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395U -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395U
CN220553395U CN202321902909.7U CN202321902909U CN220553395U CN 220553395 U CN220553395 U CN 220553395U CN 202321902909 U CN202321902909 U CN 202321902909U CN 220553395 U CN220553395 U CN 220553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relay
contact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029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先国
黄信豪
张合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9029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触点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包括:绝缘活动板、上动触点、下动触点、衔铁板、下静触点、上静触点、电磁铁组件和支撑弹簧管,继电器触点结构安装于外壳内,通过设置绝缘活动板、上动触点、下动触点、衔铁板、下静触点、上静触点、电磁铁组件和支撑弹簧管的共同配合下,增大了上动触点和上静触点与下动触点和下静触点的接触的压力,且上动触点和上静触点与下动触点和下静触点分别设置有两个,保证动、静触点间电接触良好,有效的减少或消除了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间隙的概率,防止发烧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剧烈燃弧而让继电器失效的问题,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触点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其中,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当电流的电路出现超过额定电流现象时,此时电流通过静触头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电动斥力,而电动斥力易造成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斥开概率,使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接触时)出现间隙的概率较大,进而使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剧烈燃弧,使继电器失效,影响使用寿命。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以解决上所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接触时易出现间隙的问题。
为实现上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包括:
导向柱;
绝缘活动板,其以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绝缘活动板设置有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两块第二连接板;
两个上动触点,两个所述上动触点分别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
两个下动触点,两个所述下动触点分别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
衔铁板,其安装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
两个下静触点,两个所述下静触点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动触点的下方;
两个上静触点,两个所述上静触点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动触点的上方;
电磁铁组件,其位于所述衔铁板的下方;及
支撑弹簧管,其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绝缘活动板,当所述电磁铁组件吸附所述衔铁板时,两个所述下动触点与两个所述下静触点相贴合;当所述电磁铁组件未吸附所述衔铁板时,所述支撑弹簧管驱动两个所述上动触点与两个所述上静触点贴合。
优选的,上述的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多组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
多根铁芯,多根所述铁芯并排设置,多根所述铁芯位于所述衔铁板的下方;
多组线圈,多组线圈分别缠绕于多根所述铁芯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管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所述导向柱以此贯穿所述绝缘活动板、所述支撑弹簧管和所述支撑底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设置在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外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顶盖,所述外壳下方设置有引脚组件。
优选的,上述的继电器,上动触点引脚,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上动触点相连;
下动触点引脚,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下动触点相连;
下静触点引脚,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上静触点相连;
下静触点引脚,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下静触点相连;
线圈引脚,其通过导线与所述线圈相连。
优选的,上述的继电器,所述外壳内开设有活动空腔,所述导向柱通过安装螺纹柱安装于所述活动空腔内。
优选的,上述的继电器,所述绝缘活动板与所述活动空腔对应,所述绝缘活动板能够在所述活动空腔内活动。
优选的,上述的继电器,所述活动空腔上方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上静触点通过螺丝钉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通过设置绝缘活动板、上动触点、下动触点、衔铁板、下静触点、上静触点、电磁铁组件和支撑弹簧管的共同配合,增大了上动触点和上静触点与下动触点和下静触点的接触压力,且上动触点和上静触点与下动触点和下静触点分别设置有两个,保证动、静触点间电接触良好,有效的减少或消除了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间隙的概率,防止发烧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剧烈燃弧而让继电器失效的问题,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2.