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4389U - 一种直流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44389U CN220544389U CN202322246097.1U CN202322246097U CN220544389U CN 220544389 U CN220544389 U CN 220544389U CN 202322246097 U CN202322246097 U CN 202322246097U CN 220544389 U CN220544389 U CN 2205443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le
- female
- terminal
- stop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85 urin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连接器,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安装支架、集成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一侧的至少一连接器公端和至少一连接器母端,所述连接器公端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成型为一体的公端壳体以及插设在所述公端壳体内的公端子,所述连接器母端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成型为一体的母端壳体以及插设在所述母端壳体内的母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直流连接器在安装时,工人无需花过多时间进行端子正负极的辨认而快速将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安装到位,减少安装出错的几率,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伏连接器作为连接光伏器件的连接器,通过将光伏器件的正极和负极引出来进而实现信号传输。MC4类型的光伏连接器面市后,迅速得到市场认可,逐渐成为光伏连接器的标准。光伏连接器通常包括对插配合的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再通过线材分别与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并且,为满足接线需求,通常会在光伏器件及用电设备上设置多个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以满足光伏器件或用电设备的正、负极连接需要。
现有的MC4光伏连接器的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通常采用分体式设置,在装配时,需要先确认正负极后再将连接器公端及连接器母端一一进行安装,一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的安装,费时费力,二是在安装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正负极辨认,极易出错,影响产品品质。另外,现有的光伏连接器的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的端子在与线材进行连接时,通常采用压线的方式与线材进行连接,再将线材焊接在PCB上,进一步增加了人力成本且降低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的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在安装时因需要区分正负极而费时费力以及安装容易出错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连接器,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安装支架以及集成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一侧的至少一连接器公端和至少一连接器母端,所述连接器公端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成型为一体的公端壳体以及插设在所述公端壳体内的公端子,所述连接器母端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成型为一体的母端壳体以及插设在所述母端壳体内的母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所述公端壳体的位置处形成有沿插接方向贯穿安装支架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公端装配孔,所述公端壳体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与所述公端装配孔同轴的公端插接槽,所述公端子沿轴向插设在所述公端插接槽内;
所述公端子包括同轴插设在所述公端插接槽内的公端主体部、自所述公端主体部的一端朝向远离公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公端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公端主体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公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公端连接部,所述公端连接部远离公端主体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侧。
进一步的,所述公端插接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公端主体部的位置处沿周向形成有止位结构,所述止位结构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公端插接槽的内壁上的弹性止退块;
所述公端子还包括环设在所述公端主体部的外周并与所述止位结构配合对所述公端子进行止位的公端止位部,所述公端止位部包括环设在所述公端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公端止位环以及撕破形成于所述公端止位环上的至少一公端弹性止位片,所述公端弹性止位片的一端与所述公端止位环一体设置,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公端止位环的轴线且朝向远离公端接触部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于公端子装配到位后与所述弹性止退块抵靠止位。
