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4387U - 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4387U
CN220544387U CN202322288838.2U CN202322288838U CN220544387U CN 220544387 U CN220544387 U CN 220544387U CN 202322288838 U CN202322288838 U CN 202322288838U CN 220544387 U CN220544387 U CN 220544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opening end
terminal
terminal positioning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88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贤昌
张君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4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4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包含一壳体、多条导线、及一端子定位件。该壳体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形成有多个卡槽;各所述导线具有一止退件;该端子定位件设置有多个插件,当所述导线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该端子定位件自一预组位置移动至一锁定位置时,所述插件顶推所述止退件,使所述止退件局部延伸于所述卡槽中与该本体部相互干涉而呈卡止状态。

Description

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用于电源或信号的传输,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中,例如在系统中作为线路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或者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电连接器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零组件。
随着近年来电动车及车用电子的蓬勃发展,而考虑车用电连接器的使用环境需考虑振动、湿度、高温等环境条件,为了确保车辆内各种系统的正常运行,车用电连接器必须具备高可靠度以及高稳定性。其中,在将导线端子插入电连接器后,可采用端子位置定位结构(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TPA)作为锁定机制,确保将端子固定于正确位置且不易脱落。
然而,具有端子位置固定结构的电连接器随着电连接器与导线端子的连接方式不同,其结构也各有不同且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尤其是多条导线以双排并列的方式插接于电连接器中,再以端子定位件将所述多条导线同时予以固定,使导线被定位于正确位置且不易脱落,以确保导线端子与连接器间的可靠度以及稳定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包含一壳体、多条导线、及一端子定位件;该壳体包括一本体部、一前开口端、及一后开口端,该前开口端与该后开口端相对,该本体部位于该前开口端与该后开口端之间,该本体部贯穿形成有多个卡槽;所述导线经由该后开口端延伸于该壳体中,各所述导线具有一线材及与该线材连接的一止退件;该端子定位件设置于该前开口端,且能够于一预组位置及一锁定位置之间移动,该端子定位件具有一主板、及形成于该主板一侧的多个插件。其中,当所述导线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该端子定位件自该预组位置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时,所述插件自该前开口端延伸至该本体部中以顶推所述止退件,使所述止退件局部延伸于所述卡槽中与该本体部相互干涉而呈卡止状态。
所述插件沿一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该主板进一步形成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沿该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且在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上分别与所述插件对齐。
该本体部形成有多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分别供所述导线设置,所述容置槽相互平行且连通该前开口端与该后开口端,所述导线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间隔排列,且在该第二方向上与所述插件对齐。
当该端子定位件自该预组位置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所述插件自该前开口端延伸至该本体部中以顶推对应的所述止退件在该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止退件分别局部延伸于所述卡槽中而呈该卡止状态。
当该端子定位件于该锁定位置且所述止退件呈该卡止状态,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贯穿孔对齐。
所述容置槽、所述导线、及所述贯穿孔分别在该第二方向上两两相互对应且沿该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当该端子定位件自该预组位置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时,所述插件顶推在该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止退件彼此远离。
所述卡槽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间隔排列,各所述止退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弹性钩部及一平板部,当所述止退件于该卡止状态,该弹性钩部及该平板部分别延伸于相邻的所述卡槽中。
该端子定位件进一步具有多个延伸臂,该本体部具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供所述延伸臂穿设,当该端子定位件在该预组位置及该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延伸臂于所述滑槽中滑动。
该本体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该端子定位件具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形成于所述延伸臂上,当该端子定位件位于该预组位置,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当该端子定位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孔。
各所述导线具有一压接件,所述压接件连接于该线材与该止退件之间。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此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便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手段及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定位件于锁定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4为导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 电连接器