该继电器,通过设置带活动空腔的外壳、可拆卸的顶盖和引脚组件,使得继电器可对绝缘活动板的移动进行导向,且让继电器可进行拆卸,使得动触点移动稳定,且保持接触后的稳定,而且,在继电器出现故障时,便于工作人员将继电器拆开进行检修或更换内部元件,有效的提高了继电器使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触点接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触点接触结构连接引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外壳与触点接触结构的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外壳打开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将外壳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活动板从下往上看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活动板从上往下看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静触点和上静触点引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线圈和线圈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静触点和下静触点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柱、支撑弹簧管、安装螺纹柱和支撑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活动板;2、上动触点;3、下动触点;4、下静触点;5、上静触点;6、衔铁板;7、铁芯;8、线圈;9、线圈引脚;10、导向柱;11、支撑弹簧管;12、上动触点引脚;13、下动触点引脚;14、上静触点引脚;15、下静触点引脚;16、外壳;17、顶盖;18、活动空腔;19、安装螺纹柱;20、支撑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所述,显然,所描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所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所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所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所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所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11所示,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包括:导向柱10、绝缘活动板1、上动触点2、下动触点3、衔铁板6、下静触点4、上静触点5、电磁铁组件和支撑弹簧管11。
具体的,导向柱10;绝缘活动板1以能够滑动地设于导向柱10上;绝缘活动板1设置有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两块第二连接板;两个上动触点2分别安装在两块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两个下动触点3分别安装在两块第二连接板的下端;衔铁板6安装于两块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两个下静触点4分别位于两个下动触点3的下方;两个上静触点5分别位于两个上动触点2的上方;电磁铁组件位于衔铁板6的下方;及支撑弹簧管11用于弹性支撑绝缘活动板1,当电磁铁组件吸附衔铁板6时,两个下动触点3与两个下静触点4相贴合;当电磁铁组件未吸附衔铁板6时,支撑弹簧管11驱动两个上动触点2与两个上静触点5贴合,电流的电路出现超过额定电流时,电动斥力易造成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斥开概率,而绝缘活动板1在支撑弹簧管向上支撑的情况下,通过支撑弹簧管的弹力进行支撑让绝缘活动板1上设置的上动触点2接触并贴合上静触点5,在通过多组电磁铁组件将绝缘活动板1上安装的衔铁板6向下吸附时,通过多组电磁铁组件向下的吸附力让绝缘活动板1上设置的下动触点3可以接触并贴合下静触点4,增大了上动触点2和上静触点5与下动触点3和下静触点4的接触压力,且上动触点2和上静触点5与下动触点3和下静触点4分别设置有两个,保证动、静触点间电接触良好,有效的减少或消除了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间隙的概率,防止发烧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出现剧烈燃弧而让继电器失效的问题,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考图1、图2、图5和图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多组电磁铁组件包括:多根铁芯7并排设置,多根铁芯7位于衔铁板6的下方;多组线圈8分别缠绕于多根铁芯7上,在让绝缘活动板1向下移动并使下动触点3与下静触点4接触时,需要通过电磁铁组件将绝缘活动板1上安装的衔铁板6向下吸附,而电磁铁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电磁铁组件由多根铁芯7和多圈线圈8组成,从而有更大的电磁吸附力将绝缘活动板1设置的衔铁板6向下吸附,从而让绝缘活动板1可以有更大的吸附力向下牵拉,而让下动触点3与下静触点4可以更好的接触并贴合,起到增强电磁的吸附或牵拉力的作用。
继续参考图1、图2、图5、图9和图1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弹簧管11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20,导向柱10以此贯穿绝缘活动板1、支撑弹簧管11和支撑底板20;导向柱10依次贯穿绝缘活动板1开设的通孔、支撑弹簧管11和支撑底板20,绝缘活动板1开设的通孔与导向柱10相适配,使得绝缘活动板1能够通过导向柱10进行导向活动,且绝缘活动板1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弹簧管11进行支撑,使得绝缘活动板1在电磁铁组件不通电的情况下通过支撑弹簧管11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上动触点2和上静触点5的接触与贴合,起到了绝缘活动板1的导向活动与支撑的作用。
另外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继电器,包括设置在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外的外壳16,外壳16的上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顶盖17,外壳16下方设置有引脚组件,继电器触点机构通过外壳16和顶盖17进行包裹,可以对继电器触点结构进行保护,且安装有可拆卸的顶盖17,让工作人员可以在拆开顶盖17之后就能够看到安装在外壳16内的继电器触点结构,从而便于继电器触点结构的检修与维修,有效的提高了继电器使用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引脚组件包括:上动触点引脚12通过导线与两个上动触点2相连;下动触点引脚13通过导线与两个下动触点3相连;上静触点引脚14通过导线与两个上静触点5相连;下静触点引脚15通过导线与两个下静触点4相连;线圈引脚9通过导线与线圈8相连,每个引脚均对应连接有两个触点,且线圈引脚9、上动触点引脚12、下动触点引脚13、上静触点引脚14和下静触点引脚15均设置在外壳16的下端,便于使用时的接线与安装工作。
继续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壳16内开设有活动空腔18,导向柱10通过安装螺纹柱19安装于活动空腔18内,安装螺纹柱19依次贯穿顶盖17和导向柱10,并嵌入了外壳16开设的活动空腔18内的底端,使得弹性组件在检修或维修时可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且通过安装螺纹柱19的固定而使弹性组件可以更稳定的固定在外壳16内,起到了安装于固定的作用。
继续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绝缘活动板1与活动空腔18对应,绝缘活动板1能够在活动空腔18内活动,绝缘活动板1设置在支撑弹簧管上,且活动时可通过支撑弹簧管设置的导向柱10进行导向活动,同时绝缘活动板1也设置在外壳16设置的活动空腔18内,且绝缘活动板1设置的连接板的外壁与外壳16内的活动空腔18的内壁接触并贴合,使得绝缘活动板1在通过导向柱10进行导向活动的同时,也通过贴合外壳16内设置的活动空腔18进行导向活动,从而有效的加强了绝缘活动板1导向活动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活动空腔18上方设置有安装槽,上静触点5通过螺丝钉安装于安装槽内,绝缘活动板1上设置的上动触点2也位于外壳16设置的活动空腔18内,上静触点5位于上动触点2的上方,在支撑弹簧管对绝缘活动板1的支撑下,从而让上动触点2接触并贴合上静触点5,在上动触点2和上静触点5的接触产生接触间隔或接触不良的问题时,可以将上静触点5用于安装的螺丝钉拆卸下并从安装槽内取出来进行检查,且在通过螺丝钉安装上静触点5的时候,可以拧紧上静触点5安装用的螺丝钉,从而让上静触点5安装并固定得更稳定,使得上动触点2和上静触点5接触贴合得更好。
