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1611U - 灶具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灶具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1611U
CN220471611U CN202321732067.5U CN202321732067U CN220471611U CN 220471611 U CN220471611 U CN 220471611U CN 202321732067 U CN202321732067 U CN 202321732067U CN 220471611 U CN220471611 U CN 220471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collecting
collecting disc
disc
layer energy
low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20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丽莎
俞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20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1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1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1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其包括有上层聚能盘、下层聚能盘及盛液盘,上层聚能盘与下层聚能盘由上向下叠设以形成聚能腔,上层聚能盘的外端位于下层聚能盘的外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外环缝,上层聚能盘的内端位于下层聚能盘的内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溢液口,外环缝与溢液口均连通于聚能腔,盛液盘位于下层聚能盘的下方且与下层聚能盘设置间隙。空气能够从灶具燃烧器的外部经外环缝、聚能腔和溢液口通向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以提升燃烧效果。同时,空气从外部通过间隙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两路空气流通的路径使上层聚能盘和下层聚能盘能够在保证聚能效果的同时保证灶具燃烧器较好的燃烧效果,提升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Description

灶具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灶具燃烧器的外周经常设置多层聚能圈以提升聚拢火力、节约能源等,但多层聚能圈在周向上一定程度挡住灶具燃烧器的空气补给,容易燃烧不充分,产生较多烟气,导致燃烧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多层聚能圈导致空气补给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上层聚能盘、下层聚能盘及盛液盘,所述上层聚能盘与所述下层聚能盘由上向下叠设以形成聚能腔,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外端位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外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外环缝,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内端位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内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溢液口,所述外环缝与所述溢液口均连通于所述聚能腔,所述盛液盘位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下方且与所述下层聚能盘设置间隙。
在本方案中,外环缝与溢液口均分别连通于聚能腔,使空气能够从灶具燃烧器的外部经外环缝、聚能腔和溢液口通向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以提升燃烧效果。在盛液盘和下层聚能盘的底部之间设置间隙,同样能够使空气从外部通过间隙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两路空气流通的路径使上层聚能盘和下层聚能盘能够在保证聚能效果的同时保证较好的燃烧效果,提升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优选地,所述盛液盘上设置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向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底部凸出且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底部形成所述间隙,所述凸起部沿气流方向的内外两侧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底部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间隙以形成喉口。
在本方案中,喉口的设置,使空气能够经喉口的外侧流向喉口的内侧并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使进入喉口内侧的空气得到加热并不易溢散,减少、减缓热量向环境扩散,且能够协同下层聚能盘提升聚能效果,更能够使升温后的空气进入灶具燃烧器内部更快地燃烧,可降低烟气,提升燃烧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灶具燃烧器还包括若干个脚片,若干个所述脚片分别穿设于所述上层聚能盘与所述下层聚能盘,且所述脚片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盛液盘上。
在本方案中,脚片的下端设置于盛液盘上,能够保证间隙的稳定性,使空气更好地经过间隙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脚片还能够使上层聚能盘和下层聚能盘之间形成稳定的聚能腔,实现较好的聚能效果。
优选地,所述脚片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定位部,所述上层聚能盘架设于所述定位部上。
在本方案中,在脚片的外部设置向外凸起的定位部,能够直接使上层聚能盘架设在定位部上,连接结构简单。
优选地,所述上层聚能盘的上部沿周向设置多个开口。
在本方案中,上层聚能盘的上部沿周向设置多个开口,能够实现空气从聚能腔内通过开口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提升燃烧效果。
优选地,多个所述开口朝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开口沿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径向排布若干圈,且各圈之间的所述开口交错设置。
