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1834U - 一种黑板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板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1834U
CN220551834U CN202321020542.6U CN202321020542U CN220551834U CN 220551834 U CN220551834 U CN 220551834U CN 202321020542 U CN202321020542 U CN 202321020542U CN 220551834 U CN220551834 U CN 220551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reflecting surface
blackboard lamp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05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郑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0205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1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1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1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黑板灯,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件和端盖;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发出的光从开口向外出射;反射面,反射面由型材件延伸部的内表面形成;或,反射面由设置于延伸部内侧的反射层形成;格栅组件,格栅组件整体封住开口;格栅片的顶部与反射面、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之间形成第一出光区,格栅片的侧面与反射面形成第二出光区,从第一出光区出射的光经过第二出光区之后向外出光。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从发光组件直射到格栅片上的光线,从而降低了出光损耗,在保证了防眩效果的同时提升了照射到黑板上的灯光亮度。

Description

一种黑板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板灯。
背景技术
在照明领域中,吊装灯具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了学生在上课时能够看清黑板同时为讲台区域提供照明,通常需要安装照射黑板和讲台的灯具,也就是黑板灯。黑板灯的特点在于,其出光需要满足在垂直方向上照向黑板并保证覆盖率和均匀度,和在水平方向上向下照亮讲台,同时需要避免眩光对人眼的伤害,其中眩光主要是在横向产生,也就是在黑板灯的端部两侧的视野方向上容易产生眩光。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黑板灯的防眩效果,通常采用蜂窝状防眩网来实现,但是这种防眩网对光源的照度损失较大,为了达到指定的照度,必须采用大功率的光源,导致了其能源损耗高;而为了提升照度而不采用防眩网,则其防眩效果差,容易伤害人眼。
因此,如何在保证黑板灯的防眩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其照射亮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板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黑板灯的无法同时兼顾照度和防眩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黑板灯,所述黑板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件,和位于所述型材件长度方向两端的端盖;所述型材件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且所述型材件基于所述延伸部形成有长度方向上的开口;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型材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从所述开口向外出射;
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所述延伸部的内表面形成;或,所述反射面由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内侧的反射层形成;
格栅组件,所述格栅组件整体封住所述开口;所述格栅组件包括若干个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格栅片,各所述格栅片的顶部与所述反射面的顶部区域、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之间形成第一出光区,所述第一出光区为无阻隔的条状空间,各所述格栅片的侧面与所述反射面的底部区域形成第二出光区;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至少包括:第一光线组,所述第一光线组依次直射经过所述第一出光区、所述第二出光区后向外出射;第二光线组,所述第二光线组直射经过所述第一出光区至所述反射面,经所述反射面反射之后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向外出射。
可选的,所述反射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内表面上的反射涂层或反射膜。
可选的,所述反射层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设置有与所述反射板形状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反射板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子板,各所述反射子板沿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布设,且相邻的各所述反射子板之间紧密接触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的,各所述格栅片与所述反射子板一体成型。
