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9024U -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9024U
CN220539024U CN202321929373.8U CN202321929373U CN220539024U CN 220539024 U CN220539024 U CN 220539024U CN 202321929373 U CN202321929373 U CN 202321929373U CN 220539024 U CN220539024 U CN 220539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al column
reinforcing
bottom plate
reinforcing rib
reinfor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93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伟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a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a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a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a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93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9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9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9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包括构造柱、减震组件、加强组件及保护层,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构造柱的上表面,所述加强组件设于所述构造柱的内部,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构造柱外表面,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以及减震弹簧,所述顶板与所述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竖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竖筋连接,该构造柱的表面设有保温层以及防潮层便于延长构造柱的使用寿命,减震组件的设置可将外界对构造柱的震动可通过顶板以及减震弹簧对其进行消除过多的震动。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导轨技术发展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种构造配筋的柱,用于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填充墙中,只承受竖向力不承受水平力或弯矩,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多层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的砌块墙中设置,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875810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一种节能一体化装配式剪力墙: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内设置有板内竖向钢筋、板内水平钢筋、竖向钢筋弯钩、水平钢筋弯钩,且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采用反打工艺一体成型在外表面设有保温板;现浇构造柱内设置有构造柱纵筋和构造柱箍筋,构造柱外保温板与现浇构造柱置为一体;圈梁内设置有圈梁纵筋和圈梁箍筋,圈梁外保温材料与圈梁置为一体;该专利虽然具备支撑且保温的作用,但是主体的本身未安装有减震的相关机构,当主体本身受到外界的影响时,由于该主体的本身不具备有减震的功能,可能会出现砌体不够牢固,容易导致变形和裂缝,容易导致房屋出现安全隐患的状况,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不能对主体有效的减震的功能,在主体受到外界的影响时不能得到很好的减震的保护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的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包括构造柱、减震组件、加强组件及保护层,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构造柱的上表面,所述加强组件设于所述构造柱的内部,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构造柱外表面;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以及减震弹簧,所述顶板与所述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竖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竖筋连接,所述保护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防潮层以及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防潮层连接,所述保温层设于所述构造柱的外表面。
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强底板、第二加强底板、第一斜杆以及第二斜杆,所述第一斜杆及第二斜杆的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底板,所述第一加强底板与所述第二加强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斜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的上表面。
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竖筋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以及第二加强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斜杆与所述第二斜杆连接。
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构造柱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有安装孔,所述构造柱的一侧设有砌块,所述砌块的一侧设有墙体。
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减震弹簧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构造柱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竖筋之间。
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防潮层以及所述构造柱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大小一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该构造柱的表面设有保温层以及防潮层便于延长构造柱的使用寿命,减震组件的设置可将外界对构造柱的震动,可通过顶板以及减震弹簧对其进行减少过多的震动,构造柱的内部设置的加强组件有利于加强构造柱的支撑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将构造柱固定在地基上,根据墙体的高度与砌块的尺寸确定好预制模板的高度与类型,同时还应当确定砌块的高度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B-B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的安装到墙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砌块、2-构造柱、3-安装板、4-安装孔、5-墙体、10-减震组件、101-顶板、102-减震弹簧、20-加强组件、201-第一加强筋、202-第二加强筋、203-竖筋、204-第一加强底板、205-第二加强底板、206-第一斜杆、207-第二斜杆、30-保护层、301-防潮层、302-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包括构造柱2、减震组件10、加强组件20及保护层30,所述减震组件10设于所述构造柱2的上表面,所述加强组件20设于所述构造柱2的内部,所述保护层30设于所述构造柱2外表面;
所述减震组件1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101以及减震弹簧102,所述顶板101与所述减震弹簧102连接,所述加强组件2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01、第二加强筋202以及竖筋203,所述第一加强筋201与所述第二加强筋202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201与所述第二加强筋202分别与所述竖筋203连接,所述保护层3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防潮层301以及保温层302,所述保温层302与所述防潮层301连接,所述保温层302设于所述构造柱2的外表面;
