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7068U -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7068U
CN220547068U CN202321930871.4U CN202321930871U CN220547068U CN 220547068 U CN220547068 U CN 220547068U CN 202321930871 U CN202321930871 U CN 202321930871U CN 220547068 U CN220547068 U CN 220547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construction waste
drying
mill
crus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08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adong C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adong C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adong C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adong C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08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7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7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7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10Production of cement,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Cement grinding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初级破碎装置,用于对建筑垃圾进行初级破碎;分离机构,用于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可燃物质;除铁机构,用于对剩余建筑垃圾进行除铁;二次破碎装置,用于对除铁后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二次破碎;烘干研磨机构,用于对剩余建筑垃圾进行烘干研磨;初级破碎装置、分离机构、除铁机构、二次破碎装置和烘干研磨机构依次连接,且烘干研磨机构通过热气通道与水泥窑连通。通过本申请,不仅能够将建筑垃圾中的可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分离开,以进行单独利用,避免填埋以及填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还无需另建烘干设备以及无需使用煤炭或柴油产生热气对研磨后的物料进行烘干,有利于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城市拆迁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成分复杂:砖块、混凝土块、瓦砾占大部分,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黏土渣等以及金属、塑料制品、玻璃、有机涂料等,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目前,常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筑材料,如挑选出建筑垃圾中的红砖和瓦砾等活性物质研磨成细粉作为水泥掺配粉使用,由于建筑垃圾成分复杂,需要进行分类,同时含水分偏高,在生产水泥掺配粉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建设热风炉并需要使用煤炭或柴油等能源产生热气进行烘干,能源耗损大,且针对其他剩余建筑垃圾材料主要采用填埋处理,占用土地,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初级破碎装置,用于对分拣后的小尺寸的建筑垃圾进行初级破碎;
分离机构,用于从初级破碎后的所述建筑垃圾中分离出可燃物质;
除铁机构,用于对分离出所述可燃物质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除铁;
二次破碎装置,用于对除铁后的所述剩余建筑垃圾进行二次破碎;
烘干研磨机构,用于对二次破碎后的所述剩余建筑垃圾进行烘干研磨,以得到活性复合粉;