进一步的,所述公端子还包括与所述公端连接部连接的公端接线插针,所述公端接线插针包括压接于所述公端连接部内的公端压接段、自所述公端压接段向远离公端连接部一体延伸设置的公端过渡段、一体设置在所述公端过渡段远离公端压接段一端的第一U形连接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U形连接段的末端并与PCB板插接的公端插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所述母端壳体的位置处形成有沿插接方向贯穿安装支架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母端装配孔,所述母端壳体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与所述母端装配孔同轴的母端插接槽,所述母端子沿轴向插设在所述母端插接槽内;
所述母端子包括同轴插设在所述母端插接槽内的母端主体部、自所述母端主体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母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部以及自所述母端主体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公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母端连接部,所述母端连接部远离母端主体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侧;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若干沿周向间隔的弹性导电片以及形成于相邻两弹性导电片之间的切槽,所述弹性导电片自两端向中部沿径向逐渐内凹。
进一步的,所述母端插接槽的内壁上沿周向形成有止位台阶;
所述母端子还包括环设在所述母端主体部的外周并与所述止位台阶配合对所述母端子进行止位的母端止位部,所述母端止位部包括环设在所述母端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母端止位环以及撕破形成于所述母端止位环上的至少一母端弹性止位片,所述母端弹性止位片的一端与所述母端止位环一体设置,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母端止位环的轴线且朝向远离弹性接触部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于母端子装配到位后与所述止位台阶抵靠止位。
进一步的,所述母端子还包括与母端连接部连接的母端接线插针,所述母端接线插针包括压接于所述母端连接部内的母端压接段、自所述母端压接段向远离母端连接部一体延伸设置的母端过渡段、一体设置在所述母端过渡段远离母端压接段一端的第二U形连接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连接段的末端并与PCB板插接的母端插针。
进一步的,所述公端壳体内对应于远离安装支架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与对手件卡扣配合的卡装槽,所述公端壳体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内凹形成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卡装槽沿平行于轴向设置,且所述卡装槽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公端壳体的端部连通,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
所述母端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与对手件卡扣配合的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包括与所述母端壳体一体设置的弹性臂以及一体设置在所述弹性臂的末端的卡钩,所述弹性臂自所述母端壳体靠近安装支架的一端沿平行于轴向朝向远离安装支架的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侧的天线支撑平台,所述天线支撑平台自所述安装支架第二侧的边缘一体向外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一端且贯穿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导光柱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一体成型在安装支架上,能够有效减少安装时辨认正负极的时间,进而提高安装效率并降低安装的人工成本,并且,安装支架上可集成多个连接器公端和多个连接器母端,有利于扩展更多的连接端口,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同时,在公端子和母端子的尾部设置对应的接线插针,通过插针的方式与PCB板进行连接,在插接至PCB板上时可与PCB一同过炉后固定,无需再践行人工焊接及点胶固定,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并且设置U形连接段连接插针与过渡段使得露在安装支架外的接线插针部分呈折弯状,进而使得插针在连接PCB板时具有弹性,以兼容PCB板与产品外壳之间的成型及安装误差。
另,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安装支架上一体集成天线支撑平台和导光柱安装孔,使得整个直流连接器的更加紧凑,并且仅需要一次注塑成型即可,从而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连接器公端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公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器母端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母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安装支架100、公端装配孔110、母端装配孔120;
连接器公端200、公端壳体210、公端插接槽211、弹性止退块212、卡装槽213、凹槽214、公端子220、公端主体部221、公端接触部222、公端连接部223、公端啮合凸缘2231、公端止位部224、公端止位环2241、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公端接线插针225、公端压接段2251、公端过渡段2252、第一U形连接段2253、公端插针2254、公端安装环槽226;
连接器母端300、母端壳体310、母端插接槽311、止位台阶312、弹性臂313、卡钩314、母端子320、母端主体部321、弹性接触部322、弹性导电片3221、切槽3222、母端连接部323、母端啮合凸缘3231、母端止位部324、母端止位环3241、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母端接线插针325、母端压接段3251、母端过渡段3252、第二U形连接段3253、母端插针3254、母端安装环槽326;
天线支撑平台400;