1 壳体
11 本体部
111 第一定位孔
112 第二定位孔
12 后开口端
13 前开口端
14 容置槽
15 卡槽
17 滑槽
19 凸起
2 多条导线
21 线材
23 压接件
25 止退件
251 弹性钩部
252 平板部
3 端子定位件
31 主板
33 插件
35 贯穿孔
37 延伸臂
38 凸块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须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实施。因此,涉及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需说明,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实用新型非直接相关的部分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附图中各元件间的尺寸关系及数量仅为求容易了解,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先参考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0于两个操作状态的示意图,电连接器1000包含一壳体1、多条导线2、及一端子定位件3,其中,图1绘示端子定位件3在预组位置,而图2绘示端子定位件3在锁定位置。
请进一步参考图3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0的爆炸图。壳体1包括一本体部11、一后开口端12、及一前开口端13,该前开口端13与该后开口端12相对,如图所示,该本体部11位于该前开口端13与该后开口端12之间。其中,该本体部11贯穿形成有多个容置槽14及多个卡槽15,所述容置槽14相互平行且连通该前开口端13与该后开口端12,分别供所述导线2设置。
接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导线2,请参图4。各导线2经由该后开口端12延伸于该壳体1的容置槽14中,各所述导线2具有一线材21、一压接件23及一止退件25,压接件23及止退件25依序连接于线材21上;详言之,各线材21具有位于中心的金属导体及包覆该金属导体的外绝缘层,该金属导体可由多芯绞线所构成,该压接件23分别压接固定于金属导体及外绝缘层上,止退件25再连接于该压接件23上。
更进一步而言,各所述止退件25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弹性钩部251及一平板部252,该弹性钩部251及该平板部252呈彼此约略相互平行的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3,端子定位件3设置于该前开口端13,且可于预组位置(如图1所示)及锁定位置(如图2所示)之间移动,该端子定位件3具有一主板31、多个插件33、多个贯穿孔35及多个延伸臂37,所述插件33形成于该主板31朝向所述导线2的一侧,所述贯穿孔35贯穿形成于主板31上,所述延伸臂37设置于该主板31的左右两侧且朝向该本体部11延伸。
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插件33相互平行呈单排地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而所述导线2、容置槽14、及所述贯穿孔35,均是以上下两排的方式排列,即两两在第二方向D2平行排列并在该第一方向D1上依序间隔排列,且在该第二方向D2上分别与所述插件33对齐,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如图所示为相互垂直的方向。
此外,该本体部11还具有多个滑槽17,如图5所示,滑槽17配置为左右两侧各有上下两个滑槽17,而延伸臂37对应配置为左右两侧各有上下两个延伸臂37,所述滑槽17供所述延伸臂37穿设,当该端子定位件3在该预组位置及该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延伸臂37于所述滑槽17中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较佳地,该本体部11的两侧对应于滑槽17处,可形成有第一定位孔111及第二定位孔112,该端子定位件3具有凸块38,所述凸块38形成于所述延伸臂37上,当该端子定位件3位于该预组位置,所述凸块38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11,当该端子定位件3位于该锁定位置,所述凸块38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孔112。
以下将说明端子定位件3由预组位置切换至锁定位置,使止退件25被定位,进而固定导线2不会脱出。请参图8至图12,其中图8及图9为端子定位件3在预组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0至图12为端子定位件3在锁定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当所述导线2插入于该壳体1的容置槽14的过程中,弹性钩部251会经过壳体1内部的凸起19,因为弹性钩部251可挠,因此会些微变形而通过凸起19,过程中可产生过点的手感,而平板部252则是设计为可顺利通过不会有被顶抵的状况。由于所述卡槽15也是在该第一方向D1上依序间隔排列,在导线2插入后的初始状态,上下相邻的导线2是彼此靠近的,此时弹性钩部251已复位且可约略抵靠于卡槽15的内部,以在初期组装的时候提供基本的限位功能而预防拔出。
接下来如图10至图12所示,可将该端子定位件3自该预组位置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此时,所述插件33自该前开口端13延伸至该本体部11中以顶推上下对应的所述止退件25在该第二方向D2上移动而相互远离,使所述止退件25的弹性钩部251及平板部252分别局部延伸于相邻的所述卡槽15中与该本体部11相互干涉而呈卡止状态。
须说明的是,在端子定位件3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所述插件33顶推在该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所述止退件25使其彼此远离至延伸于卡槽15中而呈该卡止状态,同时,所述止退件25的位移将使得所述导线2将分别与所述贯穿孔35对齐,如图10及图12所示。由此,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0与外部连接器进一步对接时,外部端子可经由所述贯穿孔35进入而与导线2电性连接。
须说明的是,每一止退件25具有一弹性钩部251及一平板部252的设计,弹性钩部251可以提供如前所述的在初期组装的时候提供基本的限位功能,而平板部252则是能在卡止状态下提供较大的止挡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用于固定双排并列导线的端子,使导线被定位于正确位置且不易脱落,以确保导线端子与连接器间的可靠度以及稳定性,使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在如车用电连接器等特定领域中,能够符合规范。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包括一本体部、一前开口端、及一后开口端,该前开口端与该后开口端相对,该本体部位于该前开口端与该后开口端之间,该本体部贯穿形成有多个卡槽;
多条导线,经由该后开口端延伸于该壳体中,各所述导线具有一线材及与该线材连接的一止退件;以及
一端子定位件,设置于该前开口端,且能够于一预组位置及一锁定位置之间移动,该端子定位件具有一主板、及形成于该主板一侧的多个插件;
