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10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100U
CN220510100U CN202321878639.0U CN202321878639U CN220510100U CN 220510100 U CN220510100 U CN 220510100U CN 202321878639 U CN202321878639 U CN 202321878639U CN 220510100 U CN220510100 U CN 220510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battery
support
hea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86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毅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86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0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框体、散热支架和电池,框体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散热支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散热支架和框体围合成收容腔,散热支架具有散热主体和绕散热主体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与散热主体连接;电池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腔内,电池在散热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散热主体内。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通过框体支撑多种发热元件,由于发热元件集成度高、功率大,导致电子设备发热严重。相关技术中,将电池于框体固定,通过在框体上设置散热结构,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然而,散热结构与电池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散热结构对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的能力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散热结构与电池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散热结构对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的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框体,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
散热支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散热支架和框体围合成收容腔,散热支架具有散热主体和绕散热主体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与散热主体连接;
电池,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腔内,电池在散热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散热主体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贯穿框体的第一通孔,并设置电池收容在该第一通孔内,以省去相关技术中额外设置的收容电池的电池仓本身的厚度,从而实现整机减薄;通过设置散热支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进一步减小电子设备的厚,散热支架一方面可以作为支撑件支撑电池收容在收容腔内,另一方面散热支架可以作为散热件加快电池散热;电池在散热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散热主体内,使得电池靠近散热支架的表面可以全部用于与散热支架接触,有利于提高电池和散热支架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散热支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11、第一通孔;121、第一长轴壁;122、第一短轴壁;123、第二长轴壁;124、第二短轴壁;13、支撑壁;131、限位面;132、限位凹部;131、限位面;1322、安装面;133、限位台阶;14、安装座;15、第二通孔;16、固定板;W1、第一侧壁;W2、第二侧壁;W3、第三侧壁;W4、第四侧壁;W5、加强筋;
2、散热支架;RA1、第一散热区;RA2、第二散热区;21、散热主体;22、支撑部;23、折边部;232、连接板;231、安装板;
3、电池;4、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体1、散热支架2和电池3,框体1具有沿第一方向X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11;散热支架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11内,散热支架2和框体1围合成收容腔,散热支架2具有散热主体21和绕散热主体21设置的支撑部22,支撑部22与散热主体21连接;电池3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腔内,电池3在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散热主体21内。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Device,MID)、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框体1为电子设备中的支架,电子设备中的多种功能模组可以安装在框体1上,功能模组具体可以为显示模组、摄像模组、发声模组等。在电子设备为手机的情况下,第一方向X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第一通孔11沿第一方向X贯穿开设在框体1上,散热支架2和电池3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叠设。
框体1大致上可以呈矩形结构或者圆角矩形结构,框体1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长轴壁121、第一短轴壁122、第二长轴壁123、第二短轴壁124。其中,第一长轴壁121和第二长轴壁123可以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第一短轴壁122和第二短轴壁124可以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交设置,第一方向X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所在的平面。