工作原理:
首先,将继电器触点结构安装到继电器设置的外壳16内,并将顶盖17安装好,再通过需要将电路的导线或接线处与继电器的外壳16下方设置的引脚组件进行连接。
然后,在电磁铁组件不通电的情况下,绝缘活动板1通过支撑弹簧管11的弹力支撑而向上活动,使得上动触点2与上静触点5接触并贴合,从而让连接上动触点引脚12与上静触点引脚14的电路的导线相连通。
最后,在电磁铁组件通电的情况下,电磁铁组件产生的磁力将安装在绝缘活动板1上的衔铁板6向下吸附并牵引,使得绝缘活动板1向下活动,让绝缘活动板1上设置的下动触点3与下静触点4接触并贴合,使得连接下动触点引脚13和下静触点引脚15的电路的导线相连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柱(10);
绝缘活动板(1),其以能够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柱(10)上;所述绝缘活动板(1)设置有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两块第二连接板;
两个上动触点(2),两个所述上动触点(2)分别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
两个下动触点(3),两个所述下动触点(3)分别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
衔铁板(6),其安装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
两个下静触点(4),两个所述下静触点(4)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动触点(3)的下方;
两个上静触点(5),两个所述上静触点(5)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动触点(2)的上方;
电磁铁组件,其位于所述衔铁板(6)的下方;及
支撑弹簧管(11),其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绝缘活动板(1),当所述电磁铁组件吸附所述衔铁板(6)时,两个所述下动触点(3)与两个所述下静触点(4)相贴合;当所述电磁铁组件未吸附所述衔铁板(6)时,所述支撑弹簧管(11)驱动两个所述上动触点(2)与两个所述上静触点(5)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
多根铁芯(7),多根所述铁芯(7)并排设置,多根所述铁芯(7)位于所述衔铁板(6)的下方;
多组线圈(8),多组线圈(8)分别缠绕于多根所述铁芯(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管(11)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20),所述导向柱(10)以此贯穿所述绝缘活动板(1)、所述支撑弹簧管(11)和所述支撑底板(20)。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外的外壳(16),所述外壳(16)的上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顶盖(17),所述外壳(16)下方设置有引脚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组件包括:
上动触点引脚(12),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上动触点(2)相连;
下动触点引脚(13),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下动触点(3)相连;
上静触点引脚(14),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上静触点(5)相连;
下静触点引脚(15),其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下静触点(4)相连;
线圈引脚(9),其通过导线与所述线圈(8)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6)内开设有活动空腔(18),所述导向柱(10)通过安装螺纹柱(19)安装于所述活动空腔(18)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活动板(1)与所述活动空腔(18)对应,所述绝缘活动板(1)能够在所述活动空腔(18)内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空腔(18)上方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上静触点(5)通过螺丝钉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CN202321902909.7U 2023-07-19 2023-07-19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Active CN220553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2909.7U CN220553395U (zh) 2023-07-19 2023-07-19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2909.7U CN220553395U (zh) 2023-07-19 2023-07-19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395U true CN220553395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2909.7U Active CN220553395U (zh) 2023-07-19 2023-07-19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14715B1 (ko) 스위칭 디바이스, 그 스위칭 디바이스를 어셈블링 및 동작시키는 방법, 및 그 스위칭 디바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CN220553395U (zh)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及继电器
CN214254245U (zh) 一种智能型永磁真空接触器
CN108550503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12136360U (zh) 400a一组常闭新型直流接触器
WO2021237878A1 (zh) 一种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抗振性能的继电器
KR100424668B1 (ko) 절전형 전자개폐기
CN218333627U (zh) 电磁机构
CN103854926A (zh) 电磁接触器
CN201017825Y (zh) 接触器
CN2727944Y (zh) 双极直流接触器
CN113871257B (zh) 一种易安装的继电器
CN117877931A (zh) 带强制导向接点的继电器
CN201527938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211125546U (zh) 一种断路器单线圈永磁操作机构
CN116313670A (zh) 一种永磁机构的手动分合闸操作装置
CN214624918U (zh) 一种继电器的通断机构
CN220963159U (zh) 一种辅助触头组件及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9017546U (zh) 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
CN116844919B (zh) 一种快速分断的电磁继电器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8826810U (zh) 一种用于气体绝缘的隔离开关
CN219716757U (zh) 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
CN220138158U (zh) 一种高分断电磁继电器
CN219800750U (zh) 接触器用辅助触头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