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6576U - 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6576U
CN220506576U CN202321752384.3U CN202321752384U CN220506576U CN 220506576 U CN220506576 U CN 220506576U CN 202321752384 U CN202321752384 U CN 202321752384U CN 220506576 U CN220506576 U CN 220506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unit
bearing assembly
base
lighting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23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ulmann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ulmann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ulmann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ulmann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23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6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6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6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其中,照明灯具包括壳体和发光单元:壳体包括底座以及承载组件;壳体;壳体包括底座以及承载组件;底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安装平面,另一端与承载组件机械连接;发光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各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于底座和承载组件上;各第二发光单元均设于承载组件上;第一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一方向发光;第二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二方向发光;第一方向为承载组件至安装平面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发光单元通过向安装平面进行出光,通过漫反射的原理避免强光直射眼光,从而减少眩光。设置向下发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发光单元和承载组件产生阴影,进一步解决眩光问题。

Description

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对于室内环境来说,照明灯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照明灯具可安装在建筑结构的天花板或墙面上。目前,照明灯具多采用直发光或者侧发光的结构,发光面暴露在人眼中,会造成眩光危害,长时间暴露在眩光环境中工作学习可能就会导致视力下降,而对老年人来说,因为视网膜的新陈代谢功能下降,眩光造成的伤害很有可能就演变为不可逆的损伤。
目前,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灯具存在眩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为解决现有灯光中的眩光问题的照明灯具。
一种照明灯具,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底座以及承载组件;底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安装平面,另一端与承载组件机械连接;
发光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各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于底座和承载组件上;各第二发光单元均设于承载组件上;第一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一方向发光;第二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二方向发光;第一方向为承载组件至安装平面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与安装平面贴合,连接部的一端面与固定部机械连接,另一端面与承载组件机械连接;
各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承载组件的外顶面;各第二发光单元均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内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LED灯珠以及第一导光板;
第一LED灯珠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承载组件的外顶面;第一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导光板向安装平面投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第一LED灯珠的第一透镜。
第二LED灯珠设于第二区域;第二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向第二方向投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LED灯珠以及第二导光板;
第二LED灯珠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内侧面;第二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向第二方向投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光组件和均光组件;
反光组件设于承载组件的内顶面;均光板设于第二导光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与发光单元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第二LED灯珠的第二透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连接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开设有容纳空间;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均设置于容纳空间。
上述照明灯具的发光单元非直接照射,而是通过向安装平面进行出光,通过漫反射的原理避免强光直射眼光,从而减少眩光。在此基础上设置向下发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发光单元和承载组件之间产生阴影,进一步解决眩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照明灯具的第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照明灯具的第二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01-底座;103-承载组件;20-发光单元;201-第一发光单元;203-第二发光单元;30-反光组件;40-均光板;2031-第二导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发光单元称为第二发光单元,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发光单元称为第一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两者都是发光单元,但其不是同一发光单元。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
壳体10;壳体10包括底座101以及承载组件103;底座101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安装平面,另一端与承载组件103机械连接;
发光单元2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01和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03;各第一发光单元201分别设于底座101和承载组件上103;各第二发光单元203均设于承载组件103上;第一发光单元201用于朝向第一方向发光;第二发光单元203用于朝向第二方向发光;第一方向为承载组件103至安装平面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其中,底座101为将照明灯具整体结构固定于安装平面的机械组件。承载组件105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承托发光单元20。承载组件10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向、椭圆形或圆形。发光单元20可以为本领域任意一种类型的能够发光的器件。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底座101呈圆筒状。圆筒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位置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具体的,上述安装平面可以为墙面也可以为天花板。在安装平面为天花板的情况下,第一方向则为朝向天花板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则为朝向地板的方向,也即第一发光单元朝向天花板进行发光,而第二发光单元则朝向地板进行发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朝向天花板的方向并非仅指垂直于天花板的方向,而是与天花板形成各种角度均可,只要发光方向是朝向天花板即可。第一发光单元朝向天花板进行发光,而由于承载组件本身占有的空间体积,第一发光单元在天花板上形成有一圈阴影光斑,无法均匀的照亮整个房间,用户看向天花板时,会有强烈的明暗对比,从而会产生间接眩光。而此时设置向下发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可以有效避免阴影产生,从而解决眩光问题。
