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6911U -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6911U
CN220506911U CN202322231231.0U CN202322231231U CN220506911U CN 220506911 U CN220506911 U CN 220506911U CN 202322231231 U CN202322231231 U CN 202322231231U CN 220506911 U CN220506911 U CN 220506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heat
throttling
refrigeran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12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星宇
矫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12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6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该制冷系统包括:制冷组件,其具有用于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配置成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串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且第二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以及风机组件,包括两个室内风机,用于分别驱动室内空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风机对两个室内换热器分别进行送风,实现了两个室内换热器独立制冷制热,可以实现恒温除湿、低温除湿、制热除湿等一系列除湿效果,避免了除湿模式单一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背景技术
夏季制冷时,想要将温度和湿度两个值同时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较难以实现。由于制冷时温度降低比较快,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湿度通常难以降到目标湿度。此外,很多南方地区有“回南天”天气,此时若进行制冷除湿,则温度太低,用户体验很差。
现有的空调采用在在室内机中额外增设一个蒸发器作为冷凝器使用,以实现在一个蒸发器进行制冷除湿的同时另一个蒸发器进行制热以平衡冷量,从而实现恒温除湿。
然而,现有的恒温除湿空调在室内机中仅仅使用单个风扇进行送风,存在由于两个蒸发器的制热量和制冷量无法高效调节导致的除湿模式单一的问题。另外,现有的恒温除湿空调还存在管路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以使两个室内换热器可以独立制冷制热,丰富除湿模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制冷系统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制冷系统的空调,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制冷组件,其具有用于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其中,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配置成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串联设置,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且第二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以及
风机组件,包括两个室内风机,两个室内风机分别驱动室内空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
可选地,制冷系统还包括:
节流组件,连接至制冷回路,用于切换制冷回路内的冷媒流向,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并联或串联的形式设置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
可选地,节流组件包括:
第一节流组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
第二节流组件,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以及
第三节流组件,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口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压缩机的进气口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的连通。
可选地,第一节流组件包括:
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并配制成在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开启以对流向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节流且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
第一节流元件,与第一节流装置并联设置,并配制成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开启以打开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以及
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并配制成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以关断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
可选地,第三节流组件包括:
第一节流支路,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口和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且第一节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第三节流元件配制成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以关断压缩机的进气口和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的连通;以及
第二节流支路,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口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用于连通压缩机的进气口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
可选地,第二节流组件包括:
旁通管路,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且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配制成在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关闭且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开启以对流向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节流。
可选地,制冷系统还包括:
控制单元,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节流组件和风机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控制室内换热器的频率、节流组件中节流元件的开度和风机组件中风机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以调节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制热量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量。
可选地,节流元件为截止阀。
可选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
如上述任一的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串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实现在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第一室内换热器可以作为冷凝器进行制热,第二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制冷,并通过设置两个风机对两个室内换热器分别进行送风,实现了两个室内换热器独立制冷制热,可以实现恒温除湿、低温除湿、制热除湿等一系列除湿效果,丰富了除湿效果,避免了除湿模式单一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仅通过设置连接至制冷回路的节流组件,即可实现对制冷回路内的冷媒流向和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并联或串联的连接方式的切换,无需额外设置复杂的旁通管路,简化了制冷系统的结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1可以包括制冷系统10、室内机20以及室外机30。具体地,制冷系统10可以包括制冷组件100和风机组件200。
制冷组件100具有用于形成制冷回路150的压缩机110、室外换热器120、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如图1所示,压缩机110和室外换热器120位于室外机30内,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位于室内机20内。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配置成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串联设置,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作为冷凝器且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作为蒸发器。也就是说,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作为蒸发器进行制冷除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作为冷凝器进行制热以抵消至少一部分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产生的冷量。
风机组件200包括两个室内风机,两个室内风机分别驱动室内空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中进行热交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00包括第一室内风机210和第二室内风机220。如图1所示,第一室内风机210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风机220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控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室内风机210的转速和第二室内风机220的转速实现,从而实现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独立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制热量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制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可以为两个独立的换热器,也可以为一整个换热器中的两个部分。例如,在空调1为立式双柱机柜空调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可以分别为立式双柱机柜空调的左右双柱内的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可以分开控制,以实现左边制热量与右边制冷量的独立控制,因此可实现低温高湿情况下的降湿,以及对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
另外,第一室内风机210和第二室内风机220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在空调1为立式双柱机柜空调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室内风机210和第二室内风机220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底部。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室内风机210和第二室内风机220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顶部。图1仅以第一室内风机210和第二室内风机220分别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顶部的情况进行示例,但不应视为第一室内风机210和第二室内风机220的具体设置位置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1,通过设置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两个室内换热器可以独立制冷制热的制冷系统10,实现了恒温除湿、低温除湿、制热除湿等多种除湿效果,避免了除湿模式单一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1的制冷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制冷系统10一般性地可以包括制冷组件100和风机组件200。
