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1839U -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1839U
CN220471839U CN202322118623.6U CN202322118623U CN220471839U CN 220471839 U CN220471839 U CN 220471839U CN 202322118623 U CN202322118623 U CN 202322118623U CN 220471839 U CN220471839 U CN 220471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rtical
vertical air
slit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86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飞
邹秋生
吴银萍
刘义成
赵新辉
姚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186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1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1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1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机送风系统,涉及暖通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竖向风管,所述竖向风管长度方向至少一侧的两棱部均设置有出风条缝;所述竖向风管内适配有均流板,沿所述竖向风管长度方向所述均流板倾斜设置,使得均流板与其他面的风管壁面形成稳压层,并且,均流板与竖向风管的内侧壁行成变截面的通道,而空调风在竖向方向上受到周围变截面通道的影响,沿气流流动方向上稳压层高度降低,稳压层内的静压变化较小,继而提高气流在整个出风条缝上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使得风口送风出风风速较小,所需压头小,能够降低风机功率,减少风机在整个送风过程的运行能耗。室内送风系统包括前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背景技术
在写字楼、学校、图书馆及各类大型公建项目中,内部常常有高大空间的区域,该区域可为室内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交流环境。高大空间的空间净高通常在6m以上,贯穿两层及以上空间,为使空间内部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需在空间中部区域采用空调风口侧送或顶面下送的送风形式,但空间水平跨度大、垂直高度高,室内环境很难达到人们的理想效果,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送风形式在设计时,考虑风口处风速过高导致噪声、所需风压较高,从而对单个风口风量进行控制,风口有效射程较短。而冷空气在送至人员活动区的过程中,卷吸沿程空气,沿程阻力损失较大,无法送至人员活动区或由于沿程热空气混合温度较高,从而无法达到降温效果;冬季则由于空气温度差引起密度差,热空气受浮力作用而无法送至人员活动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室内风口送风的沿程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风口稳压层内的静压变化较小,使得风口送风出风风速较小,所需压头小,能够降低风机功率,减少风机在整个送风过程的运行能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包括竖向风管,所述竖向风管长度方向至少一侧的两棱部均设置有出风条缝;所述竖向风管内适配有均流板,沿所述竖向风管长度方向所述均流板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在竖向风管长度方向至少一侧的两棱部均设置有出风条缝,使得室外新风或经末端空气处理机组进行冷却/加热处理的后空气,通过出风条缝送至高大空间内;同时,在竖向风管内适配有竖向倾斜设置的均流板,从而使得均流板与其他面的风管壁面形成稳压层,并且,均流板与竖向风管的内侧壁行成变截面的通道,而空调风在竖向方向上受到周围变截面通道的影响,沿气流流动方向上稳压层高度降低,稳压层内的静压变化较小,继而提高气流在整个出风条缝上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使得风口送风出风风速较小,所需压头小,能够降低风机功率,减少风机在整个送风过程的运行能耗。
另外,风管竖向设置,相应的出风条缝也竖向设置,可安装在室内下部,能够将经空气处理机组处理的冷空气或热空气,直接引至人员活动区附近进行送风,从而提升空调系统的实际制冷或供热的效果。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均流板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且所述均流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设有第一柔性挡风件和第二柔性挡风件;所述第一柔性挡风件和所述第二柔性挡风件能够避免气流流至位于所述均流板远离所述出风条缝一侧的空腔内,以便于根据出风量调节均流板的角度,而第一柔性挡风件和第二柔性挡风件,能够避免气流进入到均流板远离出风条缝的一侧与竖向风管内壁面所围成的空腔内,进一步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同时,第一柔性挡风件和第二柔性挡风件能够伸缩,确保均流板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均流板中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轴向的两端与所述竖向风管对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竖向风管内设置有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驱动器与所述转轴驱动连接,以通过旋转驱动器带动转轴转动而改变均流板的倾斜角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风管为双层结构,所述旋转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竖向风管的夹层内,将旋转驱动器设置在竖向风管内,提高竖向风管的美观性,同时旋转驱动器设置在夹层内,能够避免旋转驱动器对竖向风管的气流造成影响。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风管侧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转轴与所述竖向风管侧壁间的空隙,以减少竖向风管中的冷空气或热空气进行无效渗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为光滑壁面,以减小转轴旋转时的阻力。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风管的各棱部均设置有所述出风条缝;所述竖向风管套设在结构柱外,所述结构柱将所述竖向风管的内腔分割为两出风腔,两所述出风腔分设在所述竖向风管长度方向的两侧,且各所述出风腔内均适配有所述均流板,使得竖向风管各棱部均能出风,提高竖向风管的送风能力,同时将结构柱设置在竖向风管内,也便于提高室内的美观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风管各棱部均适配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竖向风管间均间隔设置,所述出风条缝为所述导流件侧壁与所述竖向风管侧壁间的空隙,能够迫使空调风在壁面贴附流动,以通过导流件改变出风条缝的空调风流向,从而避免直吹,改善送风效果,降低由于局部风口位置风速较高而引起的噪声污染等风险。