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4015U - 害虫捕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害虫捕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4015U
CN220494015U CN202321971631.9U CN202321971631U CN220494015U CN 220494015 U CN220494015 U CN 220494015U CN 202321971631 U CN202321971631 U CN 202321971631U CN 220494015 U CN220494015 U CN 220494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st
module
crawling
killing
annul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16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雪丹
卢耀臻
陈瑶洋
聂李慧
肖德玲
赵建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9716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4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4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4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消杀技术领域,公开了害虫捕杀装置,害虫捕杀装置包括诱捕模块、消杀模块、回收模块,诱捕模块包括诱饵组件和爬行通道;消杀模块包括等离子体放电单元和高压电场区域,等离子体放电单元适于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以对从爬行通道的出口端落入到高压电场区域内的害虫进行电击消杀;回收模块设置在消杀模块下方,用于收集被消杀的害虫。本实用新型中等离子体放电单元能够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当害虫经过高电场强度的区域时,会被电击致死,从而实现高效消杀害虫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利用害虫捕杀装置对室内空间和机器内部的异味进行消除,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一机多用。

Description

害虫捕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消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害虫捕杀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室内害虫如蟑螂、苍蝇、蚊虫等经常出没于饭店、超市、卧室、家庭厨房等地方,给家庭或和公共场合带来不少麻烦,不仅影响人们生活,而且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蟑螂它们繁殖力强,取食范围广,活动迅敏不易捕捉,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目前,消灭蟑螂的方法主要有喷洒药物和蟑螂捕捉器。蟑螂捕捉器由于其具有无毒和美观的特点,被人们广泛使用。现有的蟑螂捕捉器一般会在捕捉器内放置引诱剂,在蟑螂捕捉器的底部放置粘板,当蟑螂被引诱剂吸引进入蟑螂捕捉器后,会被粘板黏住,无法逃脱,从而达到捕杀蟑螂的目的。然而,当粘板粘满蟑螂后,需要更换粘板,整个操作复杂繁琐,并且在更换粘板过程中,很容易使引诱剂散落出去,而且粘板在长期过程中粘黏力会减弱,使粘黏后的蟑螂很容易逃脱掉,导致蟑螂捕捉率低,灭杀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捕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捕捉器对害虫的捕捉率低,灭杀效果不好,粘板更换操作复杂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捕杀装置,包括诱捕模块、消杀模块、回收模块,诱捕模块包括设于设定高度位置的诱饵组件和适于引导害虫向诱饵组件攀爬的爬行通道;消杀模块包括等离子体放电单元和位于爬行通道的出口端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等离子体放电单元适于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从而对从爬行通道的出口端落入到高压电场区域内的害虫进行电击消杀;回收模块设置在消杀模块下方,用于收集被消杀的害虫。
有益效果:在害虫从爬行通道的出口端掉落到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能够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当害虫经过如此高电场强度的区域时,会被电击致死,从而实现电击高效除害虫,灭杀效果更好,并且通过设置的回收模块能够对灭杀后的害虫进行收集。此外,通过设置的等离子体放电单元不仅能够对害虫进行消杀,而且还可用来去除异味,净化空气,在不进行害虫消杀时,可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单元进行等离子放电净化空气,去除异味,等离体子去除异味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害虫捕杀装置兼具了净化器的功能,从而实现了一机多用的目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等离子体放电单元包括放电电极和地电极,放电电极设于高压电场区域内,放电电极接高压电源以通过电晕放电的方式对害虫进行电击消杀;地电极设于高压电场区域内,地电极适于接地,且与放电电极呈设定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消杀模块还包括承接部件、感应部件、控制单元,等离子体放电单元安装在承接部件上;感应部件设于承接部件上,用于感应承接部件向其传递的压力信号变化;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感应部件反馈的感应信号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完成对害虫的消杀。