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4938U -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4938U
CN220474938U CN202320703471.3U CN202320703471U CN220474938U CN 220474938 U CN220474938 U CN 220474938U CN 202320703471 U CN202320703471 U CN 202320703471U CN 220474938 U CN220474938 U CN 220474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onnection
connector assembly
conn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34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大海
柯志强
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34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4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4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4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连接器组件包括:光伏连接器,以及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上且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器件;其中,所述光伏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用于和所述连接器件插接式连接。上述连接器组件减少了装配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所需的装配步骤和装配工时,提高了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效率;也减小了出现连接失效和接触不良等问题的几率,提高了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还减少了整个连接回路的连接点,从而减小了整个连接结构的接触电阻和发热量,可实现较大电流的传输,有利于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还可省略线材,降低线材成本,也可节省逆变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通过光伏连接器传输至逆变器。其中,光伏连接器与逆变器的电路板通过线缆电连接,且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需通过冷压端子连接。
随着产品功率密度的提高,逆变器直流侧的光伏连接器的数量越来越多、线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产品内部的操作空间小、线缆折弯范围小,导致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步骤较为复杂、安装效率低。
另外,线缆较凌乱,并且较易出现连接失效和接触不良等问题;整个连接回路存在多个连接点、接触电阻较大、发热量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电连接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以简化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提高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以简化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提高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光伏连接器,以及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上且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器件;
其中,所述光伏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用于和所述连接器件插接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光伏连接器具有外壳,所述导电端子用于和所述外壳插接式连接,且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外壳的插接方向、与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连接器件的插接方向为同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插接方向用于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所述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均用于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件用于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贯穿所述连接器件。
可选地,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自所述连接器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依次插入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自所述连接器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依次插入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外壳内。
可选地,所述插接方向用于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可选地,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贯穿所述连接器件、或者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光伏连接器具有外壳,所述导电端子用于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导电端子的旋转轴线用于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件用于贯穿所述电路板、或者所述连接器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件包括连接器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件主体外壁上的凸缘,其中,所述凸缘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上且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器件主体用于和所述导电端子插接式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器件用于和所述电路板直接电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器件用于焊接、压接或铆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导电端子中一者具有插孔、另一者用于插入所述插孔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插孔内且导电的弹性器件,所述弹性器件用于连接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连接器件。
可选地,所述弹性器件用于套设在所述插孔内壁和位于所述插孔内的所述连接器件或所述导电端子之间。
可选地,所述弹性器件为冠簧。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导电端子温度和/或所述连接器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且用于发出报警信号的控制器。
基于上述提供的连接器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机箱,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电路板,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件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且和电路板电连接,光伏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用于和连接器件插接式连接,这样实际在安装过程中,将连接器件固定在电路板且和电路板电连接、然后将光伏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连接器件插接式连接即可,较现有技术中光伏连接器与电路板通过线缆电连接且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需通过冷压端子连接相比,有效减少了装配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所需的装配步骤和装配工时,简化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提高了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安装效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件和电路板电连接,导电端子和连接器件插接式连接,较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出现连接失效和接触不良等问题的几率,提高了光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也减少了整个连接回路的连接点,从而减小了整个连接结构的接触电阻和发热量,可实现较大电流的传输;还有利于整机散热,逆变器可以满负载运行更长时间,避免因过长时间使用而出现降额使用的情况,有利于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还可省略线材,降低线材成本,也可节省逆变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安装于机箱和电路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件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1-图6中:
1为光伏连接器,2为连接器件,3为电路板,4为机箱板,5为固定螺母,6为插孔,7为弹性器件;
11为外壳,12为导电端子,21为连接器件主体,22为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平行”和“垂直”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平行”和“基本垂直”。“基本平行”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平行,同理,“基本垂直”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垂直。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平面”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其中,连接器组件用于和电路板电连接,连接器组件可和电路板的直流输入端电连接、连接器组件也可和电路板的交流输出端电连接,该电路板可为逆变器的电路板。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光伏连接器1和连接器件2。
上述光伏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用于和连接器件2插接式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插接式连接实现了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电连接以及固定连接。
上述连接器件2用于固定在电路板3上且和电路板3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器件2具有导电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的电连接,可选择连接器件2用于和电路板3直接电连接,此情况下,连接器件2用于和电路板3接触以实现直接电连接。当然,也可选择连接器件2用于和电路板3间接电连接,例如通过连接器件2用于通过导电件和电路板3间接电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应用上述连接器组件后,实际在安装过程中,将连接器件2固定在电路板3上且和电路板3电连接、然后将光伏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插接式连接即可,较现有技术中光伏连接器与电路板通过线缆电连接且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需通过冷压端子连接相比,有效减少了装配光伏连接器1和电路板3所需的装配步骤和装配工时,简化光伏连接器1和电路板3的安装,提高了光伏连接器1和电路板3的安装效率。
上述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电连接,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通过插接式连接实现电连接,减小了出现连接失效和接触不良等问题的几率,提高了光伏连接器1和电路板3的连接可靠性;也减少了整个连接回路的连接点,从而减小了整个连接结构的接触电阻和发热量,可实现较大电流的传输;还有利于整机散热,逆变器可以满负载运行更长时间,避免因过长时间使用而出现降额使用的情况,有利于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
应用上述连接器组件后,还可省略线材,降低线材成本,也可节省逆变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光伏连接器1具有外壳11,导电端子12用于和外壳11插接式连接,且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的插接方向、与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插接方向为同一方向。这样,在同一方向可完成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的装配、以及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装配,减小了装配光伏连接器1和电路板3所需的空间;同时,导电端子12用于和外壳11插接式连接,即导电端子12用于和外壳11通过插接式连接实现电连接和固定连接,简化了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的装配。
上述实施例中,一方面,可选择插接方向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的板面;另一方面,可选择插接方向用于平行于电路板3的板面。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3的板面,即为电路板3中面积最大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插接方向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板面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适用于较大功率密度的产品,外壳11的长度方向和导电端子12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外壳11的长度方向、导电端子12的长度方向均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的板面。可以理解的是,外壳11分布在电路板3的一侧。这样,可在电路板3上布置较多的光伏连接器1,从而能够适用于较大功率密度的产品。
上述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件2用于设置在电路板3的一侧、或者连接器件2用于贯穿电路板3。为了便于安装连接器件2,以及便于保证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电连接,可选择连接器件2用于贯穿电路板3。
在连接器件2用于设置在电路板3的一侧的情况下,连接器件2可设置在电路板3靠近外壳11的一侧、或者电路板3远离外壳11的一侧。
上述连接器组件中,导电端子12用于贯穿连接器件2、或者导电端子12用于设置在连接器件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若导电端子12用于设置在连接器件2的一侧,导电端子12用于设置在连接器件2靠近外壳1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器件2用于贯穿电路板3的情况下,导电端子12用于贯穿连接器件2、或者导电端子12仅用于插接在连接器件2的一端。
在导电端子12用于贯穿连接器件2的情况下,只要保证导电端子12穿过连接器件2即可,对于导电端子12远离外壳11的一端超出连接器件2的部分的长短可略微不同,这样,能够简化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的安装,也能降低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的安装精度,减小了因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的安装公差而导致导电端子12装配不到位的情况,也提高了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的插接方向、与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插接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插接方向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板面,外壳11的长度方向和导电端子12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外壳11的长度方向、导电端子12的长度方向均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的板面,连接器件2用于贯穿电路板3且导电端子12用于贯穿连接器件2。
上述结构中,可先装配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再装配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也可先装配连接器件2和导电端子12、再装配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为了简化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可选择先装配连接器件2和导电端子12、再装配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其中,导电端子12用于自连接器件2远离外壳11的一端依次插入连接器件2和外壳11内。这样,在插入导电端子12的过程中,依次实现了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装配、以及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的装配,有效地提高了装配效率。
上述连接器组件中,外壳11可固定在机箱的机箱板4上、电路板3可固定在机箱内,其中,机箱为逆变器的机箱。
为了便于固定外壳11,如图1所示,上述外壳11用于穿过机箱板4,且外壳11通过固定螺母5固定在机箱板4上。当然,也可选择其他方式固定外壳11,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电路板3固定在机箱内的具体固定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亦不做限定。