其中,所述初级破碎装置、所述分离机构、所述除铁机构、所述二次破碎装置和所述烘干研磨机构依次连接,且所述烘干研磨机构通过热气通道与水泥窑连通,以使所述水泥窑的废热尾气对二次破碎后的所述剩余建筑垃圾进行烘干,所述可燃物质通过转运组件输送至所述水泥窑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离机构从初级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分离出可燃物质,然后通过除铁机构对剩余建筑垃圾除铁,再依次通过二次破碎装置和烘干研磨机构对除铁后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得到用于掺配水泥的活性复合粉,将建筑垃圾中的可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分离开,以进行单独利用,还能够避免填埋以及填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能通过转运组件将分离出的可燃物质输送至水泥窑,利用可燃物质产生热量,替代煤炭的使用,且热量和水泥窑自身的废热尾气能够通过热气管道输入烘干研磨机构内,实现对烘干研磨机构内的物质进行烘干操作,区别于现有技术,无需另建烘干设备以及无需使用煤炭或柴油产生热气,有利于节约能源,除此之外,将可燃物质置于水泥窑中进行燃烧,还可以避免其产生二恶英,具有环保效益。
优选的,所述烘干研磨机构包括磨机、设于所述磨机上的研磨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二次破碎装置通过皮带输送机与所述磨机连接,所述研磨组件和所述烘干组件分别用于对输送至所述磨机内的物质进行研磨和烘干。
优选的,所述研磨组件包括磨盘和磨辊,所述磨辊位于所述磨盘的上方,所述磨辊通过液压缸进行升降运动,以调节与所述磨盘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待研磨物料。
优选的,所述研磨组件还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减速机与所述磨盘连接,所述电动机用于带动所述磨盘转动,以使所述磨辊对所述间隙中的待研磨物料进行粉磨。
优选的,所述烘干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热气通道内,所述风机用于传递热气以及用于将气料进行混合输送。
优选的,所述磨机上设有第一锁风阀,所述第一锁风阀与所述皮带输送机连接,且通过溜管与所述磨机连通,所述磨辊的中心位置设有入料口,所述溜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磨机上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分别用于输送烘干研磨后不同规格的剩余建筑垃圾。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口设有旋风筒和袋式除尘器,所述旋风筒和所述袋式除尘器分别通过第一空气斜槽和第二空气斜槽与成品储存库连接,所述旋风筒和所述袋式除尘器皆用于收集流经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烘干研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初级破碎装置;20、分离机构;30、除铁机构;40、二次破碎装置;50、烘干研磨机构;60、转运组件;500、磨机;501、第一皮带机;502、第二皮带机;503、震伺机;504、第一提升机;505、旋风筒;506、第一风机;507、第二风机;508、第三风机;509、袋式除尘器;510、第一空气斜槽;511、第二空气斜槽;512、第二提升机;513、成品储存库;52、第一锁风阀;53、溜管;55、磨盘;56、磨辊;57、挡料圈;58、选粉机;212、铲装车;213、料斗;214、称量机;215、大倾角皮带机;216、第三皮带机;217、气动挡板;218、第二锁风阀;219、第三锁风阀;220、分解炉。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初级破碎装置10、分离机构20、除铁机构30、二次破碎装置40和烘干研磨机构50。
其中:初级破碎装置10、分离机构20、除铁装置、二次破碎装置40和烘干研磨机构50依次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初级破碎装置10进行作业之前,还需要人工将建筑垃圾中大尺寸的物料分拣出,然后使用初级破碎装置10对分拣后的小尺寸的建筑垃圾进行初级破碎,分离机构20通过第一输送设备接收来自初级破碎装置10的建筑垃圾,并从初级破碎后的建筑垃圾立即分离出可燃物质,该可燃物质可以替代燃料并为水泥窑提供热量,除铁机构30通过第二输送设备接收来自分离机构20的剩余建筑垃圾,并对分离出可燃物质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除铁,以便回收该剩余建筑垃圾中的金属物质,接着利用二次破碎装置40对除铁后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二次破碎,再使用烘干研磨机构50对二次破碎后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烘干研磨,得到用于掺配水泥的活性复合粉。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建筑垃圾处理系统中,将金属物质、可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分拣出,对金属物质和可燃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并将不可燃物质进行处理得到用于掺配水泥的活性复合粉,实现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该初级破碎装置10、分离机构20、除铁装置以及二次破碎装置40皆为现有的设备,如该分离机构20为风选机。