其中,当所述导线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该端子定位件自该预组位置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时,所述插件自该前开口端延伸至该本体部中以顶推所述止退件,使所述止退件局部延伸于所述卡槽中与该本体部相互干涉而呈卡止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沿一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该主板进一步形成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沿该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且在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上分别与所述插件对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形成有多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分别供所述导线设置,所述容置槽相互平行且连通该前开口端与该后开口端,所述导线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间隔排列,且在该第二方向上与所述插件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该端子定位件自该预组位置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所述插件自该前开口端延伸至该本体部中以顶推对应的所述止退件在该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止退件分别局部延伸于所述卡槽中而呈该卡止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该端子定位件于该锁定位置且所述止退件呈该卡止状态,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贯穿孔对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导线、及所述贯穿孔分别在该第二方向上两两相互对应且沿该第一方向依序间隔排列,当该端子定位件自该预组位置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时,所述插件顶推在该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止退件彼此远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在该第一方向上依序间隔排列,各所述止退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弹性钩部及一平板部,当所述止退件于该卡止状态,该弹性钩部及该平板部分别延伸于相邻的所述卡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定位件进一步具有多个延伸臂,该本体部具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供所述延伸臂穿设,当该端子定位件在该预组位置及该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延伸臂于所述滑槽中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该端子定位件具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形成于所述延伸臂上,当该端子定位件位于该预组位置,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当该端子定位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线具有一压接件,所述压接件连接于该线材与该止退件之间。
CN202322288838.2U 2023-06-15 2023-08-24 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5443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123U TWM648530U (zh) 2023-06-15 2023-06-15 可固定端子的電連接器
TW112206123 2023-06-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4387U true CN220544387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72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8838.2U Active CN220544387U (zh) 2023-06-15 2023-08-24 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46115U (zh)
CN (1) CN220544387U (zh)
TW (1) TWM64853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6115U (ja) 2024-03-22
TWM648530U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05818A (en) Boardmount header to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8562374B2 (en) Harness connector
WO2009075716A1 (en) High 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WO201510863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US6918775B2 (e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multip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7479873B2 (ja) 複数のラッチを有する端子位置保証部材
US109509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able arrangement connected thereto
US6604966B1 (en) Flexible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401553B2 (en) Connector device
EP0204475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witch
CN115313076A (zh) 端子连接结构
WO200006237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544387U (zh) 可固定端子的电连接器
US69236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intersec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13054476B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制作方法
CN212991386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以及对应的连接器组件和插接端子
US20220006222A1 (en) Connector for a flat flexible cable
CN220605114U (zh) 可锁定的连接器组件
CN219203571U (zh) 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公座
US20240170874A1 (en) Electrical assembly
CN220209528U (zh) 层叠连接器结构及电子设备
JPS60240072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903566U (zh) 按压组件及其连接器
CN212366349U (zh) Rj连接器
CN220122156U (zh) 印刷电路板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