在实际安装连接器组件的过程中,可选择图2所示的安装顺序。如图2所示,先将所有的连接器件2安装在电路板3上,然后将所有的外壳11安装在机箱板4上,再将带有连接器件2的电路板3固定在机箱内,然后将一个导电端子12自连接器件2远离外壳11的一端依次插入连接器件2和外壳11内,完成一个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装配、以及一个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的装配,然后采用上述安装方式依次安装其他的导电端子12,待安装完所有的导电端子12,即完成安装。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还可选择图3所示的安装顺序。如图3所示,先将所有的外壳11安装在机箱板4上,然后将所有的连接器件2安装在电路板3上,再将带有连接器件2的电路板3固定在机箱内,然后将一个导电端子12自连接器件2远离外壳11的一端依次插入连接器件2和外壳11内,完成一个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装配、以及一个导电端子12和外壳11的装配,然后采用上述安装方式依次安装其他的导电端子12,待安装完所有的导电端子12,即完成安装。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采用其他的安装方法,例如,先将所有的外壳11安装在机箱板4上、所有的连接器件2安装在电路板3上,然后将每个导电端子12插入与其对应的连接器件2中,再将电路板3固定在机箱内,在固定电路板3的过程中每个导电端子12插入与其对应的外壳11中,完成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电端子12仅用于插接在连接器件2一端的情况下,导电端子12仅位于电路板3的一侧,即导电端子12位于电路板3靠近外壳11的一侧。此情况下,可选择先将所有的外壳11安装在机箱板4上、所有的连接器件2安装在电路板3上,然后将每个导电端子12插入与其对应的连接器件2中,再将电路板3固定在机箱内,在固定电路板3的过程中每个导电端子12插入与其对应的外壳11中,完成安装。
当然,也选择先将所有的外壳11安装在机箱板4上,然后将每个导电端子12插入与其对应的外壳11中,然后将所有的连接器件2安装在电路板3上,再将电路板3固定在机箱内,在固定电路板3的过程中每个导电端子12插入与其对应的连接器件2中,完成安装。在实际情况中,还可选择其他安装方式来安装连接器组件和电路板3,并不局限于上述安装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插接方向用于平行于电路板3板面的情况下,外壳11的长度方向和导电端子12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外壳11的长度方向、导电端子12的长度方向均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的板面,这样,电路板3上所能布置的光伏连接器1较少,能够适用功率密度较小的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导电端子12的安装,可选择光伏连接器1具有外壳11,导电端子12用于可旋转地设置于外壳11内,且导电端子12的旋转轴线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的板面。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外壳11的长度方向、导电端子12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电路板3的板面的情况。这样,在安装过程中,可通过旋转导电端子12来调整导电端子12的位置以避让电路板3上的器件或其他部件,从而便于安装导电端子12。
对于导电端子12可旋转地设置于外壳11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上述连接器件2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连接,如图4-图6所示,连接器件2包括连接器件主体21和设置于连接器件主体21外壁上的凸缘22。其中,凸缘22用于固定在电路板3上且和电路板3电连接,连接器件主体21用于和导电端子12插接式连接。
在连接器件2用于贯穿电路板3的情况下,凸缘22位于连接器件主体21的两端之间。这样,连接器件主体21用于贯穿电路板3,凸缘22用于和电路板3的板面接触且实现凸缘22和电路板3固定连接以及电连接。
在连接器件2用于设置在电路板3一侧的情况下,凸缘22位于连接器件主体21的一端。这样,凸缘22用于和电路板3的板面接触且实现凸缘22和电路板3固定连接以及电连接。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连接器件2为其他结构,并不局限于图4-图6所示的结构。
上述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的连接,可选择连接器件2用于和电路板3固定的结构以及连接器件2用于和电路板3电连接的结构为同一结构,即连接器件2在和电路板3固定连接的同时实现了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可选择连接器件2用于焊接在电路板3上。这样,连接器件2用于通过焊接和电路板3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当然,也可选择上述连接器件2用于压接在电路板3上,这样,连接器件2用于通过压接和电路板3固定连接且电连接;或者,连接器件2用于铆接在电路板3上,这样,连接器件2用于通过铆接和电路板3固定连接且电连接。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连接器件2用于通过其他方式和电路板3固定连接以及电连接,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插接式连接,连接器件2和导电端子12中一者具有插孔6、另一者用于插入插孔6内。
为了便于生产和制造,如图4-图6所示,可选择连接器件2具有插孔6。这样,导电端子12用于插入插孔6内。
当然,也可选择导电端子12具有插孔6。这样,连接器件2用于插入插孔6内,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上述插孔6的轴线即为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插接方向。在上述插接方向用于垂直于电路板3板面的情况下,插孔6的轴线用于和电路板3的板面垂直分布;在上述插接方向用于平行于电路板3板面的情况下,插孔6的轴线用于和电路板3的板面平行分布。
上述插孔6可为盲孔或通孔。其中,在插孔6设置于连接器件2、且导电端子12用于贯穿连接器件2的情况下,插孔6为通孔;在插孔6设置于连接器件2、且导电端子12用于布置在连接器件2一侧的情况下,插孔6可为盲孔或通孔;在插孔6设置于导电端子12、且连接器件2用于贯穿插孔6的情况下,插孔6为通孔;在插孔6设置于导电端子12、且连接器件2用于布置在导电端子12一侧的情况下,插孔6可为盲孔或通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选择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通过其他结构实现插接式连接,并不局限于插孔6的形式。
上述连接器组件中,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中的一者与插孔6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和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固定连接以及电连接的可靠性,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插孔6内且导电的弹性器件7,该弹性器件7用于连接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可以理解的是,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用于通过弹性器件7实现固定连接和电连接。这样,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器件7弥补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装配公差、导电端子12自身的公差、以及连接器件2自身的公差,使得弹性连接器7能够稳定地连接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保证了固定连接和电连接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弹性器件7的作用,可选择弹性器件7用于套设在插孔6的内壁和位于插孔6内的连接器件2或导电端子1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器件7呈筒状。若导电端子12用于插入插孔6内,弹性器件7用于套设在插孔6的内壁和导电端子12之间;若连接器件2用于插入插孔6内,弹性器件7用于套设在插孔6的内壁和连接器件2之间。
上述结构中,对于弹性器件7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了便于取材,可选择弹性器件7为冠簧。当然,也可选择上述弹性器件7为其他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弹性器件7为其他形状,例如弹性器件7为弹性板,弹性板为多个且沿插孔6的周向依次分布。
本实施例中对弹性器件7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对只要保证弹性器件7位于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之间、保证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实现固定连接和电连接即可。