在本方案中,开口向周向延伸,且径向排布若干圈,使更多的空气能够从聚能腔经开口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进行补充,提升燃烧效果。
优选地,其中的部分所述开口朝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径向延伸,若干个所述脚片能够分别穿设出部分所述开口。
在本方案中,径向延伸的开口使脚片能够穿设出上层聚能盘,连接结构简单,且结合向外凸起的定位部,使上层聚能盘不易周向转动,连接效果好。
优选地,所述下层聚能盘包括依次连接的阻挡部、导流部及内边沿,所述导流部的外端连接于所述阻挡部,所述导流部的内端连接于所述内边沿,所述导流部由外向内向上倾斜,所述内边沿由所述导流部的内端向上延伸。
在本方案中,溢液从溢液口顺着导流部流到下层聚能盘内,阻挡部将溢液挡在下层聚能盘内,使溢液得以存储。导流部由外向内向上倾斜,便于溢液向远离灶具燃烧器的内部的方向存储,结合内边沿的内端向上延伸的设置,减少高温不断烧干溢液而使下层聚能盘不易清洁而减少下层聚能盘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导流部的底部更能够有效引导空气从喉口外经喉口进入喉口内,进入燃烧器主体的内部,大大提升燃烧效率。
优选地,所述上层聚能盘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部、水平部及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外端连接于所述竖直部的顶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连接于所述倾斜部的一端,所述倾斜部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与所述内边沿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溢液口,所述竖直部与所述阻挡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外环缝。
在本方案中,竖直部的设置能够与阻挡部形成外环缝,使空气经外环缝进入聚能腔,还能够与阻挡部一起遮挡聚能腔内的空气及热量的逸散,提升聚能效果与空气补充效果,进而提升燃烧效率。倾斜部的设置能够有利于溢液沿着倾斜部流向溢液口流入下层聚能盘,实现溢液隐藏盛接功能。而水平部实现了倾斜部与竖直部的连接,也加强了上层聚能盘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上层聚能盘与所述下层聚能盘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上层聚能盘与下层聚能盘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清洁下层聚能盘时,能够将上层聚能盘拆卸出去,便于清洁,实现分层清洁,便于分别更换,降低使用成本。同时能够使下层聚能盘的内部能够有更多的空气存储空间,使空气能够顺利通过外环缝、聚能腔及溢液口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提升燃烧效果。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外环缝与溢液口均分别连通于聚能腔,使空气能够从灶具燃烧器的外部经外环缝、聚能腔和溢液口通向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以提升燃烧效果。在盛液盘和下层聚能盘的底部之间设置间隙,同样能够使空气从外部通过间隙进入灶具燃烧器的内部补充空气。两路空气流通的路径使上层聚能盘和下层聚能盘能够在保证聚能效果的同时保证较好的燃烧效果,提升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燃烧器的部分结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聚能盘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聚能盘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脚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灶具燃烧器1
燃烧器主体11
上层聚能盘2
开口21
竖直部22
水平部23
倾斜部24
下层聚能盘3
阻挡部31
导流部32
内边沿33
盛液盘4
凸起部41
聚能腔5
脚片6
定位部61
外环缝7
溢液口8
喉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灶具燃烧器1,如图1-7所示,该灶具燃烧器1包括有上层聚能盘2、下层聚能盘3及盛液盘4,上层聚能盘2与下层聚能盘3由上向下叠设以形成聚能腔5,上层聚能盘2的外端位于下层聚能盘3的外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外环缝7,上层聚能盘2的内端位于下层聚能盘3的内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溢液口8,外环缝7与溢液口8均连通于聚能腔5,盛液盘4位于下层聚能盘3的下方且与下层聚能盘3设置间隙。
具体地,上层聚能盘2与下层聚能盘3均呈环形,上层聚能盘2的外端与下层聚能盘3的外端间隔设置,位于下层聚能盘3的外端之外以形成外环缝7。上层聚能盘2的内径大于下层聚能盘3的内径,上层聚能盘2的内端环设于下层聚能盘3的内端,两者间隔设置且上层聚能盘2的内端与下层聚能盘3的内端相距大于10mm,有利于外环缝7与溢液口8的设置,该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做限定。上层聚能盘2的上方由上向下凹陷,上层聚能盘2具有朝下的腔体,下层聚能盘3具有朝上的腔体,上层聚能盘2盖设在下层聚能盘3的上方以形成环形的聚能腔5。盛液盘4整体也呈环状,盛液盘4设置在下层聚能盘3的下方。上层聚能盘2、下层聚能盘3及盛液盘4的中间均开设中心孔,且三者的中心孔同轴设置。灶具燃烧器1还包括燃烧器主体11,燃烧器主体11由盛液盘4的下方从中心孔穿设至上层聚能盘2的上方。外环缝7与溢液口8均分别连通于聚能腔5,使空气能够从灶具燃烧器1的外部经外环缝7、聚能腔5和溢液口8通向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补充空气以提升燃烧效果。在盛液盘4和下层聚能盘3的底部之间设置间隙,同样能够使空气从外部通过间隙进入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补充空气。两路空气流通的路径使上层聚能盘2和下层聚能盘3能够在保证聚能效果的同时保证较好的燃烧效果,提升灶具燃烧器1的燃烧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盛液盘4上设置凸起部41,凸起部41向下层聚能盘3的底部凸出且与下层聚能盘3的底部形成间隙,凸起部41沿气流方向的内外两侧与下层聚能盘3的底部的距离均大于间隙以形成喉口9。
具体地,盛液盘4的截面可以设置为阶梯状,阶梯的向外凸起的转折连接部分即为凸起部41。凸起部41离下层聚能盘3的底部距离最小,凸起部41沿气流方向的内外两侧与下层聚能盘3的底部的距离均大于间隙以形成喉口9。喉口9的设置,使空气能够经喉口9的外侧流向喉口9的内侧并进入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使进入喉口9内侧的空气得到加热并不易溢散,减少、减缓热量向环境扩散,且能够协同下层聚能盘3提升聚能效果,更能够使升温后的空气进入灶具燃烧器1内部更快地燃烧,可降低烟气,提升燃烧热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灶具燃烧器1还包括若干个脚片6,若干个脚片6分别穿设于上层聚能盘2与下层聚能盘3,且脚片6的下端设置于盛液盘4上。
