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5687U - 扭振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扭振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5687U
CN220505687U CN202320750142.4U CN202320750142U CN220505687U CN 220505687 U CN220505687 U CN 220505687U CN 202320750142 U CN202320750142 U CN 202320750142U CN 220505687 U CN220505687 U CN 220505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al vibration
vibration damper
shaft
output par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01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曼·魏森博恩
帕斯卡尔·斯特拉塞
梅拉妮·西尔曼
安德烈亚斯·斯塔弗尔
克里斯托夫·斯特鲁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5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1),其具有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可以抵抗弹簧元件(30、40)的作用围绕旋转轴线(A)相对于彼此受限地扭转。扭振减振器(1)具有与旋转轴线(A)同轴地延伸的轴(50),其中输出部件(2)或输入部件(10)与轴(50)抗扭地连接。为了围绕旋转轴线(A)可旋转地支承扭振减振器(1),在轴(50)处,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在由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构成的装置上游设置有第一滚动轴承(61),并且在由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构成的装置下游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62)。

Description

扭振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所述扭振减振器尤其用于在机动车辆的动力总成中使用。
背景技术
在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中,在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时加速的活塞运动和气体力的周期性过程结合各个缸的点火次序引起曲轴和所连接的呈飞轮形式的飞轮质量的旋转不均匀性。因为动力总成由于旋转构件的惯性矩和刚性是一种具有表征性固有频率的能扭振的构造,所以由发动机引入的旋转不均匀性强制地引起扭振,所述扭振会未经减振地引起不期望的副作用,如部件的声音异常或提高的磨损。为了降低所述影响,使用扭振减振器。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扭振减振器,所述扭振减振器设置用于在机动车辆的动力总成中的尤其扭振的补偿,以便不将由内燃机产生的扭振转送给变速器,从而提高所述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对应的扭振减振器例如从US 2020/0032853 A1中已知。为了补偿对应的扭振,不仅在发动机侧而且在变速器侧分别安装旋转的飞轮质量。所述飞轮质量彼此同轴地并且可扭转地设置,并且抵抗弹簧元件的作用围绕扭振减振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受限地可扭转地支承。弹簧元件和飞轮质量一起形成构成为双质量飞轮的扭振减振器的核心件。根据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装置,飞轮质量中的一个飞轮质量与对应的空心轴抗扭地连接,其中所述轴又抗扭地支承在另一轴上。另一飞轮质量与齿轮抗扭地连接并且抵抗弹簧元件的作用相对于另一飞轮质量受限地可扭转地支承在空心轴上。通过两个彼此抗扭地连接的轴的两件式的设置,通过引入到齿轮中的力产生径向力以及轴向力,所述径向力和所述轴向力会引起与空心轴抗扭地连接的飞轮质量的倾斜。这又导致经由两个滚动轴承支承的轴的附加的负载。此外,所述力也会引起与空心轴抗扭地连接的飞轮质量相对于另一飞轮质量的倾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基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问题。
所述目的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的特征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本文中说明。在实施例中单独列出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可以定义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设计方案。