导光柱安装孔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直流连接器包括安装支架100以及集成在安装支架100上的至少一连接器公端200和至少一连接器母端300,安装支架100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连接器公端200及连接器母端300均集成于安装支架100的同侧,以便于与对手件(即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200配合插接的对手件母端以及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母端300配合插接的对手件公端)进行插接配合。具体实现时,连接器公端200及连接器母端300可以同时集成在安装支架100的第一侧,也可以集成于第二侧,本实施例以连接器公端200和连接器母端300集成于第一侧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00整体呈长条形,在安装支架100的第一侧设置有两个连接器母端300以及两个连接器公端200,两个连接器母端300设置在安装支架100的中间位置且沿安装支架1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两个连接器公端200沿安装支架100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两连接器母端300的外侧,连接器公端200和连接器母端3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以为对手件提供装配空间,方便对手件的插入。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公端200及连接器母端300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成其他形式,如连接器公端200和连接器母端300交叉设置或者呈阵列设置等,同时,连接器公端200及连接器母端30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成其他数量且二者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所述安装支架100上对应连接器公端200的位置处形成有沿插接方向(即连接器公端200的轴线方向)贯穿安装支架100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公端装配孔110,以便于连接器公端200成型后其对应端能够从公端装配孔110伸出安装支架100的第二侧与PCB板进行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00上对应连接器母端300的位置处形成有沿插接方向(即连接器母端300的轴线方向)贯穿安装支架100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母端装配孔120,以便于连接器母端300成型后其对应端能够从母端装配孔120伸出安装支架100的第二侧与PCB板进行连接。
请参考图3,所述连接器公端200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100成型为一体的公端壳体210以及插设在所述公端壳体210内的公端子220。所述公端壳体210自所述安装支架100的第一侧且对应于公端装配孔110的位置处一体延伸形成,所述公端壳体210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与公端装配孔110同轴的公端插接槽211,使得公端子220能够沿轴向穿过公端装配孔110后插接并固定至公端插接槽211内。
所述公端插接槽211的内壁上沿周向形成有止位结构,所述止位结构能够与公端子220配合以在公端子220插装到位后对公端子220进行止位,防止公端子220沿轴向移位,进而提高连接器公端200与对手件的连接稳定性。具体的,所述止位结构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公端插接槽211的内壁上的弹性止退块212,且多个弹性止退块212的末端逐渐向轴线方向偏移,以围合形成一内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空间,所述锥形空间的内径沿公端子220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锥形空间最小处的内径与公端子220对应位置的直径适配或略小于公端子220的直径,以在公端子220插装到位后,弹性止退块212的末端能够向内夹持公端子220,以防止公端子220后退移位。更为具体的,弹性止退块212在受力时能够向外张开并在失力时向内回位,公端子220在插装时,与弹性止退块212的内壁接触,并随着公端子220的继续插入,公端子220持续推着弹性止退块212向外扩张,直至公端子220插装到位后,其对应位置越过弹性止退块212的末端,弹性止退块212失力向内回位后抵靠于公端子220的外壁并与公端子220配合实现公端子220的止退。
请参考图4,所述公端子220包括同轴插设在所述公端插接槽211内的公端主体部221、自所述公端主体部221的一端朝向远离公端装配孔110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公端接触部222、自所述公端主体部22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公端装配孔110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公端连接部223、环套在所述公端主体部221的外周的公端止位部224以及与所述公端连接部223连接的公端接线插针2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端主体部221、公端接触部222以及公端连接部223采用一体拉伸或冲压成型,以在与对手件接触进行信号传输时增加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所述公端主体部221的直径较公端接触部222的直径大并且公端主体部221及公端接触部222的直径均小于公端插接槽211的内径,使得公端主体部221及公端接触部222插入公端插接槽211内时,公端主体部221和公端接触部222的外周面与公端插接槽21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供对手件插入以与公端接触部222连接的公端插接空间。
所述公端连接部223远离公端主体部22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100的第二侧,所述公端连接部223用于与公端接线插针225进行连接,进而实现连接器公端200与PCB板之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端连接部223优选呈U形结构,且所述公端连接部223的内壁形成有公端啮合凸缘2231,以与公端接线插针225稳定连接。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公端连接部223也可以是与公端主体部221同轴的环状结构或齿花状结构等,同时,公端啮合凸缘2231也不是必须如此设置,在具体实现时,也可以不设置公端啮合凸缘2231而设置其他连接结构(如螺纹、卡扣等)将公端接线插针225与公端连接部223进行连接或者以焊接方式将二者进行连接等。
