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1974U -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1974U
CN220491974U CN202322020599.2U CN202322020599U CN220491974U CN 220491974 U CN220491974 U CN 220491974U CN 202322020599 U CN202322020599 U CN 202322020599U CN 220491974 U CN220491974 U CN 220491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plate
direct
cavit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05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恒喜
付俊儒
金英
党奎
陈涛
江吉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05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1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1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1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该冷却板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被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直冷通道和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与所述直冷通道相邻设置,所述冷却腔中储存有冷却液,所述直冷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本实用新型利用直冷通道对电芯进行快速冷却,储存有冷却液的冷却腔能够在直冷通道的作用下为对电芯其他不能与直冷通道接触的部分进行冷却,实现电芯均匀散热,从而提高冷却板对整个电芯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包中设置有多个电芯,多个电芯共同工作从而使电池包向外放电。而由于电芯的内部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电芯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导致电池包温度升高。
为了保证电池包能够正常安全的工作,常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各类冷却装置对电池包中的电芯模组进行冷却。现有的电池包主流冷却方式是设置液冷板或直冷板。
其中,直冷板是通过在直冷板中制冷剂形成的气体从而对电芯进行冷却。相较于液冷板其冷却效率更高,能够快速对电池包进行冷却。
但由于现有工艺水平,直冷板通常是细长结构,仅能覆盖电芯的部分区域,这导致电芯的其他位置散热效果不理想,电芯整体散热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旨在改善现有技中电池包中直冷板散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被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直冷通道和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与所述直冷通道相邻设置,所述冷却腔中储存有冷却液,所述直冷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直冷通道和所述冷却腔分别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冷却腔包括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所述直冷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腔沿所述冷却板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腔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彼此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冷却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注液口和排气口,所述注液口和所述排气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腔远离所述直冷通道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包括多个直冷通道和多个冷却腔,所述直冷通道和所述冷却腔分别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直冷通道和多个所述冷却腔沿所述冷却板的宽度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直冷通道至少与一个所述冷却腔相邻设置,每个所述冷却腔至少与一个所述所述直冷通道相邻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的表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的长度与所述冷却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冷却腔的宽度与所述直冷通道的宽度之和与所述中空结构的宽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板,多个所述第一冷却板彼此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冷却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该冷却板德的中空结构被分隔成相邻的直冷通道和冷却腔,在冷却腔中储存有冷却液,在直冷通道中通入流动的冷媒,利用直冷通道对电芯进行快速冷却,储存有冷却液的冷却腔能够在直冷通道的作用下为对电芯其他不能与直冷通道接触的部分进行冷却,实现电芯均匀散热,从而提高冷却板对整个电芯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冷却板中冷却腔与直冷通道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冷却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冷却板与电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冷却板;10-1、第一冷却板;100、冷却腔;101、第一冷却腔;101A、注液口;101B、排气口;102、第二冷却腔;200、直冷通道;201、冷媒进口;202、冷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板10,冷却板10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被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直冷通和冷却腔100,冷却腔100与直冷通道200相邻设置。直冷通道200和冷却腔100分别沿冷却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冷却腔100中储存有冷却液,直冷通道200沿冷却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202。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板10为中空结构,即,冷却板10的内部被掏空形成中空结构,一般地,该中空结构的体积近似于冷却板10的体积,准确的说,冷却板10包括外壳以及外壳所围合形成的中空结构。因此,可看作中空结构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均与冷却板10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相同。
冷却腔100和直冷通道200均冷却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冷却腔100的长度方向与冷却板10的长度方向相同,直冷通道200的长度方向与冷却板10的长度方向相同。
直冷通道200沿冷却板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202,其中,冷媒入口与冷媒循环系统连接,用于接收冷媒循环系统的提供的冷媒,冷媒出口202与冷媒循环系统连接,用于将冷却板10使用过后的冷媒流入冷媒循环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在直冷通道200中通入流动的冷媒,利用直冷通道200对电芯进行快速冷却,储存有冷却液的冷却腔100能够在直冷通道200的作用下为对电芯其他不能与直冷通道200接触的部分进行冷却,实现电芯均匀散热,从而提高冷却板10对整个电芯的冷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腔100包括第一冷却腔101和第二冷却腔102,第一冷却腔101、直冷通道200和第二冷却腔102沿冷却板10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
即,将直冷通道200设置于冷却板10宽度方向的中部。一般地,在电池包的应用中,冷却板10的宽度方向与电芯的高度方向一致,冷却板10设置于电芯的一侧与电芯紧贴。若将直冷通道200设置于冷却板10的顶部或底部,即,只能对电芯的顶部或底部进行快速冷却,即使设置有冷却腔100提高均温效果,当由于直冷通道200与电芯顶部或底部的距离较远,其冷却腔100所能起到的均温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将其设置于第一冷却腔101和第二冷却腔102之间,能够保证电芯的底部和顶部距离直冷通道200的距离相近,从而能够保证电芯的各处的均衡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腔101的宽度与第二冷却腔102的宽度相同,即,使直冷通道200位于冷却板10宽度方向的正中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腔101与第二冷却腔102彼此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冷却腔101与第二冷却腔102连通设置,可使第一冷却腔101与第二冷却腔102中的冷却液互相流动,从而使整个冷却腔100中的温度均衡,从而更易实现对电芯的均温效果。
同时,由于第一冷却腔101和第二冷却腔102互相连通,因此,只需要在第一冷却腔101和第二冷却腔102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冷却液进口,即可向两者同时通入冷却液。