此外,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和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其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的设计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包括: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以及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其中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抵抗弹簧元件的作用围绕扭振减振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受限地可扭转地支承;与旋转轴线同轴地延伸的轴,其中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与轴抗扭地连接,其中在轴处,为了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由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构成的装置上游设置有第一滚动轴承,并且在由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构成的装置下游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
预先加以考虑地要注意的是,在此使用的数词(“第一”、“第二”......)优先(仅)用于区分多个相同类型的对象、大小或过程,即尤其不强制性规定所述对象、大小或过程的彼此的相关性和/或顺序。如果需要相关性和/或顺序,则这在此明确说明或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具体描述的设计方案时是显而易见的。
如从现有技术中已知,输入部件涉及输入侧的飞轮质量并且输出部件涉及从动侧的飞轮质量,经由所述输入侧的飞轮质量引入旋转运动,所述从动侧的飞轮质量由驱动侧的飞轮质量驱动,并且随后在从动侧再次输出旋转能量。输出部件和/或输入部件优选地构成为钣金元件,其中输出部件和输入部件替选地优选地构成为铸件或锻件。输出部件和输入部件的制造不限于所述制造方法。
输入部件是扭振减振器的被驱动的初级侧,并且直接加载有外部扭矩,其中输入部件或输出部件优选地借助于螺栓连接机构与齿轮抗扭地连接,对应的扭矩经由所述齿轮引入到扭振减振器中。预先加以考虑地应指出,相反的设置也是优选的,即输入部件与轴抗扭地连接,其中另外的部件与此对应地设置,因此下面不限于所描述的设置。因此,扭矩的逆向引入也是可行的,其中扭矩经由与轴连接的飞轮质量引入到扭振减振器中。
此外优选地,输入部件或输出部件借助于滑动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轴上。滑动轴承构成用于减少输入部件与轴之间的摩擦阻力,并且防止或至少减少在输入部件直接贴靠在轴处时构件的磨损。
优选地,轴与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是一件式的。一件式制造在此例如定义为轴和输出部件由一件材料通过铣削的制造,使得不必以例如螺拴连接、压紧连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制造在轴与输出部件之间的随后的连接。
随后彼此抗扭地连接的轴和输出部件的两件式的实施方案就此而言证明为不利的:即通过引入到齿轮中的力,径向力以及轴向力作用到扭振减振器上。所述力会引起扭振减振器相对于轴倾斜,从而引起两个滚动轴承的附加的负载,但是也会引起输出部件相对于输入部件倾斜,从而会引起输入部件的和输出部件的止挡部的改变的间距。扭振减振器优选地在机动车辆的动力总成中使用。通过在那里存在的至少有时高的转速和存在的结构空间条件,在相关联的构件中不存在力矩或构件负载将引起元件相对于彼此剪切的问题,如其在轴与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之间的后续的连接中是潜在可能的。此外,通过一件式的制造实现节省结构空间的几何形状。
为了应对扭振减振器的对应的热膨胀并且对此进行补偿,第一滚动轴承和/或第二滚动轴承优选地构成为固定轴承或浮动轴承。
替选地,轴和输出部件和/或输入部件优选地是多件式的。根据扭振减振器的一个替选的实施方式,输出部件随后以形状配合的、摩擦配合的和/或材料配合的方式抗扭地连接在轴处的对应的容纳部位处。两件式的实施方式相对于一件式的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轴、输出部件和输入部件可以优选地分别或成对地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其中所述材料可以适配于相应的条件。因此,相对于较柔性的轴,齿轮例如可以有利地具有提高的刚性。通过对各个构件分开地制造,也可以使用适配于所述构件的相应的功能的其他加工技术。
此外,用于一件式构件的制造成本相对于两件式构件的制造成本提高。输出部件与轴的连接在相应的构件加工之后优选地通过铆接、螺接、熔焊、钎焊和/或夹紧来进行。
优选地,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径向延伸,并且在环周侧以及与旋转轴线同轴地构成有朝向弹簧元件取向的柱形部段,其中此外优选地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径向向外延伸的盖,所述盖在环周侧具有与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的柱形部段互补的适配形状,并且与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的柱形部段抗扭地连接。为了防止弹簧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即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运动从而从引导通道中运动出来,弹簧元件的背向输出部件或者说背向通道区域的边沿通过盖保持在通道区域中。为了将输出部件和盖彼此抗扭地连接,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和盖的与此互补的部分彼此压紧。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和盖的与此互补的部分可以优选地彼此焊接或拧紧。在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与盖的互补部分之间实现抗扭的连接的其他连接类型也是优选的。