具体的说,当外界过大的震动而影响到构造柱2的正常使用时,当外界对构造柱2产生震动时可传送至顶板101,同时顶板101再将其传递到减震弹簧102中,通过减震弹簧102将震动排除,避免影响构造柱2的正常使用,通过加强组件20的设置,可通过第一加强筋201、第二加强筋202以及竖筋203的设置加强了构造柱2内部结构的支撑,通过构造柱2外部设置的保温层302以及防潮层301,通过保温层302的设置可对构造柱2的外侧,能够使构造柱2适应各季节的温差变化,减少热应力对构造柱2的影响,有效地保护构造柱2,提高构造柱2的耐久性,从而延长建筑物的寿命,通过防潮层301的设置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以免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构造柱2中而导致墙身受潮,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构造柱2的干燥。
所述加强组件20包括有第一加强底板204、第二加强底板205、第一斜杆206以及第一斜杆207,所述第一斜杆206及第一斜杆207的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底板204,所述第一加强底板204与所述第二加强底板205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06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204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斜杆207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204的上表面;
具体的说,通过第一加强底板204以及第二加强底板205的设置可便于对竖筋203进一步的固定,从而提高构造柱2内部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斜杆206以及第一斜杆207的设置可对第一加强底板204以及第二加强底板205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了第一加强底板204以及第二加强底板205稳定性。
所述竖筋203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204以及第二加强底板205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06与所述第一斜杆207连接;
具体的说,第一加强底板204以及第二加强底板205用于对竖筋203进一步的固定防止受外界因数的影响影响到构造柱2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构造柱2的底部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内部设有安装孔4,所述构造柱2的一侧设有砌块,所述砌块的一侧设有墙体5;
具体的说,通过安装板3的设置便于安装构造柱2,通过安装板3配合安装孔4便于对构造柱2能稳定的固定,提高它的稳定性,通过墙体5与砌块的设置可对构造柱起到一个固定以及支撑的作用。
所述减震弹簧102位于所述顶板101与所述构造柱2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201及所述第二加强筋202位于所述竖筋203之间;
具体的说,顶板101将外界受到的冲击将传递至减震弹簧102可起到减震的效果,通过减震弹簧102的设置可便于将构造柱2当受到外界的冲击时,能够通过减震弹簧102将受力变小,实现缓冲的效果,从保护了构造柱2的的使用寿命。
所述保温层302位于所述防潮层301以及所述构造柱2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201与所述第二加强筋202大小一致;
具体的说,通过保温层302的设置,保温层302有利于消除或减弱构造柱2与屋面板交界处周边所产生热量的影响,并能防止在冬季构造柱2的表面温度过低造成局部结露,避免了室内的霉斑、结露、透寒等现象,通过防潮层301的设置,为了防止地下潮气沿墙体5上升和地表水对墙面的侵蚀,采用防水材料将下部墙体5与上部墙体5隔开,这个阻断层就是防潮层301。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构造柱、减震组件、加强组件及保护层,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构造柱的上表面,所述加强组件设于所述构造柱的内部,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构造柱外表面;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以及减震弹簧,所述顶板与所述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竖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竖筋连接,所述保护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防潮层以及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防潮层连接,所述保温层设于所述构造柱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强底板、第二加强底板、第一斜杆以及第二斜杆,所述第一斜杆及第二斜杆的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底板,所述第一加强底板与所述第二加强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斜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与所述第一加强底板以及第二加强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斜杆与所述第二斜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有安装孔,所述构造柱的一侧设有砌块,所述砌块的一侧设有墙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构造柱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竖筋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防潮层以及所述构造柱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大小一致。
CN202321929373.8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Active CN220539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9373.8U CN22053902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9373.8U CN22053902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9024U true CN22053902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9373.8U Active CN22053902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9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Z575214A (en) Reinforced masonry panel structures with infill
CN210288752U (zh) 一种阻尼接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调谐质量阻尼墙
CN112049245A (zh)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及施工方法
KR101301143B1 (ko) 필로티 구조물의 내진보강구조
CN111379354A (zh) 一种轻质钢网墙体及其建造的建筑房体
CN220539024U (zh) 一种抗震加固新型构造柱
CN107700675B (zh) 含减震外挂墙板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
CN111636586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alc墙板门洞口结构
KR101378700B1 (ko) 라멘 골조에 설치되는 단위 모듈러 지진하중 흡수장치
CN214941501U (zh) 一种带高阻尼橡胶的多功能减震楼盖
CN107724710A (zh) 轻钢结构抗震房
CN212836089U (zh) 一种新农村建设居民建筑抗震墙体
CN210621995U (zh) 一种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CN108331418B (zh) 模块化装配式混合控制房屋结构体系
Antonucci et al. Shaking table testing of an RC frame with dissipative bracings
CN216428716U (zh) 一种隔音减震楼板
Tripura et al. Failure analysis of earthen, masonry and concrete buildings during the 2017 Tripura earthquake
JP6982903B2 (ja) 中間階免震構造物
Tanaka et al. Recent ap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control systems to high-rise buildings
CN111705954B (zh) 一种高强度地下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19800B (zh) 一种绿色节能混凝土预制外墙与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214884561U (zh) 一种重约束rc柱连接结构及隔震结构
CN216196826U (zh) 一种传统村落房屋建筑用加固保护装置
CN219794270U (zh) 一种用于隔离brb与周边隔墙的构造
CN210917825U (zh) 一种以竖向分区为主的长跨开洞钢框架填充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