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感应部件,来感应承接部件向其传递的压力信号的变化,能够自动感应到是否有害虫掉落以及害虫的重量信息,便于后续判断害虫是否消杀完毕以及消杀功率,实现对害虫更高效、更彻底的消杀处理的目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接部件包括承接架,承接架包括第一环形框体、第二环形框体、多个连接肋条,第二环形框体间隔设置在第一环形框体外周侧;多个连接肋条沿周向间隔固定连接在第一环形框体和第二环形框体之间;其中,放电电极盘绕设置在多个连接肋条之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回收模块包括收集盒,收集盒顶部设置有开口;收集盒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回收门以及与回收门连接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适于驱动回收门打开或者闭合收集盒顶部的开口。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回收门和驱动部件,在对害虫消杀过程中,则控制回收门呈闭合状态,当感应部件判断到害虫消杀完毕时,驱动部件则驱动回收门打开,对害虫进行收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回收门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收集盒两侧的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驱动部件包括与第一半门体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以及与第二半门体连接的第二驱动件。
有益效果:通过将回收门设置为对开设置的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避免一体式的回收门由于体积较大,开闭所需空间较大,不方便开合,且易于收集盒内的部件干涉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回收门可转动地连接在承接部件上;收集盒可拆卸地连接在承接部件的下方。
有益效果:收集盒通过与承接部件可拆卸地连接,方便拆装,便于用户定期对收集盒内部收集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诱捕模块还包括攀爬支架,攀爬支架包括爬行管和悬空弹片,爬行管内具爬行通道,爬行管的两端分别被构造为害虫入口和害虫出口;悬空弹片设置在爬行管的害虫出口处,害虫在从害虫出口爬出至悬空弹片上时会下压悬空弹片,使得悬空弹片向下弯曲从而使得害虫滑落到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悬空弹片,害虫在寻味沿着爬行通道,爬到悬空弹片上后,悬空弹片具有弹性,由于重力作用,弹片下压,害虫则会掉落在中间层的消杀模块中被消杀,通过设置的悬空弹片可引诱害虫爬处,不会停在爬行管内,并且通过悬空弹片的巧妙设计,也使得害虫自动滑落下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爬行管内设置有单向拨片,单向拨片设置在靠近害虫入口的位置,用于防止害虫反向从害虫入口爬出。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单向拨片害虫爬进去时,可以毫不费力就顶开单向拨片进入到爬行管内,但掉头返回时,就难于上青天,使得害虫有去无回,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害虫在从害虫入口爬到爬行管内后,又掉头想要从害虫入口跑出的现象发生,提高捕捉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攀爬支架还包括第三环形框体和第四环形框体,诱饵组件设置在第三环形框体内;第四环形框体间隔设置在第三环形框体外周侧,第三环形框体高于第四环形框体;爬行管靠近害虫入口的一端固定在第四环形框体上,爬行管靠近害虫出口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环形框体上;爬行管具有多个,多个爬行管沿周向间隔固定设置在第三环形框体和第四环形框体之间。
有益效果:整个攀爬支架类似于一个罩体结构,罩设在消杀模块和回收模块上方,诱饵组件设置在整个攀爬支架的中心,害虫则沿着四周的爬行管向中心的诱饵组件爬行,通过设置的多个爬行管可实现同时捕捉多个害虫,害虫捕捉效率更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诱饵组件包括:诱饵盒和支撑柱,诱饵盒内部盛装有引诱剂,诱饵盒镂空设置,诱饵盒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盒体和盒盖;支撑柱适于将诱饵盒支撑固定在位于消杀模块上方的设定高度位置,支撑柱一端固定在回收模块上,另一端与诱饵盒可拆卸地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镂空设置的诱饵盒可以使得器内部的引诱剂的气味更容易散发出来,并且诱饵盒通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盒体和盒盖,方便添加引诱剂,此外通过设置的支撑柱将诱饵盒支撑在消杀模块上方的设定高度位置,确保害虫必须沿爬行通道才能靠近诱饵盒,此外支撑柱通过与诱饵盒可拆卸地连接,方便拆装更换诱饵盒。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害虫捕杀装置还包括:防护罩,罩设在诱捕模块和消杀模块上方,防护罩采用镂空设计。通过设置的防护罩提高整个装置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此外防护罩采用镂空的设计,能够实现害虫捕杀装置内部和外部的连通,以方便实现通过该害虫捕杀装置实现对室内环境除异味的目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害虫捕杀装置还包括:异味检测部件,设置在消杀模块或者回收模块上,用于检测害虫捕杀装置内部和/或外部环境空间的异味信息。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异味检测部件能够与等离子体放电单元相配合,能够实现对室内或者害虫捕杀装置内部除异味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害虫捕杀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害虫捕杀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攀爬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害虫捕杀装置去掉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害虫捕杀装置去掉防护罩后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害虫捕杀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诱饵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接架的第二环形框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害虫捕杀装置一种实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诱捕模块;
11、诱饵盒;111、盒体;112、盒盖;113、螺纹连接端;