可选的,各所述格栅片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本体部上方的遮光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遮光部一体成型;所述本体部的顶部、所述遮光部的内侧与所述反射面形成缺口,沿长度方向贯通各所述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光区。
可选的,所述缺口的宽度沿所述遮光部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安装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灯带,和与所述灯带匹配的配光装置。
可选的,所述配光装置包括透镜和/或反光杯;所述透镜包括凸透镜或菲涅尔透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板灯,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件,和位于型材件长度方向两端的端盖;型材件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且型材件基于延伸部形成有长度方向上的开口;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与型材件固定连接,且发光组件发出的光从开口向外出射;反射面,反射面由延伸部的内表面形成;或,反射面由设置于延伸部内侧的反射层形成;格栅组件,格栅组件整体封住开口;格栅组件包括若干个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格栅片,各格栅片的顶部与反射面的顶部区域、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之间形成第一出光区,第一出光区为无阻隔的条状空间,各格栅片的侧面与反射面的底部区域形成第二出光区;发光组件发出的光至少包括:第一光线组,第一光线组依次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第二出光区后向外出射;第二光线组,第二光线组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至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之后从第二出光区向外出射。从而通过在格栅片与反射面、发光组件出光面之间形成一个无阻隔的第一出光区,使得光线在这一区域内可以无遮挡的进行直射与反射,然后才会经过第二出光区进行防眩处理,有效的减少了从发光组件直射到格栅片上的光线,从而降低了出光损耗,在保证了防眩效果的同时提升了照射到黑板上的灯光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板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板灯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板灯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4-1为现有技术中黑板灯光源出光角度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黑板灯光源出光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黑板灯照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板灯的反射子板与格栅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板灯的反射板与格栅片结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型材件;12-端盖;13-延伸部;2-发光组件;21-灯带;22-配光装置;3-反射面;31-反射板;311-反射子板;4-格栅组件;41-格栅片;411-本体部;412-遮光部;413-缺口;51-第一出光区;52-第二出光区;6-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现有技术中的黑板灯结构中,通常包括设置于顶部的安装部,安装部内侧安装有发光组件;安装部侧边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反射板,其用于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处理,将光反射朝向黑板所在方位,再加上发光组件向下直射的光线,则可以同时实现照亮黑板和讲台的照射范围。为了保证覆盖,黑板灯的安装位置通常都是在黑板的上前方,因此黑板灯两端部的防眩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蜂窝防眩网来实现黑板灯的防眩,但是在设置蜂窝防眩网的前提下,发光组件的照度损失较大,而如果不采用防眩网,黑板灯的眩光又容易损伤人眼。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在于,基于照射黑板以及讲台区域的黑板灯,提供一种在保证端部方向上的防眩效果同时,增强黑板灯照度;该黑板灯的光线包括下方直射的光线,和经反射面反射后像黑板侧反射的光线,两组光线综合形成同时覆盖黑板和讲台区域的照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黑板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黑板灯的照度和防眩难以兼顾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黑板灯的具体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请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黑板灯,该黑板灯包括:
壳体1,壳体1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件11,和位于型材件11长度方向两端的端盖12;型材件11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3,且型材件11基于延伸部13形成有长度方向上的开口;
发光组件2,发光组件2与型材件11固定连接,且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从开口向外出射;
反射面3,反射面3由延伸部13的内表面形成;或,反射面3由设置于延伸部13内侧的反射层形成;
