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1400U -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1400U
CN220521400U CN202321880835.1U CN202321880835U CN220521400U CN 220521400 U CN220521400 U CN 220521400U CN 202321880835 U CN202321880835 U CN 202321880835U CN 220521400 U CN220521400 U CN 220521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retaining
plate
pile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808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帅
黎炬锋
宋志勇
梁荣伟
肖燕
陈志良
张健
罗强
廖向阳
胡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808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1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1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1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多个挡土墙单元,多个挡土墙单元沿道路纵向依次连接,每个挡土墙单元包括挡土子板组件以及两个沿道路纵向间隔布设的圆形抗滑桩,挡土子板组件设置于圆形抗滑桩远离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并连接于两个圆形抗滑桩之间,挡土子板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锚固件贯穿的预留孔,圆形抗滑桩中预埋有与预留孔一一对应布设的锚杆预埋管,挡土子板组件通过锚固件贯穿预留孔和锚杆预埋管中与圆形抗滑桩固定连接。通过如此设置的结构将挡土子板组件固定于远离边坡的一侧可减少挡土子板施工时对挖方坡体的开挖程度,改善施工条件,有效减少了对山体的开挖扰动,充分发挥桩后坡体的土工效应。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支挡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桩板式挡土墙作为一种典型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特别在地形、地质、地物复杂的地区,常采用桩板式挡土墙结构降低边坡高度,加强边坡稳定性。
通常桩身横截面多为矩形结构,采用人工挖矩形孔灌注桩体后与挡土子板连接,但人工挖孔在施工时效率较低且施工安全问题较大,因此人工挖孔施工基桩的工艺被限制使用。对此,通常采用机械旋挖圆形截面桩身的工艺开始替代人工挖孔工艺,但不同于人工挖矩形孔采用护壁的施工方式,挖方路段机械施工圆形抗滑桩因截面形式、施工工艺的不同,桩板连接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现有技术中圆形抗滑桩与挡土子板多采用内侧搭接挡土子板或者悬臂段桩板整体浇筑的形式,采用内侧搭接挡土子板时山坡体下滑力先作用于挡土子板,再传递至抗滑桩,挡土子板作为一项主要受力结构需要加强设计,且挡土子板位于靠山侧,对于挖方段需要将山坡体开挖至抗滑桩靠山侧,开挖量大且对山体扰动显著,对桩后土拱效应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内侧搭接挡土子板相邻桩身空间较小,施工困难;而悬臂段桩板整体浇筑需开挖近乎垂直的施工临空面,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高。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内侧搭接挡土子板施工困难且边坡开挖量大,对边坡扰动较大,而采用悬臂段桩板整体浇筑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多个用于加强挖方路段边坡稳定性的挡土墙单元,多个所述挡土墙单元沿道路纵向依次连接;其中,
每个所述挡土墙单元包括挡土子板组件以及两个沿道路纵向间隔布设的圆形抗滑桩,所述挡土子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圆形抗滑桩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并连接于两个所述圆形抗滑桩之间,所述挡土子板组件和所述圆形抗滑桩的在高度上相匹配;其中,
所述挡土子板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锚固件贯穿的预留孔,所述圆形抗滑桩中预埋有与所述预留孔一一对应布设的锚杆预埋管,所述挡土子板组件通过所述锚固件贯穿所述预留孔和所述锚杆预埋管中与所述圆形抗滑桩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挡土子板组件包括多个沿竖向依次堆叠连接的挡土子板,每个所述挡土子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圆形抗滑桩上,所述挡土子板的两端自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朝向所述圆形抗滑桩凹陷有凹槽,所述预留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锚杆预埋管,且所述预留孔布设于所述凹槽的中部。
优选地,每个所述凹槽中均设置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与所述挡土子板固定连接,所述钢垫板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预留孔对应布设的通孔,所述锚固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中,所述锚固件的第二端通过焊接钢筋与所述钢垫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挡土子板的中部均开设有两个沿所述挡土子板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锚固件与所述锚杆预埋管之间注满有水泥砂浆。
优选地,所述锚杆预埋管中还预留有止浆塞,所述止浆塞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中靠近所述挡土子板的一端并抵持于所述圆形抗滑桩的内壁。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供所述挡土子板组件垫设的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固定于所述挡土子板组件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挡土子板组件的顶部还铺设有调整层,所述调整层的顶部和相邻的所述挡土墙单元中的所述挡土子板组件的顶部平齐。
