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5758U - 离合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5758U
CN220505758U CN202321816459.XU CN202321816459U CN220505758U CN 220505758 U CN220505758 U CN 220505758U CN 202321816459 U CN202321816459 U CN 202321816459U CN 220505758 U CN220505758 U CN 220505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vity
chamber
hole
clutch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64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拓明
李玉保
黄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64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5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5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5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包括齿轮腔和差速器腔,所述齿轮腔远离所述差速器腔的一侧内壁向外延伸有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一分隔筋在所述齿轮腔中分隔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差速器腔内壁朝所述第二油腔中部延伸有第二分隔筋,所述第二分隔筋的弧心与所述差速器腔的中心同侧。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壳体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在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二腔室中进行循环流动,各油腔内的部件均浸泡在油中,换句话说,使用过程中吸滤器的吸滤片全程浸泡在油中,由此解决了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液压系统的吸空问题。

Description

离合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壳体。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是汽车传动系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其中,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是现有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优选的变速器配置类型,其因出色的工作性能及顺畅换挡的驾驶体验而备受客户青睐。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是浸泡在液压油中的,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对离合器和各旋转部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润滑冷却,进而提高变速器的散热性能和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液压油也作为离合器液压系统中的工作介质使用,因此,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较高。
然而,现有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通常是单油腔设计,使用时润滑油在齿轮腔中循环,容易产生大量的杂质导致润滑油的清洁度较差,而液压系统的吸滤器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润滑油的流动阻力和电机负荷,严重影响了变速器的传动效率和控制精度。同时,单油腔设计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中吸滤器本身就占用了油腔内部较大的空间,导致使用过程中吸滤器油腔从离合器腔补油不充分,出现液压系统吸空现象,严重影响汽车行驶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壳体,用于解决现有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液压系统使用过程中补油不充分出现吸空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包括齿轮腔和差速器腔,所述齿轮腔远离所述差速器腔的一侧内壁向外延伸有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一分隔筋在所述齿轮腔中分隔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差速器腔内壁朝所述第二油腔中部延伸有第二分隔筋,所述第二分隔筋的弧心与所述差速器腔的中心同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腔室中的齿轮腔内壁上设置第一分隔筋,使齿轮腔被分隔成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且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均与第二腔室连通。使用过程中,润滑油在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二腔室中进行循环流动,其中,第一油腔中的油液面相对静止,第二油腔中的油液面相对下降,且第一油腔的油液面始终高于第二油腔的油液面,各油腔内的部件均浸泡在油中,换句话说,使用过程中吸滤器的吸滤片全程浸泡在油中,由此解决了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液压系统的吸空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油腔的面积小于第二油腔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油腔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油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一分隔筋的一端处设有挡油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油腔内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过滤器,所述第一压力过滤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压力过滤器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油汞。
可选地,所述第二油腔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油腔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过滤器和吸滤器,所述第二压力过滤器朝所述第二油腔的中部延伸有第二油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油腔靠近所述差速器的一侧设有导油筋,所述导油筋的弧心位于所述第二油腔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导油筋远离所述差速器腔内壁的一端超出所述第二油腔充满油液时的油液液面。
