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5896B - 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95896B TWI795896B TW110132122A TW110132122A TWI795896B TW I795896 B TWI795896 B TW I795896B TW 110132122 A TW110132122 A TW 110132122A TW 110132122 A TW110132122 A TW 110132122A TW I795896 B TWI795896 B TW I79589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ide wall
- source module
- light source
- emitting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底板、一蓋板以及至少一光源模組。底板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以及一底面,底面連接於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蓋板與底板的底面相對而配置於底板上,且蓋板與底板之間形成一空腔。至少一光源模組設置於第一側壁、第二側壁或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上。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一燈條及設置於燈條上的複數個光源以及複數個導光結構,此些導光結構各別控制此些光源朝非正向的一第一出光方向及一第二出光方向出光,以使此些光源的出光光型於第一出光方向及第二出光方向的光強度增加。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側入式光源及導光結構的發光裝置。
常見的發光裝置包括檯燈、壁燈、路燈、探照燈等,可用以室內照明或戶外的道路照明。在視覺舒適度上,多數發光裝置使用平面式發光結構來提高出光面的均勻度,以減輕光源的光線分布不均造成的視覺不適(例如眩光)等問題。相對於直下出光式光源容易產生眩光,習知的光源模組以側入式光源搭配導光板結構,以提高光均勻度與視覺舒適等效果,然而,習知的導光板結構成本高,故無法減少導光板的成本,且導光板結構無法讓研發人員可以改變或調整光源的出光光型,故無法達到調整光型的效果。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發光裝置,利用側入式光源搭配透鏡或反射杯等導光結構控制側入式光源的出光光型,以達到調整光型與視覺舒適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底板、一蓋板以及至少一光源模組。底板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以及
一底面,底面連接於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蓋板與底板的底面相對而配置於底板上,且蓋板與底板之間形成一空腔。至少一光源模組設置於第一側壁、第二側壁或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上。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一燈條及設置於燈條上的複數個光源以及複數個導光結構,此些導光結構各別控制此些光源朝非正向的一第一出光方向及一第二出光方向出光,以使此些光源的出光光型於第一出光方向及第二出光方向的光強度增加。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底板、一蓋板以及至少一光源模組。底板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以及一底面,底面連接於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蓋板與底板的底面相對而配置於底板上,且蓋板與底板之間形成一空腔。至少一光源模組設置於第一側壁、第二側壁或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上。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一燈條及設置於燈條上的複數個光源以及一反射器,反射器包括至少一反射面,該至少一反射面控制此些光源朝一非正向的出光方向出光,以使此些光源的非正向光的光強度增加。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0,101:發光裝置
110:底板
111:第一側壁
112:第二側壁
113:第三側壁
114:第四側壁
115:底面
120:蓋板
130:光源模組
131:第一光源模組
132:第二光源模組
133:第三光源模組
134:第四光源模組
140:反射元件
L1:第一光線
L2:第二光線
1311:燈條
1312:光源
1313:導光結構(透鏡)
1314,1317:第一反射面
1315,1318:第二反射面
1316:反射杯
1321:菲涅耳透鏡
1322:第一折射面
1323:第二折射面
130’:光源模組
1331:反射器
1332:第一反射面
1333:第二反射面
A:光軸
C:空腔
D1:第一出光方向
D2:第二出光方向
W:出光光型
P1:第一波峰
P2:第二波峰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分解示意圖;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3A至3C圖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示意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光型示意圖;第4B圖繪示傳統光源模組的光型示意圖;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的分解示意圖,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發光裝置100可用於平面發光結構中,可將側入光反射成平面光,以達到調整光型與視覺舒適的效果。