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与盖的关于旋转轴线在径向外部的端部之间的互补的连接应理解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和/或摩擦配合的连接。例如,盖可以优选地在其径向向外指向的一侧上同样具有与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形状配合的柱形部段,盖利用所述部段在环周侧至少部分地贴靠在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的内环周或外环周处。但是替选地,输出部件和盖的柱形部段之间的连接的其他实施方案也是优选的。
优选地,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和盖在其之间构成相对于旋转轴线环绕的通道,其中所述通道关于旋转轴线不仅在径向方向上而且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包围弹簧元件。在此,输出部件的和盖的从旋转轴线开始径向伸展的部段构成用于防止弹簧元件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轴向滑落,并且轴向固定所述弹簧元件。与此相对,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和盖的与此互补的部分用于在径向方向上为弹簧元件提供引导。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附图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以及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不应通过所示出的实施例受到限制。尤其地,如果未另外明确说明,则也可行的是,提取附图中阐述的事实的部分方面,并且将其与本说明书和/或附图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知识相组合。尤其应指出,附图和尤其所示出的尺寸关系仅是示意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对象,使得可以在必要时补充地使用来自其他附图的阐述。附图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的输入部件的极其抽象的示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的输出部件的极其抽象的示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的极其抽象的示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5示出根据扭振减振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在轴与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之间的抗扭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扭振减振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在轴与输出部件或输入部件之间的抗扭的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1的输入部件10的极其抽象的示图。输入部件10是飞轮质量,并且优选地构成为钣金元件,替选地优选地构成为铸件或锻件。输入部件10构成为翼形法兰20,其中翼形法兰20具有两个彼此对称地构成的径向远离翼形法兰体部21延伸的翼部22。输入部件10原则上不限于翼形法兰20的实施方式。此外,翼形法兰体部21具有相对于其外环周面且与旋转轴线A同轴地构成的留空部24。翼形法兰20相对于旋转轴线A点对称地构成。因此,翼部22彼此相对置地构成。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径向或径向方向、轴向或轴向方向以及环周方向理解为总是关于旋转轴线A。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的输出部件2的极其抽象的示图。输出部件2构成为盘形的飞轮质量,其具有与环周侧同轴地构成的留空部3。也与翼形法兰20一样,输出部件2优选地构成为钣金元件,替选地优选地构成为铸件或锻件。输出部件2在环周侧并且彼此相对置地具有第一通道区域4和第二通道区域5,所述第一通道区域和所述第二通道区域在输出部件2的环周的一部分上延伸。此外,输出部件2在径向外侧具有第一止挡部6和第二止挡部8,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同样彼此点对称地构成,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同样在输出部件2的环周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将第一和第二通道区域4、5彼此分隔开。第一止挡部6具有第一止挡面7,所述第一止挡面在环周方向上朝向第一通道区域4。在第一止挡部6处在环周方向上与第一止挡面7相反地构成的第二止挡面18朝向第二通道区域5。第二止挡部8具有第一止挡面17,所述第一止挡面在环周方向上朝向第一通道区域4,而相对置的第二止挡面9朝向第二通道区域5。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1的极其抽象的示图,其中先前描述的输出部件2和输入部件10彼此叠置或者说与旋转轴线A同轴地设置,使得输出部件2的和输入部件10的留空部3、24彼此对准。根据图3,除了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以外,扭振减振器1还包括第一弹簧元件30和第二弹簧元件40,所述第一弹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簧元件分别构成为压力弹簧。