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8404U -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8404U
CN220538404U CN202321746400.8U CN202321746400U CN220538404U CN 220538404 U CN220538404 U CN 220538404U CN 202321746400 U CN202321746400 U CN 202321746400U CN 220538404 U CN220538404 U CN 220538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transverse
rib plates
cable
spac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64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安明
石红昌
刘昌华
杨芙蓉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ang Tenge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64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8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8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8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缆主索鞍,包括横桥向两侧对称设置的鞍体,所述鞍体上横桥向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鞍头,两个所述鞍头之间的鞍体上设有人孔。能够将两个空间缆主索鞍组合在一起,解决了空间缆主索鞍由于主鞍两缆索间的IP点相对比较近,无法制作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主索鞍鞍体的难题,为两个鞍体合二为一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制作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间缆主索鞍,属于悬索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悬索桥是桥梁结构的主要桥型之一,其结构优美,跨越能力强,是超千米大跨度桥梁的主要桥型。
空间缆索体系悬索桥在提高桥梁动力性能上具有巨大优势,与同等规模的平面缆索体系悬索桥相比,空间缆索悬索桥由于主缆与吊杆组成了三维体系,在受力及桥型美观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因而在现在的悬索桥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主鞍两IP点距较大时,主索鞍一般均采用两个独立的主索鞍设计,但在主鞍两IP点距较近时,主索鞍采用两个独立的主索鞍设计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而需要设计两鞍体合在一起的整体主索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缆主索鞍,能够将两个空间缆主索鞍组合在一起,解决了空间缆主索鞍由于主鞍两缆索间的IP点相对比较近,无法制作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主索鞍鞍体的难题,为两个鞍体合二为一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制作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包括横桥向两侧对称设置的鞍体,所述鞍体上横桥向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鞍头,两个所述鞍头之间的鞍体上设有人孔。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块横桥向依次设置的横肋板,多块所述横肋板横桥向的左、右两侧通过竖肋板连接,所述竖肋板的外侧设有多块横桥向依次设置的加强筋板,所述横肋板与加强筋板的位置对应,所述横肋板和加强筋板之间开设有向上开口的鞍槽,所述鞍头设于鞍槽内;所述竖肋板设于鞍槽下方。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体由横桥向的左、右两侧组合的两个鞍体单元组成,两个鞍头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鞍体单元上。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体单元从横肋板的中部分隔开。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头的外侧设有对接筋,所述对接筋与鞍槽通过焊接连接。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头朝内倾斜。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头沿曲线成形,所述曲线在横桥向的中部朝内弯曲。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体的下方设有上承板,所述上承板的下方设有下承板。
可供选择的,所述下承板上设有第一拉杆座,所述鞍体上设有第二拉杆座,所述第一拉杆座和第二拉杆座通过拉杆连接。
可供选择的,所述鞍体的横桥向的前、后方设有端挡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间缆主索鞍,通过合二为一的鞍体上设置两个鞍头,能够适应不同间距的主鞍两缆索间的IP点,同时基于其难以整体铸造的结构,本结构能够方便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鞍体,11-人孔,12-鞍体单元,13-底板,14-横肋板,15-竖肋板,16-加强筋板,17-鞍槽,18-第二拉杆座,2-鞍头,21-对接筋,3-上承板,4-下承板,41-第一拉杆座,5-拉杆,6-端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如图1-4所示,一种空间缆主索鞍,包括横桥向两侧对称设置的鞍体1,所述鞍体1上横桥向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鞍头2,两个所述鞍头2之间的鞍体1上设有人孔11。
