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4221U -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 Google Patents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4221U
CN220514221U CN202321080579.8U CN202321080579U CN220514221U CN 220514221 U CN220514221 U CN 220514221U CN 202321080579 U CN202321080579 U CN 202321080579U CN 220514221 U CN220514221 U CN 220514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eg
experiment
sub
sliding table
experime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05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曙光
刘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Xiandao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andao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andao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andao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05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4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4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4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其中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包括相对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且所述第一固定梁和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梁上设有第一实验滑台,所述第二固定梁上设有第二实验滑台;水平设置的移动梁,所述移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梁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梁之间,所述移动梁上设有第三实验滑台;实验时,所述第一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和/或所述第二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

Description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教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多功能实验台是指应用于各理工科院校材料力学电测法实验的装置,它是将多种材料力学实验集中一个实验台上进行,使用时稍加调整,即可进行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多项实验。
CN216697592U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力学实验平台,该平台的移动梁的安装采用铁型材和螺栓的方式,不利于竖直方向的快速调节;CN216847175U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力学实验平台,该平台与前述的力学实验平台存在同样的调节问题。在此基础上,上述两种力学实验平台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换不同的实验样品固定座,影响课堂上不同类型实验的展示效率,增加了使用时的调节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目的在于将多种实验装置集合在同一力学实验平台的同时,降低多种实验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平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二支撑脚相对竖直设置;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所述第一固定梁和所述第二固定梁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梁和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梁上设有第一实验滑台,所述第二固定梁上设有第二实验滑台;移动梁,所述移动梁水平设置,且所述移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梁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梁之间,所述移动梁上设有第三实验滑台;实验时,所述第一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和/或所述第二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实验滑台包括双向加载装置,所述双向加载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拉力载荷,和/或对所述第二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压力载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第二丝杆,驱动单元,所述移动梁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在相对竖直的方向沿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动驱动马达和/或手摇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所述第三实验滑台通过所述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在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实验滑台包括支撑台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辅助实验组件,所述辅助实验组件包括两支撑辊;当所述移动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梁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辊的高度时,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之间;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所述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之间;所述第一子移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三子支撑脚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子移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隔板,所述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隔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力学实验平台,包括如上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进一步的,新型力学实验平台还包括一对调节支脚,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与所述调节支脚滑动连接,用于在垂直与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梁和一个移动梁,将整个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分割成了可灵活调节大小的两个独立区域,且通过配合丝杆和手摇轮或电动驱动马达实现移动梁的快速调节,能够快速满足配置相应的实验装置,提高整个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调节效率;
2)通过将移动梁设置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使得所述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能够为其他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辅助装置提供额外的活动空间,增加所述移动梁的调节行程,提高空间利用率;
3)通过在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隔板,在所述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隔板;能够提高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侧面观测性,同时对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进行保护,也对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防护;
