用于朝向地面喷水;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水部、安装部以及集水部,所述供水部的内部形成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容纳水,所述流道通过软管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防护幕布连接;所述集水部形成有集水槽,用于收集由所述防水薄膜滴落下的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供水部的端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流道,所述进水口用于连接水源,以使得水进入所述流道;
所述供水部的顶面设置有供水口,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流道,所述软管通过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部的顶面设置有穿线孔,所述流道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线缆通过所述穿线孔穿出,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穿出于所述供水口,所述软管插接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插孔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对应的插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直杆且插设于所述插孔中;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安装部的背离于所述供水部的一侧弯曲;
所述防水薄膜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形成有螺纹孔,所述防水薄膜通过螺栓与所述螺纹孔的配合以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二部分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喷头设置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部配置由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
所述集水部的端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集水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扬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尘控制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扬尘控制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所述扬尘控制组件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扬尘控制组件之间形成供车辆通过的通道。
CN202321738255.9U 2023-07-04 2023-07-04 扬尘控制装置 Active CN220554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8255.9U CN220554623U (zh) 2023-07-04 2023-07-04 扬尘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8255.9U CN220554623U (zh) 2023-07-04 2023-07-04 扬尘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4623U true CN220554623U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5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8255.9U Active CN220554623U (zh) 2023-07-04 2023-07-04 扬尘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4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0969B1 (ko) 실내온도 저감장치
CN201189432Y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N220554623U (zh) 扬尘控制装置
KR200363828Y1 (ko) 안개 분무장치
KR101091172B1 (ko) 필터 자동 세척장치
CN214234707U (zh) 排水板助剂喷洒组件及排水板加工设备
JP5641863B2 (ja) 冷却塔ルーバの洗浄装置
KR100679132B1 (ko) 관입형 분사관을 구비하는 여과사 세척장치
KR200388515Y1 (ko) 관입형 분사관을 구비하는 여과사 세척장치
CN113145360A (zh) 油漆喷涂的无尘喷涂房及无尘喷涂装置
CN210994944U (zh) 湿式环保水帘柜
CN212189647U (zh) 多功能喷淋造雾机
CN215995964U (zh) 一种过滤棉安装固定结构
CN218607836U (zh) 一种泵式开式文物保护用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
CN220059818U (zh) 防尘的风力发电机组通风装置
CN215695148U (zh) 油漆喷涂的无尘喷涂房及无尘喷涂装置
CN212881628U (zh) 一种白刚玉生产用尾气除尘装置
CN220090860U (zh)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设备
CN220330725U (zh) 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加工机床保护罩
CN220990147U (zh) 一种喷淋塔内粉尘自清洁装置
CN214077438U (zh) 一种环境工程喷洒装置
CN204911122U (zh) 一种卧式喷淋装置
CN214172983U (zh) 一种加热炉用烟尘过滤装置
CN220360937U (zh) 一种空气净化除尘装置
CN218697074U (zh) 一种组合式打磨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