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185U -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185U
CN220510185U CN202322043290.5U CN202322043290U CN220510185U CN 220510185 U CN220510185 U CN 220510185U CN 202322043290 U CN202322043290 U CN 202322043290U CN 220510185 U CN220510185 U CN 220510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wall
battery structure
battery
section
capill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32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32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0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电池结构包括:封装组件,包括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围合成具有一端开口的腔室;电芯组件,容纳于腔室内,电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底壁设置;连接层夹设于第一表面与底壁之间;底壁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胶线,第一表面、底壁和在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胶线围合成毛细管路,连接层和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连通于至少一个毛细管路,以使溶剂能够通过间隙进入毛细管路后,通过毛细效应快速而充分的和胶线反应,以降低电芯组件和封装组件脱离所需的拉力,降低电芯组件在拆卸过程中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很多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等的电池不仅需要固定在设备内部,以避免整机在跌落过程出现松动问题;还需要满足可拆卸功能,以便在设备维修过程中,能够把电池拆卸下来。
现有的技术中,用于封装电池的电池封装结构通常可以包括封装膜和双面胶,具体地,可以先采用双面胶将封装膜和电池粘接在一起,以实现电池的封装,然后在封装膜上粘贴双面胶,以通过双面胶将封装膜固定在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上。虽然在维修过程中可以通过提拉电池来脱离封装膜,但是为了能够固定电池位置,电池和封装膜之间的双面胶的连接强度通常会很大,这也导致在电池拆卸过程中,电芯容易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或者在多电芯电池中,容易造成电芯间的相互挤压,从而影响电池结构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结构拆卸困难,在电池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电芯变形,影响电池可靠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包括:封装组件,包括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围合成具有一端开口的腔室;电芯组件,容纳于腔室内,电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底壁设置;连接层,夹设于第一表面与底壁之间;其中,底壁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胶线,第一表面、底壁和在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胶线围合成毛细管路,连接层和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连通于至少一个毛细管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结构。
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中,电池结构包括封装组件、电芯组件和连接层,封装组件包括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围合成具有一端开口的腔室,通过封装组件包裹电芯组件的方式将电芯组件固定于电池仓内,提高了电芯组件和电子设备其它功能部件的绝缘能力,连接层夹设于第一表面与底壁之间。其中底壁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胶线,第一表面、底壁和在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胶线围合成毛细管路,连接层和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连通于至少一个毛细管路,以使溶剂能够通过间隙进入毛细管路,以使在拆卸电芯组件时,从间隙内注入的溶剂会进入毛细管路,溶剂通过毛细管路的毛细效应会快速的浸满整个毛细管路,并充分的和胶线反应,降低胶线粘接强度,以降低电芯组件和封装组件脱离所需的拉力,降低电芯组件在拆卸过程中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的风险。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壁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胶线,第一表面、底壁和在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胶线围合成毛细管路,连接层和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连通于至少一个毛细管路,以使溶剂能够通过间隙进入毛细管路后,通过毛细效应快速而充分的和胶线反应,以快速而充分的降低电芯组件和封装组件之间的粘接强度,以降低电芯组件和封装组件脱离所需的拉力,降低电芯组件在拆卸过程中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在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在拆卸过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在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在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电池结构;
110、封装组件;111、底壁;112、侧壁;
120、电芯组件;121、第一表面;122、第二表面;123、电芯;124、控制机构;
130、连接层;131、连接段;132、延伸段;133、弯折段;
140、胶线;141、毛细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中”、“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其中,下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具体详见图中的箭头指向,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设定仅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构件及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方向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在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底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方面,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100,电池结构100包括封装组件110、电芯组件120和连接层130,封装组件110包括底壁111和连接于底壁111的侧壁112,底壁111和侧壁112围合成具有一端开口的腔室;电芯组件120容纳于腔室内,电芯组件1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第一表面121朝向底壁111设置;连接层130夹设于第一表面121与底壁111之间;其中,底壁111上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胶线140,第一表面121、底壁111和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胶线140围合成毛细管路141,连接层130和侧壁112之间存在间隙(图未示出),间隙连通于至少一个毛细管路141,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100中,电池结构100包括封装组件110、电芯组件120和连接层130,封装组件110包括底壁111和连接于底壁111的侧壁112,底壁111和侧壁112围合成具有一端开口的腔室,通过封装组件110包裹电芯组件120的方式将电芯组件120固定于电池仓内,相比于直接将电芯组件120与电池仓粘接,可减少电池仓表面的残胶,从而减小维修对电子设备外观的影响,且提高了电芯组件120和电子设备其它功能部件的绝缘能力,连接层130夹设于第一表面121与底壁111之间。其中底壁111上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胶线140。通过在底壁111上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胶线140,第一表面121、底壁111和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胶线140围合成毛细管路141,连接层130和侧壁112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连通于至少一个毛细管路141,以使溶剂通过间隙进入毛细管路141后,通过毛细效应快速而充分的和胶线140反应,以快速而充分的降低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之间的粘接强度,以降低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脱离所需的拉力,降低电芯组件120在拆卸过程中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结构100的可靠性。