呈翼形法兰20的形式的输入部件10相对于输出部件2可扭转地构成。第一弹簧元件30在环周方向上可运动地支承在输出部件2的第一通道区域4中,并且第二弹簧元件40在环周方向上可运动地支承在第二通道区域5中,其中第一和第二通道区域4、5用作弹簧元件30、40的引导部。弹簧元件30、40在此在未被压缩的状态下具有延伸,所述延伸对应于通道区域4、5在输出部件2的环周上的延伸。第一止挡部6的第一止挡面7构成用作第一弹簧元件30的第一端部31的支撑部,其中第二止挡部8的第二止挡面9构成用作第二弹簧元件40的第一端部41的支撑部。第二止挡部8具有用于支撑第一弹簧元件30的第一止挡面17。此外,第一止挡部6具有用于支撑第二弹簧元件40的第二止挡面18。第一和第二止挡部6、8的与止挡面7、9相反的止挡面17、18构成用于在环周侧对相应另一弹簧元件30、40限界,但是只要在相反的方向上产生角动量,则同样可以吸收力。与第一和第二止挡部6、8的止挡面7、9、17、18相对置地,翼形法兰20同样具有止挡面23,所述止挡面构成用作第一或第二弹簧元件30、40的第二端部32、42的支撑部。
呈翼形法兰20形式的输入部件10是扭振减振器1的被驱动的初级侧并且直接加载有外部扭矩并且围绕旋转轴线A扭转。间接经由弹簧元件30、40与翼形法兰20有效连接的输出部件2在下文中被认为是扭振减振器1的通过初级侧驱动的次级侧。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初级侧可以优选地通过内燃机驱动,其中次级侧优选地将扭矩传递给紧固在其上的变速器,尤其传递给未示出的变速器输入轴。替选地,轴也可以是起动发电机的轴。
如果输入部件10相对于输出部件2发生扭转,则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30、40被压缩或施加抵抗扭转的反向力矩。如果作用于输入部件10上的驱动侧力矩降低或所施加的力矩没有经受波动而是相同地施加,则弹簧元件30、40可以至少部分地松弛并且释放其存储的能量,以便使输入部件10相对于输出部件2的扭转回转。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振减振器1的示意性纵截面,以用于图解说明扭振减振器1的其它部件。扭振减振器1包括轴50,所述轴在径向外侧与呈飞轮质量形式的盘形的输出部件2连接。在下文中,假定轴50与输出部件2之间的抗扭的连接,其中预先加以考虑地指出,相反设置也是可行的,即输入部件10与轴50抗扭地连接,其中其他部件与此对应地设置。
输出部件2具有关于旋转轴线A彼此相对置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区域4、5,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区域在输出部件2的环周的一部分上延伸,其中输出部件2的外环周区域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折边成罐形并且形成与旋转轴线A同轴的柱形部段100。此外,输出部件2在径向外侧具有第一和第二止挡部6、8,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同样在输出部件2的环周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将第一和第二通道区域4、5彼此分隔开。
此外,与输出部件2相对置地,扭振减振器1具有与旋转轴线A同轴地构成的输入部件10。此外,输入部件10借助于中间部件82在背向输出部件2的一侧上通过螺栓连接机构81与齿轮80抗扭地连接。齿轮80构成用于吸收对应的扭矩并且将其引入到扭振减振器1中。可以优选地经由齿轮80建立与内燃机的曲轴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连接。由输入部件10、中间部件82和齿轮80构成的连接具有连续的留空部24,并且借助于滑动轴承60相对于输出部件2至少部分地可旋转地支承在轴50上。输入部件10通过旋拧到轴侧的螺纹71上的螺母70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固定在轴50上,其中滑动轴承60的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在中间部件82与螺母70之间夹紧。因此,也防止滑动轴承60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的轴向移动,并且确保可靠的配合。相对置地,输入部件10利用呈摩擦轴承63的形式的环绕的摩擦面支撑或者说可旋转地支承在输出部件2上。
也与输出部件2一样,输入部件10从轴50开始具有径向的和盘形的延伸。此外,输入部件10具有分别与输出部件2的止挡部6、8相对置的止挡部23。弹簧元件30、40分别在环周方向上支承在通道区域4、5中和止挡部6、8、23之间,其中通道区域4、5用作弹簧元件30、40的引导部。因为弹簧元件30、40以第一端部31、41支撑在输出部件2的止挡部6、8上并且以其第二端部32、42支撑在输入部件10的止挡部23上,所以弹簧元件30、40抵抗输入部件10相对于输出部件2的扭转。
为了防止弹簧元件30、40在轴向方向上即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运动从而从引导通道4、5中运动出来,弹簧元件30、40的背向输出部件2或者说背向通道区域4、5的边沿通过盖90保持在通道区域4、5中。盖90与输出部件2和输入部件10同轴地设置、同样盘形地构成并且在朝向旋转轴线A的内侧上具有中央留空部91,其中在所述侧不存在与其它构件的连接,尤其不存在与输入部件10的连接。
此外,盖90在其径向向外指向的一侧上同样具有与输出部件2的柱形部段100互补的、折边的且柱形的部段101,盖90利用所述部段在环周侧贴靠在输出部件2的柱形部段100的内环周处。为了将输出部件2和盖90彼此抗扭地连接,输出部件2的和盖90的柱形部段100、101彼此压紧并且在其之间一起构成环绕的通道102。因此,弹簧元件30、40不仅在径向方向上通过盖的柱形部段101的内侧保持,而且在轴向方向上通过通道区域4、5和盖90的径向向外指向的侧保持。
