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8016U -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8016U
CN220468016U CN202322081469.XU CN202322081469U CN220468016U CN 220468016 U CN220468016 U CN 220468016U CN 202322081469 U CN202322081469 U CN 202322081469U CN 220468016 U CN220468016 U CN 220468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main pipe
dust collection
collection
remov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14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春
喻德良
李宁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ancheng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uancheng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uancheng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uancheng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14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8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8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8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除尘系统与矿槽和焦槽一体化形成厂房结构,矿槽和焦槽上设置有工艺设备,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包括:排风主管、排灰主管、除尘装置、收尘罩,排风主管和排灰主管均围绕矿槽、焦槽排布,除尘装置和收尘罩均设置有多个,且除尘装置分布在工艺设备的周围。该系统通过将分散的每组除尘装置紧凑布置在矿槽和焦槽的工艺设备旁,形成与工艺设备一体化的厂房结构,不仅减少了占地面积,还有效降低了系统功耗,解决了矿焦槽集中除尘系统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生产的用地成本和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工厂中对于除尘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工厂生产中的主要采用大型集中除尘方式,即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气体进行集中收集,通过除尘支管管道、主管管道运输到集中除尘装置,再通过除尘器进行净化处理,净化过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一般工序为收尘罩-除尘支管管道-主管管道-布袋除尘-风机-烟囱,风机一般采用变频启动或软启动,启动后切换到工频状态运行。
在钢铁企业矿焦槽的除尘系统中,矿槽、焦槽除尘各自使用一套除尘系统,而且采用集中提供动力、统一除尘处理的集中降尘方式,设备投入大、管路距离长,而且除尘设备的占地面积过大,有的甚至超过矿焦槽生产所占的面积,这就会在设计上造成区域总图位置紧张、难以布置的问题。而且当前钢铁企业生产的超低排放,主要依靠电力资源来实现,炼铁2000m3以上的高炉矿焦槽的除尘系统设计运行功率达到3000kW以上,这不仅增加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还会造成电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矿焦槽大车间内一般分为多个工序,需要治理的尘源点总数多大上百个,集中除尘系统通常采用多级变径管路将多个分支废气源合并一起进入主管与中央除尘器、大抽风机、变频器等连接,使用的功耗较大,能量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通过将分散的每组除尘装置紧凑布置在矿槽和焦槽的工艺设备旁,形成与工艺设备一体化的厂房结构,不仅减少了占地面积,还有效降低了系统功耗,解决了矿焦槽集中除尘系统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生产的用地成本和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与矿槽和焦槽一体化形成厂房结构,矿槽和焦槽上设置有工艺设备,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包括:排风主管、排灰主管、除尘装置、收尘罩,排风主管和排灰主管均围绕矿槽、焦槽排布,除尘装置和收尘罩均设置有多个,且除尘装置分布在工艺设备的周围,每个除尘装置均包括:除尘器、风机,除尘器的进口与收尘罩连接,收尘罩用于扩大除尘器的气体吸入面积,除尘器的出风口与风机的进口连接,除尘器的出尘口与排灰主管连接,风机的出口与排风主管的进口连接。