12、攀爬支架;121、爬行管;1210、爬行通道;1211、害虫入口;1212、害虫出口;122、悬空弹片;123、单向拨片;124、第三环形框体;125、第四环形框体;
20、消杀模块;21、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1、放电电极;212、地电极;
22、承接部件;221、承接架;2211、连接肋条;2212、旋扣;
23、感应部件;
30、回收模块;31、收集盒;310、回收舱;311、支撑柱;32、回收门;321、转轴;33、驱动部件;331、电机;332、电机支架;333、输出轴;
40、防护罩;
50、异味检测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常见的室内害虫如蟑螂、苍蝇、蚊虫等经常出没于饭店、超市、卧室、家庭厨房等地方,给家庭或和公共场合带来不少麻烦,不仅影响人们生活,而且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蟑螂它们繁殖力强,取食范围广,活动迅敏不易捕捉,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目前,消灭蟑螂的方法主要有喷洒药物和蟑螂捕捉器。若长期采用喷洒药物这种化学灭蟑方法,使蟑螂的耐药性增强,后期难以消灭,而且这些蟑螂药物毒性大,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健康带来伤害。现有的蟑螂捕捉器一般会在捕捉器内放置引诱剂,在蟑螂捕捉器的底部放置粘板,当蟑螂被引诱剂吸引进入蟑螂捕捉器后,会被粘板黏住,无法逃脱,从而达到捕杀蟑螂的目的。
然而当粘板粘满蟑螂后,需要更换粘板,而引诱剂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无需经常更换,由于现有的蟑螂捕捉器的收集盒普遍是一体机构,粘板放置在蟑螂捕捉器的底部,导致清洁蟑螂捕捉器和更换粘板的操作复杂繁琐,需要打开顶部,把放置引诱剂的盘拿出去后,然后再将粘板从下往上拿出去,整个操作复杂,不方便更换粘板,而且在更换粘板过程中,很容易使引诱剂散落出去。而且粘板在长期过程中粘性也会下降,蟑螂易从粘板上逃脱,导致蟑螂捕捉率低,灭杀效果不好。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理方便、捕捉率高、灭杀效果好的害虫捕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蟑螂捕捉器清理不方便、易逃脱、捕捉效率低、灭杀效果不好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捕杀装置,该害虫捕杀装置包括诱捕模块10、消杀模块20、回收模块30。
具体地,诱捕模块10包括设于设定高度位置的诱饵组件和适于引导害虫向诱饵组件攀爬的爬行通道1210;消杀模块20包括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和位于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适于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从而对从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落入到高压电场区域内的害虫进行电击消杀;回收模块30设置在消杀模块20下方,用于收集被消杀的害虫。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害虫捕杀装置,在害虫从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掉落到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能够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当害虫经过如此高电场强度的区域时,会被电击致死,从而实现电击高效除害虫,灭杀效果更好,并且通过设置的回收模块30能够对灭杀后的害虫进行收集。此外,通过设置的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不仅能够对害虫进行消杀,而且还可用来去除异味,净化空气,在不进行害虫消杀时,可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进行等离子放电净化空气,去除异味,等离体子去除异味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害虫捕杀装置兼具了净化器的功能,从而实现了一机多用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诱饵组件与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呈设定间隔设置,诱饵组件能够散发出气味引诱害虫沿着爬行通道1210向靠近其的方向爬行,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高于进口端,且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位于高压电场区域的上方,害虫在寻味沿着爬行通道1210爬到出口端时会掉落下去,进入到高压电场区域内。回收模块30可拆卸地设置在消杀模块20下方,方便对回收模块30内的害虫进行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至图6所示,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包括放电电极211和地电极212,放电电极211设于高压电场区域内,放电电极211接高压电源以通过电晕放电的方式对害虫进行电击消杀;地电极212设于高压电场区域内,地电极212适于接地,且与放电电极211呈设定间隔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放电电极211作为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的高压电极,消杀模块20的原理是采用等离子电晕放电,电离空气,形成正离子和电子,从而在高压电场区域内形成高压电场,当害虫经过如此高电场强度,会被电离杀死。放电电极211适于与高压电源的高压端相连,地电极212适于接地。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电晕放电是指当电场的正极或负极中存在一个曲率半径很小的放电电极211,放电电极211一般包括金属丝,如钨丝、铜丝,在放电电极211附近的电压差很高,当电场强度大于空气的电离场强,空气就会被电离,形成高压电场,电击灭杀害虫。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消杀模块20还包括承接部件22、感应部件23和控制单元,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安装在承接部件22上;感应部件23设于承接部件22上,用于感应承接部件22向其传递的压力信号变化;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感应部件23反馈的感应信号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完成对害虫的消杀。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感应部件23来感应承接部件22向其传递的压力信号的变化,能够自动感应到是否有害虫掉落以及害虫的重量信息,便于后续判断害虫是否消杀完毕以及消杀功率,实现对害虫更高效、更彻底的消杀处理的目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可选地,感应部件23可以为设置在承接部件22上的压力传感器或者重量传感器。优选地,压力传感器或者重量传感器设置在承接部件22的底部位置来感知整个承接部件22传递的压力变化。
