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2518U - 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92518U CN220492518U CN202321799061.XU CN202321799061U CN220492518U CN 220492518 U CN220492518 U CN 220492518U CN 202321799061 U CN202321799061 U CN 202321799061U CN 220492518 U CN220492518 U CN 2204925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ormer
- transformer substation
- cooling
- water
- water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alumane;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AlH3].[Cu]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60—Superconducting electric elements or equipment; Power systems integrating superconducting elements or equipment
Landscapes
- Containers, Films, And Cooling For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变电站,所述变电站内设置有变电器,所述变电器上设置有用于对变电器起到散热降温作用的散热件;用于对变电站内部空气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设置于变电站内;通过设置有降温组件,进气扇将外部空气吸入箱体内,气体自动上浮经过中空筒向上移动,与向下流动的冷却液之间充分接触被降温,最后被降温后的气体经过喇叭口进入内腔,与散热片接触,将散热片上的热量迅速吸收,最后经过出气扇排出,通过设置降温组件,对变电站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实现对变电器更好的散热效果,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背景技术
变电站,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但是现有的变电站在作业时存在着不方便降温的问题,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电气设备会由于过热而损坏,对变电设备的使用安全造成影响,影响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而对变电站的散热降温部分设计由为重要,目前的做法大多是将散热件加设在变电器上,然后将变电站内部空气排出进行冷热交换,然而当外部空气温度与室温相差不大时,实际散热降温效果不佳,对变电器等装置散热效果差,因此,提出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
变电站,所述变电站内设置有变电器,所述变电器上设置有用于对变电器起到散热降温作用的散热件;
用于对变电站内部空气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设置于变电站内。
进一步地,所述变电站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外固定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前端设置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转动门,所述转动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端以及后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均与内腔之间互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包括设置于变电器顶端与其直接连接的超导散热膏,所述超导散热膏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散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底端,所述变电器设置于水箱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水箱的前端一侧设置有透明材质的刻度条,所述水箱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加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左端后侧设置有与进气扇输出端连通的进气管,所述水箱的后端通过水泵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出水口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的后端设置有降温件,所述降温件包括与出水管内部连通的弯曲管,所述弯曲管向上延伸,所述弯曲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进水口延伸至内腔的内部上方,所述进水管远离弯曲管的一端设置有分水板,所述分水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七组出水细管。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管的材质为铜铝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交互件,所述交互件包括设置于水箱顶端的中空筒,所述中空筒与水箱内部连通,所述中空筒均匀设置有七组并与出水细管对应,所述中空筒的顶端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出水细管延伸至喇叭口内部,所述喇叭口的顶端还设置有滤网,出水细管穿过滤网延伸至喇叭口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设备主体,在使用时,变电器上设置有散热件,散热件包括直接与变电器接触的超导散热膏,并在超导散热膏上设置多组散热片,变电器运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被超导散热膏吸收并传递至散热片,散热片可有效扩大与内腔中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快速将热量散去,对变电器起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降温组件,水箱内设置有冷却液,冷却液被水泵驱动进入弯曲管,弯曲管的材质为铜铝合金,铜铝合金材质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并且弯曲管弯曲设置,可有效延长冷却液的移动路径,充分与外部空气接触,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分水板底端的出水细管注入喇叭口下的中空筒中,于此同时,进气扇将外部空气吸入箱体内,气体自动上浮经过中空筒向上移动,与向下流动的冷却液之间充分接触被降温,最后被降温后的气体经过喇叭口进入内腔,与散热片接触,将散热片上的热量迅速吸收,最后经过出气扇排出,通过设置降温组件,对变电站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实现对变电器更好的散热效果,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备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电站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电站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降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主体;2、变电站;21、壳体;211、内腔;212、出水口;213、进水口;214、操作口;22、转动门;23、变电器;24、散热件;241、超导散热膏;25、散热片;26、出气扇;27、进气扇;3、降温组件;31、水箱;311、箱体;3111、刻度条;3112、加水口;3113、进气管;3114、出水管;32、降温件;321、弯曲管;322、进水管;323、分水板;3231、出水细管;33、交互件;331、中空筒;332、喇叭口;332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包括:
变电站2,变电站2内设置有变电器23,变电器23上设置有用于对变电器23起到散热降温作用的散热件24,变电站2包括壳体21,壳体21设置于外固定上,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211,内腔211的前端设置有操作口214,操作口214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转动门22,转动门22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于壳体21的前端,壳体21的顶端以及后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13以及出水口212,进水口213以及出水口212均与内腔211之间互相连通,散热件24包括设置于变电器23顶端与其直接连接的超导散热膏241,超导散热膏24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散热片25,利用超导散热膏241将变电器23运转产生的热量吸收,转移到散热片25上,并利用散热片25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的特性进行散热;