請參照第1及2圖,發光裝置100包括一底板110、一蓋板120、至少一光源模組130以及一反射元件140。底板110例如為一燈架,其具有一第一側壁111、一第二側壁112、一第三側壁113、一第四側壁114以及一底面115,底面115例如為圓形或多邊形,多邊形例如為四邊形、六邊形或其他形狀。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第三側壁113以及第四側壁114圍繞在底面115的周圍且與底面115相連,以形成一開口於底板110中。開口的尺寸大致上與蓋板120的尺寸相當,以使蓋板120與底板110的底面115相對而配置於底板110上,且蓋板120與底板110之間形成一空腔C,用以容納光源模組130以及一反射元件140。
底板110例如為不可透光的材質(例如深色塑料)一體成形,蓋板120例如為可透光的材質(例如玻璃、淺色或透明塑膠)
一體成形,且蓋板120為出光面,使側向入射至空腔C中的一部分光線(例如經由導光結構1313反射至底板110的第一光線L1以及經由蓋板120全反射的部分第二光線L2)再經由反射元件140反射而大致上朝蓋板120出光。此外,反射元件140設置於底板110的底面115,其材質可為鏡面材質或反光白色顏料。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40可貼附在底板110上或直接形成在底板110的底面115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蓋板120與底板110之間形成的空腔C可以做為調整光反射所需的空間,不再設置導光板結構。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發光裝置100以中空的空腔C取代傳統的導光板結構,進而減少導光板的成本。
此外,為了配合所需的出光強度,將至少一光源模組130設置於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第三側壁113以及第四側壁114中至少一側壁上。在第1圖中,光源模組130例如包括第一光源模組131、第二光源模組132、第三光源模組133、第四光源模組134,其分別設置於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第三側壁113以及第四側壁114上,以形成四個側入式光源模組130。在另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30例如包括第一光源模組131、第二光源模組132以及第三光源模組133,其分別設置於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以及第三側壁113上,以形成三個側入式光源模組130。或者,將第一光源模組131及/或第二光源模組132分別設置於第一側壁111及/或第二側壁112上,以形成單一側入式光源模組130或二個側入式光源模組130。
請參照第1及2圖,光源模組130包括一燈條1311以及設置於燈條1311上的複數個光源1312以及複數個導光結構1313。燈條1311為一電路板,用以連接一電源以提供此些光源1312所需的電壓,此些光源1312例如為白光發光二極體,其串聯及/或並聯地設置於燈條1311上,且此些發光二極體經通電而朝導光結構1313各別發射一光線,光線相對於光軸A傾斜,並經由各個導光結構1313朝向位於光軸A的相對兩側的一第一出光方向D1以及一第二出光方向D2出光,以使此些光源1312的出光光型W於第一出光方向D1及第二出光方向D2的光強度增加。也就是說,此些光源1312可經由此些導光結構1313各別控制其出光方向,以調整此些光源1312的出光光型。
請參照第2圖所示的光路,導光結構1313各別控制此些光源1312朝一第一出光方向D1以及一第二出光方向D2出光,其中導光結構1313具有第一反射面1314以及第二反射面1315,多個第一光線L1可經由第一反射面1314反射而朝第一出光方向D1出光,再經由反射元件140反射而朝向蓋板120(出光面);多個第二光線L2可經由第二反射面1315反射而朝第二出光方向D2出光,以形成一蝠翼形光型(如第2圖所示的虛線)。第一出光方向D1例如朝向底板110的底面115,而第二出光方向D2例如朝向蓋板120,第一出光方向D1與第二出光方向D2位於光軸A的相對兩側,使調整後的出光光型W由光軸A的兩側分開而具有第一波峰P1以及第二波峰P2。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30可將原本為放射球狀的光型(參
照第4B圖)調整為蝠翼形光型(參照第4A圖),以提高非正向光的光強度。
此種可控制出光光型的光源模組130,例如適用在道路照明的需求上,可避免出光面的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太強而影響到行人或駕駛者的視覺感受,同時,增加非正向光的光強度,還可避免出光面的非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太弱而無法增加可照明區域的面積。
請參照第4A圖,調整後的光型具有第一波峰P1以及第二波峰P2,第一波峰P1例如在20度至30度之間的方位角具有第一光強度,第二波峰P2例如在20度至30度之間的方位角具有第二光強度,第一光強度大致上等於第二光強度(或是,第一光強度大於或小於第二光強度),且第一光強度以及第二光強度均大於調整後的光型於0度的方位角(即光軸A)上的光強度。很明顯地,由調整前(參照第4B圖)與調整後(參照第4A圖)的光型可知,光源1312於光軸A上的正向光的光強度明顯下降,而其他非正向光的光強度明顯增加,使得光源1312的正向光的光強度明顯小於第一出光方向D1及第二出光方向D2的光強度的一倍或數倍。
在一實施例中,發光光型W可依照不同尺寸、弧面、曲率或不同外型的導光結構1313來調整,以下列舉三種可具體實施的導光結構1313,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3A至3C圖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30的示意圖,請參照第3A圖,光源模組130具有一反射杯1316(一種導光結構),光源1312設置於反射杯1316中,反射杯1316包括一第一反射面1317以及一第二反射
面1318,位於光軸A的相對兩側,第一反射面1317控制光源1312朝第一出光方向D1出光,第二反射面1318控制光源1312朝第二出光方向D2出光。反射杯1316的反射面例如為碗形、錐形或拋物線形,而第一出光方向D1的光線與第二出光方向D2的光線大致上可於反射杯1316前方交會後出光,進而調整光源模組130的出光光型。
請參照第3B圖,光源模組130具有一透鏡1313(例如柱狀透鏡,另一種導光結構),光源1312設置於透鏡1313的一端且鄰近於入光面,透鏡1313包括一第一反射面1314以及一第二反射面1315,位於光軸A的相對兩側,第一反射面1314控制光源1312朝第一出光方向D1出光,第二反射面1315控制光源1312朝第二出光方向D2出光。透鏡1313的反射面例如為碗形、錐形或拋物線形,而第一出光方向D1的光線與第二出光方向D2的光線大致上可於透鏡1313前方交會後出光,進而調整光源模組130的出光光型。