具体地,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的电极结构设置为网状结构,或者电极结构与承接部件22组合形成可承接害虫的网状结构,上述的电极结构包括放电电极211和地电极212。通过将电极结构设置网状结构,或者将电极结构与承接部件22组合形成可承接害虫的网状结构,能够承接掉落下来的害虫,从而使得害虫在掉落的过程能够与放电电极211接触,电击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接部件22包括承接架221,承接架221包括:第一环形框体、第二环形框体和个连接肋条2211,第二环形框体间隔设置在第一环形框体外周侧;多个连接肋条2211沿周向间隔固定连接在第一环形框体和第二环形框体之间;其中,放电电极211盘绕设置在多个连接肋条221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肋条2211上形成有一圈或者多圈可供放电电极211穿过的穿设孔位,放电电极211穿设在连接肋条2211上形成的多圈穿设孔位内。可选地,穿设孔位设于连接肋条2211的上方。
在一些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多个连接肋条2211被构造为沿轴向间隔设置的两层,两层连接肋条2211之间形成可夹持固定放电电极211的夹持空间,将放电电极211设置在两层连接肋条2211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内,能够实现对放电电极211的有效固定,稳定性更好,有效的避免放电电极211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地,两层连接肋条2211之间彼此错开设置,如此设计,能够提高放电电极整个周向上各部位的平衡稳定性。可选地,底层的连接肋条2211为L型杆状结构,顶层的连接肋条2211为平直杆状结构。可选地,感应部件23设置在底层的连接肋条2211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放电电极211采用钨丝。放电电极211缠绕在多个连接肋条2211之间,与多个连接肋条2211共同形成网状结构,以承接掉落的害虫。可选地,放电电极211可以盘绕一圈或者多圈,地电极212为近似环形结构,其固定设置在上层连接肋条2211上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地电极212限位在第二环形框体与顶层的多个连接肋条2211之间形成的环状L型平台内。可选地,放电电极211为两圈,地电极212设置在两圈放电电极211之间,且与两圈放电电极211之间均呈设定间隔。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地电极212设置为网状结构,且设置在承接架221的下方,网状的地电极212可拆卸地安装固定在承接架221的底部,网状的地电极212可作为承接部件22的一部分结构。
可选地,地电极212为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地电极212与承接架22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在其他变形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放电电极211设置为网状结构。可选地,放电电极211采用钨丝电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模块30包括收集盒31,收集盒31顶部设置有开口,收集盒31内具回收舱310;收集盒3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回收门32以及与回收门32连接的驱动部件33,驱动部件33适于驱动回收门32打开或者闭合收集盒31顶部的开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回收门32和驱动部件33,在对害虫消杀过程中,则控制回收门32呈闭合状态,当感应部件23判断到害虫消杀完毕时,驱动部件33则驱动回收门32打开,对害虫进行收集。
具体地,结合图2、图6、图8所示,驱动部件33包括电机331、电机支架332,电机支架332适于将电机331安装固定在回收模块30上,电机331的输出轴333与回收门32的转轴321固定连接,从而可实现驱动回收门32旋转。可选地,感应部件23可以设置在回收门32上。或者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回收门32和承接架221上分别设置有感应部件23。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感应部件23设置在回收门32上,既能够感应整个承接部件22压力的变化,又能够感应到回收门32上是否有害虫掉落,以及害虫是否从回收门32上落入到收集盒31内。
示例性地,感应部件23为设置在回收门32上的重力传感器。当害虫从诱捕模块10从掉落后,消杀模块20的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开启,感应部件23可根据感应信号判断消杀功率,电压约2000-3500V。当感应部件23的感应信号不变并持续设定时间后,如持续10s感应部件23的感应信号未发生变化,驱动部件33则控制回收门32开启。
在上述实施例中,感应部件23为设置在回收门32上的重力传感器。害虫沿着爬行通道1210从悬空弹片122滑落,进入有放电电极211和地电极212组成的电网上,害虫可以悬挂在网格内进行电离,若因重力下落至下方的回收门32上,回收门32上有重力传感器感应,通过信号强弱进行调控等离体放电单元的电压,使得害虫即使落在电网底部也无法逃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回收门32既可作为回收模块30的一部分结构,用来打来或者闭合回收舱310,又可作为承接部件22的一部分结构,用来承接害虫,避免害虫直接掉落到回收舱310内。