格栅组件4,格栅组件4整体封住开口;格栅组件4包括若干个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格栅片41,各格栅片41的顶部与反射面3的顶部区域、发光组件2的出光面之间形成第一出光区51,第一出光区51为无阻隔的条状空间,各格栅片41的侧面与反射面3的底部区域形成第二出光区52;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至少包括:第一光线组,第一光线组依次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51、第二出光区52后向外出射;第二光线组,第二光线组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51至反射面3,经反射面3反射之后从第二出光区52向外出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黑板灯,其主要的出光的光线包括直射光和反射光两大部分,直射光是其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光向外直射之后照射在待照射区域内,包括但不限于黑板、讲台等;反射光则是其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在黑板灯内经过反射之后向外出射,照射在待照射区域内,其主要的照射目标是黑板。该黑板灯的主体结构中,至少包括将光源组件包覆于其内的壳体1。壳体1整体呈半包围式结构,除了面向黑板的出光方向设置有开口之外,其他方位都被壳体1所遮盖,包括但不限于背向黑板的方位、顶部方位以及长度方向的端部方位。
壳体1的组成结构中,包括型材件11和设置在型材件11长度方向两端的端盖12。型材件11是一种结构件,其特点在于沿着型材件11的成型方向,其截面形状处处一致,其中成型方向即相当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长度方向。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长度方向,所指的是型材件11的成型方向,并不意味着型材件11的尺寸在长度方向上是最长的。当然,一般而言,对于黑板灯领域,型材件11的长度方向,与其实际的尺寸基本上是一致的。
型材件11上形成有延伸部13,其中延伸部13的延伸方向向下,且其位于型材件11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也就是被型材件11的两端夹在中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指的延伸部13向下延伸,所指的是延伸部13的整体趋势相对于型材件11的其他部位是向下,但是其具体的延伸形状可以根据所需的反射角度等进行调整,大致的形状通常是内凹的弧形。设置延伸部13的目的在于,为黑板灯的照射范围提供反射光,同时对背向黑板灯出光方向的区域提供遮光,其中反射光通过设置于延伸部上的反射面实现,而遮光一般指向教室内,避免教室内的学生可以直接看到黑板灯的眩光。
型材件11除了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3之外,还具有位于延伸部13之上的连接部,该连接部通常具有遮光、安装发光组件2以及安装黑板灯的作用。也就是说,连接部可以对向上的光线进行遮光处理,可以设置安装结构来安装发光组件2,以及作为黑板灯安装到教室内的介质。黑板灯在教室内的安装位置可以是通过吊装件吊装于天花板上,或者是通过连接杆侧装于墙面上,这些安装结构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型材件11的连接部来实现。
型材件11基于延伸部13形成有长度方向上的开口,所指的就是延伸部13与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的朝向就是黑板所在的方向,该开口走向则是沿长度方向。黑板灯内设置的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光,就是通过该开口向外出射。
型材件11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端盖12,端盖12的设置目的就是遮挡型材件11的两端与开口对应的位置,使得开口在端部不会外露,相当于限制了发光组件2不会从端盖12处出光。基于上述目的,端盖12的形状一般根据型材件11的截面形状,以及开口的形状确定。额外地,在设置端盖12时,也可以直接将型材件11也包覆于端盖12内。
端盖12的材质是与型材件11一致的金属件,或者是与型材件11不一致的塑料件;端盖12与型材件1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粘胶、卡扣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发光组件2设置在开口内,且发光组件2是与型材件11固定连接。发光组件2与型材件11之间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固定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纹配合连接、粘胶连接等等。发光组件2具体固定的位置可以是在型材件11的连接部的内侧,根据连接部的形状,可以按照需求调整发光组件2的出光面朝向。例如,发光组件2可以固定设置在连接部的正下方,其出光面也朝向下方;或者,发光组件2可以倾斜地设置在连接部的下表面,其出光面则可以朝向延伸部13;或者,发光组件2还可以倾斜地设置在延伸部13内表面、连接部的下表面或者是跨越两者设置,其出光面则部分朝向开口所在位置。
为了提升发光组件2的出光利用率,提升黑板灯的出射角度,尽可能使得黑板灯可以在高度方向上覆盖黑板,黑板灯还包括反射面3,其中反射面3可以直接由延伸部13的内表面形成。反射面3的作用在于让发光组件2直射出光,在照射到反射面3上时,会基于反射面3将光线向所需的方向进行反射处理,从而兼顾到发光组件2直射所不能照射到的区域。为了实现该目的,可以在延伸部13的内表面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其具有漫反射或者是指定方向的镜面反射的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延伸部13通常是浅色的,反射面3的面积一般是覆盖了整个延伸部13内表面的大部分区域。
此外,反射面3还可以由设置在延伸部13内侧的反射层形成。与直接由延伸部13的内表面形成的反射面3不同,反射层与延伸部13属于不同的部件,因此设置反射层的自由度会更高,且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在不同的反射效果的反射层之间进行切换,比方说将镜面反射切换为漫反射,或者是将浅色反射切换为彩色反射,以实现所需的照射效果。
具体的,反射层的形态可以包括设置在延伸部13内表面上的反射涂层或者是反射膜。其中,反射涂层所指的是原材料以液态喷射、涂覆于延伸部13内表面以形成反射涂层,根据需要可对应设置为镜面涂层或者是漫反射涂层;而反射膜则是将膜材整体的固定于延伸部13内表面,其中膜材也可以是镜面反射膜或者是漫反射膜,膜材与延伸部13之间的连接方式则通常是粘接。
此外,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反射层还可以是反射板31。与反射涂层、反射膜不同,反射板31是具有一定的形态与硬度的结构,其可以较为便利的实现与延伸部13之间的拆装;反射板31同样也可以对应设置为镜面反射或者是漫反射,其中反射板31的形状与延伸部13的内侧相匹配。