4)通过设置一对调节支脚,能够提高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前后向的调节能力,同时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力学实验平台(包括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于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上的夹持装置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于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上的夹持装置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力学实验平台(包括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第三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力学实验平台(包括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后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力学实验平台(包括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第四视角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脚211和第二支撑脚212,所述第一支撑脚211与所述第二支撑脚212相对竖直设置;第一固定梁221和第二固定梁222,所述第一固定梁221和所述第二固定梁222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梁221和所述第二固定梁2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211和第二支撑脚21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梁221上设有第一实验滑台2211,所述第二固定梁222上设有第二实验滑台2221;移动梁223,所述移动梁223水平设置,且所述移动梁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211和第二支撑脚21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梁22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梁221与所述第二固定梁222之间,所述移动梁223上设有第三实验滑台2231;实验时,所述第一实验滑台2211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之间加载实验样品,和/或所述第二实验滑台2221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之间加载实验样品。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梁221位于所述移动梁223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梁222位于所述移动梁223的下方,也即所述第一固定梁221、移动梁223、第一支撑脚211和第二支撑脚212之间围成第一实验区域(FEA,First Experimental Area),所述第二固定梁222、移动梁223、第一支撑脚211和第二支撑脚212之间围成第二实验区域(SEA,Second Experimental Area)。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梁和一个移动梁,将整个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分割成了可灵活调节大小的两个独立区域,且通过配合丝杆和手摇轮或电动驱动马达实现移动梁的快速调节,能够快速满足配置相应的实验装置,提高整个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调节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实验区域(FEA,First Experimental Area)的一个支撑脚上滑动连接有新型力学实验平台用夹持装置100,如图2-3所示,所述新型力学实验平台用夹持装置100,包括:活动梁101,所述活动梁101设置在新型力学实验平台的一支撑脚(图中未示出)上,所述活动梁101相对于所述支撑脚在第一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支撑脚的延伸方向;固定座102,所述固定座102设置在所述活动梁101远离所述支撑脚的一侧,所述固定座102相对于所述活动梁101在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活动梁101的延伸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也即所述活动梁101与所述支撑脚垂直设置;夹持组件103,所述夹持组件103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2上,用于固定实验样品;第一调节齿条104,所述第一调节齿条104设置在所述活动梁101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调节齿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调节齿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2上,所述第一调节齿条104与第一调节齿轮相互啮合,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改变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活动梁上的位置;锁紧组件105,所述锁紧组件105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2上,在所述固定座102调节至待固定位置后,对所述固定座102进行锁紧定位。所述新型力学实验平台用夹持装置100可以在所述第一实验区域(FEA,First Experimental Area)移动,用于调节其上固定的实验样品至合适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包括双向加载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双向加载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实验滑台2211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拉力载荷,和/或对所述第二实验滑台2221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压力载荷。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述第一实验区域(FEA,First Experimental Area)和第二实验区域(SEA,Second Experimental Area)的不同实验装置组合,所述双向加载装也可以反过来使用,也即所述双向加载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实验滑台2211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压力载荷,和/或对所述第二实验滑台2221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拉力载荷,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还可以包括各种传感器的安装口,用于在实验过程中安装和对接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作为加载载荷测试的部分,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力传感器和数显测力仪(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传感器的种类和个数不做限定,任何可以用于力学实验测量的传感器和辅助传感器均可以被固定在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上,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脚211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支撑脚212包括第二丝杆,驱动单元213,所述移动梁223通过所述驱动单元213在相对竖直的方向沿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移动。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单元213包括电动驱动马达和/或手摇轮。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213同时包括电动驱动马达和手摇轮,使用电动驱动马达,可以通过程序控制所述移动梁223的移动,精确控制其移动的行程,实现精确控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摇轮对所述移动梁223进行控制,无需额外使用计算机控制程序,简化整个装置。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梁22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移动梁2232和第二子移动梁2233,所述第三实验滑台2231通过所述第一子移动梁2232和第二子移动梁2233在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子移动梁2232和第二子移动梁之间2233形成有第一间隙2234。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实验滑台2221包括支撑台2221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台22211上的辅助实验组件,所述辅助实验组件包括两支撑辊22212;当所述移动梁223与所述第二固定梁222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辊22212的高度时,所述支撑辊22212位于所述第一间隙2234内。通过将移动梁设置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使得所述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能够为其他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辅助装置提供额外的活动空间,增加所述移动梁的调节行程,提高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实验组件还包括试件夹持装置22213,所述夹持装置22213安装在所述支撑辊22212远离所述支撑台22211的一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装置22213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撑辊22212的端面上,或者所述夹持装置22213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撑辊22212远离所述支撑台22211的一端侧壁上。两个夹持装置22213相对设置保证试件夹持在同一条轴线上,不会左右上下偏离,从而实现快速定位装夹和节省时间。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两对支撑台22211、支撑辊22212和夹持装置22213均对称设置。为了提高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适用性,以适用更多的被测试件,可以通过改变所述支撑台22211之间的间距,也即所述支撑台22211可以在所述第二固定梁222上滑动。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梁222的上表面包括至少一根凸起的导向条,所述支撑台22211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条适配的凹槽,所述支撑台22211通过所述凹槽在所述导向条上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22211上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可以用于将所述支撑台22211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梁222上的一固定位置,防止实验过程中的位移。