具体地,第一冷却腔101和第二冷却腔102在沿冷却板10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冷却板10的长度方向,第一冷却腔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注液口和排气口,注液口和排气口均设置于第一冷却腔101远离直冷通道200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却腔101位于直冷通道200靠近冷却板10顶部的一侧,第二冷却腔102位于直冷通道200靠近冷却板10底部的一侧。
在向冷却腔100中注入冷却液时,同时打开注液口和排气口,通注液口向冷却腔100中注液,在冷却液的注入下,冷却腔100中的空气通过排气口逐渐排走,从而能使冷却腔100中完全充满冷却液。在冷却腔100注满冷却液后,将注入口和排气口焊接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0包括多个直冷通道200和多个冷却腔100,多个直冷通道200和多个冷却腔100沿冷却板10的宽度方向排布,每个直冷通道200至少与一个冷却腔100相邻设置,每个冷却腔100至少与一个直冷通道200相邻设置。
具体地如,冷却板10包括沿冷却板10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直冷通道、第一冷却腔101、第二直冷通道、第二冷却腔102以及第三直冷通道。
具体地还如,冷却板10包括沿冷却板10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直冷通道、第一冷却腔101以及第二直冷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0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板10的整个表面喷涂有绝缘材料从而形成绝缘层,以防止电芯漏电影响冷却板10。
具体地,冷却板10的两个与电芯接触的侧壁面设置有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0的表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层。
可以理解的是,导热硅胶能够使电芯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冷却板10上,从而利用冷却板10对电芯进行快速散热。
具体地,冷却板10的两个与电芯接触的侧壁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0的侧壁面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远离冷却板10的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0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导热硅胶层,导热硅胶层远离冷却板10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腔100的长度与冷却板10的长度相同,冷却腔100的宽度与直冷通道200的宽度之和与中空结构的宽度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使冷却腔100与直冷通道200构成的冷却结构与中空结构的体积相当,即,冷却腔100与直冷通道200构成的冷却结构与冷却板10的体积相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0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板10-1,多个第一冷却板10-1彼此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腔100贯穿设置于整个冷却板10上,直冷通道200液贯穿设置于整个冷却板10上。
即,冷却板10为“S”型结构,电芯可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冷却板10-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板10可以是“U”形结构,还可以是“一”字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的冷却板10。
由于该电池包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板10,因此,其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板10所具有的部分或者全部有益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包括冷却板10和多个电芯,冷却板10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板10-1,多个第一冷却板10-1彼此平行设置,即冷却板10为“S”型结构。多个电芯依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冷却板10-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冷却板10与电芯之间设置导热硅胶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被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直冷通道和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与所述直冷通道相邻设置,所述冷却腔中储存有冷却液,所述直冷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通道和所述冷却腔分别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冷却腔包括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所述直冷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腔沿所述冷却板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腔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彼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冷却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注液口和排气口,所述注液口和所述排气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腔远离所述直冷通道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多个直冷通道和多个冷却腔,所述直冷通道和所述冷却腔分别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直冷通道和多个所述冷却腔沿所述冷却板的宽度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直冷通道至少与一个所述冷却腔相邻设置,每个所述冷却腔至少与一个所述直冷通道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的表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的长度与所述冷却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冷却腔的宽度与所述直冷通道的宽度之和与所述中空结构的宽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板,多个所述第一冷却板彼此平行设置。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板。
CN202322020599.2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Active CN220491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0599.2U CN220491974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0599.2U CN220491974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1974U true CN220491974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2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0599.2U Active CN220491974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1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586058A (en) Contra flow channel battery heat exchanger
KR20190001410A (ko) 배터리 모듈
WO2023125086A1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储能系统
WO2024082591A1 (zh) 一种框架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动力电池模组
CN221226372U (zh) 电池包冷却结构及电池包
CN111384465B (zh) 电池包
CN220491974U (zh) 一种冷却板及电池包
CN115663332B (zh) 电池模组
CN219801003U (zh) 电池包
CN218299932U (zh) 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8498296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4709544B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6793802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5451537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CN115224393A (zh) 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US20240030518A1 (en)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6799352A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895609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8385420U (zh) 一种液冷板、电池组及电池包
CN117438695A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动汽车
CN221447284U (zh) 液体冷却电池包
CN21987374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914374U (zh) 换热板、电池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21352918U (zh) 电芯及电池包
CN221226468U (zh) 电池模组及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