請參照第3C圖,光源模組130具有一菲涅耳透鏡1321(另一種導光結構),光源1312設置於菲涅耳透鏡1321的一端且鄰近於入光面,菲涅耳透鏡1321包括多個第一折射面1322以及多個第二折射面1323,位於光軸A的相對兩側,此些第一折射面1322控制光源1312朝第一出光方向D1出光,第二折射面1323控制光源1312朝第二出光方向D2出光。菲涅耳透鏡1321的折射面例如為鋸齒形,平行入射光由菲涅耳透鏡1321入射後再經由鋸齒形介面折射而出光,其中第一出光方向D1的光線與第二出光方向D2的光線大致上可於菲涅耳透鏡1321前方交會後出光,進而調整光源模組130的出光光型。
由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可知,發光裝置100可用於平面發光結構中,利用側入式光源1312搭配透鏡1313或反射杯1316等導光結構控制側入式光源1312的出光光型W,可將側入光反射成平面光,以使出光面的非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增加,且相對地減少出光面的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因此可避免出光面的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太強而對人眼造成眩光的問題,以達到調整光型與視覺舒適的效果,且減少導光板的成本。
請參照下表1,其為三個側入式光源模組130與四個側入式光源模組130的光通量、光學效率等模擬數據。光學效率仍可達到60%以上。
請參照下表2,其為本實施例中三個側入式光源模組130與四個側入式光源模組130的輝度、總均勻度(U0)、縱向均勻度(U1)、眩光限制閾值增量T1(%)、周邊照明係數、平均照度、最小照度、最大照度等道路模擬數據。
由表2可知,調整後的出光光型(例如蝠翼形光型)可使周邊照明係數大於0.5,使出光面的非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增加,因此可增加道路的可照明區域的面積。
請參照第5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的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發光裝置101大致上相同,相同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在此不再贅述。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30’包括一燈條1311、複數個光源1312以及具有至少一反射面的反射器1331。相對於上述實施例設置多個導光結構1313,本實施例以單一個反射器具體實施,以調整光源模組130’的出光光型。
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器1331例如具有二反射面(即第一反射面1332與第二反射面1333),此二反射面例如為沿著側壁延伸的長條狀圓弧面且分別設置於燈條1311的上緣及下緣,且此些光源1312設置於此二反射面之間的反射腔中,其中第一反射面1332以及第二反射面1333位於光軸A的相對兩側,第一反射面1332控制此些光源1312朝第一出光方向D1出光(類似第2圖的第一出光方向),第二反射面1333控制此些光源1312朝第二出光方向D2出光(類似第2圖的第二出光方向)。第一出光方向D1的光線與第二出光方向
D2的光線大致上可於反射器1311前方交會後出光,進而調整光源模組130’的出光光型。
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反射器1331亦可僅具有設置於燈條1311的上緣的第一反射面1332,用以控制此些光源1312朝第一出光方向D1出光,使第一光線朝底板110的方向出光再經由反射元件140反射。調整後的光源模組130’的出光光型將由原先的蝠翼形光型變為單側翼形光型。
在另一實施例中,反射器1331亦可具有不同尺寸或面積的第一反射面1332以及第二反射面1333,例如第一反射面1332的面積大於第二反射面1333的面積,使此些光源1312於第一出光方向D1例如大於第二出光方向D2的光強度。調整後的光源模組130’的出光光型將由原先的對稱的蝠翼形光型變為非對稱的雙翼形光型。
上述的反射器1331可設置於第一光源模組131、第二光源模組132、第三光源模組133以及第四光源模組134中至少一光源模組中,以形成一個或多個側入式光源模組,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設置的光源模組130’越多,出光強度越強(如上表1所示),且光源模組130’設置在三個或四個側壁上,可使出光面的非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增加,相對地減少出光面的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因此可避免出光面的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太強而對人眼造成眩光的問題,適用在道路照明的需求上(如上表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蓋板120與底板110之間形成的空腔可以做為調整光反射所需的空間,不再設置導光板結構。
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發光裝置101以中空的空腔取代傳統的導光板結構,進而減少導光板的成本。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側向入射至空腔中的一部分光線(例如經由反射器1331反射至底板110的第一光線L1以及經由蓋板120全反射的部分第二光線L2)可再經由反射元件140反射而大致上朝蓋板120出光,以使出光面整體而言能均勻出光而達到視覺舒適的效果。
由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可知,發光裝置可用於平面發光結構中,利用側入式光源搭配具有反射面的反射器來控制側入式光源的出光光型,可將側入光反射成平面光,以使出光面的非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增加,且出光面的正向光的出光強度相對地減少,因此可避免出光面的正向光的出光強度太強而對人眼造成眩光的問題,以達到調整光型與視覺舒適的效果,且減少導光板的成本。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以及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發光裝置
110:底板
111:第一側壁
