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3158U -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3158U
CN220523158U CN202322177156.4U CN202322177156U CN220523158U CN 220523158 U CN220523158 U CN 220523158U CN 202322177156 U CN202322177156 U CN 202322177156U CN 220523158 U CN220523158 U CN 220523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piston
shock absorber
piston rod
type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71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rcomb Auto Parts System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rcomb Auto Parts System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rcomb Auto Parts System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rcomb Auto Parts System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71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3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3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3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在活塞杆上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将减振器内筒分隔为独立两个腔体并通过其上设置的若干阻尼孔控制所述腔体间的液体流通为所述活塞杆提供阻尼力,所述阻尼器的上行程端部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活塞,所述限位活塞通过与阻尼器接触而封堵部分所述阻尼孔使所述阻尼力增大。通过在导向器附近设置一限位活塞,配合固定在活塞杆上的阻尼器,使活塞杆在运动至上极限位置时,通过双阻尼活塞配合而改变其阻尼孔的总通经量,从而实现在该位置上减振器阻尼力的改变。

Description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领域,特别涉及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双向筒式结构的减振器普遍应用于汽车底盘系统中。由于大多新能源汽车的车重大于燃油汽车,导致汽车在同等速度下的动能变大,对悬架的减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是通过改变螺旋弹簧的磅数来调整悬架的极限减振性能,但弹簧磅数的增加太多,会使汽车行驶时的细微振动传递进室内降低乘坐舒适度。另一种技术手段是通过更改主活塞结构来改善减振性能,但由于主活塞结构复杂,其更改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在活塞杆上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将减振器内筒分隔为独立两个腔体并通过其上设置的若干阻尼孔控制所述腔体间的液体流通为所述活塞杆提供阻尼力,所述阻尼器的上行程端部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活塞,所述限位活塞通过与阻尼器接触而封堵部分所述阻尼孔使所述阻尼力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活塞上具有若干与所述若干阻尼孔相对的限位阻尼孔,所述限位阻尼孔与所述阻尼孔相接构成所述限位活塞与所述阻尼器相接时液体的流通路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活塞与导向器之间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为限位活塞提供反向的回复力使其在与所述阻尼器分离后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通过两端的勾部分别与所述导向器和所述限位活塞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活塞和所述导向器之间还设置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放置限位活塞与导向器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件的一端具有降低接触噪音的波浪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器与所述限位活塞的相向侧分别具有夹持并限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双向位置度的翻边导向器凸台和限位活塞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的内、外两周分别通过环状内、外密封件实施对内筒和所述活塞杆间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上嵌舌有一固定环,所述阻尼器通过凹槽结构卡接在所述固定环的外周以实现与活塞杆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向同时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通过在导向器附近设置一限位活塞,配合固定在活塞杆上的阻尼器,使活塞杆在运动至上极限位置时,通过双阻尼活塞配合而改变其阻尼孔的总通经量,从而实现在该位置上减振器阻尼力的改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活塞与导向器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半剖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限位活塞、弹性机构、导向器和活塞杆的局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位于上极限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图7状态下阻尼器与限位活塞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纵向(X向)”“侧向(Y向)”“垂向(Z向)”为汽车领域空间坐标系术语,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的专业术语,以上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固定”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接合”至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固定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接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可以理解到,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在此用来说明不同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此,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背离本申请构思的教导。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的元件。
参考图1的减振器整体结构,在内筒200中设置有一随活塞杆100移动的阻尼器700,当阻尼器700随活塞杆100移动至内筒200的上端部附近时与一限位活塞600发生接触从而增大活塞杆100所受到的阻尼力,提升冲击吸收能力。限位活塞600通过弹性复位机构400固定在导向器300下端,在脱离限位器700后利用复位机构400复位。限位活塞600和导向器300之间还布置有防止其直接接触的缓冲部件500。
参考图2和图3展示各部件结构,导向器300中央开设有供活塞杆100穿过的导向器穿孔301,其下部具有一向下延伸并用于限定弹性复位机构400端部位置的导向器凸台303,在导向器凸台303的内侧位置开设有一凸台固定孔302。限位活塞600通过限位活塞穿孔601穿套在活塞杆100上,其上沿X向开设有一供油液通过并提供流体阻尼的限位阻尼孔602,限位活塞600的外周设置有朝向导向器300一侧的活塞翻边603,通过活塞翻边603限定弹性复位机构400另一端的位置度使其始终与活塞杆100保持同轴。活塞翻边603内侧同样设置有翻边固定孔604,弹性复位机构400通过位于其两端的第一勾部401和第二勾部402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固定孔302和翻边固定孔604卡接以实施固定。缓冲部件500自由的套设在活塞杆100上,其朝向导向器300的一侧具有降低其与导向器300接触挤压时所产品噪音的波浪边50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复位机构400为螺旋弹簧。
参考图4至图6,一固定环707通过其内侧与开设在活塞杆100外周的活塞杆外环槽101卡接固定。阻尼器穿孔702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内环槽704和第二内环槽705,通过将固定环707的外侧与第二内环槽705卡接以将阻尼器700固定在活塞杆100上。阻尼器700的内侧通过一固定在第二内环槽705上的环状密封件708实施与活塞杆100间的密封,其外侧通过一固定在外周外环槽701内的外密封件706实施与内筒200间的密封,从而将活塞杆100的X向两侧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阻尼器700的X向上开设有若干供油液通过并提供流体阻力的阻尼孔70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阻尼孔702的数量为8个。
参考图7和图8,当活塞杆100向上运动至阻尼器700与限位活塞600相接触(即接近行程极限位置)时,通过唯一的限位阻尼孔602与一个阻尼孔702通联(图中A处)以允许油液通过,其余阻尼孔702被底面605封堵(图中B处),从而改变活塞杆100进入该行程后所受到的阻力。通过调节阻尼孔702和限位阻尼孔602的孔径比例,即可对减振器在该极限位置的阻力进行调整。

