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2661U -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2661U
CN220472661U CN202321828409.3U CN202321828409U CN220472661U CN 220472661 U CN220472661 U CN 220472661U CN 202321828409 U CN202321828409 U CN 202321828409U CN 220472661 U CN220472661 U CN 220472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late
bracket
hole
air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84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华侨
韩科
林小深
邓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lan Zhong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lan Zhong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lan Zhong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lan Zhong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84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2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2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2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传感器壳体,上述传感器壳体两侧设有耳板,且耳板上设有通孔,上述传感器壳体两侧设有快拆条,上述快拆条下端用于固定在载体上;上述快拆条侧面设有导槽,上述导槽高度与耳板高度相适配,上述耳板用于插入到导槽中;上述快拆条上端设有与通孔对应的限位孔;上述限位孔用于对应通孔并插入限位柱;上述快拆条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托座和第二托座,上述第一托座和第二托座之间设有限位板,上述限位板下端用于延伸到限位柱上方,由限位板遮挡限位柱从限位孔中脱出,以期望改善目前空气传感器安装拆卸一般采用螺栓进行固定,受到安装工具限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捷固定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空气传感器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的设备。它能够检测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气体浓度和其他环境参数;由于空气传感器通常放置在外部环境中,一般会暴露于湿度、温度变化、灰尘、化学物质等环境中,从而空气传感器,从而目前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保持空气传感器的准确性。
由于气传感器所处环境,可能会积累颗粒物、灰尘、油脂、化学物质等污染物,一方面会污染物的堆积可能干扰传感器的测量准确性。并且传感器中的元件和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存在老化风险,影响精准度。若没有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可能会逐渐偏离准确值,导致漂移或准确性下降,从而影响最终的数据采集的可靠性。目前的空气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校验,需要从固定位置上取下传感器并将其连接到相应的校准设备或系统中,因此其空气传感器在前期安装时,通常会考虑到日后的维护便捷性,当前主流的安装方式是通过螺栓将空气传感器的壳体固定在载板上,拆卸时仅通过螺栓进行拆卸。这种拆卸方式虽然便捷,但是往往需要配合工具,若工作人员在传感器异常时,没有工具,往往不能进行操作,从而异常处置效率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徒手进行对空气传感器进行安装和拆卸是值得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以期望改善目前空气传感器安装拆卸一般采用螺栓进行固定,受到安装工具限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传感器壳体,上述传感器壳体两侧设有耳板,且耳板上设有通孔,上述传感器壳体两侧设有快拆条,上述快拆条下端用于固定在载体上;上述快拆条侧面设有导槽,上述导槽高度与耳板高度相适配,上述耳板用于插入到导槽中;上述快拆条上端设有与通孔对应的限位孔;上述限位孔用于对应通孔并插入限位柱;上述快拆条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托座和第二托座,上述第一托座和第二托座之间设有限位板,上述限位板下端用于延伸到限位柱上方,由限位板遮挡限位柱从限位孔中脱出。