电芯组件120可以包括单个电芯123,或者电芯组件120可以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芯123。封装组件110包覆于电芯组件120,通过封装组件110将电芯组件120和电子设备的电池仓间隔开,相比于直接将电芯组件120与电池仓粘接,可减少电池仓表面的残胶,从而减小维修过程对电子设备外观的影响。示例性的,封装组件110可以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PE(polyethylene;聚乙烯)膜或其它膜材。封装组件110和电池仓之间,以及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之间均设置有胶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层130包括连接段131和延伸段132,连接段131连接于至少部分第一表面121,延伸段132连接于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端,并露出于第二表面122,间隙设置于连接段131和侧壁112之间。
连接层130包括连接段131和延伸段132,连接段131和延伸段132一体设置,连接段131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粘接于至少部分第一表面121,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的至少一端延伸至电芯组件120的边缘,延伸段132一端连接于连接端131,其另一端位于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的侧壁112之间,并沿连接段131的厚度方向延伸出第二表面122,以使在拆卸电池组件的过程中,通过提拉延伸段132,以使连接段131能够带动电芯组件120脱离腔室。
连接层130可以和封装组件110分别单独制备,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的材质相同或不同;连接层130也可以和封装组件110一体制备,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由同一物料经弯折或折叠制备,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的材质相同。
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通俗地说,是因为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凸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压力。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形的,它对下面的液体施加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
连接段131与第一表面121和封装组件110的底壁111之间设置有粘接的胶体,延伸段132和侧壁112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和胶体连通,以使在拆卸电芯组件120的过程中,通过向间隙中注入溶剂,溶剂与胶体接触,溶剂可以起到溶解部分胶体,以降低胶体连接强度。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壁111上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胶线140,连接段131和第一表面121中的至少一者、底壁111和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胶线140围合成毛细管路141,以使溶剂注入间隙后,通过毛细效应溶剂会快速浸入毛细管路141内并与胶线140反应。示例性的,溶剂为酒精、氯仿、乙醚、甲醇、丙酮等中的一种。
相比于在底壁111和第一表面121之间设置点胶阵列的方案,通过在底壁111和第一表面121之间设置胶线140以形成毛细管路141,在吸力的作用下,液体在毛细管路141中的浸润速度大于液体在点胶间的流动速度;且溶剂在点胶间流动时,可能会由于气泡等原因导致容易只能和部分点胶接触,而在毛细管路141的吸力作用下,溶剂可以充分和胶线140接触,能够更充分的降低胶线140的粘接力,方便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分离。
可选的,胶线140为条状胶体,胶线14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或圆形等。
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胶线140在整个底壁111连续延伸,以避免在胶线140间断处,毛细管路141中断,导致溶剂无法充分浸润胶线140。
可选的,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两条胶线140组成一条毛细管路141,也就是一条胶线140在其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均可以浸润溶剂,有助于溶剂充分和快速的浸润胶线140;或者每条胶线140均形成于一条毛细管路141,也就是一条胶线140在其第一方向X上的一侧可以浸润于溶剂,有助于降低底壁111上胶线140的制备时间,提高制备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两条胶线140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和/或在连接层130厚度方向上底壁111和连接段131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
可选的,毛细管路141为圆管,该圆管的内径大于等于0.1mm。
可选的,毛细管路141的内径小于等于2mm以改善由于毛细管路141过粗导致毛细效应无法实现的问题。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两条胶线140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和/或在连接层130厚度方向上底壁111和连接段131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以改善由于毛细管路141过细,导致溶剂在毛细管路141中浸润速度慢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各胶线140在第一方向X上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各胶线140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以均匀电池组件和封装组件110之间的粘接力。
在这些实施例中,各胶线140在第一方向X上等间距分布,电池组件和封装组件110之间的粘接力均匀,并且能够使各毛细管路141的管径相同,以使溶剂在各个毛细管路141中的浸润速度相近,方便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电芯组件120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至少两个电芯123,每个电芯123的第一表面121均连接于连接段131。
电芯组件120中至少两个电芯123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排布,也就是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个电芯123之间会存在间隙,这就导致第一表面121是不连续的,这导致此处胶线140组成的毛细管路141的管径突变,毛细效应被破坏。因此连接段131可以为沿第二方向Y连续延伸,连接段131连续粘接于各个电芯123的第一表面121,或者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分布,连接段131包括第一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粘接于位于电芯组件120边缘的一个电芯123的第一表面121上,每个第二部分粘接于相邻两个电芯123,也就是通过第二部分封堵电芯123间隙。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结构在拆卸过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于每个电芯123的第一表面121均连接于连接段131,因此通过提拉延伸段132,可以通过延伸段132带动每个电芯123同步运动并脱离腔室。
现有技术中,提拉延伸段132使第一个电芯123抬起时,由于其相邻的第二个电芯123仍粘接于封装组件110的底壁111,以使第一个电芯123会在第二方向Y上挤压第二电芯123,导致电芯123损伤。明显的,当电芯123和封装组件110的底壁111粘接强度高时,相邻电芯123之间挤压损伤的风险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之间设置毛细管路141,可以有效降低电芯组件120和封装组件110之间的粘接力,因此可以缓解相邻电芯123之间的损伤。
可选的,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连续延伸设置,在第二方向Y上,每个电芯123的第一表面121上连接段131的覆盖尺寸不低于电芯123尺寸的50%,以提高连接段131和电芯123的连接可靠性。
在这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120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至少两个电芯123,以提高电芯组件120的电容量,每个电芯123的第一表面121均连接于连接段131,以使在电芯组件120拆卸过程中,通过连接段131拉动各个电芯123同步运动,降低电芯组件120的拆卸难度,并且可以降低电芯组件120相互挤压造成损伤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结构10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在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覆盖电芯组件120的整个第一表面121,胶线140设置于底壁111和连接段131之间。
连接段131覆盖于第一表面121,毛细管路141由底壁111、连接段131和相邻的两个胶线140围合而成,由于底壁111、连接段131和胶线140均沿第二方向Y延续设置,因此也保证了毛细管路141沿第二方向Y连续延伸的设置。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第二方向Y为电池结构1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时,电池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电芯组件120在其长度方向上连接有控制机构124,当第二方向Y为电池结构100的长度方向时,电芯组件120和控制机构124均容纳于封装组件110的腔室内。示例性的,控制机构124为印制电路板。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覆盖电芯组件120的整个第一表面121,胶线140设置于底壁111和连接段131之间,以改善由于电池仓或者电芯组件120表面不平整或存在间隙,以致影响毛细管路141的毛细效应,影响溶剂在毛细管路141中浸润扩散的问题,并且也避免了溶剂在毛细管路141中扩散的过程中,对电芯123壳体造成腐蚀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均连接有延伸段132,毛细管路141的两端均连通有间隙。