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回收门32具有开合功能,当启动消杀模式时,回收门32闭合,若持续设定时间感应部件23的感应信号无变化后,则表明害虫已被电死不动了,则控制回收门32打开,使得消灭后的害虫掉落到回收舱3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回收门32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收集盒31两侧的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驱动部件33包括与第一半门体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以及与第二半门体连接的第二驱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回收门32设置为对开设置的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避免一体式的回收门32由于体积较大,开闭所需空间较大,不方便开合,且开闭过程中易与收集盒31内的其他部件干涉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回收门32由两个半圆形的片状结构,通过电机331的输出轴333带动转轴321,转轴321带动门体开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收集盒31的截面为圆形,回收门32为圆形状,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分别为半圆形,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向下翻转打开,其上的害虫尸体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收集盒31内,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向上翻转闭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消杀完毕时,控制开闭门打开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分别控制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在设定范围内反复摆动,从而实现抖动开闭门,使得害虫更容易下落到收集盒31内,避免粘连在回收门3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门32可转动地连接在承接部件22上;收集盒31可拆卸地连接在承接部件22的下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收集盒31通过与承接部件22可拆卸地连接,方便拆装,便于用户定期对收集盒31内部收集的害虫尸体进行清理。回收门32通过转轴321转动连接在承接架2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图6、图9,收集盒31的顶部开口外周设置有一圈或者多圈卡槽,第二环形框体的底部设置有配合卡槽,并设有旋扣2212,收集盒31可旋拧并卡扣在第二环形框体的旋扣2212上实现固定。当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收集盒31也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纹等方式连接在第二环形框体上。收集盒31可通过旋转扣合在第二环形框体上或直接扣合在第二环形框体上,方便拆装。回收门32与第二环形框体通过转轴321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诱捕模块10还包括攀爬支架12,攀爬支架12包括爬行管121,爬行管121内具爬行通道1210,爬行管121的两端分别被构造为害虫入口1211和害虫出口1212;攀爬支架12还包括悬空弹片122,悬空弹片122设置在爬行管121的害虫出口1212处,害虫在从害虫出口1212爬出至悬空弹片122上时会下压悬空弹片122,使得悬空弹片122向下弯曲从而使得害虫滑落到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悬空弹片122,害虫在寻味沿着爬行通道1210,爬到悬空弹片122上后,悬空弹片122具有弹性,由于重力作用,弹片下压,害虫则会掉落在中间层的消杀模块20中被消杀,通过设置的悬空弹片122可引诱害虫爬处,不会停在爬行管121内,并且通过悬空弹片122的巧妙设计,也使得害虫自动滑落下去。
具体地,悬空弹片122为一薄弹片,其一端连接在爬行管121的害虫出口1212的底壁上,另一端向远离害虫出口1212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爬行管121内设置有单向拨片123,单向拨片123设置在靠近害虫入口1211的位置,用于防止害虫反向从害虫入口1211爬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单向拨片123害虫爬进去时,可以毫不费力就顶开单向拨片123进入到爬行管121内,但掉头返回时,就难于上青天,使得害虫有去无回,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害虫在从害虫入口1211爬到爬行管121内后,又掉头想要从害虫入口1211跑出的现象发生,提高捕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攀爬支架12还包括第三环形框体124和第四环形框体125,诱饵组件设置在第三环形框体124内,第四环形框体125间隔设置在第三环形框体124外周侧,第三环形框体124高于第四环形框体125;爬行管121靠近害虫入口1211的一端固定在第四环形框体125上,爬行管121靠近害虫出口1212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环形框体124上;爬行管121具有多个,多个爬行管121沿周向间隔固定设置在第三环形框体124和第四环形框体125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整个攀爬支架12类似于一罩体结构,罩设在消杀模块20和回收模块30上方,诱饵组件设置在整个攀爬支架12的中心,害虫则沿着四周的爬行管121向中心的诱饵组件爬行,通过设置的多个爬行管121可实现同时捕捉多个害虫,害虫捕捉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至图7所示,诱饵组件包括诱饵盒11,诱饵盒11内部盛装有引诱剂,诱饵盒11镂空设置,诱饵盒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盒体111和盒盖112;诱饵组件还包括支撑柱311,支撑柱311适于将诱饵盒11支撑固定在位于消杀模块20上方的设定高度位置,支撑柱311一端固定在回收模块30上,另一端与诱饵盒11可拆卸地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镂空设置的诱饵盒11可以使得器内部的引诱剂的气味更容易散发出来,并且诱饵盒11通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盒体111和盒盖112,方便添加引诱剂,此外通过设置的支撑柱311将诱饵盒11支撑在消杀模块20上方的设定高度位置,确保害虫必须沿爬行通道1210才能靠近诱饵盒11,此外支撑柱311通过与诱饵盒11可拆卸地连接,方便拆装更换诱饵盒11。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支撑柱311一端固定在回收模块30的收集盒31的底壁中心位置上,另一端穿过承接架221的第一环形框体的中心,与诱饵盒11连接,可选地,支撑柱311上端构造有一安装槽,诱饵盒11的一端适于插接到该安装槽内。