作为优选,上述限位柱呈T型,上述限位柱上部与快拆条表面之间具有高差。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托座上设有插口,上述限位板从第一托座的插口中插入并伸入到第二托座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插口底部与限位柱上端齐平,上述限位板下端用于贴近限位柱上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限位板的末端设有挡板,上述挡板用于抵触第一托座的侧壁。
作为优选,上述第二托座包括架体,上述架体设有空腔,上述架体底部设有托板,上述托板上端设有压板,上述架体上设有竖直设置伸缩杆,上述伸缩杆活动端连接压板,上述伸缩杆用于带动压板下移,由压板配合托板夹持限位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托板上端与插口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上述压板设有拉杆,上述拉杆上端自架体上端穿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伸缩杆为两个,上述拉杆位于两个伸缩杆中点,上述拉杆上端设有拉孔,上述拉孔用于向拉杆施加拉力并带动压板上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原传感器壳体的外形下,通过临时加工快拆条,利用快拆条直接固定在载体上,再通过快拆条上使用限位柱进行限位,通过限位板直接作用限位柱,从而保证限位柱安装的稳定性。通过限位柱可以直接插入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手拧安装,在导槽配合耳板限位的情况下,其限位柱仅需要插入到限位孔和通孔中,就可以保证壳体在快拆条上紧固。
本实用新型在整体结构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进行徒手安装,且快拆条的结构可以改造成不同的长度,以适应多用外形轮廓的传感器壳体。其固定结构在保持较高的适应性的情况下,无需对传感器壳体进行重新生产,必要时,仅需要在现有传感器壳体侧壁粘接耳板即可完成现有设备的改造,具有较高应用效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托座夹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拆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托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托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传感器壳体1,其中,传感器壳体1可以是现有传感器壳体1,上述传感器壳体1两侧设有耳板101,且耳板101上设有通孔102,其耳板101可以是现有传感器壳体1上自带的,也可以后期通过粘接或焊接安装。上述传感器壳体1两侧设有快拆条2,上述快拆条2下端用于固定在载体上。考虑到现有传感器壳体1的耳板101上的通孔102一般通过螺栓直接将传感器壳体1固定在载体上。为了使得传感器壳体1能够方便的采用滑动方式安装在快拆条2中,其快拆条2连接传感器壳体1后,其传感器壳体1底部与快拆条2底部具高差,通过快拆条2直接固定在载体上,再通过传感器壳体1安装在快拆条2上。
上述快拆条2侧面设有导槽201,上述导槽201高度与耳板101高度相适配,上述耳板101用于插入到导槽201中;其中,导槽201长度与快拆条2长度相同,其导槽201贯穿快拆条2的侧面,其中导槽201高度与耳板101的高度相吻合,其导槽201深度与耳板101宽度相吻合,从而使得耳板101可以插入到导槽201后,其导槽201通过耳板101向传感器壳体1提供定位和导向的约束。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导槽201可以确保传感器壳体1与快拆条2之间的对应位置。通过导槽201可以防止传感器壳体1在安装过程中产生任意的旋转或摇晃,上述快拆条2上端设有与通孔102对应的限位孔202;上述限位孔202用于对应通孔102并插入限位柱6。
通过限位孔202和限位柱6的对应插入,也可以优化固定传感器壳体1与快拆条2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传感器壳体1的安装位置准确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说,限位孔202和通孔102中插入限位柱6,其限位柱6能够同时对快拆条2和耳板101起到约束作用,此时,传感器壳体1与快拆条2不能进行相对移动,使得传感器壳体1可以直接固定在快拆条2上,并且通过快拆条2安装在载体上,实现与载体的载荷传递,并牢固地保持传感器的位置稳定。
其中,限位柱6可以采用螺纹的方式转动插入到限位孔202和通孔102中。
为了更加快捷,其限位柱6也可以采用拔插的方式直接竖直插入到限位孔202和通孔102中。
为了提高限位柱6从限位孔202和通孔102中稳定性,上述快拆条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托座3和第二托座4,上述第一托座3和第二托座4之间设有限位板5,上述限位板5下端用于延伸到限位柱6上方,由限位板5遮挡限位柱6从限位孔202中脱出。
其中,快拆条2上端安装第一托座3和第二托座4,利用第一托座3和第二托座4安装限位板5,使得限位板5位于限位孔202和通孔102上方,当限位孔202和通孔102中插入限位柱6后,通过安装限位板5,利用限位板5下端延伸到限位柱6上方,其限位板5起到遮挡限位柱6。