所述公端主体部221的外周面上对应公端止位部224的位置处沿周向设置有一公端安装环槽226,所述公端止位部224环设在公端安装环槽226内。所述公端止位部224能够与所述止位结构配合对所述公端子220进行止位。所述公端止位部224包括环设在所述公端主体部221的外周面上的公端止位环2241以及撕破形成于所述公端止位环2241上的至少一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在本实施例中,在公端止位环2241上设置有多个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多个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沿公端止位环2241的周向设置,所述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的一端与所述公端止位环2241一体设置,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公端止位环2241的轴线且朝向远离公端接触部222的方向倾斜延伸。在公端子220的装配过程中,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与止位结构的弹性止退块212的内壁接触并在弹性止退块212的挤压下向内收拢,直至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的末端越过弹性止退块212的末端后,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向外回位并与弹性止退块212的末端相抵,以防止公端子220向后退出公端插接槽211。
所述公端接线插针225包括压接于所述公端连接部223内的公端压接段2251、自所述公端压接段2251向远离公端连接部223一体延伸设置的公端过渡段2252、一体设置在所述公端过渡段2252远离公端压接段2251一端的第一U形连接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U形连接段2253的末端并与PCB板插接的公端插针2254。所述公端压接段2251压接于所述公端连接部223的内表面;具体实现时,所述公端压接段2251能够铆压至公端连接部223的公端啮合凸缘2231上以将公端接线插针225固定在公端连接部223上。所述公端过渡段2252为一端平直的连接段以连接公端压接段2251与第一U形连接段2253。所述第一U形连接段2253沿垂直于公端子220的轴线方向向下开口,第一U形连接段2253的一端连接在公端过渡段2252上,另一端与所述公端插针2254连接,如此设置,第一U形连接段2253的两端在受力时能够向中间靠拢或向两侧张开,使得公端插针2254能够在第一U形连接段2253的带动下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确保公端插针2254与PCB板的准确对位连接,以兼容PCB板与外壳之间的成型及装配误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端接线插针225采用与公端连接部223采用分体设置的方式,使得在一些需要通过线材压接方式的使用场景可以通过将线材压接在公端连接部223上以实现信息传输,进而增加公端连接器的使用灵活性,同时,分体设置的公端接线插针225与公端连接部223及其他结构可以单独成型后再通过设置在公端压接段2251上的公端啮合凸缘2231与公端接线插针225的公端连接段进行连接,如此,可以降低开模的难度且公端接线插针225与公端连接部223及其他部分可分开使用。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公端接线插针225也可以与公端连接部223成型为一体,仅需要一次工艺即可完成成型,能够有效节约加工效率。
请返回参考图1,所述公端壳体210内对应于远离安装支架100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与对手件卡扣配合的卡装槽213,以与对手件母端上的连接结构配合实现连接器公端200与对手件母端的稳定连接。具体的,对手件母端上可以设置类似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母端300上的弹性卡块(参见下述)与卡装槽213配合连接。所述公端壳体210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内凹形成有至少一凹槽214,所述卡装槽213沿平行于轴向设置,且所述卡装槽213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公端壳体210的端部连通,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凹槽214连通,当连接器公端200与对手件母端对插连接时,对手件母端上的弹性卡块的末端能够沿插接方向从卡装槽213对应公端壳体210端部的一端插入卡装槽213内并穿出卡装槽213至凹槽214内,进而与凹槽214的槽壁进行卡接以将对手件母端连接至公端壳体210上。
请参考图5,所述连接器母端300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100成型为一体的母端壳体310以及插设在所述母端壳体310内的母端子320。所述母端壳体310自所述安装支架100的第一侧且对应于母端装配孔120的位置处一体延伸形成,所述母端壳体310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与母端装配孔120同轴的母端插接槽311,使得母端子320能够沿轴向穿过母端装配孔120后插接并固定至母端插接槽311内。
所述母端插接槽311的内壁上沿周向形成有止位台阶312,所述母端插接槽311靠近母端装配孔120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其另一端的内径以在所述母端插接槽311内形成所述止位台阶312,所述止位台阶312能够与母端子320配合以在母端子320插装到位后对母端子320进行止位,防止母端子320沿轴向移位,进而提高连接器母端300与对手件的连接稳定性。具体的,母端子320在插装时,其对应位置与母端插接槽311的内径较小的一端内壁接触并被母端插接槽311的内壁向内挤压,直至母端子320被挤压的位置完全越过止位台阶312后向外回位并抵靠在止位台阶312上,以实现母端子320的止位。
