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4709U - 管壳式换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管壳式换热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24709U CN220524709U CN202321841093.1U CN202321841093U CN220524709U CN 220524709 U CN220524709 U CN 220524709U CN 202321841093 U CN202321841093 U CN 202321841093U CN 220524709 U CN220524709 U CN 2205247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shell
- tube
- cover
- mat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壳式换热容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由换热容器主体、支撑座、换热衔接罩、密封结构和换热管组组成,支撑座的设计有助于确保换热容器主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弧形的支撑座提供了与壳体的贴合,有效地支持主体的重量,并分散载荷,减少应力集中,U型管通过定位隔板固定和定位,稳定加强架提升整体稳定性,而配合卡槽确保定位隔板的牢固衔接,能够有效避免高速流体流动,导致管道振动和震动,并且出现管道的松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管壳式换热容器。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容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用于热量传递和热交换过程。它由一个外部的壳体和内部的管束组成。壳体通常是一个圆柱形结构,其中安装了管束。管束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管子的两端连接到壳体的管板上,通过分隔壳体内外两个流体,在管子内的流体与壳体内的流体之间进行换热。其中一个流体(称为工作流体)流经管子内部,另一个流体(称为对流体)则流经壳体内部。通过这种流体之间的热传递,可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热交换;
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在操作过程中常常涉及高速流体流动,这可能导致管道振动和震动,并且出现管道的松动;
同时管壳式换热容器通常需要适当的支撑和固定,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如果支撑和固定不足,管道可能会受到外部力的作用而失去平衡,导致挠曲或塌陷,因此为了满足上述需求,需要管壳式换热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管壳式换热容器,解决管道稳定性不够高,同时整体支撑稳定性不够全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管壳式换热容器,包括:换热容器主体,衔接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开放的一端、与其通过密封结构连接的换热衔接罩,位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内部、与所述换热衔接罩固定的换热管组,所述换热容器主体靠近所述换热衔接罩的一端逐渐缩小形成与所述换热衔接罩尺寸适配的连接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包括: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涂层、靠近所述换热衔接罩的一端逐渐缩小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焊接连接、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的主连接管,与所述主连接管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提供释压区域的释压管道,设置于所述释压管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进行释压排液动作的排液管,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壳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的辅助连接管。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换热容器主体。它们的设计有助于实现高效的热交换,并提供了安全和可靠的运行环境。同时,防腐蚀涂层的应用可以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提高耐用性和抗腐蚀能力。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容器主体的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为与壳体尺寸相适配的弧型,所述支撑座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为平面。
支撑座的设计有助于确保换热容器主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弧形的支撑座提供了与壳体的贴合,有效地支持主体的重量,并分散载荷,减少应力集中。平面的一端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使得整个换热容器主体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支撑结构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衔接罩包括:远离所述换热容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型凸起的罩体,沿所述罩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的换热连接管。