在扭振减振器1的两侧,轴50设有两个轴承座51、52,所述轴承座构成用于容纳两个滚动轴承61、62,其中轴50通过这两个滚动轴承61、62围绕纵向轴线A可旋转地支承。
图5示出根据扭振减振器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在轴50与输出部件2或输入部件10之间的抗扭的连接的示意图。在下面针对图5和图6在此也仅谈及与轴50连接的输出部件2,其中输入部件10优选地替选地也与轴连接。
根据扭振减振器1的第一实施方式,轴50和输出部件2一件式制造。一件式制造在此例如定义为轴50和输出部件2由一件材料通过铣削的制造,使得不必以例如螺栓连接、压紧连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制造在轴50与输出部件2之间的随后的连接。
随后彼此抗扭地连接的轴50和输出部件2的两件式的实施方案在所述方面已证明为是不利的:即通过引入到齿轮80中的力,径向力以及轴向力作用到扭振减振器1上。所述力会引起扭振减振器1相对于轴50倾斜,从而引起两个滚珠轴承的附加的负载,但是也会引起输出部件2相对于输入部件10倾斜,并且会引起输入部件10的和输出部件2的止挡部6、8、23的随之改变的间距。由于高转速和结构空间条件,在一件式的构成方案中不存在力矩或构件负载将引起元件相对于彼此剪切的问题,如其在轴50与输出部件2之间的后续的连接中是潜在可能的。此外,由轴50和输出部件2构成的连接的一件式的制造是节省结构空间的。
图6示出根据扭振减振器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在轴50与输出部件2之间的抗扭的连接的示意图。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轴50不与输出部件2一件式地连接。在扭振减振器1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输出部件2随后以形状配合、摩擦配合和/或材料配合的方式抗扭地连接在轴50处的对应的容纳部位处。两件式的实施方式相对于一件式的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轴50和输出部件2例如可以由适配于相应条件的不同的材料制造。此外,通过分开的制造也增加相应构件的加工范围。用于一件式构件的制造成本也相对于两件式构件的制造成本提高。输出部件2与轴50的连接在相应的构件加工之后优选地通过铆接、螺接、熔焊、钎焊和/或夹紧进行。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1,所述扭振减振器具有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可以抵抗弹簧元件30、40的作用围绕旋转轴线A相对于彼此受限地扭转。扭振减振器1具有与旋转轴线A同轴地延伸的轴50,其中输出部件2或输入部件10与轴50抗扭地连接。为了围绕旋转轴线A可旋转地支承扭振减振器1,在轴50处,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在由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构成的装置上游设置有第一滚动轴承61并且在由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构成的装置下游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62。
附图标记列表
1 扭振减振器
2 输出部件
3 留空部
4 第一通道区域
5 第二通道区域
6 第一止挡部
7 第一止挡面
8 第二止挡部
9 第一止挡面
10 输入部件
17 第一止挡面
18 第二止挡面
20 翼形法兰
21 翼形法兰体部
22 翼部
23 止挡部
24 留空部
30 第一弹簧元件
31 第一端部
32 第二端部
40 第二弹簧元件
41 第一端部
42 第二端部
50 轴
51 轴承座
52 轴承座
60 滑动轴承
61 滚动轴承
62 滚动轴承
63 摩擦轴承
70 螺母
71 螺纹
80 齿轮
81 螺栓连接机构
82 中间部件
90 盖
91 留空部
100 输出部件的柱形部段
101 盖的柱形部段
102 通道
A 旋转轴线

Claims (10)

1.一种扭振减振器(1),所述扭振减振器包括:输入部件(10)和输出部件(2)以及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其中所述输入部件(10)和所述输出部件(2)抵抗所述弹簧元件的作用围绕所述扭振减振器(1)的旋转轴线(A)相对于彼此受限地可扭转地支承;与所述旋转轴线(A)同轴地延伸的轴(50),其中所述输出部件(2)或所述输入部件(10)与所述轴(50)抗扭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50)处,为了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在所述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在由所述输入部件(10)和所述输出部件(2)构成的装置上游设置有第一滚动轴承(61),并且在由所述输入部件(10)和所述输出部件(2)构成的装置下游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50)与所述输出部件(2)或所述输入部件(10)是一件式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50)和所述输出部件(2)和/或所述输入部件(10)是多件式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50)和所述输出部件(2)或所述输入部件(10)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61)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轴承(62)构成为固定轴承或浮动