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4474U -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4474U
CN220544474U CN202322214401.4U CN202322214401U CN220544474U CN 220544474 U CN220544474 U CN 220544474U CN 202322214401 U CN202322214401 U CN 202322214401U CN 220544474 U CN220544474 U CN 220544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wire harness
side e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44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培恒
刘建波
易昊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44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4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4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4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所述装置中包括线束组件、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线束组件的第一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外部设备;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线束组件的第二侧端,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汇流柜的断路器;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设置于汇流柜的柜体,实现汇流柜的线束连接功能,同时避免连接线束的薄弱部件过度受力而变形扭曲,降低线束连接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避免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过度受力而扭曲变形,能够满足运输震动的恶劣工况要求,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Description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汇流柜是储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作用是对交流侧和直流侧进行交互。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是通过汇流柜进行的,具体来讲,簇管理箱的动力线汇集到汇流柜,汇流柜与PCS(储能变流器)连接,PCS再连接到外部电源或负载,通过该路径储能系统实现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由于电池簇数量越来越多,簇管理箱和PCS的动力线束也越来越多且重量越来越大,导致汇流柜中的接线点受力增大,在运输震动的工况下,线束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甚至脱落,严重情况下触碰到其他金属造成短路烧毁设备,导致储能系统功能失效,无法正常充放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的汇流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优化线束连接的受力分布,避免连接线束的薄弱部件过度受力而变形扭曲,降低线束连接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能够满足运输震动的恶劣工况要求的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连接装置,包括:
线束组件,线束组件的第一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外部设备;
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线束组件的第二侧端,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汇流柜的断路器;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设置于汇流柜的柜体。
可选的,线束组件包括第一线束;外部设备包括PCS;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模块;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模块;
第一线束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PCS,第一线束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模块的第一侧端,第一连接模块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断路器;
第一支撑模块设置在第一连接模块与柜体之间。
可选的,第一支撑模块包括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第一连接模块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加强子区,第二连接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二加强子区;
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线束的第二侧端,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断路器;
第一支撑单元设置在第一加强子区与柜体之间,第二支撑单元设置在第二加强子区与柜体之间。
可选的,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柱组件和第一支撑板组件;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柱组件和第二支撑板组件;
第一固定柱组件设置在第一加强子区与第一支撑板组件之间,第一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柜体;
第二固定柱组件设置在第二加强子区与第二支撑板组件之间,第二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柜体。
可选的,线束组件还包括第二线束;外部设备还包括簇管理箱;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模块;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模块;
第二线束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簇管理箱,第二线束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模块的第一侧端,第二连接模块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断路器;
第二支撑模块设置在第二连接模块与柜体之间。
可选的,第二支撑模块包括第三支撑单元;第二连接模块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三加强子区;
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线束的第二侧端,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断路器;
第三支撑单元设置在第三加强子区与柜体之间。
可选的,第三支撑单元包括第三固定柱组件和第三支撑板组件;
第三固定柱组件设置在第三加强子区与第三支撑板组件之间,第三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柜体。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折弯部;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与第一线束之间;
第一加强子区设置在第一折弯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柜,包括柜体、断路器及如上述任一项的汇流连接装置;汇流连接装置和断路器设置在柜体内,汇流连接装置电性连接断路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包括PCS、簇管理箱及如上述的汇流柜;汇流柜电性连接在PCS与簇管理箱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上述的汇流连接装置中,包括线束组件、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线束组件的第一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外部设备;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线束组件的第二侧端,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汇流柜的断路器;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设置于汇流柜的柜体,实现汇流柜的线束连接功能,同时避免连接线束的薄弱部件过度受力而变形扭曲,降低线束连接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本申请通过优化线束连接的受力分布,改进线束组件、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的设置结