具体的,由于空间缆主索鞍由于主鞍两缆索间的IP点相对比较近,空间无法满足制作成两个完整的主索鞍鞍体1的要求,通过将两个鞍体1合二为一,两个鞍头2设置于一个鞍体1上,则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由于索鞍的鞍头2部分因为其形状复杂,所以一般的都是用铸造方式解决,铸造完成后,再通过横肋板13、竖肋板14、加强筋板16等进行组焊(图2)。也可以鞍头2和鞍体1的一半采用铸造方式,铸造完成后,再两半对焊形成整体(图3)。在焊接或者其他处理时操作人员能够自由出入,因此本方案设置了人孔11,通过人孔11,操作人员能够方便的进入到需要操作的部位。
作为其中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鞍体1包括底板13,所述底板13上设有多块横桥向依次设置的横肋板14,多块所述横肋板14横桥向的左、右两侧通过竖肋板15连接,所述竖肋板15的外侧设有多块横桥向依次设置的加强筋板16,所述横肋板14与加强筋板16的位置对应,所述横肋板14和加强筋板16之间开设有向上开口的鞍槽17,所述鞍头2设于鞍槽17内;所述竖肋板15设于鞍槽17下方。由于悬索桥的索鞍需要承受悬挂索和跨越桥塔的重量,同时还要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荷载,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采用多个筋板组合可以减小每个筋板的尺寸,从而增加其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能力。此外,多个筋板组合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增加悬索桥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采用横筋板和竖筋板进行组合,主要是为了增强索鞍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横筋板和竖筋板的组合可以形成一个坚固的框架结构,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荷载,从而提高索鞍的承载能力,加强筋板16为鞍头2受力进行加强。竖筋板被设置在鞍槽17下方,主要是为了增强索鞍的稳定性。竖筋板在纵向方向上形成一定的支撑结构,可以防止悬挂索在索鞍中移动和晃动。同时,竖筋板还可以抵抗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增强索鞍的稳定性。另外,竖筋板还可以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使荷载更加均匀地传递到横筋板上,防止荷载集中在某一点上导致索鞍的变形或破坏。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鞍体1由横桥向的左、右两侧组合的两个鞍体单元12组成,两个鞍头2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鞍体单元12上。在采用整体铸造时,两鞍体1中间形成了半封密腔,不方便铸造及后期表面处理,因此,将鞍体1分成两个开放结构的鞍体1,方便铸造和表面质量处理,合格后再焊为一体。铸钢与铸钢焊接前,左右鞍体1均为一个以对称中心线为分界的两个相对独立的主索鞍结构,在对各鞍体1按铸钢件外观整形和表面探伤合格后,再对接面的各筋板安要求开焊接坡口,最后焊接为一体。所述鞍头2与鞍体单元12通过整体铸造为一体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从而减少潜在的切口,降低整体的疲劳损伤,提高索鞍的稳定和安全水平。
作为其中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鞍体单元12从横肋板14的中部分隔开。从横肋板14的中部分隔开能够使两个鞍体单元12具有对称性,可以使索鞍受到的荷载更加均匀地分布,减小各部分的应力差异,使整个结构更加平稳;减小物体或结构体系的静、动荷载对其产生的垂直和水平振动,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方便生产以及装配,减少了对鞍体单元12进行区分的时间成本以及单独开模的经济成本。
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鞍头2的外侧设有对接筋21,所述对接筋21与鞍槽17通过焊接连接。索鞍采用铸焊结构时,可为铸钢与钢板焊接,鞍体1的鞍头2部分为铸钢件,其余的体均为钢板,鞍头2铸造时留有一定长度的筋,用于与钢板焊接的过江段,鞍头2对接筋21加工后,通过中间的连接钢板焊接,将两鞍头2焊接成为一体。连接筋板不仅加强主鞍的强度,还把两个鞍头2连接为一个整体,克服主鞍空间线型给主鞍带来的分力,使空间缆对两个鞍体1的倾力在整体主索鞍中达到内部的自动平衡。由于钢板性能好,质量稳定,价钱便宜,因此除鞍头2外其余部分均用钢板而不用铸钢,能够提升产品质量以及降低成本。
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鞍头2朝内倾斜。具体的,索鞍在竖向的中心线均与垂线有一定的夹角,此夹角为空间缆主索鞍主缆线形在立面与平面合成的夹角,以适应成桥后空间线形的要求。
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鞍头2沿曲线成形,所述曲线在横桥向的中部朝内弯曲。曲线成形可以适应成桥后空间线形的要求,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荷载和外部力的作用,并保持在较小的变形范围内。此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主索的弧度和张力,从而提高主索的稳定性。
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鞍体1的下方设有上承板3,所述上承板3的下方设有下承板4。具体的,所述上承板3和下承板4可沿横桥向相对移动,通过上承板3和下承板4能够调节鞍体的横桥向的位置,进而实现顶推。
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承板4上设有第一拉杆座41,所述鞍体1上设有第二拉杆座18,所述第一拉杆座41和第二拉杆座18通过拉杆5连接。由于悬索桥主缆的空缆线形与成桥线形有较大差别,因此,在主索鞍安装时其位置一般要向边跨侧预偏一个距离。通过拉杆5的设置,在加劲梁的架设过程中能够对鞍体1进行人工的、可控的多次顶推,使成桥时索鞍中心和桥塔中心线重合。