散热支架2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散热支架2可以支撑电池3收容在收容腔内。散热支架2还具有加快散热的能力,散热支架2的全部或部分可以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制备,散热支架2促使电池3散发出的热量尽快散出。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可以为石墨、金属、导热凝胶等。散热支架2还可以为VC(VaporChambers)散热板。散热主体21作为散热支架2中主要散热部件可以体现为散热主体21相对于支撑部22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积,还可以体现为散热主体21相对于支撑部22具有更到的导热系数,使得散热主体21相对于支撑部22具有更好的散热能力。支撑部22可以为散热支架2中相对散热主体21做减薄处理的区域,以方便支撑部22与框体1固定。
电池3可以为方形电池,电池3大致为长方体型。电池3可以沿其厚度方向承载在散热支架2上,电池3具有较大面积的表面与散热支架2接触。电池3背离散热支架2的一端可以收容在第一通孔11内,也可以伸出第一通孔11。可以将散热支架2正对电池3的平面认为是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设置电池3在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散热主体21内,使得电池3靠近散热支架2的表面可以全部用于与散热支架2接触,从而提高两者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电池3和散热支架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贯穿框体1的第一通孔11,并设置电池3收容在该第一通孔11内,以省去相关技术中额外设置的收容电池3的电池仓本身的厚度,从而实现整机减薄;通过设置散热支架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11内,进一步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散热支架2一方面可以作为支撑件支撑电池3收容在收容腔内,另一方面散热支架2可以作为散热件加快电池3散热;电池3在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散热主体21内,使得电池3靠近散热支架2的表面可以全部与散热支架2接触,有利于提高电池3和散热支架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包括围合形成第一通孔11的支撑壁13,支撑壁13与支撑部22连接以支撑散热支架2,散热主体21位于第一通孔11内与电池3抵接散热。
支撑壁13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限位面131,该限位面131至少定义出第一通孔11的部分。前述第一长轴壁121、第一短轴壁122、第二长轴壁123、第二短轴壁124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可以复用为支撑壁13的部分。散热支架2还可以包括支撑座、固定板、支撑筋等用于支撑除电池3之外的其他发热组件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连接支撑壁13和前述侧壁。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壁13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W1、第二侧壁W2、第三侧壁W3和第四侧壁W4,第一长轴壁121复用为第一侧壁W1,第二侧壁W2、第三侧壁W3和第四侧壁W4分别通过支撑结构与第一短轴壁122、第二长轴壁123、第二短轴壁124连接。第一长轴壁121、第二侧壁W2、第三侧壁W3和第四侧壁W4围合形成大致为矩形的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的形状与电池3的形状适配,第一长轴壁121、第二侧壁W2、第三侧壁W3和第四侧壁W4首尾连接并绕电池3设置。
散热主体21具有加快散热的能力,散热主体21与电池3抵接散热,以加快将电池3发出的热量导出。
相关技术中的框体设置有延伸至电池一侧固定板,通过该固定板与支撑电池的支架搭接,电池的一部分区域设置在支架上,电池的一部分区域设置在固定板上,电池覆盖固定板和支架的搭接处。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壁13围合形成第一通孔11,并设置支撑壁13与支撑部22连接,从而省去相关技术中的固定板,使得电子设备沿框体1到散热支架2的方向具有更小的厚度。
在一对比例中,框体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为0.46mm,以使支撑电池的支架可以搭接在固定板上。电池厚度为h1,电池和固定板的总厚度为h1+0.46mm。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散热支架2的厚度为0.35mm,电池3厚度为h1,电池3和散热支架2的总厚度为h1+0.35mm。所以通过省去设置固定板与支撑电池的支架搭接,采用散热支架2直接支撑在支撑壁13上,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
可选地,支撑壁13在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电池3在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即框体1在第一方向X上与电池3没有直接的支撑关系。电池3靠近散热支架2的表面可以完全落在散热支架2上,以提高散热支架2与电池3的接触面积。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2环绕散热主体21连续设置,支撑壁13与支撑部22密封连接。
在电池3破损漏液的情况下,漏出的电解液被密封连接的支撑壁13与支撑部22限制在收容腔内,从而避免或减少漏出的电解液影响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零部件。
可选地,支撑壁13和支撑部22通过密封胶4密封连接,密封胶4设置在支撑部22和支撑壁13之间,使得密封胶4可以密封收容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壁13包括限位面131和限位凹部132,限位面131环绕电池设置,限位凹部132自限位面131朝向背离第一通孔11的方向凹陷延伸,支撑部22的至少部分伸至限位凹部132内以限位。
限位凹部132可以包括自限位面131沿背离第一通孔1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安装面1322、以及安装面1322向靠近散热支架2的方向延伸的挡面1321。限位面131环绕电池3设置,限位面131可以对安装在收容腔内的电池3进行限位。限位面131和挡面1321均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安装面1322可以支撑支撑部22,挡面1321可以限制支撑部22沿背离或靠近第一通孔11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凹部132内填充有密封胶4,支撑壁13与支撑部22通过密封胶4密封连接。
密封胶4至少填充在支撑部22和安装面1322之间。密封胶4可以为粘合胶,粘合胶一方面可以粘接支撑部22和支撑壁13,还可以密闭支撑部22和支撑壁13之间的间隙。可选地,密封胶4通过点胶的方式打胶在安装面1322上。