构及受力分布,把受力点直接落在强度大的支撑组件或汇流柜的壳体上,避免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过度受力而扭曲变形,从而降低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能够满足运输震动的恶劣工况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连接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连接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连接装置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连接装置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连接装置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柜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汇流柜;102、断路器;104、柜体;100、汇流连接装置;110、线束组件;112、第一线束;114、第二线束;132、第一连接模块;1322、第一连接件;1324、第一连接部;1326、第一折弯部;1328、第二连接件;134、第二连接模块;1342、第三连接件;1344、第四连接件;162、第一支撑单元;1622、第一固定柱组件;1624、第一支撑板组件;164、第二支撑单元;1642、第二固定柱组件;1644、第二支撑板组件;172、第三支撑单元;1722、第三固定柱组件;1724、第三支撑板组件;20、PCS;30、簇管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汇流连接装置,汇流连接装置100包括线束组件110、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和支撑组件(图中未示出)。线束组件110的第一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外部设备;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线束组件110的第二侧端,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设置于汇流柜10的柜体104。
其中,汇流柜10可用来对交流侧和直流侧进行交互。例如,外部设备可以是PCS20或簇管理箱30。汇流柜10可通过线束组件110连接PCS20(储能变流器),进而能够实现汇流柜10与交流侧进行交换;汇流柜10还可通过线束组件110连接簇管理箱30,进而能够实现汇流柜10与直流侧的交换。簇管理箱30可用来连接电池簇,PCS20可用来连接至外部电源或负载。汇流柜10可包括柜体104和断路器102,断路器102设置在柜体104内。
线束组件110可以是动力线束组件110,动力线束组件110可包括若干条动力线。线束组件110可用来传输电信号。线束组件110的第一侧端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头紧固连接在外部设备,进而实现线束组件110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外部设备。线束组件110的第二侧端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有第一通孔,进而可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头紧固连接在连接组件的第一通孔,进而实现线束组件110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断路器102设置有第三连接头,进而可通过螺栓将断路器102的第三连接头连接在连接组件的第二通孔,实现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从而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连接组件、线束组件110和外部设备之间形成电性回路。
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加强区指的是用于安装设置支撑组件的区域。示例性的,加强区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相应的安装位。支撑组件可用来将连接组件的受力被均匀分摊,避免连接组件变形。基于支撑组件设置在连接组件的加强区与汇流柜10的柜体104之间,进而线束组件110拉扯连接组件时,能够减小连接组件的受力点间距和扭矩,避免连接组件受扭矩而变形。同时线束组件110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支撑组件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线束组件110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外部设备;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线束组件110的第二侧端,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二侧端设置于汇流柜10的柜体104,实现汇流柜10的线束连接功能,同时避免连接线束的薄弱部件过度受力而变形扭曲,降低线束连接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本申请通过优化线束连接的受力分布,改进线束组件110、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的设置结构及受力分布,把受力点直接落在强度大的支撑组件或汇流柜10的壳体上,避免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110过度受力而扭曲变形,从而降低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110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能够满足运输震动的恶劣工况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线束组件110包括第一线束112;外部设备包括PCS20;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模块132;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线束112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PCS20,第一线束112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一侧端,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断路器102;第一支撑模块设置在第一连接模块132与柜体104之间。
其中,第一线束112可包括若干条第一动力线。例如,第一线束112可包括8条第一动力线。第一线束112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PCS20,PCS20可用来连接外部电源或负载,进而实现汇流柜10与交流侧进行交互。
第一线束112的第一侧端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头紧固连接在PCS20,进而实现第一线束112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PCS20。第一线束112的第二侧端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一侧端设置有第一通孔,进而可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头紧固连接在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一通孔,进而实现第一线束112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一侧端。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二侧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断路器102设置有第三连接头,进而可通过螺栓将断路器102的第三连接头连接在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二通孔,实现第一连接模块132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从而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连接组件、线束组件110和PCS20之间形成第一电性回路。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模块132,第一连接模块132可由若干个铜排组成。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模块,第一支撑模块可用来将第一连接模块132的受力被均匀分摊,避免连接组件变形。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模块132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第一支撑模块的第一侧端设置在相应的安装位,第一支撑模块的第二侧端设置在柜体104上。基于第一支撑模块设置在第一连接模块132与柜体104之间,进而第一线束112拉扯第一连接模块132时,能够减小第一连接模块132的受力点间距和扭矩,避免第一连接模块132受扭矩而变形。同时第一线束112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第一支撑模块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支撑模块包括第一支撑单元162和第二支撑单元164;第一连接模块132包括第一连接件1322和第二连接件1328;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加强子区,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二加强子区;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线束112的第二侧端,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一端,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二端连接断路器102;第一支撑单元162设置在第一加强子区与柜体104之间,第二支撑单元164设置在第二加强子区与柜体104之间。