优选地,每个所述挡土子板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凹槽呈矩阵分布于所述挡土子板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多个用于加强挖方路段边坡稳定性的挡土墙单元,多个挡土墙单元沿道路纵向依次连接,每个挡土墙单元包括挡土子板组件以及两个沿道路纵向间隔布设的圆形抗滑桩,挡土子板组件设置于圆形抗滑桩远离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并连接于两个圆形抗滑桩之间,挡土子板组件和圆形抗滑桩的在高度上相匹配,挡土子板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锚固件贯穿的预留孔,圆形抗滑桩中预埋有与预留孔一一对应布设的锚杆预埋管,挡土子板组件通过锚固件贯穿预留孔和锚杆预埋管中与圆形抗滑桩固定连接。通过如此设置的结构将挡土子板组件固定于所述圆形抗滑桩远离边坡的一侧可减少挡土子板施工时对挖方坡体的开挖程度,改善施工条件,有效减少了对山体的开挖扰动,充分发挥桩后坡体的土工效应,该结构中山坡体的剩余下滑力通过桩后土拱效应直接作用于抗滑桩,挡土子板仅承担桩间土拱范围内的土压力,挡土子板受力大大减小,且挡土子板可采用集中预制,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挡土墙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挡土墙单元的整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挡土子板与圆形抗滑桩的连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10、挡土墙单元;110、圆形抗滑桩;111、锚杆预埋管;112、止浆塞;120、锚固件;121、水泥砂浆;130、挡土子板;131、凹槽;132、排水孔;140、钢垫板;150、支撑基座;160、调整层。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多个用于加强挖方路段边坡稳定性的挡土墙单元10,多个所述挡土墙单元10沿道路纵向依次连接。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圆形抗滑桩110与挡土子板130多采用内侧搭接挡土子板130或者悬臂段桩板整体浇筑的形式,采用内侧搭接挡土子板130时山坡体下滑力先作用于挡土子板130,再传递至抗滑桩,挡土子板130作为一项主要受力结构需要加强设计,且挡土子板130位于靠山侧,对于挖方段需要将山坡体开挖至抗滑桩靠山侧,开挖量大且对山体扰动显著,对桩后土拱效应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内侧搭接挡土子板130相邻桩身空间较小,施工困难;而悬臂段桩板整体浇筑需开挖近乎垂直的施工临空面,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高。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具体如下:
每个所述挡土墙单元10包括挡土子板130组件以及两个沿道路纵向间隔布设的圆形抗滑桩110,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设置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并连接于两个所述圆形抗滑桩110之间,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和所述圆形抗滑桩110的在高度上相匹配。
具体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多个用于加强挖方路段边坡稳定性的挡土墙单元10,通过多个所述挡土墙单元10沿道路纵向的边缘依次并排连接以形成桩板式挡土墙结构从而加强挖方路段边坡稳定性,其中,每个所述挡土墙单元10包括挡土子板130组件以及两个圆形抗滑桩110,所述圆形抗滑桩110的底端固定于岩土层中,且两个所述圆形抗滑桩110沿道路纵向间隔布设,如此以便于供挡土子板130组件安装,使得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圆形抗滑桩110之间。
其中,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设置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如此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挡土板都设置于内侧,即抗滑桩之间靠近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可较大地减少对山体的开挖范围,从而有效地减少对山体的开挖扰动,并且在承受边坡下滑力时可由所述圆形抗滑桩110和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共同受力,使得结构强度更加稳固。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技术中将挡土板设置于外侧,即抗滑桩之间远离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通常是采用矩形抗滑桩,且需要凸出设置牛腿以供挡土板安装于矩形抗滑桩外侧,由于需凸设牛腿则无法使用机械开挖,需要人工挖孔或者全部开挖完后搭设模板,如此相较于人工挖孔施工安全风险大且生产成本高,而圆形抗滑桩110采用机械成孔施工,效率高,因此将所述圆形抗滑桩110与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设置于外侧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在机械成孔施工的前提下减少山体挖方量,形成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锚固件120贯穿的预留孔,所述圆形抗滑桩110中预埋有与所述预留孔一一对应布设的锚杆预埋管111,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通过所述锚固件120贯穿所述预留孔和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固定连接。
详细地,为便于将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固定,在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锚固件120贯穿的预留孔(图未标示),以便于通过锚固件120将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锚固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上,故在所述圆形抗滑桩110中需预埋与所述预留孔一一对应布设的锚杆预埋管111,此处一一对应布设是指所述锚杆预埋管111的位置与所述预留孔同轴心线设置,以便于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通过所述锚固件120贯穿所述预留孔后,能伸入至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锚固件120可以采用φ32mmHRB400的钢筋,所述锚杆预埋管111可采用φ75mmPVC管材,且长度不小于120cm,以上型号及数值仅作为供技术人员辅助理解参考,其具体型号及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锚杆预埋管111是固定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的钢筋笼上,通过短钢筋将所述锚杆预埋管111固定在主筋上,为避免在浇筑所述圆形抗滑桩110时混凝土渗入至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因此所述锚杆预埋管111的两端需临时封堵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包括多个沿竖向依次堆叠连接的挡土子板130,每个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圆形抗滑桩110上,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两端自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朝向所述圆形抗滑桩110凹陷有凹槽131,所述预留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凹槽131和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且所述预留孔布设于所述凹槽131的中部。