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3230U - 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83230U CN220483230U CN202321985851.7U CN202321985851U CN220483230U CN 220483230 U CN220483230 U CN 220483230U CN 202321985851 U CN202321985851 U CN 202321985851U CN 220483230 U CN220483230 U CN 2204832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controller
- opening
- circuit board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漏液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该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壳体、端盖、感应器和控制器,壳体安装于电路板的一侧,壳体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容纳腔,端盖设于容纳腔的开口处并与壳体密封连接。壳体还设有检测孔,感应器设于检测孔并通过电路板电连接控制器。壳体还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的最低位置处连通检测孔,以使通过容纳腔开口处溢出的冷却液能够沿导流槽流动至检测孔。当感应器接触冷却液时,感应器能够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本申请提供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解决了现有座舱主机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时,水箱的漏液检测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漏液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智能座舱技术是对汽车座舱领域的革新,能够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交互体验,极大提升乘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智能座舱主机是智能座舱技术的核心元件,但是由于主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提升主机的散热效率,现有的部分座舱主机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在采用液冷的散热方式时,需对水箱进行密封,但若密封不良,泄漏的冷却液易导致电路板发生短路,从而造成主机功能失效。因此,这就需要考虑冷却液的泄漏检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现有座舱主机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时,水箱的漏液检测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该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壳体、端盖、感应器和控制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以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所述壳体还设有检测孔,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检测孔并通过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壳体还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围设于至少部分所述容纳腔开口的周侧,所述导流槽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导流槽的最低位置处连通所述检测孔,以使通过所述容纳腔开口处溢出的冷却液能够沿所述导流槽流动至所述检测孔;当所述感应器接触冷却液时,所述感应器能够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壳体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电路板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环设于所述检测孔的周侧,所述第一密封件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并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内壁密封配合,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孔的内壁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第一密封槽设于所述环形台阶,且所述环形台阶背离所述第一密封槽开口的台阶面呈倾斜设置,以使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台阶面流至所述感应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壳体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端盖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和所述导流槽之间并环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的周侧,所述第二密封件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并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内壁密封配合,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端盖并与所述端盖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设于所述导流槽远离所述容纳腔开口的一侧,且所述定位凸台凸出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电路板的端面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定位凸台靠近所述容纳腔开口的侧面与所述端盖的侧面止挡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凸台沿所述容纳腔开口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端盖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端盖焊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端盖粘接于所述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的槽壁设有疏水涂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通过在容纳腔开口的周侧设置导流槽,导流槽能够收集从容纳腔开口处泄漏出的冷却液,避免冷却液流至电路板上的主要电子元件上导致电子元件发生短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路板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由于导流槽呈倾斜设置,泄漏出的冷却液会沿导流槽的流道流动,当冷却液流动并汇聚于导流槽的最低处时,冷却液会流入检测孔内。此时,通过在检测孔内设置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检测到冷却液是否发生泄漏,其中,当感应器检测到有冷却液时,感应器能够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在仪表或中控显示屏上,并以此提醒驾驶员将车辆送至维修点检修,避免因进水导致车机故障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此,极大提高了车辆以及乘车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的仰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电路板;101、第一定位孔;102、第二定位孔;20、壳体;201、容纳腔;202、检测孔;2021、环形台阶;203、导流槽;204、第一密封槽;205、第二密封槽;21、定位凸台;30、端盖;31、凸缘结构;40、感应器;50、第一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7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智能座舱技术是对汽车座舱领域的革新,能够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交互体验,极大提升乘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智能座舱主机是智能座舱技术的核心元件,但是由于主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提升主机的散热效率,现有的部分座舱主机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在采用液冷的散热方式时,需对水箱进行密封,但若密封不良,泄漏的冷却液易导致电路板发生短路,从而造成主机功能失效。因此,这就需要考虑冷却液的泄漏检测问题。