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风侧翼,所述挡风侧翼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以减小导流件的风阻系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在竖向风管长度方向至少一侧的两棱部均设置有出风条缝,使得室外新风或经末端空气处理机组进行冷却/加热处理后的空气,通过出风条缝送至高大空间内;同时,在竖向风管内适配有竖向倾斜设置的均流板,从而使得均流板与其他面的风管壁面形成稳压层,并且,均流板与竖向风管的内侧壁行成变截面的通道,而空调风在竖向方向上受到周围变截面通道的影响,沿气流流动方向上稳压层高度降低,稳压层内的静压变化较小,继而提高气流在整个出风条缝上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使得风口送风出风风速较小,所需压头小,能够降低风机功率,减少风机在整个送风过程的运行能耗。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竖向风管竖向设置,相应的出风条缝也竖向设置,可安装在室内下部,能够将经空气处理机组处理的冷空气或热空气,直接引至人员活动区附近进行送风,从而提升空调系统的实际制冷或供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的出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流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安装效果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0-竖向风管,11-出风条缝,12-结构柱,13-出风腔,20-均流板,21-第一柔性挡风件,22-第二柔性挡风件,23-转轴,24-旋转驱动器,30-导流件,31-挡风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同时,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包括竖向风管10,所述竖向风管10长度方向至少一侧的两棱部均设置有出风条缝11;所述竖向风管10内适配有均流板20,沿所述竖向风管10长度方向所述均流板20倾斜设置。
一般而言,竖向风管10通过螺栓固定在土建墙壁、结构柱表面上,并通过装饰板面与周围装饰表面进行融合。而均流板20为薄型轻质结构,如镀锌铁皮、塑料片等。其中,均流板20垂直高度方向上的投影高度,应大于出风条缝11的高度,即,均流板20在竖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出风条缝11的长度,且均流板20的上端高于出风条缝11的上端。
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在竖向风管10长度方向至少一侧的两棱部均设置有出风条缝11,使得室外新风或经末端空气处理机组进行冷却/加热处理后的空气,通过出风条缝11送至高大空间内;同时,在竖向风管10内适配有竖向倾斜设置的均流板20,从而使得均流板20与其他面的风管壁面形成稳压层,并且,均流板20与竖向风管10的内侧壁行成变截面的通道,而空调风在竖向方向上受到周围变截面通道的影响,沿气流流动方向上稳压层高度降低,稳压层内的静压变化较小,继而提高气流在整个出风条缝11上流动的均匀性,从而使得风口送风出风风速较小,所需压头小,能够降低风机功率,减少风机在整个送风过程的运行能耗。
另外,风管竖向设置,相应的出风条缝11也竖向设置,可安装在室内下部,能够将经空气处理机组处理的冷空气或热空气,直接引至人员活动区附近进行送风,从而提升空调系统的实际制冷或供热的效果。
实施例2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基于实施例1,所述均流板20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且所述均流板2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设有第一柔性挡风件21和第二柔性挡风件22;所述第一柔性挡风件21和所述第二柔性挡风件22能够避免气流流至,位于所述均流板20远离所述出风条缝11一侧的空腔内。
可以理解的是,均流板20上部通过第一柔性挡风件21与竖向风管10的一侧壁面连接,下部通过第二柔性挡风件22与竖向风管10的同一侧壁面下部进行连接。由此,能够根据出风量调节均流板20的角度,而第一柔性挡风件21和第二柔性挡风件22,能够避免气流进入到均流板20远离出风条缝11的一侧与竖向风管10内壁面所围成的空腔而导致气流紊乱,同时,第一柔性挡风件21和第二柔性挡风件22能够伸缩,确保均流板20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
结合图,具体来讲,所述均流板20中部固定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轴向的两端与所述竖向风管10对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竖向风管10内设置有旋转驱动器24,所述旋转驱动器24与所述转轴23驱动连接,以通过旋转驱动器24带动转轴23转动而改变均流板20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3为薄壁空腔结构,使得均流板20整体重量较轻,厚度较小。相应的所述竖向风管10侧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转轴23与所述竖向风管10侧壁间的空隙,以减少竖向风管10中的冷空气或热空气进行无效渗漏。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为光滑壁面,以减小转轴23旋转时的阻力。当然,也可以将转轴23端部的壁面做成光滑壁面,也可采用自润滑性好的材料制成转轴23,如聚四氟乙烯等。
在此基础上,向风管为双层结构,所述旋转驱动器24设置在所述竖向风管10的夹层内,将旋转驱动器24设置在竖向风管10内,提高竖向风管10的美观性,同时旋转驱动器24设置在夹层内,能够避免旋转驱动器24对竖向风管10的气流造成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旋转驱动器24的控制器/开关,通常设置在整个风口结构的外壁上。
实施例3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基于实施例1或2,所述竖向风管10的各棱部均设置有所述出风条缝11;所述竖向风管10套设在结构柱12外,所述结构柱12将所述竖向风管10的内腔分割为两出风腔13,两所述出风腔13分设在所述竖向风管10长度方向的两侧,且各所述出风腔13内均适配有所述均流板20,使得竖向风管10各棱部均能出风,提高竖向风管10的送风能力。
实施例4
结合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基于实施例1~3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竖向风管10各棱部均适配有导流件30,所述导流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竖向风管10间均间隔设置,所述出风条缝11为所述导流件30侧壁与所述竖向风管10侧壁间的空隙。