请参考图6,所述母端子320包括同轴插设在所述母端插接槽311内的母端主体部321、自所述母端主体部321的一端朝向远离母端装配孔120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部322、自所述母端主体部32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公端装配孔110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母端连接部323、环套在所述母端主体部321的外周的母端止位部324以及与所述母端连接部323连接的母端接线插针3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端主体部321、弹性接触部322以及母端连接部323采用一体拉伸或冲压成型,以在与对手件接触进行信号传输时增加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所述弹性接触部322的内部形成一直径呈自中部向两端部逐渐增加并用于供对手件插入以与弹性接触部322弹性接触的母端插接空间。所述弹性接触部322包括若干沿周向间隔的弹性导电片3221以及形成于相邻两弹性导电片3221之间的切槽3222,所述弹性导电片3221自两端向中部沿径向逐渐内凹以形成类似于腰型的母端插接空间,当对手件插入时,弹性导电片3221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朝向轴线方向的弹性回复力以压持在对手件上,进而提高弹性接触部322与对手件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所述母端连接部323远离母端主体部32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100的第二侧,所述母端连接部323用于与母端接线插针325进行连接,进而实现连接器母端300与PCB板之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端连接部323优选呈U形结构,且所述母端连接部323的内壁形成有母端啮合凸缘3231,以与母端接线插针325稳定连接。同样,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端连接部323也可以是与母端主体部321同轴的环状结构导尿管,并且,母端啮合凸缘3231也不是必要结构,在具体实现时,可以设置其他连接结构(如螺纹、卡扣等)替代母端啮合凸缘3231来实现母端接线插针325与母端连接部323的连接或者以焊接的方式将二者进行连接等。
所述母端主体部321的外周面上对应母端止位部324的位置处沿周向设置有一母端安装环槽326,所述母端止位部324环设在母端安装环槽326内。所述母端止位部324能够与止位台阶312配合对母端子320进行止位。所述母端止位部324包括环设在母端主体部321的外周面上的母端止位环3241以及撕破形成于所述母端止位环3241上的至少一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在本实施例中,在母端止位环3241上设置有多个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多个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沿母端止位环3241的周向设置,所述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的一端与母端止位环3241一体设置,另一端向远离母端止位环3241的轴线方向且朝向远离母端接触部的方向倾斜延伸。在母端子320的装配过程中,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与母端插接槽311的直径较小的一端内壁接触并在母端插接槽311的内壁的挤压下向内收拢,直至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的末端完全越过止位台阶312后,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向外回位并抵接在止位台阶312上,以防止母端子320向后退出母端插接槽311。
所述母端接线插针325包括压接于所述母端连接部323内的母端压接段3251、自所述母端压接段3251向远离母端连接部323一体延伸设置的母端过渡段3252、一体设置在所述母端过渡段3252远离母端压接段3251一端的第二U形连接段325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连接段3253的末端并与PCB板插接的母端插针3254。所述母端压接段3251压接于母端连接部323的内表面,具体实现时,所述母端压接段3251能够铆压至母端连接部323的母端啮合凸缘3231上以将母端接线插针325固定在母端连接部323上。所述母端过渡段3252为一端平直的连接段以连接母端压接段3251与第二U形连接段3253。所述第二U形连接段3253沿垂直于母端子320的轴线方向向下开口,第二U形连接段3253的一端连接在母端过渡段3252上,另一端与所述母端插针3254连接,如此设置,第二U形连接段3253的两端在受力时能够向中间靠拢或向两侧张开,使得母端插针3254能够在第二U形连接段3253的带动下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确保母端插针3254与PCB板的准确对位连接,以兼容PCB板与外壳之间的成型及装配误差。
请返回参考图1,所述母端壳体31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与对手件卡扣配合的弹性卡块,以与对手件公端上的连接结构配合实现连接器母端300与对手件公端的稳定连接。具体的,对手件公端上可以设置类似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200上的卡装槽213及凹槽214与弹性卡块配合连接。所述弹性卡块包括与所述母端壳体310一体设置的弹性臂313以及一体设置在所述弹性臂313的末端的卡钩314,所述弹性臂313自所述母端壳体310靠近安装支架100的一端沿平行于轴向朝向远离安装支架10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313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能够向轴线方向靠近或远离母端壳体310,以能够伸入对手件的卡装槽213内,所述卡钩314自所述弹性臂313的末端一体向远离轴线方向凸伸形成,以能够在弹性臂313伸入卡装槽213内时卡钩314能够穿过卡装槽213与凹槽214的内壁进行扣合以实现连接器母端300与对手件公端的稳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直流连接器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安装支架100的第二侧的天线支撑平台400,天线支撑平台400用于支撑天线。