为了实现对黑板灯的防眩处理,特别是其端部方向上的防眩处理,还包括格栅组件4,格栅组件4整体上封住型材件11所形成的开口,也就是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只会在经过格栅组件4之后再向外出射。格栅组件4中包括若干个格栅片41,每个格栅片41之间是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着长度方向逐一排布,各个格栅片41之间是相互平行的。
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格栅组件4,其格栅片41的顶部,与反射面3的顶部区域、发光组件2的出光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出光区51,该第一出光区51是沿着长度方向分布的无阻隔的条状空间,而格栅片41的侧面与反射面3则形成有第二出光区52,从第一出光区51出射的光会经过第二出光区52之后再向外出射,形成黑板所需的光。基于格栅组件4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反射面3被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是位于上方的顶部区域,以及位于下方的底部区域;其中,第一出光区51所指的是格栅片41顶部、反射面3的顶部区域以及发光组件2的出光面形成有一个条状的空隙,这就说明反射面3的顶部区域没有格栅片41的分布,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光,在第一出光区51内是无遮挡的出射,其包括从发光组件2发出,依次经过第一出光区51、第二出光区52之后直接向外出射的光线,也包括从发光组件2发出,经过第一出光区51后照射在反射面3上,经过反射面3反射之后再经过第二出光区52向外出射的光线。由于构成第一出光区51的反射面3没有格栅片41的阻挡,因此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光可以最大限度的向外直射或者是经反射面3反射,而不会白白照射在格栅片41的侧面上造成浪费,从而有效的提升的黑板灯的出光亮度。特别是由于发光组件2的出光角度是扩散性的,其多个发光元件之间的光线多有交叉,在第一出光区51内没有格栅片41阻挡的前提下,这些光线可以以扩散的出光角度无阻隔的照射在反射面3上,反射面3又可以在第一出光区51内无阻隔的反射光线,然后再经过第二出光区52后向外出射,在保证了防眩效果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黑板灯的亮度。请参考图4-1和图4-2所示,其中图4-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黑板灯格栅片41’与发光组件出光面之间不形成无遮挡的条状空隙前提下,某点光源的出光角度示意,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直射在格栅片41’侧面上的光线,其余部分则属于无遮挡的直射光线;图4-2则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形成有第一出光区51的结构下,黑板灯中某点光源的出光角度示意,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直射在格栅片41侧面上的光线,其余部分则属于无遮挡的直射光线.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显著降低了直射在格栅片41侧面上的光线量,为光线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从而降低了光线损失,提升了黑板灯照度。
请参考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黑板灯所发出的光,最终都是经过格栅组件4后向外出射。而出射的光根据其光路类型的不同至少分为两类,分别是第一光线组A和第二光线组B;其中,第一光线组A中的光,是直接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51、第二出光区52后直接向外出射;第一光线组A中的光的出光方向与发光组件2的出光方向基本一致,属于直射光,其主要的照射区域,在于讲台区域和黑板的下部区域;第二光线组B中的光,则是先从发光组件2中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51后照射在反射面3上,然后经由反射面3反射之后,经过第二出光区52再向外出射;第二光线组B中的光的出光方向则与反射面3的设置位置和形状相关,其主要的方向基本上都是朝向黑板,第二光线组B的最终出光则属于反射光。第一光线组A和第二光线组B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黑板灯的主体出光,既可以实现对黑板的均匀覆盖,又可以照亮讲台区域,从而实现大范围的出光覆盖。
在设置格栅片41的前提下,格栅片41的侧面与反射面3的底部区域形成第二出光区52,第二出光区52内格栅片41与格栅片4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允许黑板灯的出光朝向黑板,而人眼从黑板灯的端面方位,则难以看到黑板灯中的直射光线,所能看到的是格栅片41与格栅片41之间在空间上交叠之后形成的封闭空间形态,从而保证了黑板灯的防眩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反射板31可以与延伸部13固定连接。具体的,反射板31可以通过卡接、胶粘、磁吸等方式与延伸部13实现固定连接。例如,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延伸部13设置有与反射板31形状匹配的安装槽,反射板31则可以固定于安装槽内,通过安装槽实现与延伸部13之间的固定连接。反射板31可以从型材件11的端面所在位置,插入该安装槽内,从而实现与延伸部13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所示,为了方便生产组装,反射板3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子板311,各反射子板311沿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布设,且相邻的各反射子板311之间紧密接触并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反射板31可以由多个反射子板311拼接形成,各个反射子板311之间相互紧密接触以提升对发光组件2的出光利用率,而多个反射子板311位于同一平面则可以保证出光的一致性。当然,反射子板311最少数量为一个,表示的是该反射板31可以仅由单独的一整块反射子板311所形成。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6,为了实现格栅组件4的安装,各格栅片41与反射子板311可以一体成型,也就是反射板31与格栅组件4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格栅片41从反射子板311上向外延伸,同一个反射子板311上可以设置多个格栅片41,各个反射子板311上的格栅片41拼凑形成整个格栅组件4。而只要反射子板311与延伸部13固定连接之后,各格栅片41就自然而然实现了与延伸部13乃至型材件11之间的固定连接。