其中,第一连接件1322和第二连接件1328分别可以是铜排。例如,第一连接件1322可包括1个铜排,第二连接件1328可包括2个铜排。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通孔,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通孔,进而可通过螺栓实现将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一端与第一线束112的第二侧端紧固设置,实现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线束112的第二侧端;将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一端紧固设置,实现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一端;将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二端与断路器102紧固设置,实现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断路器102。
第一连接件1322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加强子区,第一加强子区指的是用于安装设置第一支撑单元162的区域。示例性的,第一加强子区可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第一支撑单元162的第一侧端设置在相应的安装位。第一支撑单元162可用来将第一连接件1322的受力被均匀分摊,避免第一连接件1322变形。基于第一支撑单元162设置在第一加强子区与柜体104之间,进而第一线束112拉扯第一连接件1322时,能够减小第一连接件1322的受力点间距和扭矩,避免第一连接件1322受扭矩而变形。同时第一线束112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第一支撑单元162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单元162包括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和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设置在第一加强子区与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之间,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设置在柜体104。
其中,第一固定组件可包括若干个固定柱,例如第一固定组件包括2个固定柱。第一固定组件可通过螺栓连接方式紧固设置在第一加强子区与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之间。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可包括加强梁,加强梁可通过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设置在汇流柜10的柜体104上。
基于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设置在第一加强子区与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之间,减小第一连接件1322的受力点间距,同时缩短悬臂,减小扭矩;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322上设置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连接到汇流柜10的加强梁上,进而可避免第一连接件1322受扭矩变形。同时第一线束112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相应的加强梁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采用高强度的塑胶材质结构,在保证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强度的前提下,同时起到隔离作用,避免短路。
第二连接件1328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二加强子区,第二加强子区指的是用于安装设置第二支撑单元164的区域。示例性的,第二加强子区可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第二支撑单元164的第一侧端设置在相应的安装位。第二支撑单元164可用来将第二连接件1328的受力被均匀分摊,避免第二连接件1328变形。基于第二支撑单元164设置在第二加强子区与柜体104之间,进而第一线束112拉扯第一连接件1322,进而第一连接件1322拉扯第二连接件1328时,能够减小第二连接件1328的受力点间距和扭矩,避免第二连接件1328受扭矩而变形。同时第一线束112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第二支撑单元164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单元164包括第二固定柱组件1642和第二支撑板组件1644;第二固定柱组件1642设置在第二加强子区与第二支撑板组件1644之间,第二支撑板组件1644设置在柜体104。
其中,第二固定组件可包括若干个固定柱,例如第二固定组件包括2个固定柱。第二固定组件可通过螺栓连接方式紧固设置在第二加强子区与第二支撑板组件1644之间。第二支撑板组件1644可包括加强梁,加强梁可通过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设置在汇流柜10的柜体104上。
基于第二固定柱组件1642设置在第二加强子区与第二支撑板组件1644之间,减小第二连接件1328的受力点间距,同时缩短悬臂,减小扭矩;通过在第二连接件1328上设置第二固定柱组件1642,第二固定柱组件1642连接到汇流柜10的加强梁上,进而可避免第二连接件1328受扭矩变形。同时第一线束112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相应的加强梁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固定柱组件1642采用高强度的塑胶材质结构,在保证第二固定柱组件1642强度的前提下,同时起到隔离作用,避免短路。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322包括第一连接部1324和第一折弯部1326;第一连接部1324电性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328与第一线束112之间;第一加强区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326。
其中,第一连接部1324呈板状结构,第一折弯部1326呈板状结构。例如,第一连接部1324垂直于第一折弯部1326。第一折弯部1326设置有第一加强子区。基于第一连接部1324电性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328与第一线束112之间,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设置在第一折弯部1326的第一加强子区与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之间,第一支撑板组件1624设置在柜体104上,实现减小第一连接件1322的受力点间距,同时缩短悬臂,减小扭矩;通过在第一折弯部1326上设置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第一固定柱组件1622连接到汇流柜10的加强梁上,进而可避免第一连接部1324受扭矩变形。同时第一线束112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相应的加强梁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线束组件110还包括第二线束114;外部设备还包括簇管理箱30;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模块134;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二线束114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簇管理箱30,第二线束114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一侧端,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断路器102;第二支撑模块设置在第二连接模块134与柜体104之间。
其中,第二线束114可包括若干条第二动力线。例如,第二线束114可包括20条第二动力线。第二线束114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簇管理箱30,簇管理箱30可用来连接电池簇,进而实现汇流柜10与直流侧进行交互。