如图1和图2所示,制冷组件100具有用于形成制冷回路150的压缩机110、室外换热器120、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配置成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串联设置,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作为冷凝器且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作为蒸发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还可以配置成在空调1运行制冷模式时并联设置,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均作为蒸发器进行制冷。
风机组件200包括第一室内风机210和第二室内风机220。第一室内风机210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风机220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热交换。
在此基础上,在空调1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可以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且制冷和制热的效率可以分别通过调节第一室内风机210的转速和第二室内风机220的转速进行调节,由此实现了除湿模式下的制热量和制冷量的独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10,通过设置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串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实现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可以作为冷凝器进行制热升温或维持温度,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作为蒸发器进行制冷除湿,并通过设置两个风机对两个室内换热器分别进行送风,实现了两个室内换热器独立制冷制热,可以实现恒温除湿、低温除湿、制热除湿等一系列除湿效果,丰富了除湿效果,避免了除湿模式单一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还包括节流组件300。节流组件300连接至制冷回路150,用于切换制冷回路150内的冷媒流向,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以并联或串联的形式设置在压缩机110和室外换热器120之间。在此基础上,制冷系统10的工作过程为:
在空调1运行制冷模式时,制冷回路150内的冷媒流向为: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2排出,经由室外换热器120的入口端121进入室外换热器120后,经由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流出,再流经节流组件300的至少部分分别进入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制冷,接着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出口142流出,然后回流至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以实现持续制冷。
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制冷回路150内的冷媒流向为: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2排出,经由室外换热器120的入口端121进入室外换热器120后,经由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流出,再流经节流组件300的至少部分自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入口131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经由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流出后,自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40,接着通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出口142流出,然后回流至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以实现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制冷除湿的同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制热升温,从而实现恒温除湿或者低温除湿等。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实现以下两种工作情况:1.两个室内换热器按预设逻辑运行以分别进行制冷;2.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制冷除湿的同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制热升温。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10,仅通过设置连接至制冷回路150的节流组件300,即可实现对制冷回路150内的冷媒流向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并联或串联的连接方式的切换,无需额外设置复杂的旁通管路,简化了制冷系统10的结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两个室内换热器按预设逻辑运行以分别进行制冷可以包括两个室内换热器130分别工作。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两个室内换热器130按预设逻辑运行以分别进行制冷还可以包括两个室内换热器130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节流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节流组件310、第二节流组件320和第三节流组件330。
第一节流组件310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第二节流组件320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的连通。第三节流组件330设置在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的连通。
当需要两个室内换热器按预设逻辑运行以分别进行制冷时,第一节流组件310同时打开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入口1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的连通,第二节流组件320关断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的连通,第三节流组件330同时打开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出口142之间的连通。由此,可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并联。
当需要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制冷除湿的同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制热升温时,第一节流组件310仅打开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入口131之间的连通,第二节流组件320打开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的连通,第三节流组件330仅打开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出口142之间的连通。由此,可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串联。
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通过设置第一节流组件310、第二节流组件320和第三节流组件330构成节流组件300,实现了仅利用与制冷回路150连接的节流组件300,即可完成对制冷回路150内的冷媒流向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串/并联连接形式的切换。本实用新型无需额外设置复杂的旁通管路系统,简化了制冷系统10的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节流组件310可以包括第一节流装置311、第一节流元件312和第二节流元件313。第一节流装置311、第一节流元件312设置在空调1的室外机30内,第二节流元件313设置在空调1的室内机20内。
第一节流装置311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122和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并配制成在空调1运行制冷模式时开启以对流向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节流且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第一节流元件312与第一节流装置311并联设置,并配制成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开启以打开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入口131之间的连通。第二节流元件313设置在第一节流元件31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并配制成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以关断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的连通。
当需要两个室内换热器按预设逻辑运行以分别进行制冷时,第一节流装置311和第二节流元件313均开启,第一节流元件312关闭,以保证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2排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一节流装置311进行节流降压,再分别进入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内进行制冷。
当需要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制冷除湿的同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制热升温时,第一节流装置311和第二节流元件313均关闭,第一节流元件312开启,此时第一节流装置311失去节流降压及控制流量的作用,以保证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2排出的冷媒,不经过节流降压直接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制热。
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中的冷媒可以不经过节流降压直接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实现了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作为冷凝器工作,有效利用了冷媒在流经室外换热器120之后的剩余热量,避免了冷量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节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节流支路331和第二节流支路333。
第一节流支路331设置在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之间。具体地,第一节流支路331上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332,第三节流元件332设置在空调1的室内机20内。第三节流元件332配制成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以关断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之间的连通。第二节流支路333设置在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之间,用于连通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出口142。
当需要两个室内换热器按预设逻辑运行以分别进行制冷时,第三节流元件332开启,以保证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同时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出口142连通。当需要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制冷除湿的同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制热升温时,第三节流元件332关闭,以关断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之间连通,从而避免自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流出的冷媒不经过节流降压直接回到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保证了制冷系统10的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节流组件320可以包括旁通管路321。旁通管路321设置在空调1的室内机20内。