除此之外,该烘干研磨机构50通过热气通道与水泥窑的废热尾气管道连通,以使水泥窑中的废热尾气对烘干研磨机构50中的物料进行烘干,无需建设烘干设备如热风炉等,且也无需使用煤炭或柴油等能源产生热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可燃物质通过转运组件60将可燃物质输送至水泥窑的分解炉220内,可燃物质也不需要送往专业单位处理,且还可以替代煤炭使用,具有一定节能减碳效益,同时还能避免产生二恶英,有利于环保。
在本实施例中,烘干研磨机构50包括磨机500、设于磨机500上的研磨组件和烘干组件,二次破碎装置40通过第三输送设备与磨机500连接,研磨组件和烘干组件分别用于对输送至磨机500内的物质进行研磨和烘干。可以理解的,磨机500内部中空形成研磨腔室,研磨组件位于研磨腔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研磨组件包括磨盘55和磨辊56,磨辊56位于磨盘55的上方,磨机500设有液压缸,磨辊56通过液压缸的支撑悬空于磨盘55的上方,且通过液压缸的控制做升降运动,以调节磨辊56与磨盘55之间的间隙,其中,该间隙用于容纳待研磨物料,该待研磨物料可以为二次破碎装置40后的剩余建筑垃圾。
在本实施例中,磨机500上设有第一锁风阀52,第一锁风阀52的一端与皮带输送机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溜管53与磨机500的内部即研磨腔室连通,可以理解的,磨辊56的中心位置设有入料口,溜管53的一端位于入料口的上方,以便二次破碎后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到研磨组件中。
补充说明的是,研磨组件还包括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减速机与磨盘55连接,以利用电动机带动磨盘55转动,以使磨辊56对间隙中的待研磨物料进行粉磨,减速机的设置能够控制电动机带动磨盘55进行恒速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磨盘55上的待研磨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仅能够完成绕磨盘55中心的周向运动,同时还能沿磨盘55径向做向外运动,且磨辊56的表面面积小于磨盘55的表面面积,同时,且经多次试验,该磨辊56与磨盘55之间留有的间隙能够研磨出所需颗粒大小的活性复合粉,其中,待研磨物料为二次破碎后的剩余建筑垃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输送设备包括第一皮带机501和第二皮带机502,经二次破碎后的剩余建筑垃圾依次经第一皮带机501、第二皮带机502、第一锁风阀52和溜管53进入到磨辊56和磨盘55之间的间隙中,以便进行研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磨盘55的边缘上设有挡料圈57,挡料圈57为环状结构,挡料圈57的高度比磨盘55高出100mm,目的是让磨盘55上的物料进行堆积停留,有利于磨辊56对物料进行研磨。
在本实施例中,磨机500上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分别用于输送烘干研磨后不同规格的剩余建筑垃圾,具体为,第一出料口排出的颗粒为45微米筛余约25%,水分小于1%;第二出料口排出的颗粒的直径小于100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料口设有旋风筒505和袋式除尘器509,旋风筒505和袋式除尘器509分别通过第一空气斜槽510和第二空气斜槽511与成品储存库513连接,旋风筒505和袋式除尘器509皆用于收集流经第一出料口的物料。
在本实施例中,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循环机构,该循环机构包括震伺机503和第一提升机504,震伺机503的一端与第二出料口连接,其另一个端与第一提升机504连接,可以理解的,震伺机503用于接收到第二出料口排出的物料,并用于将接收到的物料输送至第一提升机504,经第一提升机504输送至第二皮带机502上,然后通过第二皮带机502输送至第一锁风阀52后经溜管53重新进入到研磨组件中进行研磨。
在本实施例中,烘干组件包括第一风机506和第二风机507,第一风机506用于将水泥窑的废热尾气抽取至磨机500的研磨腔室内,且热气通道的一端与磨机500的底部连接,第二风机507用于传递热气以及用于将气料进行混合输送。可以理解的,第一风机506首先从从水泥窑尾热气管道内抽取200℃热风,经过磨机500的底部进入研磨腔室,进入到磨机500内的废热尾气在第二风机507的作用下经过第一出料口以形成热气流。从第二风机507出口有85-90℃循环风与窑尾200℃热气混合,其中,循环风主要目的是调节进入磨机500内气体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损坏烘干研磨体设备元件。
同时,在废热尾气的流动过程中,废热尾气能够带走磨机500内物料的水分,从而对建筑垃圾进行烘干研磨,热风将研磨过的细粉带起进入到选粉机58,其中,选粉机58设于第一出料口处,选粉机58属于通用产品。此时,利用旋风筒505、袋式除尘器509对活性复合粉收集。收集的活性复合粉为45微米筛余约25%,水分小于1%,28天活性指数约65%,可以掺配到水泥中进行使用,降低熟料配比,具有节能减碳,降低成本效益。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出料口位于磨机500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选粉机58的转速可以控制选粉机58分选的颗粒大小,转速越快,能通过选粉机58的颗粒越细。热风与通过选粉机58的细颗粒一起依次经过第一出料口进入旋风筒505,第二风机507、袋式除尘器509后通过第三风机508通入外界大气。