第二线束114的第一侧端可设置有第四连接头,通过螺栓将第四连接头紧固连接在簇管理箱30,进而实现第二线束114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簇管理箱30。第二线束114的第二侧端可设置有第五连接头,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一侧端设置有第三通孔,进而可通过螺栓将第五连接头紧固连接在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三通孔,进而实现第二线束114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一侧端。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二侧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断路器102设置有第六连接头,进而可通过螺栓将断路器102的第六连接头连接在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四通孔,实现第二连接模块134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从而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连接组件、线束组件110和簇管理箱30之间形成第二电性回路。
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模块134,第二连接模块134可由若干个铜排组成。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模块,第二支撑模块可用来将第二连接模块134的受力被均匀分摊,避免连接组件变形。
示例性的,第二连接模块134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第二支撑模块的第一侧端设置在相应的安装位,第二支撑模块的第二侧端设置在柜体104上。基于第二支撑模块设置在第二连接模块134与柜体104之间,进而第二线束114拉扯第二连接模块134时,能够减小第二连接模块134的受力点间距和扭矩,避免第二连接模块134受扭矩而变形。同时第二线束114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第二支撑模块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模块包括第三支撑单元172;第二连接模块134包括第三连接件1342和第四连接件1344;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三加强子区;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线束114的第二侧端,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四连接件1344的第一端,第四连接件1344的第二端连接断路器102;第三支撑单元172设置在第三加强子区与柜体104之间。
其中,第三连接件1342和第四连接件1344分别可以是铜排。例如,第三连接件1342可包括1个铜排,第四连接件1344可包括2个铜排。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通孔,第四连接件134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通孔,进而可通过螺栓实现将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一端与第二线束114的第二侧端紧固设置,实现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线束114的第二侧端;将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件1344的第一端紧固设置,实现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四连接件1344的第一端;将第四连接件1344的第二端与断路器102紧固设置,实现第四连接件1344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断路器102。
第三连接件1342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三加强子区,第三加强子区用来设置第三支撑单元172。示例性的,第三加强子区可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第三支撑单元172的第一侧端设置在相应的安装位。第三支撑单元172可用来将第三连接件1342的受力被均匀分摊,避免第三连接件1342变形。基于第三支撑单元172设置在第三加强子区与柜体104之间,进而第二线束114拉扯第三连接件1342时,能够减小第三连接件1342的受力点间距和扭矩,避免第三连接件1342受扭矩而变形。同时第二线束114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第三支撑单元172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三支撑单元172包括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和第三支撑板组件1724;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设置在第三加强子区与第三支撑板组件1724之间,第三支撑板组件1724设置在柜体104。
其中,第三固定组件可包括若干个固定柱,例如第一固定组件包括6个固定柱。第三固定组件可通过螺栓连接方式紧固设置在第三加强子区与第三支撑板组件1724之间。第三支撑板组件1724可包括加强梁,加强梁可通过焊接或螺接方式固定设置在汇流柜10的柜体104上。
基于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设置在第三加强子区与第三支撑板组件1724之间,减小第三连接件1342的受力点间距,同时缩短悬臂,减小扭矩;通过在第三连接件1342上设置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连接到汇流柜10的加强梁上,进而可避免第三连接件1342受扭矩变形。同时第二线束114的拉力被均匀分摊到相应的加强梁上承担,避免汇流柜10的柜体104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变形。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采用高强度的塑胶材质结构,在保证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强度的前提下,同时起到隔离作用,避免短路。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簇管理箱30的第二线束114也固定设置在汇流柜10内的第二连接模块134上,第二线束114对第二连接模块134的拉力同样很大,也容易造成铜排被持续拉扯后变形失效。因此,本申请中将第二线束114所连接的第三连接件1342直接通过第三固定柱组件1722安装设置在柜体104的加强梁上,确保力臂最小,受扭矩最小;另外,由于力的作用直接传递到了加强梁上,第四连接件1344不会受到外力作用,第四连接件1344无需设置固定柱,同样能够避免第四连接件1344变形失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提供一种汇流柜10,包括柜体104、断路器102及如上述任一项的汇流连接装置100;汇流连接装置100和断路器102设置在柜体104内,汇流连接装置100电性连接断路器102。
其中,关于柜体104、断路器102和汇流连接装置100的具体描述内容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柜体104、断路器102和汇流连接装置100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汇流连接装置100电性连接断路器102,通过优化汇流连接装置100中线束连接的受力分布,改进线束组件110、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的设置结构及受力分布,把受力点直接落在强度大的支撑组件或汇流柜10的壳体上,避免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110过度受力而扭曲变形,从而降低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110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能够满足运输震动的恶劣工况要求,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包括PCS20、簇管理箱30及如上述的汇流柜10;汇流柜10电性连接在PCS20与簇管理箱30之间。
其中,关于PCS20、簇管理箱30和汇流柜10的具体描述内容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PCS20、簇管理箱30和汇流柜10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汇流柜10电性连接在PCS20与簇管理箱30之间,进而汇流柜10能够实现对交流侧和直流侧进行交互。通过线束组件110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外部设备;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线束组件110的第二侧端,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汇流柜10的断路器102;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加强区,支撑组件的第二侧端设置于汇流柜10的柜体104,实现汇流柜10的线束连接功能,同时避免连接线束的薄弱部件过度受力而变形扭曲,降低线束连接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本申请通过优化线束连接的受力分布,改进线束组件110、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的设置结构及受力分布,把受力点直接落在强度大的支撑组件或汇流柜10的壳体上,避免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110过度受力而扭曲变形,从而降低连接组件和线束组件110在受力时被损坏的风险,能够满足运输震动的恶劣工况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束组件,所述线束组件的第一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外部设备;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所述线束组件的第二侧端,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电性连接汇流柜的断路器;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加强区;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侧端设置在所述加强区,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侧端被配置为设置于汇流柜的柜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第一线束;所述外部设备包括PCS;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模块;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模块;