可选地,所述离合器壳体靠近所述第一油腔的侧壁上设有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壳体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壳体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壳体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11-齿轮腔;12-差速器腔;121-第二分隔筋;13-第一分隔筋;14-第一油腔;141-第一通孔;142-挡油板;143-第一压力过滤器;144-第一油道;145-油汞;15-第二油腔;151-第二通孔;152-吸滤器;153-第二压力过滤器;154-第二油道;155-导油筋。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壳体的一侧为第一腔室10,另一侧为第二腔室20,其中,第一腔室10内包括用于安装齿轮的齿轮腔11和用于安装差速器的差速器腔12,第二腔室20为用于安装离合器的离合器腔。
作为示例说明,齿轮腔11远离差速器腔12的一侧的内壁朝外侧竖直延伸有第一分隔筋13,如图1中所示,第一分隔筋13将整个齿轮腔11分隔成第一油腔14和第二油腔15,且第一油腔14的腔体面积小于第二油腔15的腔体面积。同时,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壳体靠近第一油腔14的侧壁上设有电机30。
为实现液压油在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的循环流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腔14和第二油腔15分别与第二腔室20连通。具体地,第一油腔14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1,且第一通孔141位于第一分隔筋13的一端端部,第一油腔14通过该第一通孔141与第二腔室20连通,使用时,第二腔室20中的油液通过第一通孔141输入至第一油腔14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室20是用于安装离合器的离合器腔,该腔室在离合器运行时需要留存有一定的油液对离合器进行润滑冷却,因此为防止第二腔室20中的油液通过第一通孔141全部输入至第一油腔14中,本实用新型在第一通孔141靠近第一分隔筋13的一侧设有挡油板142,且挡油板142与第一分隔筋13之间近似垂直,这样的垂直设计在油液从第二腔室20通过第一通孔141输入到第一油腔14的过程中,对油液的流动起到了一个阻挡作用,让部分油液能够留存在第二腔室20中,换句话说,挡油板142对第二腔室20即离合器腔起到了一个存油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第一油腔14中且远离第一通孔141的一侧,即图1中第一油腔内壁的下半部分区域中布设有第一压力过滤器143,第一压力过滤器143用于将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吸导至第一油腔14内。在第一压力过滤器143靠近第一通孔141的一侧设有用于给第二腔室20供油的第一油道144,对应地,在第一压力过滤器143远离第一通孔141的一侧设有用于给第一油腔14供油的油汞145。
作为示例说明,如图1所示,在第二油腔15中靠近中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51,第二油腔15通过第二通孔151与第二腔室20连通,使用时,第二腔室20即离合器腔中的油液通过第二通孔151输入到第二油腔15中。位于第二通孔151和第一腔室10的腔壁之间的第二油腔15中布设有吸滤器152,在图1中,吸滤器152位于第二通孔151的下侧,吸滤器152用于滤除油液中的杂质,进而提高油液的清洁度。在吸滤器152远离差速器腔12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过滤器153,第二压力过滤器153用于将第一油腔14中的油液吸导至第二油腔15中,在第二压力过滤器153朝第二油腔15中部方向延伸有第二油道154,使用时,由于第二腔室20用于安装离合器,为防止离合器运作过程中油液杂质对离合器片的磨损,第二腔室20中的油液清洁度要求较高,因此第二腔室20即离合器腔中的油液来源于吸滤器152处理后的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吸滤器152对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进行吸滤处理,并将滤除杂质的油液通过第二油道154输入至第二腔室20即离合器腔中,对离合器进行润滑冷却。
进一步地,在第二油腔15靠近差速器腔12的一侧设有用于散热的导油筋155,导油筋155的弧心位于第二油腔15的中部。差速器腔12用于安装差速器,为减少差速器的运行阻力,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腔12内壁朝导油筋155方向延伸有第二分隔筋121,第二分隔筋121的弧心与差速器腔12的中心同侧。第二分隔筋121用于阻挡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进入差速器腔12中,确保差速器腔12中的油液液面低于旁边的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液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分隔筋121远离差速器腔12的一端的上表面需超出第二油腔15充满油液时的油液液面,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油腔15中的大部分油液被第二分隔筋121阻挡不能进入到差速器腔12内。差速器运行过程中,差速器腔12中的油液会因差速器旋转而飞溅到差速器腔12腔体外,差速器腔12中的油液得到减少,而第二分隔筋121的设计则进一步避免了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大量进入到差速器腔12中,进而保证差速器腔12中的油液液面在差速器运行过程中始终低于旁边的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液面,进而减少差速器的运行阻力。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壳体中油液的运行流程如下:电机30启动,第一油腔14中的油汞145将油泵出到第一油腔14中,第一油腔14中的油液一方面通过第二压力过滤器153被吸导至第二油腔15中,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油道144被输入到第二腔室20即离合器腔中,换句话说,第一油腔14中的油液向第二油腔15和第二腔室20输出。对应地,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一方面通过第一压力过滤器143被吸导至第一油腔14中,另一方面经吸滤器152进行杂质滤除后再通过第二油道154输入到第二腔室20中,换句话说,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向第一油腔14和第二腔室20输出。而第二腔室20即离合器腔中的油液则分别通过第一通孔141、第二通孔151输入到对应的第一油腔14、第二油腔15中,如此一来,油液在第一油腔14、第二油腔15以及第二腔室20中进行循环流动,对各个运作部件进行润滑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第一油腔14内的油液液面是相对静态的,油液在第一油腔14内的输出与输入相对平衡,也就是说,在变速器运作过程中,位于第一油腔14内的零部件是全程被浸泡在油液中。