具体地,脚片6数量为4个,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定,一般为3个或者以上,在此不做限定。脚片6沿着上层聚能盘2与下层聚能盘3的周向排布,可以均匀排布,便于稳定支撑锅具。脚片6的下端连接在盛液盘4上,接着依次穿设过下层聚能盘3、聚能腔5和上层聚能盘2,脚片6的上端凸出于上层聚能盘2之上以便于支撑锅具。在盛液盘4上还设置有由外向中心延伸的凹槽与脚片6相配合,防止脚片6沿盛液盘4的周向转动,提升盛液盘4工作的稳定性。脚片6的下端设置于盛液盘4上,能够使保证间隙即喉口9的稳定性,使空气更好地经过喉口9进入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补充空气。脚片6还能够使上层聚能盘2和下层聚能盘3之间形成稳定的聚能腔5,实现较好的聚能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脚片6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定位部61,上层聚能盘2架设于定位部61上。
具体地,脚片6为片状,脚片6的上端向内向下延伸,方便支撑锅具。定位部61可以是脚片6的外侧朝外设置的L形口,上层聚能盘2相应设置开口21,使上层聚能盘2能够架设在定位部61上。在脚片6的外部设置向外凸起的定位部61,能够使上层聚能盘2架设在定位部61上,连接结构简单,方便生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聚能盘2的上部沿周向设置多个开口21。
具体地,上层聚能盘2的上部沿周向设置多个开口21,能够实现空气聚能腔5内通过开口21进入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补充空气,提升燃烧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开口21朝上层聚能盘2的周向延伸,多个开口21沿上层聚能盘2的径向排布若干圈,且各圈之间的开口21交错设置。
具体地,在上层聚能盘2的脚片6与脚片6之间的区域均设置周向延伸的开口21。开口21向上层聚能盘2的周向延伸,且在其径向上排布两圈或两圈以上,且各圈之间的开口21交错设置,方便设置更多的开口21,使更多的空气能够从聚能腔5经开口21进入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进行补充,提升燃烧效果。排布的圈数可示情况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的部分开口21朝上层聚能盘2的径向延伸,若干个脚片6能够分别穿设出部分开口21。
具体地,在上层聚能盘2还设置径向延伸的长条状开口21,径向的开口21延伸并连通至溢液口8。径向延伸的开口21使脚片6能够穿设出上层聚能盘2,与脚片6配合定位,且结合向外凸起的定位部61,方便上层聚能盘2架设在脚片6上,且上层聚能盘2不易周向移动,接结构简单且连接稳定,使上层聚能盘2的连接效果好。开口21总数n为脚片6总数k的倍数,且n≥2k,这样的设置方便脚片6与开口21的安装,更容易精准定位,减少安装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层聚能盘3包括依次连接的阻挡部31、导流部32及内边沿33,导流部32的外端连接于阻挡部31,导流部32的内端连接于内边沿33,导流部32由外向内向上倾斜,内边沿33由导流部32的内端向上延伸。
具体地,阻挡部31为向上延伸的圆环形,圆环的下端连接导流部32的外端。导流部32也为环形,由阻挡部31向内向上倾斜,截面形状为由外向内向上倾斜的弧形,形成开口21朝上的腔体,可以用于存放溢液和空气。内边沿33也为圆环形,由导流部32的内端向上延伸,能够阻止溢液导流,也能够一定程度阻挡灶具燃烧器1的热量传至腔体内。溢液从溢液口8顺着导流部32流到下层聚能盘3内,阻挡部31将溢液挡在下层聚能盘3内,使溢液得以存储。导流部32由外向内向上倾斜,便于溢液向远离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的方向存储,减少高温不断烧干溢液而使下层聚能盘3不易清洁而减少下层聚能盘3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导流部32的底部弧形更能够有效引导空气从喉口9外经喉口9进入喉口9内,再进入燃烧器主体11的内部,提升燃烧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聚能盘2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部22、水平部23及倾斜部24,水平部23的外端连接于竖直部22的顶部,水平部23的内端连接于倾斜部24的一端,倾斜部24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与内边沿33间隔设置形成溢液口8,竖直部22与阻挡部31间隔设置形成外环缝7。
具体地,上层聚能盘2的竖直部22呈向下延伸的圆环形,竖直部22围设在阻挡部31的外周,与阻挡部31间隔设置且能够在径向上的投影部分遮挡阻挡部31以形成外环缝7。水平部23整体呈水平的圆环形,倾斜部24也为环状,内外向内向下倾斜,倾斜部24的内端向下延伸形成圆环状,方便溢液沿着倾斜部24流向溢液口8。在工作中,当溢液掉落到上层聚能盘2时,可通过溢液口8从上层聚能盘2流入到下层聚能盘3,实现溢液的隐藏盛接,可解决溢液发生时溢液流到燃烧器主体11和面板上,造成清洁困难的问题。竖直部22与倾斜部24之间连接有水平部23,加强了上层聚能盘2的结构强度,水平部23也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上层聚能盘2的聚能效果。竖直部22的设置能够与阻挡部31遮挡聚能腔5内的空气逸散,减少、减缓热量向环境扩散,提升聚能效果与空气补充效果,可降低烟气,进而提升燃烧效率。倾斜部24的设置能够有利于溢液沿着倾斜部24流向溢液口8流入下层聚能盘3。倾斜部24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成圆环形,该端围设在内边沿33之外,与内边沿33间隔设置且能够在径向上的投影部分遮挡内边沿33以形成溢液口8。开口21设置在倾斜部24上,保证空气补充的充足性与上层聚能盘2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聚能盘2与下层聚能盘3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下层聚能盘3上方也开设径向延伸的开口21,且将下层聚能盘3与脚片6固定连接。而上层聚能盘2架设在脚片6上,实现与脚片6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上层聚能盘2与下层聚能盘3的可拆卸连接。上层聚能盘2与下层聚能盘3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清洁下层聚能盘3时,能够很容易将上层聚能盘2拆卸出去,便于分层清洁,不易藏污纳垢,两者还可以单独更换,减少使用成本。