换热衔接罩的设计旨在提供合适的包封和连接结构,以确保换热过程的有效和可靠进行。罩体的圆弧型凸起可以适应连接管的布局,并为连接管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保护。同时,通过对称设置的换热连接管,可以实现平衡的热传导,并使得热介质能够顺畅地流动和交换热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和换热衔接罩焊接连接的配合法兰,设置于所述配合法兰的一端、与壳体的尺寸相适配的套管加强边,衔接于两个所述配合法兰之间、由若干个密封螺栓组成的密封螺栓组,若干个所述密封螺栓沿所述配合法兰呈环形阵列等角度设置。
密封结构用于确保换热容器主体和衔接罩之间的密封性。而通过环形阵列等角度设置的密封螺栓组,保证了密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样的密封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流体泄漏,并保证换热过程的正常进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管组包括:设置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换热U型管,设置于多个、开设有若干孔腔、与所述换热U型管尺寸相适配的定位隔板,衔接于多个定位隔板之间、提升多个所述定位隔板的组合稳定性的稳定加强架,开设于所述定位隔板下方中心的配合卡槽。
U型管通过定位隔板固定和定位,稳定加强架提升整体稳定性,而配合卡槽确保定位隔板的牢固衔接,能够有效避免高速流体流动,导致管道振动和震动,并且出现管道的松动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定位隔板与换热U型管卡接,所述定位隔板与壳体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隔板中心开设有通腔,液体或者气体通过通腔进行流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U型管中心位置、位于换热衔接罩内的换热隔板,位于所述换热隔板的两侧、一侧输入另一侧输出的换热导流腔,设置于所述换热U型管和定位隔板连接位置处的管道定位座。
换热隔板协助引导热介质进入换热U型管,而换热导流腔控制热介质的流动路径,确保热量传递的均匀性。管道定位座则确保管道与定位隔板之间的牢固连接和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支撑座的设计有助于确保换热容器主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弧形的支撑座提供了与壳体的贴合,有效地支持主体的重量,并分散载荷,减少应力集中,U型管通过定位隔板固定和定位,稳定加强架提升整体稳定性,而配合卡槽确保定位隔板的牢固衔接,能够有效避免高速流体流动,导致管道振动和震动,并且出现管道的松动的问题,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壳式换热容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换热管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换热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换热容器主体1、壳体11、主连接管12、释压管道13、排液管14、辅助连接管15、支撑座2、换热衔接罩3、罩体31、换热连接管32、密封结构4、配合法兰41、套管加强边42、密封螺栓组43、换热管组5、换热U型管51、定位隔板52、稳定加强架53、配合卡槽54、通腔55、换热导流腔56、管道定位座57、换热隔板58。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申请人认为,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在操作过程中常常涉及高速流体流动,这可能导致管道振动和震动,并且出现管道的松动;同时管壳式换热容器通常需要适当的支撑和固定,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如果支撑和固定不足,管道可能会受到外部力的作用而失去平衡,导致挠曲或塌陷。
为此,申请人设计管壳式换热容器,由换热容器主体1、支撑座2、换热衔接罩3、密封结构4和换热管组5组成,支撑座2的设计有助于确保换热容器主体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弧形的支撑座2提供了与壳体11的贴合,有效地支持主体的重量,并分散载荷,减少应力集中,U型管通过定位隔板52固定和定位,稳定加强架53提升整体稳定性,而配合卡槽54确保定位隔板52的牢固衔接,能够有效避免高速流体流动,导致管道振动和震动,并且出现管道的松动的问题,换热隔板58协助引导热介质进入换热U型管51,而换热导流腔56控制热介质的流动路径,确保热量传递的均匀性。管道定位座57则确保管道与定位隔板52之间的牢固连接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换热容器主体1、支撑座2、换热衔接罩3、密封结构4和换热管组5,换热容器主体1是整个换热器的主要部分,用于容纳换热器的内部组件。换热容器主体1提供了一个封闭的环境,确保热交换过程的有效进行。换热衔接罩3衔接于换热容器主体1开放的一端,并通过密封结构4与其连接。换热衔接罩3起到连接和密封的作用,确保热交换过程中流体不会泄漏。换热管组5位于换热容器主体1内部并固定于换热衔接罩3上。换热容器主体1靠近换热衔接罩3的一端逐渐缩小形成与换热衔接罩3尺寸适配的连接端。连接端的设计使得换热器可以方便地与其他设备或管道进行衔接,确保流体的顺畅流动并优化热交换效果。
换热容器主体1包括壳体11、主连接管12、释压管道13、排液管14和辅助连接管15,换热容器主体1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涂层的壳体11。壳体11是整个容器的外壳,它保护内部换热器组件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并提供结构支撑和密封性。主连接管12与壳体11焊接连接,远离壳体11的一端设置了连接法兰。释压管道13位于主连接管12同一垂直线上。释压管道13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处理过高压力情况下的释压操作。它可以减轻压力,保护设备和操作员的安全,并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排液管14用于进行释压排液动作的排液管14。排液管14通常连接到释压管道13的另一端,用于排除系统中的液体,以降低压力并维持正常运行。换热容器主体1上沿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多个辅助连接管15。这些管道可以用于特定操作,例如监测或控制流体的流量、温度或压力,或用于连接其他辅助设备。