120:蓋板
131:第一光源模組
140:反射元件
1311:燈條
1312:光源
1313:導光結構(透鏡)
1314:第一反射面
1315:第二反射面
A:光軸
C:空腔
L1:第一光線
L2:第二光線
D1:第一出光方向
D2:第二出光方向
W:出光光型
Claims (9)
-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底板,該底板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以及一底面,該底面連接於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一蓋板,與該底板的該底面相對而配置於該底板上方,且該蓋板與該底板之間形成一空腔;以及至少一光源模組,設置於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或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上,該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一燈條及設置於該燈條上的複數個光源以及複數個導光結構,該些導光結構各別控制該些光源朝非正向的一第一出光方向以及一第二出光方向出光,以使該些光源的出光光型於該第一出光方向及該第二出光方向的光強度增加,其中各該導光結構為一透鏡,設置於各該光源之光軸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裝置,更包括一反射元件,設置於該底板的該底面,該反射元件與該蓋板相對。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出光方向朝向該底板的該底面,該第二出光方向朝向該蓋板。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出光方向以及該第二出光方向位於該些光源的光軸的相對兩側,且該些光源於該光軸上的光強度小於該些光源於該第一出光方向及該第二出光方向的光強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裝置,該透鏡包括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該第一反射面控制各該光源朝該第一出光方向出光,該第二反射面控制各該光源朝該第二出光方向出光。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各該導光結構為一菲涅耳透鏡,各該菲涅耳透鏡設置於各該光源之上,該菲涅耳透鏡包括複數個第一折射面以及複數個第二折射面,該些第一折射面控制各該光源朝該第一出光方向出光,該些第二折射面控制各該光源朝該第二出光方向出光。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一第一光源模組以及一第二光源模組,該第一光源模組以及該第二光源模組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上,且該第一光源模組以及該第二光源模組的出射光入射至該空腔中並經由該蓋板出光。
- 如請求項7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底板還具有一第三側壁以及一第四側壁,該至少一光源模組包括一第三光源模組以及一第四光源模組,該第三光源模組以及該第四光源模組分別設置於該第三側壁與該第四側壁上,且該第三光源模組以及該第四光源模組的出射光入射至該空腔中並經由該蓋板出光。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空腔中未設置一導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177450P | 2021-04-21 | 2021-04-21 | |
US63/177,450 | 2021-04-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2307A TW202242307A (zh) | 2022-11-01 |
TWI795896B true TWI795896B (zh) | 2023-03-11 |
Family
ID=8579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8361A TWI804943B (zh) | 2021-04-21 | 2021-08-02 | 燈具控制系統、燈具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TW110132122A TWI795896B (zh) | 2021-04-21 | 2021-08-30 | 發光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8361A TWI804943B (zh) | 2021-04-21 | 2021-08-02 | 燈具控制系統、燈具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2) | TWI80494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38449A (ja) * | 1995-11-14 | 1997-05-27 | Nikon Corp | 照射角可変の照明光学系 |
US20030035298A1 (en) * | 2001-08-15 | 2003-02-20 |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 Vehicular lamp with LED light source having uniform brightness |
CN102359716A (zh) * | 2011-10-17 | 2012-02-22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平面反射式led背光模组 |
CN202469764U (zh) * | 2012-03-16 | 2012-10-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光式背光源 |
TW201621221A (zh) * | 2014-12-09 | 2016-06-16 |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模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257289A1 (en) * | 2011-05-12 | 2013-10-03 | LSI Saco Technologies, Inc. | Light Balancing |