上述照明灯具的第一发光单元非直接照射,而是通过向安装平面进行出光,通过漫反射的原理避免强光直射眼光,从而减少眩光。在此基础上设置向下发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发光单元和承载组件互相作用产生阴影,进一步解决眩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底座101包括固定部1011和连接部1013;固定部1011与安装平面贴合,连接部1013的一端面与固定部1011机械连接,另一端面与承载组件103机械连接;
各第一发光单元201分别设置于连接部1013的外表面和承载组件103的外顶面;各第二发光单元203均设置于承载组件103的内侧面。
具体的,第一发光单元可以分别设于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承载组件的外顶面。以承载组件为圆筒形为例,也即部分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圆筒形的承载组件的最上方,从而向上进行发光。而另一部分的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连接部可以呈圆台状,设置于圆台状连接部的第一发光单元朝向第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LED灯珠以及第一导光板;第一LED灯珠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承载组件的外顶面;第一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导光板向安装平面投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第一LED灯珠的第一透镜。具体的,第一透镜用于扩大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光角度,第一透镜可以更改成线性透镜,打向天花板的灯光可以变幻成其他形状。第一导光板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LED灯珠以及第二导光板;
第二LED灯珠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内侧面;第二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向第二方向投射。
具体的,通过将第二LED灯珠设于环形承载组件的内侧面,可以避免第二LED灯珠直射用户的眼睛,从而降低眩光感。而第二LED灯珠可以通过反射的方式通过第二导光板向下投射光,第二LED灯珠产生的光也覆盖住了第一发光单元的照射不到的阴影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第二LED灯珠的第二透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照明灯具还包括反光组件30和均光组件40;
反光组件30设于承载组件103的内顶面;均光板40设于第二导光板2031上。
其中,反光组件可以为反光纸。反光纸的大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与发光单元电连接。
其中,控制器的类型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驱动装置可以为本领域任意一种LED驱动装置。
具体的,可以通过PWM调制的方式控制发光单元的色温和亮度,白天使用大流明高照度的灯光环境,用户白天学习工作更加的精神。调节人体身体节律。夜晚使用低照度低色温的灯光,促进褪黑素的分泌,使得用户更容易入睡。驱动装置和控制器可以用内置在灯体,也可以安装在底座内。上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均连接该驱动装置,也即使用一套驱动装置对所有的发光单元进行驱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连接控制器。
通过设置信号接收装置,可以通过遥控器以及APP来控制灯光的开/关、调光、调色以及一键设置场景模式。场景模式可以包括节律照明模式,观影模式,休闲模式,学习模式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开设有容纳空间;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均设置于容纳空间。
具体而言,底座中开设有容纳空间,控制器设于该容纳空间中,用于驱动发光单元。控制器与发光单元可以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底座和承载组件中开设有的通道,以使得设置于底座内部的控制器能够以导线通过该通道与凹槽中的发光单元连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承载组件;所述底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安装平面,另一端与所述承载组件机械连接;
发光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承载组件上;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设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一方向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二方向发光;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承载组件至所述安装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平面贴合,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面与所述固定部机械连接,另一端面与所述承载组件机械连接;
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所述承载组件的外顶面;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LED灯珠以及第一导光板;
所述第一LED灯珠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所述承载组件的外顶面;所述第一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导光板向所述安装平面投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所述第一LED灯珠的第一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LED灯珠以及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二LED灯珠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内侧面;所述第二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导光板向所述第二方向投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光组件和均光板;
所述反光组件设于所述承载组件的内顶面;所述均光板设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所述第二LED灯珠的第二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各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CN202321752384.3U 2023-07-05 2023-07-05 照明灯具 Active CN220506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2384.3U CN220506576U (zh) 2023-07-05 2023-07-05 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2384.3U CN220506576U (zh) 2023-07-05 2023-07-05 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6576U true CN220506576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9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2384.3U Active CN220506576U (zh) 2023-07-05 2023-07-05 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6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53120B2 (ja) 照明装置
WO2011111622A1 (ja) 照明装置
KR100931266B1 (ko) 넓고 균일한 배광을 가지는 실내용 led 조명
JP2011134684A (ja) 照明装置
JP6624550B2 (ja) 照明器具
JP5374662B2 (ja) 照明装置
KR101818220B1 (ko) 카메라 모듈 일체형 led 등기구
JP6225286B2 (ja) 照明装置
KR20150060361A (ko) 조명등 장치
CN215636986U (zh) 光学透镜模组及照明装置
JP2014120400A (ja) Led照明装置
CN220506576U (zh) 照明灯具
JP2018010879A (ja) 照明装置
JP5628655B2 (ja) 照明器具
JP6603878B2 (ja) 照明器具
JP2014130848A (ja) 照明装置
KR100945173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등
JP2013225529A (ja) 照明装置
CN217423052U (zh) 灯具
CN211600433U (zh) 灯具及其光源模组
CN209762891U (zh) 一种灯具
CN213777569U (zh) 信号灯
JP2013243163A (ja) 照明装置
CN216113626U (zh) 一种新型庭院灯
CN214094201U (zh) 双面出光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