换热容器主体1的下方安装有两个支撑座2,支撑座2靠近壳体11的一端设置为与壳体11尺寸相适配的弧型,支撑座2远离壳体11的一端设置为平面,支撑座2被设计成与壳体11尺寸相适配的弧型形状。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支撑座2与壳体11之间有最大接触面积,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均匀的负载分布。弧形的设计还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增加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支撑座2另一端被设计为平面形状。平面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平稳的基础,以支撑和稳定换热容器主体1的另一端。它可以与地面或其他支撑结构接触,并确保整个换热容器主体1的平衡和稳定。
换热衔接罩3包括罩体31和换热连接管32,远离换热容器主体1一端设置有一个圆弧型凸起的罩体31。罩体31是一种覆盖或包裹换热装置的结构,它位于换热容器主体1的一端,起到保护和容纳换热连接管32的作用。圆弧型的凸起设计是为了提供足够的空间容纳下方的换热连接管32,并确保连接管与换热容器主体1之间的距离和密封。换热连接管32是沿着罩体31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的。这些连接管用于将热介质从换热容器主体1传递到其他系统或设备,或者从其他系统或设备传递回换热容器主体1。通过这些管道,热量可以有效地传递和交换,以满足具体的热传导需求。对称设置的连接管可能是为了确保热介质在连接过程中的平衡和均匀性。
密封结构4包括配合法兰41、套管加强边42和密封螺栓组43,密封结构4设置有两个配合法兰41,分别与换热容器主体1和换热衔接罩3焊接连接。套管加强边42设置于配合法兰41的一端,与壳体11的尺寸相适配。套管加强边42是一种加固结构,用于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强度,以增加密封结构4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密封螺栓组43由若干个密封螺栓组43成,衔接于两个配合法兰41之间。这些密封螺栓通常沿着配合法兰41呈环形阵列等角度设置。密封螺栓的作用是将配合法兰41紧密地固定在一起,通过压力和力量的传递形成可靠的密封。它们确保密封结构4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以防止流体泄漏。
换热管组5包括换热U型管51、定位隔板52、稳定加强架53、配合卡槽54、通腔55、换热导流腔56、管道定位座57和换热隔板58,换热管组5中设置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换热U型管51。换热U型管51用于在换热过程中传递热量。得热介质能够有效地流经管道,并实现热量的传递和交换。定位隔板52设置于多个换热U型管51之间。定位隔板52的尺寸相适配于U型管的尺寸,用于固定和定位U型管,定位隔板52开设有孔腔的结构,以容纳和支持U型管。稳定加强架53衔接于多个定位隔板52之间,提升多个定位隔板52的组合稳定性。定位隔板52中心开设有通腔55,液体或者气体通过通55腔进行流通。稳定加强架53的作用是增强定位隔板52的刚性和稳定性,确保各个定位隔板52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间距保持不变,从而保持换热管组5的整体稳定。配合卡槽54开设于定位隔板52下方中心位置。这个卡槽用于衔接和固定定位隔板52,使其稳定地放置在换热装置中。换热隔板58位于换热衔接罩3内。换热隔板58的作用是将热介质引导到换热U型管51中,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交换。换热导流腔56位于换热隔板58的两侧,一侧输入另一侧输出。这个导流腔用于引导热介质流经换热U型管51的不同部分,确保热量均匀分布和有效传递。输入端接收热介质,输出端将经过热交换的热介质传递给相应的系统或设备。管道定位座57设置于换热U型管51和定位隔板52连接位置处。它提供了一个定位和固定点,确保换热U型管51与定位隔板52之间的稳定连接。管道定位座57有助于保持管道的位置和方向,使其在换热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可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容器主体;
换热衔接罩,衔接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开放的一端、与其通过密封结构连接;
换热管组,位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内部、与所述换热衔接罩固定;
所述换热容器主体靠近所述换热衔接罩的一端逐渐缩小形成与所述换热衔接罩尺寸适配的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包括:
壳体,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涂层、靠近所述换热衔接罩的一端逐渐缩小;
主连接管,与所述壳体焊接连接、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
释压管道,与所述主连接管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提供释压区域;
排液管,设置于所述释压管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进行释压排液动作;
辅助连接管,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壳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的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靠近壳体的一端设置为与壳体尺寸相适配的弧型,所述支撑座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衔接罩包括:
罩体,远离所述换热容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型凸起;
换热连接管,沿所述罩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配合法兰,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换热容器主体和换热衔接罩焊接连接;
套管加强边,设置于所述配合法兰的一端、与壳体的尺寸相适配;
密封螺栓组,衔接于两个所述配合法兰之间、由若干个密封螺栓组成;
若干个所述密封螺栓沿所述配合法兰呈环形阵列等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
换热U型管,设置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
定位隔板,设置于多个、开设有若干孔腔、与所述换热U型管尺寸相适配;
稳定加强架,衔接于多个定位隔板之间、提升多个所述定位隔板的组合稳定性;
配合卡槽,开设于所述定位隔板下方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隔板与换热U型管卡接,所述定位隔板与壳体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隔板中心开设有通腔,液体或者气体通过通腔进行流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还包括:
换热隔板,设置于所述换热U型管中心位置、位于换热衔接罩内;
换热导流腔,位于所述换热隔板的两侧、一侧输入另一侧输出;
管道定位座,设置于所述换热U型管和定位隔板连接位置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1093.1U CN220524709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管壳式换热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1093.1U CN220524709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管壳式换热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24709U true CN220524709U (zh) | 2024-02-23 |
Family
ID=8993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41093.1U Active CN220524709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管壳式换热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24709U (zh) |
-
2023
- 2023-07-13 CN CN202321841093.1U patent/CN2205247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072563A (en) | Industrial technique for an integral compact reactor | |
US20150129181A1 (en) | Modular heat exchanger | |
CN103673681B (zh) | 发夹式双管板换热器及其换热管与壳体的装配方法 | |
CN212361594U (zh) | 固态储氢容器 | |
CN220524709U (zh) | 管壳式换热容器 | |
CN110686532A (zh) |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 |
CN112082031A (zh) | 一种大型装配式直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 | |
CN211552542U (zh) | 列管式换热器 | |
CN113804020A (zh) | 一种折流蛇形铜管换热装置 | |
CN212156088U (zh) | 一种应用于高强度压力管道结构 | |
CN207180430U (zh) | 碳化硅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 |
CN214371876U (zh) | 一种螺旋式铜管换热装置 | |
CN221746878U (zh) | 半池式回路核电反应堆系统及其支承装置 | |
CN221041358U (zh) | 一种电池包安装平台及电池架 | |
CN211291111U (zh) |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 |
CN217877291U (zh) | 一种具有高导热性及易于安装的板翅式换热器 | |
CN113990533B (zh) | 反应堆及其冷却剂传输结构 | |
RU2776940C2 (ru) | Бассейновый жидко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реактор на быстрых нейтронах, использующий соединение пластинчатого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с вытравленными каналами и системы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щности | |
CN221570529U (zh) | 一种用于液态金属反应堆的直流蒸汽发生器 | |
CN218034590U (zh) | 板式换热器接管装配结构 | |
CN216520151U (zh) | 一种大口径厚壁法兰连接件 | |
CN219347449U (zh) | 一种无拉杆列管换热器 | |
CN217330816U (zh) | 一种带有冷凝结构的固体螯合剂加工用一级换热器 | |
CN216408053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内密封法兰 | |
CN215596076U (zh) | 一种液压站用冷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