请参阅图1,为解决现有座舱主机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时,水箱的漏液检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
请参阅图1-图5,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包括电路板10、壳体20、端盖30、感应器40和控制器(图未示)。壳体20安装于电路板10的一侧,壳体20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容纳腔201,且容纳腔201的开口朝向背离电路板10的一侧,端盖30设于容纳腔201的开口处并与壳体20密封连接,以用于封堵容纳腔201。容纳腔201内容置有冷却液(通常为水),用于对电路板10上的发热元件进行冷却,以提高座舱主机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壳体20还设有检测孔202和导流槽203,感应器40设于检测孔202并通过电路板10电连接控制器。导流槽203围设于至少部分容纳腔201开口的周侧,导流槽203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导流槽203的最低位置处连通检测孔202,以使通过容纳腔201开口处溢出的冷却液能够沿导流槽203流动至检测孔202。当感应器40接触冷却液时,感应器40能够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通常,容纳腔201在正常工作时,由于端盖30的密封作用,冷却液能够很好地容置于容纳腔201内。但是,如果端盖30的密封不良,冷却液则易通过容纳腔201的开口发生泄漏。此时,通过在容纳腔201开口的周侧设置导流槽203,导流槽203能够收集从容纳腔201开口处泄漏出的冷却液,避免冷却液流至电路板10上的主要电子元件上导致电子元件发生短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路板10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由于导流槽203呈倾斜设置,泄漏出的冷却液会沿导流槽203的流道流动,当冷却液流动并汇聚于导流槽203的最低处时,冷却液会流入检测孔202内。此时,通过在检测孔202内设置感应器40,感应器40能够检测到冷却液是否发生泄漏,其中,当感应器40检测到有冷却液时,感应器40能够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在仪表或中控显示屏上,并以此提醒驾驶员将车辆送至维修点检修,避免因进水导致车机故障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此,极大提高了车辆以及乘车人员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器40可以为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接触冷却液后电容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传感器的电路,以此检测是否发生冷却液泄漏。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器40还可以为光电式传感器或重力式传感器等。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导流槽203的槽壁设有疏水涂层。如此,在导流槽203内的冷却液能够更快速地流动,进一步提升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0,壳体20设有开口朝向电路板10的第一密封槽204,第一密封槽204环设于检测孔202的周侧,第一密封件50一端安装于第一密封槽204并与第一密封槽204的内壁密封配合,另一端抵接于电路板10并与电路板10密封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50,能够将感应器40与电路板10上的其他电子元件隔离,也就是说,泄漏出的冷却液仅能够接触至感应器40而不会对其他电子元件造成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1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孔202的内壁设有环形台阶2021,第一密封槽204设于环形台阶2021,且环形台阶2021背离第一密封槽204开口的台阶面呈倾斜设置,以使冷却液能够通过台阶面流至感应器40。
环形台阶2021的设置便于第一密封槽204的加工,并且,由于环形台阶2021的台阶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将泄漏出的冷却液引导至感应器40处,从而能够使感应器40更快速地发现冷却液的泄漏,进一步提高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和检测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0,壳体20设有开口朝向端盖30的第二密封槽205,第二密封槽205设于容纳腔201开口和导流槽203之间并环设于容纳腔201开口的周侧,第二密封件60一端安装于第二密封槽205并与第二密封槽205的内壁密封配合,另一端抵接于端盖30并与端盖30密封连接。
如此,能够提高端盖30的密封性能,从源头上降低容纳腔201内的冷却液发生泄漏的概率,从而保证电路板10工作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紧固件70,端盖30通过紧固件70固定连接于壳体20。如此,能够实现端盖30和壳体20的固定连接,并使得第二密封件60能够与端盖30和第二密封槽205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端盖30对容纳腔201的密封性能。
更进一步地,紧固件7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紧固件70沿容纳腔201开口的周向间隔分布,以进一步提高端盖30和壳体20的连接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端盖30还可焊接或粘接于壳体20,只要能够实现端盖30和壳体20的密封连接即可。其中,端盖30和壳体20间可采用搅拌摩擦焊等方式进行焊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定位凸台21,定位凸台21设于导流槽203远离容纳腔201开口的一侧,且定位凸台21凸出于壳体20背离电路板10的端面并与壳体20固定连接,并且,定位凸台21靠近容纳腔201开口的侧面与端盖30的侧面止挡配合。
如此,能够快速实现端盖30的定位,避免端盖30在连接时发生较大的移动,从而能够提高端盖30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端盖30的一侧形成有凸出端盖30表面的凸缘结构31,也即凸缘结构31与端盖30为一体成型结构,凸缘结构31与定位凸台21相适配以实现抵接配合,其中,凸缘结构31可对应定位凸台21设置多个。为便于加工,本申请中凸缘结构31呈U型的连续状并设于端盖3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30的侧面可以为端盖30自身的侧面,也可以为端盖30上的凸缘结构31的侧面。凸缘结构31与端盖30也可为分体设置并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凸台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凸台21沿容纳腔201开口的周向间隔设于壳体20。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定位凸台21对端盖30的限位强度,保证端盖3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凸台21和壳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降低了定位凸台21的加工难度,并且提高了定位凸台21和壳体20的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10呈矩形,且在矩形电路板10的对角处设有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102,壳体20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插置于第一定位孔101并与第一定位孔101卡接配合,第二限位柱插置于第二定位孔102并与第二定位孔102卡接配合,以此实现壳体20和电路板10的预定位,从而便于后续通过螺钉等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壳体20和电路板10的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10的形状以及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102的位置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例如,电路板10呈圆形,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102设于圆形电路板10沿自身径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102中的一者为圆孔,另一者为腰型孔。