具体的,所述天线支撑平台400自所述安装支架100第二侧的边缘一体向外延伸形成,直流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支撑平台400也可以独立成型后再安装或粘接在安装支架100上,如此,同样可以简化开模难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直流连接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100一端且贯穿所述安装支架100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导光柱安装孔500,导光柱固定在导光柱安装孔500内,如此,将导光柱安装孔500集成于安装支架100上,无需再额外设置导光柱的固定结构,既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进一步小型化直流连接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首先,将公端壳体210、母端壳体310、天线支撑平台400以及导光柱安装孔500通过注塑模具成型为一体以及分别将公端子220和母端子320通过冲压或拉伸成型;然后,将成型好的公端接线插针225及母端接线插针325分别压接在公端子220的公端连接部223及母端子320的母端连接部323上;最后,将公端子220及母端子320分别插装至公端壳体210的公端插接槽211内即母端壳体310的母端插接槽311内,在公端子220的插装过程中,将公端接触部222正对公端装配孔110并从公端装配槽插入公端插接槽211内,随着公端接触部222的插入,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与弹性止退块212的内壁接触并在弹性止退块212的挤压下向内收拢,直至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的末端越过弹性止退块212的末端后,公端弹性止位片2242向外回位并与弹性止退块212的末端相抵,以完成公端子220的插装,而在母端子320的插装过程中,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与母端插接槽311的直径较小的一端内壁接触并在母端插接槽311的内壁的挤压下向内收拢,直至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的末端完全越过止位台阶312后,母端弹性止位片3242向外回位并抵接在止位台阶312上,完成母端子320的插装;整个过程快速简洁且各端子插装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公端壳体210、母端壳体310、天线支撑平台400以及导光柱安装孔500与安装支架100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注塑成型,只需通过一次工艺即可整体成型,能够有效减少工艺步骤,有利于提高成型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并且,连接器公端200和连接器母端300均集成在同一连接器上,如此,在使用时,工人无需花过多时间进行端子正负极的辨认而快速将连接器母端300和连接器公端200安装到位,减少安装出错的几率,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直流连接器,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一侧的至少一连接器公端和至少一连接器母端,所述连接器公端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成型为一体的公端壳体以及插设在所述公端壳体内的公端子,所述连接器母端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成型为一体的母端壳体以及插设在所述母端壳体内的母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所述公端壳体的位置处形成有沿插接方向贯穿安装支架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公端装配孔,所述公端壳体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与所述公端装配孔同轴的公端插接槽,所述公端子沿轴向插设在所述公端插接槽内;
所述公端子包括同轴插设在所述公端插接槽内的公端主体部、自所述公端主体部的一端朝向远离公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公端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公端主体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公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公端连接部,所述公端连接部远离公端主体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插接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公端主体部的位置处沿周向形成有止位结构,所述止位结构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公端插接槽的内壁上的弹性止退块;
所述公端子还包括环设在所述公端主体部的外周并与所述止位结构配合对所述公端子进行止位的公端止位部,所述公端止位部包括环设在所述公端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公端止位环以及撕破形成于所述公端止位环上的至少一公端弹性止位片,所述公端弹性止位片的一端与所述公端止位环一体设置,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公端止位环的轴线且朝向远离公端接触部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于公端子装配到位后与所述弹性止退块抵靠止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子还包括与所述公端连接部连接的公端接线插针,所述公端接线插针包括压接于所述公端连接部内的公端压接段、自所述公端压接段向远离公端连接部一体延伸设置的公端过渡段、一体设置在所述公端过渡段远离公端压接段一端的第一U形连接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U形连接段的末端并与PCB板插接的公端插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所述母端壳体的位置处形成有沿插接方向贯穿安装支架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母端装配孔,所述母端壳体内沿轴向贯穿形成有与所述母端装配孔同轴的母端插接槽,所述母端子沿轴向插设在所述母端插接槽内;
所述母端子包括同轴插设在所述母端插接槽内的母端主体部、自所述母端主体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母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部以及自所述母端主体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公端装配孔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母端连接部,所述母端连接部远离母端主体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侧;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若干沿周向间隔的弹性导电片以及形成于相邻两弹性导电片之间的切槽,所述弹性导电片自两端向中部沿径向逐渐内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插接槽的内壁上沿周向形成有止位台阶;