限位凹部132不仅可以承载、收容密封胶4,还可以限位密封胶4,以保证密封胶4可以密封散热支架2和支撑壁13。请结合参阅图4,限位凹部132可以不间断的环绕散热主体21设置,密封胶4在散热支架2上的投影S2环绕电池3在散热支架2上的投影S1,使得绕电池3的一周均能被密封胶4密封。还可以设置多个限位凹部132间隔环绕散热主体21设置,密封胶4在散热支架2上的投影S2环绕电池3在散热支架2上的投影S1,密封胶4中的部分设置在限位凹部132内,部分设置支撑壁13背离电池的表面上。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与支撑壁13连接并自支撑壁13向背离或靠近第一通孔11的方向延伸,支撑部22延伸至与支撑座连接。可选地,支撑座具有限位台阶133,支撑部22的至少部分伸至支撑座并与限位台阶133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2连接框体1的表面与散热主体21靠近电池的表面共面,散热主体21背离电池3的表面凸出于支撑部22背离框体1的表面。
支撑部22连接框体1的表面与散热主体21靠近电池3的表面共面,使得散热支架2靠近电池3的表面平整,有利于实现散热主体21与电池3接触。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支架2还包括折边部23,折边部23与框体1螺栓连接。
折边部23可以通过螺栓6与框体1固定,从而提高散热支架2和框体1连接的稳定性。折边部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折边部23沿散热主体21的周侧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边部23包括连接板232和安装板231,框体1包括安装座14,安装座14与支撑壁13背离电池3的一侧连接,连接板232、支撑壁13和电池3依次设置,连接板232连接支撑部22和安装板231,安装板231与安装座14螺栓连接。
安装板231和安装座14可以沿第一方向X螺栓连接。安装板231、连接板232和散热支架2依次沿着框体1的部分结构延伸并固定,从而提高了框体1和散热支架2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散热支架2连接的发热元件,散热主体21包括第一散热区RA1和第二散热区RA2,电池3在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第一散热区RA1内,发热元件在散热支架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第二散热区RA2。
发热元件为电子设备中除电池3外其他可以发热的元件,例如:摄像头、电路板、闪光灯等。散热支架2不仅可以对电池3进行散热,还可以对除电池3外的一种或多种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将电池3和发热元件分别放置在第一散热区RA1和第二散热区RA2,以保证电池3和发热元件分别与散热支架2有充足的接触面积。
示例性地,发热元件为摄像头,摄像头和电池3间隔设置。摄像头设置散热支架2上,并且摄像头在散热支架2上的投影落入第二散热区RA2。
示例性地,发热元件为设置有控制芯片的电路板,电路板与电池3电连接。电路板设置散热支架2上,并且电路板在散热支架2上的投影部分落入第二散热区RA2,部分电路板在散热支架2上的投影部分落入第一散热区RA1,该部分电路板设置在电池3背离散热支架2的一侧。
散热支架2的形状可以与电池3和发热元件分布的形状适配。散热主体21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第一散热区RA1和第二散热区RA2中的分布占比。散热主体21中位于第一散热区RA1的部分可以悬置于第一通孔11处,散热主体21中位于第二散热区RA2的部分可以全部支撑在框体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还包括沿第一方向X贯穿设置的第二通孔15,散热支架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15内,发热元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15内。
散热主体21中位于第二散热区RA2的部分可以悬置于第二通孔15处。位于第二通孔15处的散热主体21的一侧可以与发热元件连接,另一侧可以空置。通过设置第二通孔15,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支架2对位于第二通孔15处的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支撑部22中位于第二散热区RA2的部分、以及散热支架2中位于第二散热区RA2的部分均可以通过粘合胶5与框体1固定。优选地,粘合胶5为双面胶,框体1具有与侧壁连接固定板16,固定板16围合形成第二通孔15,双面胶粘合固定板16和散热支架2。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还包括分隔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5的加强筋W5,加强筋W5的两端可以连接支撑壁13,加强筋W5支撑散热主体21。通过设置加强筋W5支撑散热主体21,以提高框体1对散热支架2的支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小散热支架2发生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主体21为均热板,支撑部22的厚度小于散热主体21的厚度,散热支架2为一体结构。将散热支架2设置为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散热支架2的支撑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支架2包括具有真空腔的壳体和收容在真空腔内的冷却液。
壳体可以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的边缘212和下盖的边缘压合连接形成减薄部,上盖的中部211和下盖的中部间隔形成真空腔。在制备散热支架2时,可以先对壳体抽真空处理,得到真空腔,再向真空腔体内注入冷却液。壳体间隔在电池3和冷却液之间,在吸热处的冷却液可以吸收电池3、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在真空环境下冷却液吸热汽化,升温后的冷却液移动至放热处进行放热,降温后的冷却液液化并移动至吸热处进行吸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设备结构应用中,框体1的一侧可以设置显示屏,框体1的一侧可以设置后盖,显示屏和电池3分设置散热支架2的两侧,后盖盖设在电池3背离散热支架2的一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具有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
散热支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散热支架和所述框体围合成收容腔,所述散热支架具有散热主体和绕所述散热主体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框体连接;
