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1991U -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1991U
CN220521991U CN202322353275.0U CN202322353275U CN220521991U CN 220521991 U CN220521991 U CN 220521991U CN 202322353275 U CN202322353275 U CN 202322353275U CN 220521991 U CN220521991 U CN 220521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pad
block
fixedly connected
connecting ro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32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庭旭
李伟巍
邓修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Tianjin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Tianjin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Tianjin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Tianjin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32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1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1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1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下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连接卡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安装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外侧,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在第一支撑板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连接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支撑柱的底端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支撑柱的底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卡块内侧开设的用于卡接借力板的凹槽,当连接杆在受力时,可以通过借力板和连接卡块来减小连接杆对连接螺栓的压力,避免连接螺栓发生弯曲,使得使用时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支模隅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隅撑是指梁与檩之间、柱与檩之间的支撑杆,墙面上的叫墙隅撑,屋面上的叫屋面隅撑,亦有人定义为连接钢梁和檩条的接近四十五度方向斜撑,隅撑与钢架构件腹板的夹角不宜大于四十五度,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简称高支模,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高支模的专项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由此可见高支模工程的危险性,因此为来保障施工安全,隅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支模上。
专利公开号“202221089256.0”描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高支模隅撑机构”,该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该装置在使用时虽然便于拆卸和安装,但是该装置的受力点仍是螺栓,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造成螺栓发生弯曲,使得该装置的安全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下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连接卡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安装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外侧,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在第一支撑板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连接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支撑柱的底端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支撑柱的底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外侧。
所述的连接杆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借力板,借力板和连接卡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借力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连接卡块间。
所述的连接卡块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卡接借力板的凹槽。
所述的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延伸块,延伸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支撑柱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
所述的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的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的第二支撑板的两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大连接接触面的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卡块内侧开设的用于卡接借力板的凹槽,当连接杆在受力时,可以通过借力板和连接卡块来减小连接杆对连接螺栓的压力,避免连接螺栓发生弯曲,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安全,通过设置借力板、连接杆、连接块、安装板、支撑柱和延伸块,使得该装置使用时更加便于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板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板间连接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第一支撑板;2-连接卡块;3-借力板;4-连接杆;5-连接块;6-安装板;7-第二支撑板;8-支撑柱;9-连接螺栓;10-螺纹孔;11-延伸块;1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7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下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2,连接卡块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10,安装板6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7的外侧,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在第一支撑板1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连接杆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与支撑柱8的底端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10,支撑柱8的底端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连接块5的外侧。
所述的连接杆4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借力板3,借力板3和连接卡块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10,借力板3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和连接卡块2间。
工作时,先将该装置放置到指定位置,随后将借力板3对准连接卡块2上凹槽处后插入,并使得借力板3和连接卡块2上的螺纹孔10对齐,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到螺纹孔10中,此时安装板6上连接螺栓9与第二支撑板7上连接螺栓9也会对齐,此时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到安装板6上的螺纹孔10的内部;
随后再将支撑柱8上螺纹孔10与连接块5上的螺纹孔10对齐,对齐后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并转动支撑柱8,支撑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延伸块11,延伸块11上开设有螺纹孔10,支撑柱8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使得延伸块11与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对齐,对齐后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到延伸块11上的螺纹孔10中,此时即可完成该结构的安装。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连接卡块2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卡接借力板3的凹槽,通过设置凹槽,当连接杆4在受力时,可以通过借力板3和连接卡块2来减小连接杆4对连接螺栓9的压力,避免连接螺栓9发生弯曲,连接杆4与第一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为45°,支撑柱8与第二支撑板7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支撑板7的两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大连接接触面的连接板12,通过设置连接板可以增大第二支撑板7的受力面积。
工作时,将该装置放置到指定位置,随后将借力板3对准连接卡块2上凹槽处后插入,并使得借力板3和连接卡块2上的螺纹孔10对齐,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到螺纹孔10中,此时安装板6上连接螺栓9与第二支撑板7上连接螺栓9也会对齐,此时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到安装板6上的螺纹孔10的内部;
随后再将支撑柱8上螺纹孔10与连接块5上的螺纹孔10对齐,对齐后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并转动支撑柱8,使得延伸块11与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对齐,对齐后再将连接螺栓9拧入到延伸块11上的螺纹孔10中,此时即可完成该结构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7)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下部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块(2),连接卡块(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10),安装板(6)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7)的外侧,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在第一支撑板(1)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连接杆(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与支撑柱(8)的底端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10),支撑柱(8)的底端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连接块(5)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模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4)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借力板(3),借力板(3)和连接卡块(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10),借力板(3)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和连接卡块(2)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支模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卡块(2)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卡接借力板(3)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模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延伸块(11),延伸块(11)上开设有螺纹孔(10),支撑柱(8)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7)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模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4)与第一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支模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8)与第二支撑板(7)之间的夹角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模隅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撑板(7)的两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大连接接触面的连接板(12)。
CN202322353275.0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Active CN220521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3275.0U CN220521991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3275.0U CN220521991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1991U true CN220521991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3275.0U Active CN220521991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1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6768B (zh) 一种轻型梁板结构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20521991U (zh) 一种高支模隅撑结构
CN11325031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抗震装置
CN112878733B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
CN214996326U (zh) 一种劲性型钢柱安装可调节式斜撑固定装置
CN214246565U (zh) 脚手架支撑平台及高空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
CN213868338U (zh) 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
CN212427537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固定机构
CN213115617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装置
CN220117021U (zh) 一种用于不连续钢锚梁精定位支架系统
CN22081339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贝雷片
CN216379176U (zh) 一种高墩柱墩顶现浇底模搭设操作平台
CN218454348U (zh) 一种模块化桥位连接作业平台
CN219753925U (zh) 一种脚手架安装用辅助工具
CN217948814U (zh) 一种独柱墩双抱箍盖梁支架
CN220538871U (zh) 一种木工加工棚
CN114482266B (zh) 一种悬挑平台加宽梁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12154139U (zh) 一种建筑铝合金模板阳台组合结构
CN219450455U (zh) 一种拱肋预埋段定位及安装的辅助装置
CN216007855U (zh) 可调节高度的建筑施工用卸料台
CN214461176U (zh) 一种装配式檐口梁柱连接装置
CN216277019U (zh) 楼板支撑结构
CN216380002U (zh) 一种梁柱斜交型钢混凝土稳定梁柱节点
CN219993241U (zh) 一种防震加强型支撑钢梁
CN216590266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的管道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