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包括多个沿竖向依次堆叠连接的挡土子板130,以组合形成挡土墙结构,每个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圆形抗滑桩110上,具体请参阅附图3,所述挡土子板130可采用集中预制的方式,以加快施工效率,以便于在所述圆形抗滑桩110固定后将所述挡土子板130外挂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的外侧,因此在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两端自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朝向所述圆形抗滑桩110凹陷有凹槽131,以便于从所述凹槽131的中部开设所述预留孔,同时便于将锚固后的所述锚固件120的锚头进行固定加工处理,故所述预留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凹槽131和所述锚杆预埋管1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凹槽131中均设置有钢垫板140,所述钢垫板140与所述挡土子板130固定连接,所述钢垫板140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预留孔对应布设的通孔,所述锚固件12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所述锚固件120的第二端通过焊接钢筋与所述钢垫板140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钢垫板140用于供所述锚固件120的锚头固定,其设置于所述凹槽131中并与所述挡土子板130固定连接,通常所述锚固件120的锚头处会伸出所述预留孔于所述凹槽131中,因此为便于所述钢垫板140与所述锚固件120固定连接,所述钢垫板140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预留孔对应布设的通孔,以便于所述锚固件120一同贯穿,以将所述锚固件12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所述锚固件120的第二端通过焊接钢筋与所述钢垫板140固定连接,其中,可采用四根φ22的钢筋将所述锚固件120的锚头焊接与所述钢垫板140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中部均开设有两个沿所述挡土子板13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排水孔13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排水孔132用于排出山体中所产生的地下水,同时在外挂所述挡土子板130时可将所述排水孔132作为吊装孔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锚固件120与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之间注满有水泥砂浆121。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锚固件120与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之间注满有水泥砂浆121以固定锚固后所述锚固件120,防止所述锚固件120晃动或者松裂开,以增强土体中所述锚固件120的稳定性能,其中,还可在所述锚固件120的锚头与所述钢垫板140焊接好后将所述凹槽131也进行注浆施工,以封闭所述凹槽131,避免锚头暴露在外而导致锈蚀,水泥砂浆121可采用M30水泥砂浆121。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还预留有止浆塞112,所述止浆塞112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靠近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一端并抵持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的内壁。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止浆塞112有一定的密封作用,便于实现有压注浆,增加注浆材料的饱满度和密实度,其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111中靠近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一端并抵持于所述圆形抗滑桩110的内壁,具体请参阅附图4。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供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垫设的支撑基座150,所述支撑基座150固定于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的底部。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支撑基座150现浇于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的底部,以用于供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垫设,以为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的顶部还铺设有调整层160,所述调整层160的顶部和相邻的所述挡土墙单元10中的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的顶部平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挡土子板130均是采用外挂吊装的形式,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挡土子板130可能会存在高度不一的情况,因此施加所述调整层160用于整平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的顶部,以使每相邻两个所述挡土墙单元10中的所述挡土子板130组件的顶部平齐,具有支护高度一致、同时美观的效果。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挡土子板130中所述凹槽13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凹槽131呈矩阵分布于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两端。需要注意的是,四个所述凹槽131呈矩阵分布于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两端,其意为每个所述挡土子板130的一端分布有两个沿竖向间隔排布的所述凹槽131,由于所述挡土子板130呈矩形板状,因此每个所述挡土子板130上设置四个所述凹槽131以便于将所述挡土子板130的四个角均通过所述锚固件120进行固定,从而加固所述挡土子板130的外挂安装稳定度。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施工流程如下:
首先通过放样以精确定位每个挡土墙单元10中的圆形抗滑桩110的位置,根据确定好的位置采用机械开挖成孔的方式开挖形成圆形抗滑桩110孔,针对开挖形成后的圆形抗滑桩110孔下放并固定钢筋笼,其中,在预制钢筋笼的同时可同步预制锚杆预埋管111;在钢筋笼下放并固定好后,将锚杆预埋管111通过短钢筋固定于主筋上,并在靠近预留锚固通道的主筋上作出标记,量出锚杆预埋管111的高度位置,以标记锚杆预埋管111的位置;然后开始浇筑圆形抗滑桩110,待圆形抗滑桩110成型并具备足够强度后,开挖圆形抗滑桩110位于背坡侧的土体;清理开挖残留的土体后,可找出预先标记好所述锚杆预留管的位置,于道路一侧实施钻机并保证钻机与所述锚杆预埋管111平行,以将锚固件120钻进于预留锚固通道中并将破碎后的锚杆预留管清理出孔道,待锚固件120锚固后进行灌浆固定,待注浆凝固并具备足够强度后,依次外挂吊装挡土子板130,吊装时可将排水孔132作为吊装孔使用;吊装完成后,将吊装好后的所述挡土子板130的凹槽131处增设钢垫板140,并将锚固件120的锚头通过钢筋与钢垫板140焊接,待焊接完成后,往凹槽131中注浆以封闭锚头,避免外露,完成挡土子板130的固定;最后,施工相邻的挡土墙单元10时重复上述步骤,以完成沿道路纵向多个所述挡土墙单元10的依次拼接,形成整段挡土墙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于加强挖方路段边坡稳定性的挡土墙单元,多个所述挡土墙单元沿道路纵向依次连接;其中,
每个所述挡土墙单元包括挡土子板组件以及两个沿道路纵向间隔布设的圆形抗滑桩,所述挡土子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圆形抗滑桩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并连接于两个所述圆形抗滑桩之间,所述挡土子板组件和所述圆形抗滑桩的在高度上相匹配;其中,
所述挡土子板组件上开设有用于供锚固件贯穿的预留孔,所述圆形抗滑桩中预埋有与所述预留孔一一对应布设的锚杆预埋管,所述挡土子板组件通过所述锚固件贯穿所述预留孔和所述锚杆预埋管中与所述圆形抗滑桩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子板组件包括多个沿竖向依次堆叠连接的挡土子板,每个所述挡土子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圆形抗滑桩上,所述挡土子板的两端自远离所述挖方路段边坡的一侧朝向所述圆形抗滑桩凹陷有凹槽,所述预留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锚杆预埋管,且所述预留孔布设于所述凹槽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中均设置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与所述挡土子板固定连接,所述钢垫板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预留孔对应布设的通孔,所述锚固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中,所述锚固件的第二端通过焊接钢筋与所述钢垫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挡土子板的中部均开设有两个沿所述挡土子板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排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件与所述锚杆预埋管之间注满有水泥砂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预埋管中还预留有止浆塞,所述止浆塞固定于所述锚杆预埋管中靠近所述挡土子板的一端并抵持于所述圆形抗滑桩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供所述挡土子板组件垫设的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固定于所述挡土子板组件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子板组件的顶部还铺设有调整层,所述调整层的顶部和相邻的所述挡土墙单元中的所述挡土子板组件的顶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挡土子板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凹槽呈矩阵分布于所述挡土子板的两端。
CN202321880835.1U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Active CN220521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0835.1U CN220521400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0835.1U CN220521400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1400U true CN220521400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2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80835.1U Active CN220521400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1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2743B1 (ko) 벽체말뚝용 피에이치씨 파일과 이를 이용한 흙막이벽체의 시공방법
CN102966119B (zh)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55551A (zh) 一种压力补偿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525627A (zh) 一种双向锚定板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60962A (zh) 一种回填区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382507U (zh) 一种双向锚定板挡土墙
WO2023213117A1 (zh) 一种临河既有路基路堤墙段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174988A (zh) 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863706B (zh) 既有建筑低净空下旋喷静压复合桩施工方法及应用装置
CN201801843U (zh) 一种带锚碇结构的水上重力式挡土结构
CN213143117U (zh) 一种装配式键槽基础挡土墙结构
KR102079570B1 (ko) 패널에 연결하는 쏘일네일링 비탈면 보강 시스템
CN110805049B (zh) 一种山体边坡超厚度喷锚永久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2411615A (zh) 一种装配式泥石流排导槽挡土墙的设计方法
CN109024657B (zh) 超高层核心筒深坑边复杂条件塔吊基础的施工方法
CN111021378A (zh)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及其工法
CN220521400U (zh)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
CN1027387C (zh) 支护深基坑侧壁的方法
KR101117924B1 (ko) 복합형 강가시설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4116461U (zh) 一种堤岸镇脚
CN214363508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01232189Y (zh) 加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
JP5280150B2 (ja) 山留擁壁及び山留擁壁形成方法
CN117127648A (zh) 一种适用于挖方路段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080248U (zh)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