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件(2)或所述输入部件(10)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的径向延伸,并且在环周侧且与所述旋转轴线(A)同轴地构成有朝向所述弹簧元件取向的柱形部段(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设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径向向外延伸的盖(90),所述盖在环周侧具有与所述柱形部段(100)互补的适配形状并且与所述输出部件(2)的或所述输入部件(10)的柱形部段(100)抗扭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件(2)或所述输入部件(10)和所述盖(90)在其之间构成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环绕的通道(102),其中所述通道(102)关于所述旋转轴线(A)不仅在径向方向上而且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弹簧元件。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10)或所述输出部件(2)借助于滑动轴承(60)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50)上。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扭振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10)或所述输出部件(2)借助于螺栓连接机构(81)与齿轮(80)抗扭地连接。
CN202320750142.4U 2022-05-05 2023-04-07 扭振减振器 Active CN2205056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111142.3 2022-05-05
DE102022111142 2022-05-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5687U true CN220505687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0142.4U Active CN220505687U (zh) 2022-05-05 2023-04-07 扭振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5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5317B2 (en) Centrifugal pendulum
US7905159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US6308678B1 (en) Vibration damper for the crankshaft of a piston engine
US20090152066A1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Device for an Automotive Drive Train
US9995366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absorption system
GB2290597A (en) Three-part flywheel device for balancing changing moments and vibrations in a vehicle drive train
EP2685127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10038312A (ja) ダンパ装置
JPH0861430A (ja) 摩擦クラッチと共働するトルク伝達装置
GB2151332A (en)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rotary impulses
JP2007107718A (ja) ラジアル支承装置
US20090151344A1 (en) Automotive Drive Train Having an Eight-Cylinder Engine
US20080034918A1 (en) Multi-mode vibration damper having a spoked hub
JPH03149433A (ja) 内燃機関用はずみ車
US20220003303A1 (en) Belt pulley decoupler having a toothing, auxiliary assembly drive and drive motor having a corresponding belt pulley decouple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rresponding belt pulley decoupler
US20090272108A1 (en) Automotive Drive Train Having a Three-Cylinder Engine
CN107735595A (zh) 毂件和扭振减振器
CN107636355B (zh) 具有滑导壳的皮带盘去耦器
US9964177B2 (en) Dual mass flywheel
CN112824124A (zh) 驱动单元
CN220505687U (zh) 扭振减振器
US6586852B2 (en) Drive system
US20090283376A1 (en) Automotive Drive Train Having a Five-Cylinder Engine
JPH03149435A (ja) 内燃エンジンのフライホイール
US20060272446A1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