除此之外,格栅组件4还可以直接与型材件11进行固定连接,在这种结构下,格栅片41可以不与反射板31一体成型,而是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或者,格栅片41与反射板31一体成型,反射板31则不必与延伸部13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格栅组件4与型材件11之间的固定连接来实现反射板31的固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所示,为了增加对黑板灯出光面对应的侧面的防眩效果,各格栅片41具体可以包括本体部411和位于本体部411上方的遮光部412,本体部411与遮光部412一体成型;本体部411的顶部、遮光部412的内侧与反射面3形成缺口413,沿长度方向贯通各缺口413,形成第一出光区51。格栅组件4整体上封住开口,而开口的大小则是根据型材件11的形状来确定,特别是连接部的形态。连接部一般在靠近黑板侧设置有挡光结构,开口的形成就是基于挡光结构与延伸部13的边界;而格栅片41则会基于挡光结构设置,以实现格栅组件4对开口的封堵;当然,格栅组件4对开口的封堵仅仅是整体上的,由于格栅组件4中各个格栅片4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光线并不会被格栅组件4所封住,仍然会从格栅片41之间的间隙向外出射。而如果连接部上设置的挡光结构较小,或者是几乎不存在挡光结构,那么该开口的尺寸就较大,可以呈现出较大的出光角度。在这种出光角度下,为了对黑板灯的出光面也进行防眩处理,格栅片41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部411和遮光部412,其中本体部411位于遮光部412的下方,其中本体部411主要用于实现对黑板灯端部方位的防眩处理,遮光部412则主要用于实现对黑板灯出光面侧面方位的防眩处理。而为了不影响形成第一出光区51的无阻隔条状空间,本体部411的顶部与遮光部412的内侧做避空处理,也就是本体部411的顶部与遮光部412的内侧以及反射面3形成缺口413,每一格栅片41上的缺口413是相通的,这部分相通的区域就会形成一整个无遮挡的条状空间,也就是第一出光区51。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缺口413的宽度,沿遮光部412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缺口413的形状是渐变式的,且其宽度是上大下小,这种形态下格栅片41的本体部411与遮光部412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本体部411的顶部与遮光部412的内侧也不存在明确的划分。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组件2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两组沿安装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灯带21,和与灯带21匹配的配光装置22。其中灯带21可以是LED灯带,或者说COB灯带;而配光装置22则是用于实现对灯带21出光的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聚光处理,也就是减少光束角以提升亮度;以及偏光处理,也就是将出光角度定向调整至指定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变黑板灯向外直射或者是经反射面3反射的光线的比例,和黑板灯的实际照射范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配光装置22具体可以包括透镜和/或反光杯;其中,透镜具体可以包括凸透镜或菲涅尔透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黑板灯还包括驱动器6,壳体1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滑槽,驱动器6上设置有与滑槽形状匹配的安装条,安装条嵌入滑槽内以实现驱动器6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黑板灯的驱动器6是用于控制黑板灯的电气组件,通过设置对应的驱动控制电路,可以实现黑板灯的照度、色温、颜色调节等等。将驱动器6外置可以提升驱动器6的散热效果,且不影响到型材件11的成型,避免了对壳体1的形状限制,且驱动器6与壳体1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滑动组装便捷地实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板灯,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件11,和位于型材件11长度方向两端的端盖12;型材件11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3,且型材件11基于延伸部13形成有长度方向上的开口;发光组件2,发光组件2与型材件11固定连接,且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从开口向外出射;反射面3,反射面3由延伸部13的内表面形成;或,反射面3由设置于延伸部13内侧的反射层形成;格栅组件4,格栅组件4整体封住开口;格栅组件4包括若干个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格栅片41,各格栅片41的顶部与反射面3的顶部区域、发光组件2的出光面之间形成第一出光区51,第一出光区51为无阻隔的条状空间,各格栅片41的侧面与反射面3的底部区域形成第二出光区52;发光组件2发出的光至少包括:第一光线组A,第一光线组A依次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51、第二出光区52后向外出射;第二光线组B,第二光线组B直射经过第一出光区51至反射面3,经反射面3反射之后从第二出光区52向外出射。从而通过在格栅片41与反射面3、发光组件2出光面之间形成一个无阻隔的第一出光区51,使得光线在这一区域内可以无遮挡的进行直射与反射,然后才会经过第二出光区52进行防眩处理,有效的减少了从发光组件2直射到格栅片41上的光线,从而降低了出光损耗,在保证了防眩效果的同时提升了照射到黑板上的灯光亮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板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件,和位于所述型材件长度方向两端的端盖;所述型材件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且所述型材件基于所述延伸部形成有长度方向上的开口;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型材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从所述开口向外出射;