相对的,由于第二油腔15以及第二腔室20中安装的是旋转类部件,运作过程中,油液会因为部件的旋转而飞溅出腔体外,从而造成腔内油液的消耗,因此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液面会相对降低,但由于第一油腔14以及第二腔室20中的油液的输入补充,且根据现有对吸滤器防吸空的研究,第二油腔14内的最小油液量的设置是能满足吸滤器的运作的,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油腔15中的油液液面在运行过程是能始终覆盖吸滤器152的吸滤片的,从而避免了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液压系统因补油不及时而出现的吸空问题,保证了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运作效率和控制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包括齿轮腔和差速器腔,所述齿轮腔远离所述差速器腔的一侧内壁向外延伸有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一分隔筋在所述齿轮腔中分隔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差速器腔内壁朝所述第二油腔中部延伸有第二分隔筋,所述第二分隔筋的弧心与所述差速器腔的中心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的面积小于第二油腔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油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一分隔筋的一端处设有挡油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内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过滤器,所述第一压力过滤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压力过滤器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油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腔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油腔内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过滤器和吸滤器,所述第二压力过滤器朝所述第二油腔的中部延伸有第二油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腔靠近所述差速器的一侧设有导油筋,所述导油筋的弧心位于所述第二油腔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筋远离所述差速器腔内壁的一端超出所述第二油腔充满油液时的油液液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靠近所述第一油腔的侧壁上设有电机。
CN202321816459.XU 2023-07-11 2023-07-11 离合器壳体 Active CN220505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6459.XU CN220505758U (zh) 2023-07-11 2023-07-11 离合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6459.XU CN220505758U (zh) 2023-07-11 2023-07-11 离合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5758U true CN220505758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6459.XU Active CN220505758U (zh) 2023-07-11 2023-07-11 离合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5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7313U1 (ru) * 2024-05-21 2024-07-16 Анто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Губа Картер сцеплени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7313U1 (ru) * 2024-05-21 2024-07-16 Анто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Губа Картер сцеплени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2324B (zh) 正反驱动减速器
JP4074278B2 (ja) バッフルプレート排油構造
US5050447A (en) Oil reservoir device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20220042591A1 (en) Oil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front bearing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motor driving assembly
US836657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0018266B2 (en) Transmission
JP7071419B2 (ja) 乾式サンプを備える冷却潤滑システム
KR101265013B1 (ko) 자동 변속기
JP2011027142A (ja) 変速機のオイル吸引装置
CN220505758U (zh) 离合器壳体
CN101292100A (zh) 动力传动机构
CN219013315U (zh) 一种电驱桥减速器无动力两向高效润滑系统
US10590928B2 (en) Gear pump that removes air from pumped oil
JP2005308044A (ja) 平行軸式自動変速機
CN113236746B (zh) 变速器和车辆
US20190107191A1 (en) Vehicle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5416464A (zh) 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14999307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109654211B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218718703U (zh) 一种变速器集成式润滑系统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JPH08121567A (ja) オイルポンプ構造
CN205578059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集油结构
CN211501593U (zh) 档板和具有该档板的变速器
CN216430467U (zh) 一种农机变速箱用过滤型底壳
CN220850692U (zh) 一种变速箱结构、减速箱、电驱动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