其中,旋风筒505可以收集90%的细粉料,袋式除尘器509收集剩下的细粉料,经过袋式除尘器509除尘后的气体中粉尘浓度小于10mg/Nm3,以确保排出的气体干净,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旋风筒505和袋式除尘器509收集的细粉料分别经过第一空气斜槽510和第二空气斜槽511后通过第二提升机512进入到成品储存库513中储存,用于水泥磨研磨掺配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磨机500的底部设有风环,风环的出风口面积可以调整,可以理解的,当通风量一定时,通风面积与风速成反比,因此提高风环处的风速可以让从磨盘55上溢出的颗粒经过风环处高风速的热风带回磨盘55上。部分颗粒尺寸大的颗粒无法被风环处的热风带回磨盘55,这部分颗粒会从风环处进入到第二出料口排出。第二出料口通过震伺机503和第二提升机512与第一锁风阀52连接,以使粗料重新研磨得到活性复合粉,其中,第二出料口与入风口互不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磨盘55上小颗粒状的细料随风环高速上升的热气流带入至选粉机58,以通过选粉机58对细料进行分选,需要说明的是,未通过选粉机58的细料会沿选粉机58的内壁或者回料锥返回至磨盘55,并与新进入的物料一起粉磨。
在本实施例中,转运组件60包括依次连接的铲装车212、大倾角式皮带机215和第三皮带机216,分解炉220上设有第二锁风阀218和第三锁风阀219,第三皮带机216通过气动挡板217与第二锁风阀218连接,可以理解的,可燃物质通过铲装车212输送至料斗213内,料斗213内的可燃物质依次通过大倾角式皮带机215、第三皮带机216、气动挡板217、第二锁风阀218和第三锁风阀219与分解炉220连接。可以理解的,大倾角皮带机215可以大角度输送甚至垂直输送,具有输送量大,占地面积小,维护简单等特点,有利于节约建设用地。气动挡板217是在可燃物不加入期间进行关闭,方便检修设备。第二锁风阀218和第三锁风阀219用于防止漏冷风进入到分解炉220,避免增加分解炉220煤耗。可燃物进入到分解炉220,分解炉220温度约900℃,属于高温碱性环境,可燃物燃烧速度快,可以替代部分煤炭,具有节能减碳效果。同时可燃物在高温碱性环境下燃烧,可以抑制二恶英的产生,比其他垃圾焚烧装置更环保。
在本实施例中,料斗213的下方设有称量机214,称量机214用于控制可燃物质的输送量,以实现精准输送可燃物质。避免进入分解炉220的可燃物时多时少,造成分解炉220温度波动,影响水泥窑运转。同时稳定的可燃物进入分解炉220可以提高热替代率,有利于降低水泥窑煤耗。
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分离机构20从初级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分离出可燃物质,然后通过除铁机构30对剩余建筑垃圾除铁,再依次通过二次破碎装置40和烘干研磨机构50对除铁后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得到用于掺配水泥的活性复合粉,将建筑垃圾中的可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分离开,以进行单独利用,还能够避免填埋以及填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能通过转运组件60将分离出的可燃物质输送至水泥窑,利用可燃物质产生热量,替代煤炭的使用,且热量和水泥窑自身的废热尾气能够通过热气管道输入烘干研磨机构50内,实现对烘干研磨机构50内的物质进行烘干操作,区别于现有技术,无需另建烘干设备以及无需使用煤炭或柴油产生热气,有利于节约能源,除此之外,将可燃物质置于水泥窑中进行燃烧,还可以避免其产生二恶英,具有环保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过程只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可实施性,但这并不代表本申请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只有上述唯一一种实施流程,相反的,只要能够将本申请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实施起来,都可以被纳入本申请的可行实施方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初级破碎装置,用于对分拣后的小尺寸的建筑垃圾进行初级破碎;
分离机构,用于从初级破碎后的所述建筑垃圾中分离出可燃物质;
除铁机构,用于对分离出所述可燃物质的剩余建筑垃圾进行除铁;
二次破碎装置,用于对除铁后的所述剩余建筑垃圾进行二次破碎;
烘干研磨机构,用于对二次破碎后的所述剩余建筑垃圾进行烘干研磨,以得到活性复合粉;