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脚2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脚2111和第二子支撑脚2112,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支撑脚2111和第二子支撑脚2112之间;所述第二支撑脚21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子支撑脚2121和第四子支撑脚2122,所述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三子支撑脚2121和第四子支撑脚2122之间;所述第一子移动梁22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支撑脚2111和第三子支撑脚21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子移动梁22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子支撑脚2112和第四子支撑脚2122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支撑脚2111和第二子支撑脚2112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隔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子支撑脚2121和第四子支撑脚2122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隔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透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的外侧,所述第二透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也即所述第一透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远离所述第二丝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远离所述第一丝杆的一侧。通过在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隔板,在所述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隔板;能够提高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的侧面观测性,同时对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进行保护,也对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防护,防止参与实验人员的头发或衣物等卷入丝杆中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力学实验平台200,包括如上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进一步的,如图1、4-6所示,新型力学实验平台200还包括一对调节支脚201和202,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与所述调节支脚201和202滑动连接,用于在垂直与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力学实验平台200还包括上述文本未提及的其他细节,这些细节与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细节相类似,且其具体设置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相关联度不高,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二支撑脚相对竖直设置;
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所述第一固定梁和所述第二固定梁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梁和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梁上设有第一实验滑台,所述第二固定梁上设有第二实验滑台;
移动梁,所述移动梁水平设置,且所述移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梁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梁之间,所述移动梁上设有第三实验滑台;
实验时,所述第一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和/或所述第二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实验滑台包括双向加载装置,所述双向加载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拉力载荷,和/或对所述第二实验滑台与所述第三实验滑台之间加载实验样品施加压力载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第二丝杆,
驱动单元,所述移动梁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在相对竖直的方向沿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动驱动马达和/或手摇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所述第三实验滑台通过所述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在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子移动梁和第二子移动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实验滑台包括支撑台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辅助实验组件,所述辅助实验组件包括两支撑辊;
当所述移动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梁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辊的高度时,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所述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之间;
所述第一子移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三子支撑脚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子移动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支撑脚和第二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明隔板,所述第三子支撑脚和第四子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第二透明隔板。
9.力学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力学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调节支脚,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与所述调节支脚滑动连接,用于在垂直与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
CN202321080579.8U 2023-05-08 2023-05-08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Active CN220514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0579.8U CN220514221U (zh) 2023-05-08 2023-05-08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0579.8U CN220514221U (zh) 2023-05-08 2023-05-08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4221U true CN220514221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9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0579.8U Active CN220514221U (zh) 2023-05-08 2023-05-08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4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1614A (zh) 一种用于盾构管片和直梁试验加载装置
CN101693363A (zh) 一种测量装配台
CN109752242A (zh) 一种压剪试验装置
CN205538486U (zh) 一种用于盾构管片和直梁试验加载装置
CN109186977A (zh) 一种用于足式机器人单腿的分层式三自由度试验台
KR101425004B1 (ko) 수평 배치형 인장 압축 시험장치
CN220514221U (zh) 双联加载力学实验支架及力学实验平台
CN110937137A (zh) 模块化无人机静力试验台架及试验方法
CN106199491A (zh) 一种电表上电装置
CN211374058U (zh) 一种电动座椅靠背调节耐久性试验装置
CN20976456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靠背强度检测设备
CN219984746U (zh) 一种新型力学实验平台
CN217560594U (zh) 一种t型电梯导轨用高效率的检测装置
CN105139725A (zh) 一种静摩擦力试验机
CN109612925B (zh) 一种预浸布摩擦系数竖直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5014610A (zh) 一种电磁铁测试台
CN111006632B (zh) 一种滑轨外轨测量装置
CN209690057U (zh) 一种材料多向平面应力状态测试装置
JPH0954027A (ja) 2軸載荷試験装置
US3776028A (en) Three-axis, adjustable loading structure
CN217843286U (zh) 三轴平移式测量仪
CN2906589Y (zh) 一种台式试验机
CN109612926B (zh) 一种预浸布动摩擦系数竖直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3092609U (zh) 挠度试验机
CN109580359A (zh) 一种材料多向平面应力状态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