同时能够使下层聚能盘3的内部能够有更多的空气存储空间,使空气能够顺利通过外环缝7、聚能腔5及溢液口8进入灶具燃烧器1的内部补充空气,提升燃烧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层聚能盘、下层聚能盘及盛液盘,所述上层聚能盘与所述下层聚能盘由上向下叠设以形成聚能腔,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外端位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外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外环缝,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内端位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内端之外且两者之间形成溢液口,所述外环缝与所述溢液口均连通于所述聚能腔,所述盛液盘位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下方且与所述下层聚能盘设置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盘上设置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向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底部凸出且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底部形成所述间隙,所述凸起部沿气流方向的内外两侧与所述下层聚能盘的底部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间隙以形成喉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燃烧器还包括若干个脚片,若干个所述脚片分别穿设于所述上层聚能盘与所述下层聚能盘,且所述脚片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盛液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片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定位部,所述上层聚能盘架设于所述定位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聚能盘的上部沿周向设置多个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口朝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开口沿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径向排布若干圈,且各圈之间的所述开口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部分所述开口朝所述上层聚能盘的径向延伸,若干个所述脚片能够分别穿设出部分所述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聚能盘包括依次连接的阻挡部、导流部及内边沿,所述导流部的外端连接于所述阻挡部,所述导流部的内端连接于所述内边沿,所述导流部由外向内向上倾斜,所述内边沿由所述导流部的内端向上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聚能盘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部、水平部及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外端连接于所述竖直部的顶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连接于所述倾斜部的一端,所述倾斜部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与所述内边沿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溢液口,所述竖直部与所述阻挡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外环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聚能盘与所述下层聚能盘可拆卸连接。
CN202321732067.5U 2023-07-04 2023-07-04 灶具燃烧器 Active CN220471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2067.5U CN220471611U (zh) 2023-07-04 2023-07-04 灶具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2067.5U CN220471611U (zh) 2023-07-04 2023-07-04 灶具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1611U true CN220471611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2067.5U Active CN220471611U (zh) 2023-07-04 2023-07-04 灶具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1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4161A (zh) 一种家用灶具燃烧器
CN211372503U (zh) 一种具有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216557136U (zh) 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灶具
CN110410785B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20471611U (zh) 灶具燃烧器
CN110566954B (zh) 灶具燃烧器
CN205807416U (zh) 一种新型的家用燃气灶
CN211822619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20249986U (zh) 聚能圈及灶具燃烧器
CN110594742A (zh) 具有燃烧功能的聚能盘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CN2083123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4468805U (zh) 一种炉灶用的聚火盘
CN216010842U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019728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9506233B (zh) 二次空气开放的燃烧器
CN21744163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853783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393310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12344396A (zh)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红外燃烧器
CN205002114U (zh) 一种预混式灶头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0094728A (zh) 一种燃烧器
CN214223099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19083193U (zh) 一种灶具用承液盘及具有该承液盘的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