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所述PCS,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第一侧端,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所述断路器;
所述第一支撑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块与所述柜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包括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加强子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二加强子区;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二侧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断路器;
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子区与所述柜体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子区与所述柜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柱组件和第一支撑板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柱组件和第二支撑板组件;
所述第一固定柱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子区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柜体;
所述第二固定柱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子区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柜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组件还包括第二线束;所述外部设备还包括簇管理箱;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模块;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模块;
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一侧端电性连接所述簇管理箱,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第一侧端,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第二侧端电性连接所述断路器;
所述第二支撑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块与所述柜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模块包括第三支撑单元;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三加强子区;
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二侧端,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断路器;
所述第三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子区与所述柜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单元包括第三固定柱组件和第三支撑板组件;
所述第三固定柱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子区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组件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柜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线束之间;
所述第一加强子区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部。
9.一种汇流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断路器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汇流连接装置;所述汇流连接装置和所述断路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汇流连接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断路器。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CS、簇管理箱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汇流柜;所述汇流柜电性连接在所述PCS与所述簇管理箱之间。
CN202322214401.4U 2023-08-15 2023-08-15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544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4401.4U CN220544474U (zh) 2023-08-15 2023-08-15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4401.4U CN220544474U (zh) 2023-08-15 2023-08-15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4474U true CN22054447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0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4401.4U Active CN220544474U (zh) 2023-08-15 2023-08-15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4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0541B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0588315A (zh) 一种侧置式动力电池支架及其电动商用车
US11469679B2 (en) Power converter device with non-overlapping bus bars
KR20200144422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20544474U (zh) 汇流连接装置、汇流柜及储能系统
CN212323159U (zh) 电池包高压回路连接装置
CN209881104U (zh) 一种采用母线槽架顶安装做为末端配电的微模块数据中心
CN111755654A (zh) 电池包高压回路连接装置
EP4435943A1 (en) Multifunctional mounting bracket, battery mounting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01232162A (zh) 低压母线槽分支出线箱
CN109920961B (zh) 电池接线端子机构、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CN208478848U (zh) 一种配电柜母排安装结构
CN207611969U (zh) 一种母线支撑结构及开关柜
CN219180665U (zh) 一种整体式道路运输电池储能机柜
CN112278075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机舱布置结构
CN213151258U (zh) 一种高效组装的开关柜安装梁结构
CN218703173U (zh) 一种预装式充电机的换电柜
CN2111069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压盒
CN215793588U (zh) 接地结构和电动自卸车
CN220796501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直流开关装配结构
CN218732428U (zh) 一种开关柜组
CN219067480U (zh) 一种直流配电柜
CN221102948U (zh) 电动工程机械高压电缆布线装置
CN22040077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附件安装支架及其动力电池包
CN220172633U (zh) 一种满配版模块化不间断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