用于对变电站2内部空气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3,降温组件3设置于变电站2内,降温组件3包括水箱31,水箱31设置于壳体21的内部底端,变电器23设置于水箱31的顶端,水箱3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水箱31的前端一侧设置有透明材质的刻度条3111,水箱3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加水口3112,水箱31的左端后侧设置有与进气扇27输出端连通的进气管3113,水箱31的后端通过水泵连接有出水管3114,出水管3114穿过出水口212延伸至壳体21的外侧后端,出水管3114的后端设置有降温件32,降温件32包括与出水管3114内部连通的弯曲管321,弯曲管321向上延伸,弯曲管321远离出水管3114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322,进水管322穿过进水口213延伸至内腔211的内部上方,进水管322远离弯曲管321的一端设置有分水板323,分水板323的底端均匀设置有七组出水细管3231,弯曲管321的材质为铜铝合金,铜铝合金材质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并且弯曲管321弯曲设置,可有效延长冷却液的移动路径,充分与外部空气接触,对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组件3还包括交互件33,交互件33包括设置于水箱31顶端的中空筒331,中空筒331与水箱31内部连通,中空筒331均匀设置有七组并与出水细管3231对应,中空筒331的顶端设置有喇叭口332,出水细管3231延伸至喇叭口332内部,喇叭口332的顶端还设置有滤网3321,出水细管3231穿过滤网3321延伸至喇叭口332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设备主体1,在使用时,变电器23上设置有散热件24,散热件24包括直接与变电器23接触的超导散热膏241,并在超导散热膏241上设置多组散热片25,变电器23运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被超导散热膏241吸收并传递至散热片25,散热片25可有效扩大与内腔211中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快速将热量散去,对变电器23起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降温组件3,水箱31内设置有冷却液,冷却液被水泵驱动进入弯曲管321,弯曲管321的材质为铜铝合金,铜铝合金材质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并且弯曲管321弯曲设置,可有效延长冷却液的移动路径,充分与外部空气接触,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分水板323底端的出水细管3231注入喇叭口332下的中空筒331中,于此同时,进气扇27将外部空气吸入箱体311内,气体自动上浮经过中空筒331向上移动,与向下流动的冷却液之间充分接触被降温,最后被降温后的气体经过喇叭口332进入内腔211,与散热片25接触,将散热片25上的热量迅速吸收,最后经过出气扇26排出,通过设置降温组件3,对变电站2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片25的散热效果,实现对变电器23更好的散热效果,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包括:
变电站(2),所述变电站(2)内设置有变电器(23),所述变电器(23)上设置有用于对变电器(23)起到散热降温作用的散热件(24);
用于对变电站(2)内部空气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3),所述降温组件(3)设置于变电站(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2)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设置于外固定上,所述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211),所述内腔(211)的前端设置有操作口(214),所述操作口(214)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转动门(22),所述转动门(22)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于壳体(21)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顶端以及后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13)以及出水口(212),所述进水口(213)以及出水口(212)均与内腔(211)之间互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4)包括设置于变电器(23)顶端与其直接连接的超导散热膏(241),所述超导散热膏(24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散热片(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3)包括水箱(31),所述水箱(31)设置于壳体(21)的内部底端,所述变电器(23)设置于水箱(31)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水箱(31)的前端一侧设置有透明材质的刻度条(3111),所述水箱(3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加水口(3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1)的左端后侧设置有与进气扇(27)输出端连通的进气管(3113),所述水箱(31)的后端通过水泵连接有出水管(3114),所述出水管(3114)穿过出水口(212)延伸至壳体(21)的外侧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114)的后端设置有降温件(32),所述降温件(32)包括与出水管(3114)内部连通的弯曲管(321),所述弯曲管(321)向上延伸,所述弯曲管(321)远离出水管(3114)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322),所述进水管(322)穿过进水口(213)延伸至内腔(211)的内部上方,所述进水管(322)远离弯曲管(321)的一端设置有分水板(323),所述分水板(323)的底端均匀设置有七组出水细管(32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321)的材质为铜铝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3)还包括交互件(33),所述交互件(33)包括设置于水箱(31)顶端的中空筒(331),所述中空筒(331)与水箱(31)内部连通,所述中空筒(331)均匀设置有七组并与出水细管(3231)对应,所述中空筒(331)的顶端设置有喇叭口(332),所述出水细管(3231)延伸至喇叭口(332)内部,所述喇叭口(332)的顶端还设置有滤网(3321),出水细管(3231)穿过滤网(3321)延伸至喇叭口(332)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99061.XU CN220492518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99061.XU CN220492518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92518U true CN220492518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3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99061.XU Active CN220492518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92518U (zh) |
-
2023
- 2023-07-10 CN CN202321799061.XU patent/CN2204925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21051U (zh) | 一种电池包的液冷式热管理系统 | |
CN111627654B (zh) | 一种具有循环降温功能的变压器箱体结构 | |
CN214706046U (zh) | 一种相变与风冷复合的电池散热系统 | |
CN210015761U (zh) | 高效散热型电流互感器 | |
CN220492518U (zh) | 一种变电站用超导降温结构 | |
CN214380518U (zh) | 一种喷淋式油冷电机 | |
CN212695218U (zh) | 一种刀片动力电池液冷模块 | |
CN210349506U (zh) | 一种带有导板护罩的变压器 | |
CN210838484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高低压开关柜 | |
CN213242179U (zh) | 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 | |
CN218161434U (zh) | 一种风电电气柜体散热结构 | |
CN218896532U (zh) | 一种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 | |
CN221327492U (zh) | 一种散热性好的干式铁心电抗器 | |
CN219802036U (zh) | 一种双极多绕组永磁发电机 | |
CN221783088U (zh) | 一种新型高散热薄膜电容器 | |
CN222261914U (zh) | 一种轨道交通供电开关柜柜门低压液冷装置 | |
CN215731225U (zh) | 一种电抗器散热结构 | |
CN217656551U (zh) | 一种高度集成紧凑型变频系统装置 | |
CN213521568U (zh) | 一种电机水冷却结构 | |
CN221023308U (zh) | 一种充电站外循环散热装置 | |
CN213878745U (zh) | 一种智能一体化直流屏 | |
CN216249998U (zh) | 一种具有散热效果高稳定耐久的快装组合式硬盘存储器 | |
CN218414994U (zh) | 一种大功率波导隔离器热量排散结构 | |
CN216282959U (zh) | 一种节省空间高效的干冷器 | |
CN212870830U (zh) | 一种数字激光无墨彩色智能印刷设备的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