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1875U - 单管定位工装 - Google Patents

单管定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1875U
CN220491875U CN202322040962.7U CN202322040962U CN220491875U CN 220491875 U CN220491875 U CN 220491875U CN 202322040962 U CN202322040962 U CN 202322040962U CN 220491875 U CN220491875 U CN 220491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groove
single tube
tool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09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正
洪裕
杨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09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1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1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单管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管定位工装。单管定位工装用于将单管定位于控制器箱体,单管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主体部的引脚。单管定位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工装本体的定位槽和引脚槽,引脚槽与定位槽互相连通。定位槽用于收容主体部,且定位槽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能够限位主体部。引脚槽用于定位引脚,且在主体部安装定位至定位槽后,沿第二方向,引脚槽的侧壁与引脚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交并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构成的平面。本申请提供的单管定位工装,解决了现有IGBT单管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单管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单管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管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元器件,常用于低功率家电和电机驱动等领域。
现有IGBT单管具有三个引脚,分别为栅极、集电极和发射极,且IGBT单管的引脚与电路板上的预留孔焊接。但在利用螺栓将IGBT单管固定在控制器箱体上时,IGBT单管会随螺栓一起转动,导致IGBT单管的引脚无法与电路板上的预留孔准确对齐,需要多次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IGBT单管的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单管定位工装,以解决现有IGBT单管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管定位工装,该单管定位工装用于将所述单管定位于控制器箱体,所述单管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引脚;所述单管定位工装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工装本体的定位槽和引脚槽,所述引脚槽与所述定位槽互相连通,所述定位槽用于收容所述主体部,且所述定位槽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能够限位所述主体部;所述引脚槽用于定位所述引脚,且在所述主体部安装定位至所述定位槽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引脚槽的侧壁与所述引脚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并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所构成的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管定位工装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引脚槽,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引脚槽的侧壁,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定位槽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限位柱能够止挡于所述主体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引脚槽的侧壁与所述引脚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0.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与所述工装本体远离所述控制器箱体的表面之间设有导向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呈矩形,所述工装本体还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于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引脚槽一侧的两角并与所述定位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装本体靠近所述控制器箱体的一端设有定位柱,且所述工装本体通过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控制器箱体可拆卸连接;或,所述工装本体靠近所述控制器箱体的一端设有定位孔,且所述工装本体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控制器箱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装本体靠近所述控制器箱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工装本体脱离所述控制器箱体的拆卸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工装本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或,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工装本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及/或,所述拆卸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拆卸槽设于所述工装本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引脚槽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形成槽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槽组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单管定位工装,由于定位槽和引脚槽均贯穿工装本体,当单管通过工装本体定位,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控制器箱体上后,工装本体能够进行拆卸与单管脱离,从而便于多次利用。进一步地,由于定位槽能够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限位主体部,单管的移动受到定位槽的限制,使得单管难以沿自身周向发生转动,因此,在利用螺栓等紧固件将单管固定于控制器箱体上时,引脚不易发生偏移,能够准确对齐电路板上的预留孔,从而大大提高了单管的安装效率。并且,在引脚槽与引脚的配合过程中,由于引脚槽的侧壁与引脚间隔设置,单管的引脚不易与引脚槽的侧壁发生接触,故能够降低引脚碰撞变形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单管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单管定位工装的工作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单管定位工装的工作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单管定位工装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单管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单管与电路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单管定位工装;10、工装本体;11、安装槽;111、定位槽;112、引脚槽;12、导向斜面;13、避让槽;14、拆卸槽;20、限位柱;30、定位柱;40、单管;41、主体部;42、引脚;50、控制器箱体;51、配合孔;6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元器件,常用于低功率家电和电机驱动等领域。现有IGBT单管具有三个引脚,分别为栅极、集电极和发射极,且IGBT单管的引脚与电路板上的预留孔焊接。但在利用螺栓将IGBT单管固定在控制器箱体上时,IGBT单管会随螺栓一起转动,导致IGBT单管的引脚无法与电路板上的预留孔准确对齐,需要多次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IGBT单管的安装效率。