优选地,安装槽内设置有内螺纹,诱饵盒11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适于通过螺纹连接诱饵盒11和支撑柱311,连接更加牢靠稳固。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至图7所示,诱饵盒11是一个单独的模块,顶部是一个半球形的盒盖112,中间的盒体111是圆筒状的腔体,盒盖112和盒体111通过螺纹连接;盒体111底部是封闭的,设有适于与回收舱310顶部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端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害虫捕杀装置还包括防护罩40,防护罩40罩设在诱捕模块10和消杀模块20上方,防护罩40采用镂空设计。通过设置的防护罩40提高整个装置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此外防护罩40采用镂空的设计,能够实现害虫捕杀装置内部和外部的连通,以方便实现通过该害虫捕杀装置实现对室内环境除异味的目的。
在更换诱饵组件时,先把防护罩40打开,然后取出诱饵盒11,最后取出收集盒31,收集盒31与承接部件22是通过旋扣2212旋转扣合,具体地,在旋转时收集盒31的顶部开口爬一个小的坡度然后旋入并卡接到旋扣2212内实现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害虫捕杀装置还包括异味检测部件50,设置在消杀模块20或者回收模块30上,用于检测害虫捕杀装置内部和/或外部环境空间的异味信息。通过设置的异味检测部件50能够与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相配合,能够实现对室内或者害虫捕杀装置内部除异味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异味检测部件50能够对气味的强弱进行数值化显示,根据传感器显示数据并反馈至害虫捕杀装置的控制单元。
可选地,异味检测部件50为异味传感器。可选地,异味检测部件50设置在承接部件22的第二环形框体或者驱动部件33上,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异味信息,从而可实现净化室内环境空气的目的。此外,在除异味过程中,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的功率可根据异味检测部件50检测的数据信息进行调整,提高除异味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害虫捕杀装置具有害虫消杀模式和除异味模式,除异味模式原理是采用等离子去除异味,电离氧分子产生大量的氧离子,然后利用氧离子的强氧化作用将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采用等离子体放电净化空气,去除异味效果好,等离子除异味无二次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害虫捕杀装置具有诱捕、消杀、回收等功能。害虫捕杀装置内分隔由上下三层空间,其中位于下方的最底层用于收集害虫尸体;中间层为电离场,用于电离消杀害虫;最上层放置诱饵组件和攀爬支架12的部分结构。整机的收集盒31和诱饵盒11是可以直接取出的。产生的等离子体可对中间层进行除异味净化,而且还可通过防护罩40进入室内对室内环境空间进行净味,或者还通过回收门32缝隙进入收集盒31对收集盒31进行净味。
本实施例提供的害虫捕杀装置,具有两种应用场景,一种就是害虫消杀模式,用于消杀害虫,另一种就是除异味模式,用来净味,其中,净味可指对害虫捕杀装置内部进行除异味,或者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除异味。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除异味模式可通过功能按键进行选择,净味原理如下:脉冲电晕放电是在两个不均匀的电极之间叠加一个脉冲电压,由于脉冲电压的前后沿极陡,峰宽较窄,在极短的脉冲时间内,在电晕极周围发生激烈、高频率的脉冲电晕放电,产生高浓度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包含有大量高能电子、离子、激发态分子和自由基,这些活性粒子的能量高于气体分子的键能,它们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子发生频繁的碰撞,使烃分子发生断键解离而形成许多短碳链的自由基碎片。这些自由基碎片之间相互反应,一部分生成了短碳链的小分子烃而发生降解,另一部分则可能形成长碳链烃分子而聚合。当反应中有氧存在时,氧分子与烃类断键解离后生成的自由基碎片发生反应,将它们氧化成碳的氧化物而使烃类氧化分解。另外,氧气分子与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碰撞产生激发态的氧分子和原子,这些强氧化性的粒子烃分子及其解离的自由基碎片发生反应,使挥发性烃氧化分解。同时,高能电子直接与烃类分子碰撞,打开烃类分子的化学键,从而将挥发性有机物直接分解为无害分子,实现除异味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蟑螂、蚊虫、苍蝇、蚂蚁、跳蚤等,其他室内常见的小型害虫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害虫捕杀装置用于捕杀蟑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害虫捕杀装置的控制方法,害虫捕杀装置具有害虫消杀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启动害虫消杀模式的信号;
步骤S102: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启动,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以对落到高压电场区域内的害虫进行电击消杀;
步骤S103:对消杀完毕的害虫进行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启动害虫消杀模式的信号;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启动,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以对落到高压电场区域内的害虫进行电击消杀;对消杀完毕的害虫进行回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在接收启动害虫消杀模式的信号时,控制回收门32闭合;
步骤S202:当感应部件23感应到有害虫掉落到承接部件22上时,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启动进行高压放电,开始对害虫进行电击消杀;
步骤S203:当判断到感应部件23的感应信号在连续设定时间内未发生变化时,则可推断出消杀模块20对害虫的消杀已完毕;
步骤S204:控制回收门32打开,使得消杀完毕的害虫掉落到回收舱310中进行收集。