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鞍体1的横桥向的前、后方设有端挡件6。能够固定鞍体在下承板4上的位置,防止鞍体1沿横桥向发生位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并且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Claims (9)

1.一种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桥向两侧对称设置的鞍体(1),所述鞍体(1)上横桥向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鞍头(2),两个所述鞍头(2)之间的鞍体(1)上设有人孔(11);所述鞍体(1)包括底板(13),所述底板(13)上设有多块横桥向依次设置的横肋板(14),多块所述横肋板(14)横桥向的左、右两侧通过竖肋板(15)连接,所述竖肋板(15)的外侧设有多块横桥向依次设置的加强筋板(16),所述横肋板(14)与加强筋板(16)的位置对应,所述横肋板(14)和加强筋板(16)之间开设有向上开口的鞍槽(17),所述鞍头(2)设于鞍槽(17)内;所述竖肋板(15)设于鞍槽(17)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体(1)由横桥向的左、右两侧组合的两个鞍体单元(12)组成,两个鞍头(2)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鞍体单元(1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体单元(12)从横肋板(14)的中部分隔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头(2)的外侧设有对接筋(21),所述对接筋(21)与鞍槽(17)通过焊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头(2)朝内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头(2)沿曲线成形,所述曲线在横桥向的中部朝内弯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体(1)的下方设有上承板(3),所述上承板(3)的下方设有下承板(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板(4)上设有第一拉杆座(41),所述鞍体(1)上设有第二拉杆座(18),所述第一拉杆座(41)和第二拉杆座(18)通过拉杆(5)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缆主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体(1)的横桥向的前、后方设有端挡件(6)。
CN202321746400.8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Active CN220538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6400.8U CN22053840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6400.8U CN22053840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8404U true CN22053840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6400.8U Active CN22053840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8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3523B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浮车端梁及下部铰接安装座结构
WO2022179059A1 (zh) 车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538404U (zh) 一种空间缆主索鞍
CN109930469B (zh) 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钢箱梁薄壁墩刚构斜拉桥
RU103521U1 (ru) Боковая рама тележки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CN208873803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CN205276073U (zh) 一种磁悬浮抱轨式轨道交通双线轨道梁
RU173550U1 (ru) Боковая рам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й тележки
CN216586135U (zh) 悬挂式单轨电车混凝土桥墩结构
CN112127282B (zh) 特大桥主墩钢结构
TW201425109A (zh) 轉向架及其側架
CN110029578B (zh) 一种空间缆悬索桥用主索鞍
CN216864825U (zh) 一种空间双索面独柱式桥塔及斜拉桥
CN216739271U (zh) 一种桥塔结构及独塔单索面悬索桥
CN214882636U (zh) 悬挂式单轨交通用轨道梁及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CN212052575U (zh) 一种码头用预制纵梁
CN209941420U (zh) 一种立交桥梁钢结构
CN115417013B (zh) 一种总重70吨的浓硫酸罐式集装箱
CN208233588U (zh) 多用途运输架
CN212950026U (zh) 一种改进的平衡轴支架
CN218861333U (zh) 一种桥塔
CN215857264U (zh) 用于造桥机的主梁结构
CN212199884U (zh) 一种用于悬挂式交通工具的轨道
CN215793780U (zh) 一种城轨车铝制端梁
CN113479226B (zh) 一种轨道交通高速动车组车身碳纤复合材料底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