上述连接器组件在工作过程中,若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温度过高,光伏连接器1和连接器件2会因温度过高而烧毁、失效,影响整机的工作。为了便于获知连接器组件的工作情况,上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电端子12的温度和/或连接器件2的温度。这样,可获知导电端子12和连接器件2的温度,从而判断光伏连接器1、连接器件2和电路板3的连接是否异常,降低了光伏连接器1和连接器件2因温度过高而烧毁失效的几率,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电端子12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外壳11、连接器件2或电路板3上。当然,也可选择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连接器件2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外壳11、连接器件2或电路板3上。当然,也可选择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温度传感器为两个,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电端子12的温度,另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连接器件2的温度。
对于温度传感器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用户获得连接器组件的工作情况,上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且用于发出报警信号。
上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在检测值超过设定值的情况下,连接器组件异常,控制器用于发出报警信号。该报警信号可为声音报警信号和/或灯光报警信号。当然,报警信号也可为其他信号,例如上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和控制器连接且用于报警,其中,报警器用于获取控制器的报警信号并根据报警信号报警,该报警器可为蜂鸣器或报警灯等。
上述控制器可设置于电路板3或其他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连接器组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包括:机箱,设置于机箱内的电路板,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组件。
在连接器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情况下,上述连接结构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上述机箱、电路板3、光伏连接器1和连接器件2的之间关系,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连接结构中,光伏连接器1至少为一个。在光伏连接器1至少为两个的情况下,任意两个光伏连接器1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连接器,以及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上且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器件;
其中,所述光伏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用于和所述连接器件插接式连接;
所述光伏连接器具有外壳,所述导电端子用于和所述外壳插接式连接,且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外壳的插接方向、与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连接器件的插接方向为同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方向用于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所述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均用于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件用于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贯穿所述连接器件,且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自所述连接器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依次插入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外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方向用于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贯穿所述连接器件、或者所述导电端子用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连接器具有外壳,所述导电端子用于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导电端子的旋转轴线用于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件用于贯穿所述电路板、或者所述连接器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件包括连接器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件主体外壁上的凸缘,其中,所述凸缘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上且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器件主体用于和所述导电端子插接式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器件用于和所述电路板直接电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器件用于焊接、压接或铆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导电端子中一者具有插孔、另一者用于插入所述插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插孔内且导电的弹性器件,所述弹性器件用于连接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连接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器件用于套设在所述插孔内壁和位于所述插孔内的所述连接器件或所述导电端子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器件为冠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导电端子温度和/或所述连接器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且用于发出报警信号的控制器。
16.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
CN202320703471.3U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474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3471.3U CN220474938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3471.3U CN220474938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4938U true CN220474938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6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3471.3U Active CN220474938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4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4996B (zh) 具有带有温度传感器的电路板的热耦合的电连接装置
US6860743B2 (en) Adaptor assembly
CN217691716U (zh) 逆变器及光伏系统
CN113594721B (zh) 一种高压线束连接器
CN220474938U (zh)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结构
CN217036067U (zh)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CN215453658U (zh) 控制器和车辆
TWI767624B (zh) 電流傳輸組件與電流傳輸系統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5122841U (zh) 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件、汇流排组件及电池装置
US6074222A (en) Cable end connector
US20050095902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542709A (zh) 插接件、电连接机构和电子产品
CN219833075U (zh) 卧式连接器
CN214625572U (zh) 充电座
CN110649411A (zh) 一种新型弹簧连接器
CN212485611U (zh) 一种新型电连接头
CN219998640U (zh) 电连接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20830130U (zh) 轨道插座适配器
CN217485881U (zh) 一种圆形模块化网络控制连接器
CN218275425U (zh) 带温控开关的转换器
CN212366296U (zh) 一种魔方插座
CN218513716U (zh) 适于装配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端子和相应印制电路板组件
CN214625556U (zh) 充电座
CN214099948U (zh) 插接件、电连接机构和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