Claims (9)

1.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活塞杆上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将减振器内筒分隔为独立两个腔体并通过其上设置的若干阻尼孔控制所述腔体间的液体流通为所述活塞杆提供阻尼力,所述阻尼器的上行程端部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活塞,所述限位活塞通过与阻尼器接触而封堵部分所述阻尼孔使所述阻尼力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活塞上具有若干与所述若干阻尼孔相对的限位阻尼孔,所述限位阻尼孔与所述阻尼孔相接构成所述限位活塞与所述阻尼器相接时液体的流通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活塞与导向器之间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为限位活塞提供反向的回复力使其在与所述阻尼器分离后复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通过两端的勾部分别与所述导向器和所述限位活塞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活塞和所述导向器之间还设置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放置限位活塞与导向器直接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的一端具有降低接触噪音的波浪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与所述限位活塞的相向侧分别具有夹持并限制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双向位置度的翻边导向器凸台和限位活塞翻边。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内、外两周分别通过环状内、外密封件实施对内筒和所述活塞杆间的密封。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嵌设有一固定环,所述阻尼器通过凹槽结构卡接在所述固定环的外周以实现与活塞杆间的固定。
CN202322177156.4U 2023-08-14 2023-08-14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Active CN220523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7156.4U CN220523158U (zh) 2023-08-14 2023-08-14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7156.4U CN220523158U (zh) 2023-08-14 2023-08-14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3158U true CN220523158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8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7156.4U Active CN220523158U (zh) 2023-08-14 2023-08-14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3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7982B2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US7216747B2 (en) Amplitude controlled orifice valving
US9200693B2 (en) Piston valve assembly for shock absorber
US9291231B2 (en) Frequency sensitive type shock absorber
US9797466B2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type shock absorber
US20030234146A1 (en) Vibration damper with a hydraulic pressure stop
US11181161B2 (en) Shock absorber base valve assembly
US9845839B2 (en) Shock absorber having check disc for orifice passage
KR20140022583A (ko) 쇽 업소버의 밸브 조립체
CN111971485B (zh) 具有内部液压止动件的阻尼器
US20150047934A1 (en) Low pressure high compression damping monotube shock absorber having a baffle
JP2000110881A (ja) 二段型ショックアブソ―バ
JPWO2014155809A1 (ja) 圧力緩衝装置
WO2016085868A1 (en) Shock absorber having orifice check disc
WO2019182858A1 (en) Damper with valve preload limiter
US7021435B2 (en) Monotube strut with rebound cut-off feature
JP2001180245A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
CN220523158U (zh) 双向筒式减振器液压上缓冲结构
US8701846B2 (en) Inverted strut comprising an air damper combined with a hydraulic stop
CN212959641U (zh) 一种液压减震器阀及双筒液压减震器及单筒液压减震器
US11236799B2 (en) Valve assembly for a damper
CN220726961U (zh) 一种双向筒式减振器下限位缓冲结构
CN218266975U (zh) 单筒外接式阻尼可调减震器及控制阀
CN215634646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20302613U (zh) 一种新型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