通过限位板5通过将其下端延伸到限位柱6上方,当限位板5接触限位柱6上端,可以防止限位柱6在垂直方向上从限位孔202中脱出的作用。可以确保限位柱6牢固地插入到限位孔202和通孔102中,并且保持稳定的位置,避免出现限位柱6意外脱出,有效降低传感器壳体1与快拆条2之间因意外而出现相对移动的风险。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徒手将限位柱6从限位孔202中取出,上述限位柱6呈T型,上述限位柱6上部与快拆条2表面之间具有高差。通过限位柱6呈现T型设计,其限位柱6上部突出形状与快拆条2表面之间具有高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指轻松地抓住限位柱6上部,并应用适量的力气将其取出或插入到限位孔202中,而无需额外工具。即便使用限位柱6采用螺纹设计,其高差部分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固定点,从而限位柱6在插入限位柱时可以更好地徒手转动,避免了使用工具可能带来的不便。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第一托座3上设有插口301,上述限位板5从第一托座3的插口301中插入并伸入到第二托座4中。其中插口301的尺寸与限位板5适配,从而可以很好避免限位板5在第一托座3中晃动。
其中,限位板5可以现有的锰钢材质,从而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硬度,其限位板5通过拔插的形式进行安装,安装时,在从第一托座3的插口301中插入并伸入到第二托座4;而拆卸时,限位板5依次从第二托座4和第一托座3中退出。
进一步的,上述插口301底部与限位柱6上端齐平,上述限位板5下端用于贴近限位柱6上端。通过插口301的底部,使得限位柱6在插入过程中不会直接撞击限位柱6,并且使得限位板5从插口301伸出后,其限位板5的位置相对贴合限位柱6上端。
进一步的,参考图2和图5所示,为了避免限位板5从插口301中意外脱出,上述限位板5的末端设有挡板501,上述挡板501用于抵触第一托座3的侧壁。通过限位板5上设置挡板501,当限位板5从插口301向第二托座4移动过程中,其挡板501被第一托座3抵触,则限位板5被约束并停止会向第二托座4移动,有效避免限位板5从插口301中意外脱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2、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第二托座4包括架体401,上述架体401设有空腔,其中架体401的空腔主要用于对应插口301,即限位板5从空腔伸入到第二托座4中。其架体401作为第二托座4的支撑部件,架体401下端固定在快拆条2上。
上述架体401底部设有托板402,上述托板402上端设有压板403,上述架体401上设有竖直设置伸缩杆7,其中伸缩杆7为现有的弹簧伸缩杆,其伸缩杆7的固定端固定在架体401上,上述伸缩杆7活动端连接压板403,其伸缩杆7在弹簧作用下,使得伸缩杆7的活动端向下移动,上述伸缩杆7用于带动压板403下移,由压板403配合托板402夹持限位板5。
利用伸缩杆7带动压板403向托板402移动,当限位板5置于压板403和托板402之间,其压板403在伸缩杆7的作用下,持续向限位板5施加压力,实现压板403和托板402对限位板5的夹持,以保持限位板5在第二托座4上的稳定性,避免限位板5随意晃动。
具体的说,限位板5插入第二托座4的过程中,其工作人员手动抬起压板403,使得压板403与托板402之间的间隙能够插入限位板5,待限位板5插入后,则释放压板403,其压板403在伸缩杆7的作用下抵触限位板5,并持续向限位板5施加压力,维持对限位板5的夹持作用,利用夹持作用确保限位板5在第二托座4中的位置稳定。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控制伸缩杆7驱动压板403向下移动的时机,上述托板402上端与插口301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其中,托板402的高度主要用于对应限位板5的下端,使得限位板5伸入第二托座4时,限位板5下端放置在托板402上。
上述压板403设有拉杆8,上述拉杆8上端自架体401上端穿出。通过拉杆8直接作用与压板403,从而通过拉杆8拉动压板403下移,避免工作人员触碰压板403,有效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夹手风险。
其中拉杆8与压板403刚性连接,以保证传递载荷过程中稳定的。
进一步的,上述伸缩杆7为两个,上述拉杆8位于两个伸缩杆7中点,上述拉杆8上端设有拉孔801,上述拉孔801用于向拉杆8施加拉力并带动压板403上移。
通过伸缩杆7为两个,从而保证伸缩杆7对压板403施加压力相对均匀,其拉杆8位置主要保证对压板403施加的拉力相对平衡,其中拉孔801可以直接外挂绳索进行拉扯,也可以便于用于用手勾住拉孔801,避免手持拉杆8的过程中出现打滑。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一种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传感器壳体(1),所述传感器壳体(1)两侧设有耳板(101),且耳板(101)上设有通孔(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壳体(1)两侧设有快拆条(2),所述快拆条(2)下端用于固定在载体上;
所述快拆条(2)侧面设有导槽(201),所述导槽(201)高度与耳板(101)高度相适配,所述耳板(101)用于插入到导槽(201)中;所述快拆条(2)上端设有与通孔(102)对应的限位孔(202);所述限位孔(202)用于对应通孔(102)并插入限位柱(6);