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均连接有延伸段132,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的延伸段132均和封装组件110的侧壁112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毛细管路141的两端均和间隙连通,从两个间隙均可以向毛细管路141内注入溶剂。
可选的,连接段131两段的延伸段132的尺寸和结构相同。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段1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均连接有延伸段132,毛细管路141的两端均连通有间隙,以可以从两个间隙向毛细管路141内注入溶剂,溶剂从毛细管路141的两端同时扩散,以提高溶剂在毛细管路141内的扩散速度,降低电芯组件120的拆卸难度。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在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一体成型,连接层130还包括弯折段133,弯折段133一端连接于连接段131背离延伸段132的一侧,其另一端连接于侧壁112背离底壁111的一端。
可选的,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材质相同,示例性的,封装组件110和连接层130可以为同一张PET膜,封装组件110和连接层130对折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均为PET膜。
可选的,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一体成型,无需单独设置提拉件,有助于提高电池仓的空间利用率。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层130和封装组件110一体成型,以降低连接层130和封装层的制备难度,有助于提高电池结构100的制备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111和连接段131的总厚度L2小于等于50um。
总厚度L2为底壁111和连接段131在底壁111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之和。
在这些实施例中,底壁111和连接段131的总厚度L2小于等于50um,以改善由于底壁111和连接段131的厚度过大,导致电池仓的空间利用率降低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结构。
由于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结构,因此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电视机、行车记录仪等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组件,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合成具有一端开口的腔室;
电芯组件,容纳于所述腔室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底壁设置;
连接层,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底壁之间;
其中,所述底壁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胶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底壁和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胶线围合成毛细管路,所述连接层和所述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毛细管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所述连接段连接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延伸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并露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间隙设置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条胶线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和/或在所述连接层厚度方向上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表面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胶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等间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电芯,每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表面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覆盖所述电芯组件的整个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胶线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所述连接段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延伸段,所述毛细管路的两端均连通有所述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和所述封装组件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层还包括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段背离所述延伸段的一侧,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壁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和所述封装组件均为PET膜。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结构。
CN202322043290.5U 2023-07-31 2023-07-31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510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3290.5U CN220510185U (zh) 2023-07-31 2023-07-31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3290.5U CN220510185U (zh) 2023-07-31 2023-07-31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185U true CN220510185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3290.5U Active CN220510185U (zh) 2023-07-31 2023-07-31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5147B (zh) 移动设备
JP3737389B2 (ja) バッテリー
CN111816082A (zh) 一种显示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EP3063822B1 (en) Signal collection and power connection assembly
CN112162442A (zh)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146128A1 (en) Vehicle and battery pack thereof
CN212322555U (zh) 一种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KR20220084357A (ko) 이차 전지, 전지 모듈 및 전지를 전원으로 사용하는 장치
CN212851364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CN108990334B (zh) 中框组件及电子装置
EP1221734B1 (en) Flexible battery structure
CN220510185U (zh)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822234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71667A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3137021B (zh) 显示装置
CN202189198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197398A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911948U (zh) 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非腔体式叠层组装结构
WO2022156787A1 (zh) 电池组、制造电池组的方法及用电装置
JP201113506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2952218B (zh) 电池、电池的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及电池的测试方法
CN100414370C (zh) 液晶显示模块
JP2006210218A (ja) 電池パック構造
CN220021471U (zh) 一种双面sip保护板及电池封装结构
CN220731660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