所述母端子还包括环设在所述母端主体部的外周并与所述止位台阶配合对所述母端子进行止位的母端止位部,所述母端止位部包括环设在所述母端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母端止位环以及撕破形成于所述母端止位环上的至少一母端弹性止位片,所述母端弹性止位片的一端与所述母端止位环一体设置,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母端止位环的轴线且朝向远离弹性接触部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于母端子装配到位后与所述止位台阶抵靠止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还包括与母端连接部连接的母端接线插针,所述母端接线插针包括压接于所述母端连接部内的母端压接段、自所述母端压接段向远离母端连接部一体延伸设置的母端过渡段、一体设置在所述母端过渡段远离母端压接段一端的第二U形连接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连接段的末端并与PCB板插接的母端插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壳体内对应于远离安装支架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与对手件卡扣配合的卡装槽,所述公端壳体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内凹形成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卡装槽沿平行于轴向设置,且所述卡装槽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公端壳体的端部连通,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
所述母端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与对手件卡扣配合的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包括与所述母端壳体一体设置的弹性臂以及一体设置在所述弹性臂的末端的卡钩,所述弹性臂自所述母端壳体靠近安装支架的一端沿平行于轴向朝向远离安装支架的方向延伸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侧的天线支撑平台,所述天线支撑平台自所述安装支架第二侧的边缘一体向外延伸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直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一端且贯穿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导光柱安装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46097.1U CN220544389U (zh) | 2023-08-21 | 2023-08-21 | 一种直流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46097.1U CN220544389U (zh) | 2023-08-21 | 2023-08-21 | 一种直流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44389U true CN220544389U (zh) | 2024-02-27 |
Family
ID=89975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46097.1U Active CN220544389U (zh) | 2023-08-21 | 2023-08-21 | 一种直流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44389U (zh) |
-
2023
- 2023-08-21 CN CN202322246097.1U patent/CN2205443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36551B2 (en) |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embedded wiring | |
CN219247035U (zh) | 双口连接器 | |
EP0794596B1 (en) | Connector module, connector module kit and connector module and panel assembly | |
CN110854632B (zh) | 一种同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9687238B (zh) | 一种fakra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220544389U (zh) | 一种直流连接器 | |
CN117154441B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219477045U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219247026U (zh) | 弯头fak连接器 | |
CN217036067U (zh) |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 |
CN216085593U (zh) | 一种防水连接器组件 | |
CN113783032B (zh) | 一种防水连接器组件 | |
CN220797180U (zh) | 一种具有可变插槽的排针组件及连接器 | |
CN114552265A (zh) | 具有分体式接地结构的连接器 | |
CN217788832U (zh) | 公头连接器 | |
JPS5927481A (ja) | 同軸結合器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 |
CN220544324U (zh) | 一种新型容差同轴连接器 | |
CN217788842U (zh) | 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用金属插套 | |
CN219067284U (zh) | 插接件及连接器 | |
CN219286698U (zh) | 一种连接母端子及连接端子组件 | |
CN221126407U (zh) | 一种侧置式锁扣电连接器 | |
CN219247003U (zh) | 弯头线端连接器 | |
CN220368180U (zh) | 对插式连接器 | |
CN220368185U (zh) | 直头线端连接器 | |
CN220382354U (zh) | 一种冲压成型的电连接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