请参阅图1-图4,为解决现有IGBT单管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单管定位工装100。单管定位工装100用于将单管40定位于控制器箱体50,其中,单管40包括主体部41以及连接于主体部41的引脚42。具体地,单管40的引脚42为三个。
如图2和图3所示,单管定位工装100包括工装本体10,工装本体10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工装本体10的定位槽111和引脚槽112,引脚槽112与定位槽111互相连通并形成安装槽11,安装槽11用于安装单管40。并且,由于定位槽111和引脚槽112均贯穿工装本体10,当单管40通过工装本体10定位,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控制器箱体50上后,工装本体10能够进行拆卸与单管40脱离,从而便于多次利用。
进一步地,定位槽111用于收容主体部41,且定位槽111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能够限位主体部41。引脚槽112用于定位引脚42,且在主体部41安装定位至定位槽111后,沿第二方向,引脚槽112的侧壁与引脚42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交并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构成的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通常为工装本体10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优选为工装本体10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优选为工装本体10的长度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定位槽111能够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限位主体部41,单管40的移动受到定位槽111的限制,使得单管40难以沿自身周向发生转动,因此,在利用螺栓等紧固件将单管40固定于控制器箱体50上时,引脚42不易发生偏移,能够准确对齐电路板60上的预留孔,从而大大提高了单管40的安装效率。并且,在引脚槽112与引脚42的配合过程中,由于引脚槽112的侧壁与引脚42间隔设置,单管40的引脚42不易与引脚槽112的侧壁发生接触,故能够降低引脚42碰撞变形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单管40的安装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单管定位工装100还包括限位柱20,限位柱20设于引脚槽112,且沿第二方向,限位柱20的一端连接引脚槽112的侧壁,另一端朝向靠近定位槽111的方向延伸,以使限位柱20能够止挡于主体部41。
如此,能够进一步限制单管40沿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单管40的定位更加简单快捷,且定位精确性也更高。
具体地,限位柱20与工装本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易于加工,且能够提高限位柱20与工装本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引脚槽112的侧壁与引脚4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0.4mm。如此,通过合理设置引脚槽112侧壁与引脚42之间的距离,能够进一步保证引脚42的安全性,并提高单管40的安装效率。
具体地,当引脚槽112侧壁与引脚42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引脚42易与引脚槽112的侧壁发生碰撞,导致引脚42折弯,从而降低单管40与电路板60的装配效率。而设置引脚槽112的侧壁与引脚4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0.4mm,能够避免单管40的引脚42受到引脚槽112侧壁的作用力,避免引脚42发生变形或移位。其中,引脚槽112的侧壁与引脚42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为0.4mm、0.45mm、0.5mm或0.6mm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更具体地,沿第三方向,引脚槽112的侧壁和限位柱20的侧壁与引脚42之间也呈间隔设置,如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引脚42发生碰撞的概率,保证单管40与电路板60的装配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槽111的侧壁与工装本体10远离控制器箱体50的表面之间设有导向斜面12。导向斜面12能够对单管40的主体部41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便于单管40更顺畅地安装于安装槽11,有效提高了单管40的安装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引脚槽112的侧壁与工装本体10远离控制器箱体50的表面之间也可设有导向斜面12。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槽111呈矩形,工装本体10还设有避让槽13,避让槽13设于定位槽111远离引脚槽112一侧的两角并与定位槽111连通。
如此,通过设置避让槽13,能够减轻单管40与定位槽111槽壁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便于实现单管40的快速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工装本体10靠近控制器箱体50的一端设有定位柱30,且工装本体10通过定位柱30与控制器箱体50可拆卸连接。
如此,能够避免工装本体10与控制器箱体50间的相对移动,提高单管40与控制器箱体50连接时的可靠性,从而大大提高单管40的安装效率。其中,控制器箱体50上可对应开设有配合孔51,通过将定位柱30插置于配合孔51内,能够实现工装本体10的快速定位。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柱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定位柱30设于工装本体10沿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如此,工装本体10的固定更为牢固。
更进一步地,定位柱30与工装本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提高定位柱30与工装本体10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定位柱30发生断裂。
在另一实施例中,工装本体10靠近控制器箱体50的一端设有定位孔(图未示),且工装本体10通过定位孔与控制器箱体50可拆卸连接。
同样的,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工装本体10与控制器箱体50间的相对移动,提高单管40与控制器箱体50连接时的可靠性,从而大大提高单管40的安装效率。其中,控制器箱体50上可对应开设有配合柱,通过将配合柱插置于定位孔内,能够实现工装本体10的快速定位。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孔设于工装本体10沿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如此,工装本体10的固定更为牢固。
在一实施例中,工装本体10靠近控制器箱体50的一端设有用于将工装本体10脱离控制器箱体50的拆卸槽14。
当单管40安装于控制器箱体50上后,通过在工装本体10上设置拆卸槽14,易于与外部工具配合,实现对工装本体10的拆卸,从而便于单管定位工装100的多次使用。
具体地,工装本体10沿第三方向的侧面与工装本体10靠近控制器箱体50的端面之间部分凹陷形成拆卸槽14,如此,便于与外部工具配合实现工装本体10的拆卸。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拆卸槽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拆卸槽14设于工装本体10沿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
如此,在拆卸工装本体10时,工装本体10的受力更加均匀,能够实现工装本体10的垂直取出,避免与单管40的引脚42发生接触,从而提高后续单管40与电路板60的装配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安装槽11沿第三方向排列设置形成槽组。如此,能够实现多个单管40的同时定位安装,提高单管40的安装效率,且保证了多个单管40间的安装一致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槽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槽组沿第二方向分布。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单管40的安装效率,缩短安装工时,降低成本。