其中,所述初级破碎装置、所述分离机构、所述除铁机构、所述二次破碎装置和所述烘干研磨机构依次连接,且所述烘干研磨机构通过热气通道与水泥窑连通,以使所述水泥窑的废热尾气对二次破碎后的所述剩余建筑垃圾进行烘干,所述可燃物质通过转运组件输送至所述水泥窑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研磨机构包括磨机、设于所述磨机上的研磨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二次破碎装置通过皮带输送机与所述磨机连接,所述研磨组件和所述烘干组件分别用于对输送至所述磨机内的物质进行研磨和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组件包括磨盘和磨辊,所述磨辊位于所述磨盘的上方,所述磨辊通过液压缸进行升降运动,以调节与所述磨盘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待研磨物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组件还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减速机与所述磨盘连接,所述电动机用于带动所述磨盘转动,以使所述磨辊对所述间隙中的待研磨物料进行粉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热气通道内,所述风机用于传递热气以及用于将气料进行混合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上设有第一锁风阀,所述第一锁风阀与所述皮带输送机连接,且通过溜管与所述磨机连通,所述磨辊的中心位置设有入料口,所述溜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入料口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机上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分别用于输送烘干研磨后不同规格的剩余建筑垃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设有旋风筒和袋式除尘器,所述旋风筒和所述袋式除尘器分别通过第一空气斜槽和第二空气斜槽与成品储存库连接,所述旋风筒和所述袋式除尘器皆用于收集流经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物料。
CN202321930871.4U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547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0871.4U CN220547068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0871.4U CN220547068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7068U true CN220547068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4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0871.4U Active CN220547068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7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8705B (zh) 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烧结陶粒的工艺及系统
CN102357516B (zh) 市政垃圾预处理与水泥窑资源综合利用的联合工艺及其系统
WO2021093256A1 (zh) 一种生料立磨外循环系统及工艺
CN1733365A (zh) 节能环保型工业废渣闭路高产高细粉磨控制工艺及装备
CN109248900A (zh)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危险废弃物的预处理工艺
CN104138797A (zh) 一种多级复合式干法选煤系统及方法
CN103949322A (zh) 一种镍渣粉磨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CN101983942B (zh) 一种煤泥、污泥干燥提质装置及工艺
CN101696807B (zh) 生活垃圾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焚烧方法
CN203874873U (zh) 一种镍渣粉磨系统
CN212948497U (zh) 一种造纸污泥陶粒生产装置
CN114011834A (zh) 一种电石渣煅烧还原回用电石炉联产脱硫剂系统
KR102257068B1 (ko) 소성로와 로더밀 선별 및 멀티싸이클론을 이용한 고강도 몰탈용 모래 제조장치와 그 방법
CN220547068U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CN108659909A (zh) 一种分质分级的褐煤高效提质系统及其提质方法
CN201873599U (zh) 一种煤泥、污泥干燥提质装置
CN203972105U (zh) 一种多级复合式干法选煤系统
CN209568015U (zh) 一种疏浚底泥制备轻质陶粒的装置
WO2012123807A1 (en) Process for handling waste material
CN110283630A (zh) 一种煤化工固废处理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CN109851199B (zh) 一种板状生活污泥的窑协同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10567261B (zh) 一种四喷嘴水煤气式气流床的气化灰渣烘干装置及方法
CN103386413B (zh) 一种垃圾焚烧装置及方法
CN106824999A (zh) 垃圾分选+热解处理炉一体化处理站设备及工艺
CN1124438C (zh)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