电池,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池在所述散热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散热主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以支撑所述散热支架,所述散热主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与所述电池抵接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环绕所述散热主体连续设置,所述支撑壁与所述支撑部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包括限位面和限位凹部,所述限位面环绕所述电池设置,所述限位凹部自所述限位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向凹陷延伸,所述支撑部的至少部分伸至所述限位凹部内以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部内填充有密封胶,所述支撑壁与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密封胶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框体的表面与所述散热主体靠近所述电池的表面共面,所述散热主体背离所述电池的表面凸出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框体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支架还包括折边部,所述折边部与所述框体螺栓连接;
所述折边部包括连接板和安装板,所述框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壁背离所述电池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支撑壁和所述电池依次设置,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座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散热主体相对,所述散热主体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所述电池在所述散热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散热区内,所述发热元件在所述散热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二散热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还包括贯穿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散热支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发热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为均热板,所述支撑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散热主体的厚度,所述散热支架为一体结构;和/或
所述散热支架包括具有真空腔的壳体和收容在所述真空腔内的冷却液。
CN202321878639.0U 2023-07-17 2023-07-17 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510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639.0U CN220510100U (zh) 2023-07-17 2023-07-1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639.0U CN220510100U (zh) 2023-07-17 2023-07-1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100U true CN220510100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8639.0U Active CN220510100U (zh) 2023-07-17 2023-07-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548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heat conduction member
EP2354549B1 (en) Inverter-integrated electric compresso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CN111864132B (zh) 电池模块
KR20200003600A (ko) 배터리 모듈
KR101835583B1 (ko) 개구가 형성된 장착 플레이트를 구비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CN113795972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KR20200140476A (ko) 배터리 모듈
JP2023053053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3748564A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US20090195991A1 (en) Electric device having circuit board and cas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20510100U (zh) 电子设备
JP2002261207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の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EP392673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JP2003142864A (ja) 電子装置
CN21659606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039189B (zh) 电容器模块和电力转换装置
EP3910723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669368B1 (ko) 드라이버 ic 방열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7500149B (zh) 一种均热板、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042197U (zh) 终端设备的散热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19876700U (zh) 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290948U (zh) 电子设备
CN217822979U (zh) 终端设备
US20230020890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CN216087271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