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单管定位工装100在使用时,以工装本体10设有定位柱30为例,首先将定位柱30对准并插入控制器箱体50上的配合孔51,实现工装本体10的定位。然后,将单管40依次放入工装本体10的安装槽11内,受槽壁和限位柱20的限制,单管40的主体部41周侧的四个面均受到约束,使得单管40被牢固安装于安装槽11内。再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单管40固定于控制器箱体50后,利用外部工具与拆卸槽14的配合实现工装本体10的拆卸,此时,完成单管40与控制器箱体50间的定位。工装本体10拆卸完成后,进行单管40引脚42与电路板60的焊接固定,完成单管40的安装。如此,单管定位工装100的操作简单,无需进行翻转或旋转等工序,使用更加方便、高效。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直接在控制器箱体50上加工出安装槽11,如此,无需设置单管定位工装100进行定位,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从而能够缩减装配工时,大大提高单管40的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单管定位工装,用于将所述单管(40)定位于控制器箱体(50),所述单管(40)包括主体部(41)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41)的引脚(42);
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定位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0),所述工装本体(10)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工装本体(10)的定位槽(111)和引脚槽(112),所述引脚槽(112)与所述定位槽(111)互相连通,所述定位槽(111)用于收容所述主体部(41),且所述定位槽(111)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能够限位所述主体部(41);所述引脚槽(112)用于定位所述引脚(42),且在所述主体部(41)安装定位至所述定位槽(111)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引脚槽(112)的侧壁与所述引脚(42)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并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所构成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定位工装还包括限位柱(20),所述限位柱(20)设于所述引脚槽(112),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柱(20)的一端连接所述引脚槽(112)的侧壁,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定位槽(111)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限位柱(20)能够止挡于所述主体部(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引脚槽(112)的侧壁与所述引脚(4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0.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的侧壁与所述工装本体(10)远离所述控制器箱体(50)的表面之间设有导向斜面(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呈矩形,所述工装本体(10)还设有避让槽(13),所述避让槽(13)设于所述定位槽(111)远离所述引脚槽(112)一侧的两角并与所述定位槽(1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0)靠近所述控制器箱体(50)的一端设有定位柱(30),且所述工装本体(10)通过所述定位柱(30)与所述控制器箱体(50)可拆卸连接;
或,所述工装本体(10)靠近所述控制器箱体(50)的一端设有定位孔,且所述工装本体(10)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控制器箱体(50)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0)靠近所述控制器箱体(50)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工装本体(10)脱离所述控制器箱体(50)的拆卸槽(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定位柱(30)设于所述工装本体(10)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
或,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工装本体(10)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
及/或,所述拆卸槽(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拆卸槽(14)设于所述工装本体(10)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和所述引脚槽(112)形成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槽(11)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形成槽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管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槽组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
CN202322040962.7U 2023-07-31 2023-07-31 单管定位工装 Active CN22049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0962.7U CN220491875U (zh) 2023-07-31 2023-07-31 单管定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0962.7U CN220491875U (zh) 2023-07-31 2023-07-31 单管定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1875U true CN220491875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8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0962.7U Active CN220491875U (zh) 2023-07-31 2023-07-31 单管定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1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91875U (zh) 单管定位工装
CN220710921U (zh) 一体化配电柜
CN220689883U (zh) 一种蒸发器右端板五金件
CN209260903U (zh) 一种易于定位连接的钢方通连接结构
CN220137431U (zh) 导光件安装结构及具有灯光指示功能的电子产品
CN210197642U (zh) 一种钣金组件及空调器
CN21345393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691804U (zh) 一种微动开关安装支架
CN217154356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06522329U (zh) 螺钉
CN217778398U (zh) 一种电池架多模式可调定位装置
CN215523537U (zh) 风管机
CN217182342U (zh) 一种电池架
CN219176748U (zh) 快装式滑栓螺母
CN217470563U (zh) 一种接口支架及显示壳体
CN216529447U (zh) 一种车载电机控制器弓形导电结构
CN116191784B (zh) 一种电机散热用风扇安装方法
CN213278981U (zh) 一种用于安装线束头部外壳的治具
CN220755245U (zh) 一种显示盒组件、空调室内机及其空调器
CN216600545U (zh) 一种电阻检测装置、逆变器及变流器
CN216716531U (zh) 一种带倒钩插销式挡风板固定结构
CN220850138U (zh) 拼装式风机蜗壳
CN220365772U (zh) 一种安装通用性高的斜流管道风机
CN215176419U (zh) 一种控制盒及冰箱
CN215850759U (zh) 仪表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