要说明的是,所述导流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略高于周围壁面(竖向风管10外侧壁),以确保内部空气可通过导流件30的高出部分流向室内,同时,能够迫使空调风在壁面贴附流动,以通过导流件30改变出风条缝11的空调风流向,从而避免直吹,改善送风效果,降低由于局部风口位置风速较高而引起的噪声污染等风险。
在此基础上,结合图3,导流件3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风侧翼31,即,所述导流件30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挡风侧翼31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以减小导流件30的风阻系数,同时通过挡风侧翼31的导流作用,避免对附近人员形成直吹的不舒适感。同样的,导流件30为薄壁空腔结构,具有整体重量较轻,厚度较小的特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风管(10),所述竖向风管(10)长度方向至少一侧的两棱部均设置有出风条缝(11);所述竖向风管(10)内适配有均流板(20),沿所述竖向风管(10)长度方向所述均流板(20)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20)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且所述均流板(2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设有第一柔性挡风件(21)和第二柔性挡风件(22);所述第一柔性挡风件(21)和所述第二柔性挡风件(22)能够避免气流流至位于所述均流板(20)远离所述出风条缝(11)一侧的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20)中部固定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轴向的两端与所述竖向风管(10)对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竖向风管(10)内设置有旋转驱动器(24),所述旋转驱动器(24)与所述转轴(23)驱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风管(10)为双层结构,所述旋转驱动器(24)设置在所述竖向风管(10)的夹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风管(10)侧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转轴(23)与所述竖向风管(10)侧壁间的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为光滑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风管(10)的各棱部均设置有所述出风条缝(11);所述竖向风管(10)套设在结构柱(12)外,所述结构柱(12)将所述竖向风管(10)的内腔分割为两出风腔(13),两所述出风腔(13)分设在所述竖向风管(10)长度方向的两侧,且各所述出风腔(13)内均适配有所述均流板(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风管(10)各棱部均适配有导流件(30),所述导流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竖向风管(10)间均间隔设置,所述出风条缝(11)为所述导流件(30)侧壁与所述竖向风管(10)侧壁间的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3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风侧翼(31),所述挡风侧翼(31)与所述竖向风管(10)间隔设置,且所述挡风侧翼(31)为内凹的弧形结构。
CN202322118623.6U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Active CN220471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8623.6U CN220471839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8623.6U CN220471839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1839U true CN220471839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8623.6U Active CN220471839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1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2620B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U747404B2 (en) Blower and fan, blower and f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wind using the blower and fan system
CN20755578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295453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895484A (zh)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CN208671174U (zh) 空调器
CN108332293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WO2022134825A1 (zh) 立柜式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20471839U (zh) 一种用于室内下部送风的条缝式风口
CN113803790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WO2024159765A1 (zh) 一种导风板以及空调器
CN206831750U (zh)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窗玻璃气膜降温装置
CN205939404U (zh) 空调器
JPH0271027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CN217482899U (zh) 建筑隔墙空调一体化系统
WO2023060887A1 (zh)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CN216203798U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08936296U (zh) 空调器
CN107906613A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19674U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25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853863U (zh) 可旋转导风柱、出风口切换结构及风管机
CN208671177U (zh) 空调器
CN207527717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