TWM463019U (zh) * | 2013-04-10 | 2013-10-01 | Billion Electric Co Ltd | 智慧型路燈控制系統 |
CN104797066B (zh) * | 2015-01-12 | 2018-05-04 | 深圳市诺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灯管寿终保护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163050B (zh) * | 2016-07-07 | 2019-01-15 | 浙江优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路灯缓冲控制系统 |
US10517156B1 (en) * | 2019-01-25 | 2019-12-24 | Lumileds Holding B.V. | Hybrid driving scheme for RGB color tuning |
TWM604378U (zh) * | 2020-06-24 | 2020-11-21 | 張艷秋 | 用於燈串的電源供應器 |
-
2021
- 2021-08-02 TW TW110128361A patent/TWI804943B/zh active
- 2021-08-30 TW TW110132122A patent/TWI79589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38449A (ja) * | 1995-11-14 | 1997-05-27 | Nikon Corp | 照射角可変の照明光学系 |
US20030035298A1 (en) * | 2001-08-15 | 2003-02-20 |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 Vehicular lamp with LED light source having uniform brightness |
CN102359716A (zh) * | 2011-10-17 | 2012-02-22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平面反射式led背光模组 |
CN202469764U (zh) * | 2012-03-16 | 2012-10-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光式背光源 |
TW201621221A (zh) * | 2014-12-09 | 2016-06-16 |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模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3542A (zh) | 2022-11-01 |
TW202242307A (zh) | 2022-11-01 |
TWI804943B (zh) | 2023-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78724B2 (en) | Reduced glare LED light device | |
US8287147B2 (en) | LED based omni-directional light engine | |
US11346527B2 (en) | Lens for improved color mixing and beam control of an LED light source | |
US20200224856A1 (en) | Downwardly directing spatial lighting system | |
US20230280015A1 (en) | Optics for chip-on-board road and area lighting | |
JP2015103323A (ja) | 照明装置 | |
US20220057070A1 (en) | Anti-Glare Reflector Cup and a Lamp with the Anti-Glare Reflector Cup | |
CN204665080U (zh) | 黑板照明灯 | |
CN111503558A (zh) | 一种近距安装高均匀度led黑板灯透镜 | |
EP2034237A1 (en) | Energy-saving lampshade with even light distribution | |
US20130272025A1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cove lighting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US20120039076A1 (en) | Energy-saving lighting device with even distribution of light | |
CN211040856U (zh) | 一种防眩光led照明装置 | |
JP5588217B2 (ja) | 照明装置 | |
TWI795896B (zh) | 發光裝置 | |
CA3061625C (en) |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lens to lessen glare and maintain color mixing and beam control | |
JP6988249B2 (ja) |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 |
CN213089751U (zh) | 一种防眩反光杯以及带有该反光杯的灯具 | |
KR101464277B1 (ko) | 틸트 구조의 등기구용 복합 굴절 렌즈 및 이를 갖는 가로등 장치 | |
CN110402349B (zh) | 高视觉舒适道路和城市led照明 | |
JP5723985B2 (ja) | 特に道路照明のための最適化放射を備えた照明モジュール | |
CN105953175B (zh) | 投光灯透镜、具有该投光灯透镜的发光模块和投光灯 | |
KR20200101773A (ko) | 빛공해 억제형 조명장치 | |
CN113551171B (zh) | 防眩晕光学结构及照明模具 | |
KR20130124923A (ko) | 중앙부에서 가장자리로 균일도를 제어하는 도광판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명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