所述快拆条(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托座(3)和第二托座(4),所述第一托座(3)和第二托座(4)之间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下端用于延伸到限位柱(6)上方,由限位板(5)遮挡限位柱(6)从限位孔(202)中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呈T型,所述限位柱(6)上部与快拆条(2)表面之间具有高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3)上设有插口(301),所述限位板(5)从第一托座(3)的插口(301)中插入并伸入到第二托座(4)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301)底部与限位柱(6)上端齐平,所述限位板(5)下端用于贴近限位柱(6)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的末端设有挡板(501),所述挡板(501)用于抵触第一托座(3)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座(4)包括架体(401),所述架体(401)设有空腔,所述架体(401)底部设有托板(402),所述托板(402)上端设有压板(403),所述架体(401)上设有竖直设置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活动端连接压板(403),所述伸缩杆(7)用于带动压板(403)下移,由压板(403)配合托板(402)夹持限位板(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402)上端与插口(301)的底部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压板(403)设有拉杆(8),所述拉杆(8)上端自架体(401)上端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7)为两个,所述拉杆(8)位于两个伸缩杆(7)中点,所述拉杆(8)上端设有拉孔(801),所述拉孔(801)用于向拉杆(8)施加拉力并带动压板(403)上移。
CN202321828409.3U 2023-07-12 2023-07-12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Active CN220472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8409.3U CN220472661U (zh) 2023-07-12 2023-07-12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8409.3U CN220472661U (zh) 2023-07-12 2023-07-12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2661U true CN220472661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803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8409.3U Active CN220472661U (zh) 2023-07-12 2023-07-12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2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1921B2 (ja) クランプオン式流量測定装置の装着方法及びクランプオン式流量測定装置を装着するための装着装置
ATE381707T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festigen einer linearen skala
CN220472661U (zh) 便于拆卸的空气传感器固定结构
KR100935436B1 (ko) 사이드클램프조립체
WO2011006431A1 (zh) 一种数显式电气化接触网弹性吊索安装仪
JP3180696U (ja) 手摺取付金具
CN113835180B (zh) 一种用于调节传感光缆张紧的拉力机
CN212769480U (zh) 一种可调节的起重机小车拖缆导电架
CN212031133U (zh) 一种塑料扎带抗拉强度检测装置
CN212510177U (zh) 应用于物联网平台的仓储监控设备
CN219434507U (zh) 一种拉力机用夹具的辅助装置
CN114252189A (zh) 一种线夹握力检测系统
CN202231285U (zh) 一种插头拔出力装置
CN108581912B (zh) 预拉力控制方法及预拉力控制系统
CN206180487U (zh) 高稳定性间隔棒安装辅助挂载装置
CN211283244U (zh) 上坎钢丝绳张紧度检测装置
CN219084728U (zh) 一种防护涂层强度检测装置
DE502006000629D1 (de) Haltevorrichtung zum Festlegen von mindestens einem Führungsseil einer Beschattungs- oder Lichtlenkungsanlage
JP2008045364A (ja) 親綱固定具
CN219740922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隧道照明单灯控制器
JP2714298B2 (ja) 線材止着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を用いた線材着脱方法
CN214793057U (zh) 一种用于直线位移传感器的固定结构
CN212567746U (zh) 电梯钢绳测力传感器
CN211955533U (zh) 一种基于光散射法的扬尘在线监测设备结构
CN220120278U (zh) 一种铝合金高锁螺母加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