在上述步骤S203,当感应部件23的感应信号在连续设定时间内未发生变化,则表明害虫已被电死,无法动弹,此时则可推断出消杀模块20对害虫的消杀已完毕,则可控制回收门32打开,将消杀完毕的害虫尸体收集到回收舱310中进行收集。可选地,设定时间为10s。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5:记录回收门32的开合次数,当判断到回收门32累加开合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则提醒用户清理回收舱310。如此可实现智能提醒用户清理回收舱310,智能化程度更高,避免清理不及时导致害虫尸体腐烂、散发异味。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0所示,步骤S202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感应部件23的感应信号计算消杀功率,控制等离体放电单元以该消杀功率工作,电击消杀害虫。
具体地,感应部件23检测掉落到承接部件22上的害虫的重量信息,控制单元根据该重量信息确定出消杀模块20的工作功率,然后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以该放电功率工作对害虫进行高效、精准的消杀。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害虫的重量信息来匹配确定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的工作功率,避免害虫重量过大,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的放电功率过小不能将害虫杀死的问题,或者害虫重量比较小,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的放电功率过大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害虫捕杀装置还具有除异味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接收启动除异味模式的信号;
步骤S302: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启动进行电晕放电生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适于对害虫捕杀装置内部和/或外部环境空间中的异味物质进行分解以去除异味;
步骤S303:在除异味的过程中,当判断到异味检测部件50检测到的异味浓度值低于设定阈值时,结束除异味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异味检测部件50检测到的异味浓度值低于设定阈值时,则表明异味已经去除,则结束除异味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2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异味检测部件50启动,检测当前害虫捕杀装置内部或外部环境空间中的异味浓度信息,根据异味浓度信息确定消杀模块20的净味功率,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以净味功率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可实现更高效的去除异味,同时还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害虫捕杀装置,采用物理的诱捕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化学清理方式容易造成的蟑螂清理分散,以及影响人身健康安全问题,提供一款既经济实用又美观的多功能害虫捕杀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捕捉、消杀和回收害虫,而且还可以对室内空间和机器内部的异味进行消除,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一机多用,提高使用体验。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诱捕模块(10),包括设于设定高度位置的诱饵组件和适于引导害虫向所述诱饵组件攀爬的爬行通道(1210);
消杀模块(20),包括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和位于所述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所述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适于对高压电场区域内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高压电场,从而对从所述爬行通道(1210)的出口端落入到高压电场区域内的害虫进行电击消杀;
回收模块(30),设置在所述消杀模块(20)下方,用于收集被消杀的害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包括:
放电电极(211),设于所述高压电场区域内,所述放电电极(211)接高压电源以通过电晕放电的方式对所述害虫进行电击消杀;
地电极(212),设于所述高压电场区域内,所述地电极(212)适于接地,且与所述放电电极(211)呈设定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模块(20)还包括:
承接部件(22),所述等离子体放电单元(21)安装在所述承接部件(22)上;
感应部件(23),设于所述承接部件(22)上,用于感应所述承接部件(22)向其传递的压力信号变化;
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感应部件(23)反馈的感应信号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完成对所述害虫的消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件(22)包括承接架(221),所述承接架(221)包括:
第一环形框体;
第二环形框体,间隔设置在第一环形框体外周侧;
多个连接肋条(2211),沿周向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框体和第二环形框体之间;
其中,所述放电电极(211)盘绕设置在多个所述连接肋条(22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模块(30)包括收集盒(31),所述收集盒(31)顶部设置有开口;
所述收集盒(3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回收门(32)以及与所述回收门(32)连接的驱动部件(33),所述驱动部件(33)适于驱动所述回收门(32)打开或者闭合所述收集盒(31)顶部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门(32)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收集盒(31)两侧的第一半门体和第二半门体;