旁通管路321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入口141之间,且旁通管路321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322,第二节流装置322配制成在空调1运行制冷模式时关闭且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开启以对流向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冷媒节流。
当需要两个室内换热器按预设逻辑运行以分别进行制冷时,第二节流装置322关闭,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并联。当需要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进行制冷除湿的同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进行制热升温时,第二节流装置322开启,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串联,并保证从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冷媒出口132流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二节流装置322进行节流降压,再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内进行制冷,进一步保证了制冷系统10的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元件的开度可以依需调节。具体地,节流元件可以为截止阀。也就是说,第一节流元件312、第二节流元件313和第三节流元件332均可以为截止阀。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通过设置截止阀作为节流元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且阀开度可调节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也就是说,第一节流装置311和第二节流装置322均可以为电子膨胀阀。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不仅可以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还可以用于流量控制,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制冷系统10的稳定运行。
在空调1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节流装置311、第二节流元件313和第三节流元件332均开启,第一节流元件312和第二节流装置322均关闭。由此,制冷回路150可以包括初级制冷回路和次级制冷回路。此时,初级制冷回路内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10→室外换热器120→第一节流装置311→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压缩机110;次级制冷回路内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10→室外换热器120→第一节流装置311→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压缩机110。
至此,可实现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以并联的形式设置在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第一节流装置311的出口之间。
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第一节流装置311、第二节流元件313和第三节流元件332均关闭,第一节流元件312和第二节流装置322均开启。由此,制冷回路150内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10→室外换热器120→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第二节流装置322→第二室内换热器140→压缩机110。
至此,可实现使第一室内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以串联的形式设置在压缩机110的进气口111和第一室外换热器120的出口端122之间。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制冷系统10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400。
控制单元400与室外换热器120、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第二室内换热器140、节流组件300和风机组件20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控制室外换热器120的频率、室内换热器的频率、节流组件300中节流元件的开度和风机组件200中风机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以调节在空调1运行除湿模式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30的制热量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40的制冷量,从而实现恒温除湿、低温除湿、制热除湿或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等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00还可以用于调节压缩机110和/或室外换热器120的频率以及室外风机(图中未示出)的转速,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初级”和“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初级”和“次级”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以及“连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组件,其具有用于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配置成在所述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串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且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以及
风机组件,包括两个室内风机,所述两个室内风机分别驱动室内空气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节流组件,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用于切换所述制冷回路内的冷媒流向,以使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并联或串联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包括:
第一节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
第二节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以及
第三节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用于打开或关断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组件包括:
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并配制成在所述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开启以对流向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节流且在所述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
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并联设置,并配制成在所述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开启以打开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以及
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并配制成在所述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以关断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组件包括:
第一节流支路,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且所述第一节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配制成在所述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关闭以关断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的连通;以及
第二节流支路,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之间,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组件包括:
旁通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且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配制成在所述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关闭且在所述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开启以对流向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节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组件和所述风机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频率、所述节流组件中节流元件的开度和所述风机组件中风机的转速中的至少一个,以调节在所述空调运行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制热量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元件为截止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CN202322231231.0U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Active CN220506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1231.0U CN220506911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1231.0U CN220506911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6911U true CN220506911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1231.0U Active CN220506911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6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61188A1 (ja)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2734885B (zh) 串联式空调和调温箱一体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2880034A (zh) 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CN112880035A (zh)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CN112815421A (zh) 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90225A (zh) 一种部分热回收型空调冷热水及生活热水联合供应系统
CN216281972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111442558B (zh) 基于单机不同蒸发温度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20506911U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JPH11248192A (ja) 空調機
CN216557412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JP2002181349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112484280A (zh) 风道系统、空调器以及风道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6308266U (zh) 空调系统
CN220842121U (zh) 一种可平衡热量分配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JP2015017724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329472B1 (ko) 냉난방겸용멀티에어컨
CN216203942U (zh) 热泵系统
CN218096595U (zh) 一种多能源热水器
CN220524225U (zh) 两管制热回收型空调系统
CN219868466U (zh) 换热系统和热泵热水空调
CN2190368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372658U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18296312U (zh) 一种换热系统及空调热水器
CN212252999U (zh) 直膨式空气处理机组及中央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