圆孔能够实现很好的固定,而腰型孔由于具有一定的装配余量,从而能够降低壳体20和电路板10的定位难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10)、壳体(20)、端盖(30)、感应器(40)和控制器,所述壳体(20)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0)的一侧,所述壳体(20)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容纳腔(201),且所述容纳腔(201)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电路板(10)的一侧,所述端盖(30)设于所述容纳腔(201)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壳体(20)密封连接,以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201);
所述壳体(20)还设有检测孔(202),所述感应器(40)设于所述检测孔(202)并通过所述电路板(1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壳体(20)还设有导流槽(203),所述导流槽(203)围设于至少部分所述容纳腔(201)开口的周侧,所述导流槽(203)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导流槽(203)的最低位置处连通所述检测孔(202),以使通过所述容纳腔(201)开口处溢出的冷却液能够沿所述导流槽(203)流动至所述检测孔(202);
当所述感应器(40)接触冷却液时,所述感应器(40)能够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0),所述壳体(20)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电路板(10)的第一密封槽(204),所述第一密封槽(204)环设于所述检测孔(202)的周侧,所述第一密封件(50)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204)并与所述第一密封槽(204)的内壁密封配合,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电路板(10)并与所述电路板(10)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孔(202)的内壁设有环形台阶(2021),所述第一密封槽(204)设于所述环形台阶(2021),且所述环形台阶(2021)背离所述第一密封槽(204)开口的台阶面呈倾斜设置,以使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台阶面流至所述感应器(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0),所述壳体(20)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端盖(30)的第二密封槽(205),所述第二密封槽(205)设于所述容纳腔(201)开口和所述导流槽(203)之间并环设于所述容纳腔(201)开口的周侧,所述第二密封件(60)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密封槽(205)并与所述第二密封槽(205)的内壁密封配合,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端盖(30)并与所述端盖(30)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凸台(21),所述定位凸台(21)设于所述导流槽(203)远离所述容纳腔(201)开口的一侧,且所述定位凸台(21)凸出于所述壳体(20)背离所述电路板(10)的端面并与所述壳体(20)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定位凸台(21)靠近所述容纳腔(201)开口的侧面与所述端盖(30)的侧面止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凸台(21)沿所述容纳腔(201)开口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壳体(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21)和所述壳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70),所述端盖(30)通过所述紧固件(70)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20);
或,所述端盖(30)焊接于所述壳体(20);
或,所述端盖(30)粘接于所述壳体(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203)的槽壁设有疏水涂层。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85851.7U CN220483230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85851.7U CN220483230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83230U true CN220483230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3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85851.7U Active CN220483230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83230U (zh) |
-
2023
- 2023-07-26 CN CN202321985851.7U patent/CN2204832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200006090A (ko) | 전자 팽창 밸브, 열 관리 조립체, 냉각 시스템, 및 전자 팽창 밸브의 제조 방법 | |
BRPI0820144B1 (pt) | Sensor de pressão e nível integrado de um fluido de resfriamento e motor compreendendo o referido sensor | |
WO2018072558A1 (zh) | 尿素泵模块 | |
CN106410308A (zh) | 检漏报警装置、方法及电池模组 | |
EP2538052A1 (en) | Thermostat device | |
CN103660992A (zh) | 电子控制装置 | |
CN220483230U (zh) | 液冷控制器漏液检测装置及车辆 | |
WO2018072557A1 (zh) | 尿素泵模块 | |
CN114543889A (zh) | 一种温度压力传感器结构 | |
WO2018072560A1 (zh) | 尿素泵模块 | |
CN108461847B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 | |
CN215893823U (zh) | 一种汽车冷却管路温度传感器 | |
CN216198514U (zh) | 气缸头、用于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及发动机 | |
US10240997B2 (en) | Sensor members | |
CN214334661U (zh) | 反应检测装置与水质氨氮在线分析仪器 | |
US6990931B2 (en) | Heat storage tank in cooling water circuit | |
JP2019041055A (ja) | 電子制御装置 | |
GB2217111A (en) | A transducer | |
CN211425770U (zh) | 一种电池包漏液检测装置 | |
CN218914032U (zh) | 一种集成温度压力检测功能的液冷接头 | |
CN220562511U (zh) | 厚膜水暖加热装置和汽车 | |
CN220015301U (zh) | 车辆的滤清器总成和车辆 | |
CN221898569U (zh) | 一种油液位检测组件及具有其的吸油烟机 | |
CN218545880U (zh) | 防水秤 | |
WO2018072559A1 (zh) | 尿素泵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