所述驱动部件(33)包括与所述第一半门体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半门体连接的第二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门(3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承接部件(22)上,所述收集盒(31)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承接部件(22)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模块(10)还包括攀爬支架(12),所述攀爬支架(12)包括:
爬行管(121),所述爬行管(121)内具所述爬行通道(1210),所述爬行管(121)的两端分别被构造为害虫入口(1211)和害虫出口(1212);
悬空弹片(122),设置在所述爬行管(121)的害虫出口(1212)处,所述害虫在从所述害虫出口(1212)爬出至悬空弹片(122)上时会下压所述悬空弹片(122),使得所述悬空弹片(122)向下弯曲从而使得害虫滑落到下方的高压电场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管(121)内设置有单向拨片(123),所述单向拨片(123)设置在靠近所述害虫入口(1211)的位置,用于防止所述害虫反向从所述害虫入口(1211)爬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支架(12)还包括:
第三环形框体(124),所述诱饵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框体(124)内;
第四环形框体(125),间隔设置在第三环形框体(124)外周侧,所述第三环形框体(124)高于所述第四环形框体(125);
所述爬行管(121)靠近所述害虫入口(121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环形框体(125)上,所述爬行管(121)靠近所述害虫出口(12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框体(124)上;
所述爬行管(121)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爬行管(121)沿周向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框体(124)和第四环形框体(125)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组件包括:
诱饵盒(11),内部盛装有引诱剂,所述诱饵盒(11)镂空设置,所述诱饵盒(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盒体(111)和盒盖(112);
支撑柱(311),适于将所述诱饵盒(11)支撑固定在位于所述消杀模块(20)上方的设定高度位置,所述支撑柱(311)一端固定在所述回收模块(30)上,另一端与所述诱饵盒(11)可拆卸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害虫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捕杀装置还包括:
防护罩(40),罩设在所述诱捕模块(10)和消杀模块(20)上方,所述防护罩(40)采用镂空设计;和/或,
异味检测部件(50),设置在所述消杀模块(20)或者回收模块(30)上,用于检测所述害虫捕杀装置内部和/或外部环境空间的异味信息。
CN202321971631.9U 2023-07-25 2023-07-25 害虫捕杀装置 Active CN220494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1631.9U CN220494015U (zh) 2023-07-25 2023-07-25 害虫捕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1631.9U CN220494015U (zh) 2023-07-25 2023-07-25 害虫捕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4015U true CN220494015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1631.9U Active CN220494015U (zh) 2023-07-25 2023-07-25 害虫捕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4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5064A (en) Device for attracting and destroying insects
US20090277074A1 (en) An improved apparatus for attracting, trapping, damaging instantly and killing of insects
KR101349733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US20120066958A1 (en) Insect trap
US20160050901A1 (en) Portable insect trapping device
CN209898056U (zh) 一种杀虫灯风扇
KR101825819B1 (ko) 해충 트랩장치가 설치된 가로등
KR101189809B1 (ko) 진공감전 포충기
EP1207752B1 (en)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device
WO2022078507A1 (zh) 灭蚊装置
KR100895502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CN220494015U (zh) 害虫捕杀装置
KR200402319Y1 (ko) 흡입식 포충기
WO2016034933A1 (en) Insect traps and methods of trapping insects
US6739086B1 (en) Rodent catching apparatus
CN117016505A (zh) 害虫捕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91454U (zh) 一种移动式诱杀灭蚊器
KR20160002012A (ko) 해충 포획기
JP2000501605A (ja) 電子虫捕り機
CN217471050U (zh) 一种四害消杀用悬挂式害虫诱捕装置
WO2008123689A1 (en) Illumination lamp device having insect extermination function
CN212921679U (zh) 一种多场合用快速捕蚊虫移动推车
CN211298158U (zh) 一种高效蟑螂诱捕系统
CN211297828U (zh) 一种农业大棚用杀虫装置
CN210597553U (zh) 一种电击驱虫地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