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所述延伸部的内表面形成;或,所述反射面由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内侧的反射层形成;
格栅组件,所述格栅组件整体封住所述开口;所述格栅组件包括若干个垂直于长度方向且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格栅片,各所述格栅片的顶部与所述反射面的顶部区域、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之间形成第一出光区,所述第一出光区为无阻隔的条状空间,各所述格栅片的侧面与所述反射面的底部区域形成第二出光区;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至少包括:第一光线组,所述第一光线组依次直射经过所述第一出光区、所述第二出光区后向外出射;第二光线组,所述第二光线组直射经过所述第一出光区至所述反射面,经所述反射面反射之后从所述第二出光区向外出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内表面上的反射涂层或反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置有与所述反射板形状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子板,各所述反射子板沿所述型材件的长度方向布设,且相邻的各所述反射子板之间紧密接触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格栅片与所述反射子板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格栅片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本体部上方的遮光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遮光部一体成型;所述本体部的顶部、所述遮光部的内侧与所述反射面形成缺口,沿长度方向贯通各所述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光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宽度沿所述遮光部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型材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灯带,和与所述灯带匹配的配光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装置包括透镜和/或反光杯;所述透镜包括凸透镜或菲涅尔透镜。
CN202321020542.6U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黑板灯 Active CN220551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542.6U CN220551834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黑板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542.6U CN220551834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黑板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1834U true CN220551834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0542.6U Active CN220551834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黑板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1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7307B2 (en) Illuminating panel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US20230117836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Adaptable Glare Class
CA2780510A1 (en) Led light fixture
EP2737243B1 (en) Lighting module
WO2013128761A1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US20220082229A1 (en) Anti-Glare Lamp and Lighting Arrangement Method Using the Lamp
JP2013182730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JP2021026793A (ja) 照明器具
JP5814271B2 (ja) 照明器具及びルーバ
CN213207543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20551834U (zh) 一种黑板灯
JP6988249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KR20200085131A (ko) 슬림형 led 조명
JP5990441B2 (ja) 照明装置
EP3312502A1 (en) Reflector for lighting source and ligh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4038006U (zh) 室内照明装置
CN210687896U (zh) 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JP2016039039A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乗物
JP2014072077A (ja) 照明装置
CN209415237U (zh) 一种黑板灯
EP2309174A1 (en) Lighting device
CN112664865A (zh) 室内照明装置
CN221171942U (zh) 双侧发光灯头及双侧发光台灯
CN212869646U (zh) 一种透光罩和泛光灯
TWI795896B (zh) 發光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