本案中,将除尘装置紧凑布置在矿槽和焦槽的工艺设备旁,每组除尘装置单独完成工艺设备运行所产生粉尘的回收净化,并与工艺设备形成完整一体化的厂房结构,能够大幅的减小除尘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通过区域化将除尘装置分散设置在工艺设备旁,并使单个除尘装置单独运行回收岗位上的粉尘,或者几个除尘装置配合运行回收岗位上的粉尘,有效解决了集中除尘系统管网长、阻力大、风量难以平衡的问题;本系统还通过风机收集除尘器吸回的气体,然后运送至排风主管排出,分散排布的除尘器收集的粉尘通过排灰主管运输至集中灰仓进行集中回收,从而实现有组织的统一排放,同时解决了分散除尘粉尘回收难的问题;本系统在矿焦槽上的应用使钢铁企业矿焦槽整个除尘系统的能耗大大降低,实现钢铁企业的生态化、低碳化生产,达到绿色降尘、节能降碳的显著成效。
进一步地,除尘器的进口与收尘罩之间通过收尘管道进行连接,收尘管道上设置有收尘阀门以供操作人员启闭收尘罩。
本案中,通过收尘阀门的设计,能够对收尘管道上连接的收尘罩是否进行收尘进行单独控制。
进一步地,收尘管道上连接有收尘支管,收尘支管与收尘管道的连接口位于收尘阀门和除尘器之间,且收尘罩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有一个收尘罩与收尘管道连接,至少有另一个收尘罩与收尘支管连接,收尘支管上也设置有收尘阀门。
本案中,通过收尘支管的设置,能够使除尘器与至少两个收尘罩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一台除尘器对多个工艺设备出尘点的吸尘工作。
进一步地,收尘管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收尘管道之间连接有备用管道,备用管道与收尘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收尘阀门和除尘器之间,备用管道上设置有连通阀门。
本案中,备用管道的设置,能够使两个除尘器互为备用,当一个除尘器不运转的时候,打开备用阀门,就能用另一个除尘器代替工作。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除尘器与同一个风机连接。
本案中,使用一个风机带动两个以上的除尘器工作,能够减少能耗。
进一步地,除尘装置还包括灰斗和气力输送装置,灰斗的进口与除尘器的出尘口连接,灰斗的出口与排灰主管连接,气力输送装置安装在排灰主管上,用于调节排灰主管中的气流压力。
本案中,灰斗用于收集除尘器吸收的粉尘,气力输送装置则可以增加排灰主管中的气流压力,使排灰主管中堆积的粉尘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除尘装置还包括气力输送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的进口与灰斗的出口连接,气力输送装置的出口与排灰主管连接。
本案中,在每个除尘器上连接气力输送装置,并使用负压输送方式将粉尘通过排灰主管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除尘系统还包括:灰仓,灰仓的进口与排灰主管的出口连接。
本案中,通过灰仓收集排灰主管中排出的粉尘,以便于后续对粉尘的处理。
进一步地,除尘系统还包括:烟囱和粉尘检测装置,烟囱的进口与排风主管的出口连接,粉尘检测装置设置在烟囱的出口处,用于监测烟囱排放的气体是否达标。
本案中,通过烟囱将排风主管输送来的气体排出,同时还在烟囱的出口设计粉尘检测装置,以保障排出的气体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进一步地,排风主管为通风管道。
本案中,排风管道是含尘管道,通风管道是净风管道,由于本案中除尘装置单独设置、除尘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将排风管道替换成通风管道,从而大大的降低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式矿焦槽除尘系统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10-排风主管;120-排灰主管;131-除尘器;132-风机;133-灰斗;134-气力输送装置;140-收尘罩;141-收尘管道;142-收尘阀门;143-备用管道;144-连通阀门;145-收尘支管;150-烟囱;160-粉尘检测装置;170-灰仓;200-矿槽;210-矿槽除尘器;300-焦槽;310-焦槽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记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图1所示,是现在矿焦槽常用的集中式除尘系统排布的结构示意图,矿槽200和焦槽300分别各自使用一套矿槽除尘器210和焦槽除尘器310,矿槽除尘器210和焦槽除尘器310由于体积较大,分别独立占有空地,占地面积较大。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在矿槽200和焦槽300上紧密排布,形成工艺厂房、除尘装置一体化的矿焦槽厂房结构,除尘系统占用的面积大幅减少,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多料仓配料室的除尘系统。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包括:排风主管110、排灰主管120、除尘装置、收尘罩140、烟囱150、粉尘检测装置160、灰仓170,排风主管110和排灰主管120均围绕矿槽200、焦槽300排布,除尘装置和收尘罩140均设置有多个,且每个除尘装置均与排风主管110和排灰主管120连接并分布在工艺设备的周围,收尘罩140设置于工艺设备易于产生粉尘的部位,每个除尘装置均包括:除尘器131、风机132、灰斗133、气力输送装置134,除尘器131的进口与收尘罩140连接,收尘罩140呈喇叭状用于扩大除尘器131的气体吸入面积,除尘器131的出风口与风机132的进口连接,除尘器131的出尘口与灰斗133的进口连接,一个除尘器131可以连接一至多个收尘罩140,风机132的出口与排风主管110的进口连接,沿着排风主管110的运行线路,其上连接有多个风机132,排风主管110的出口与烟囱150的进口连接,烟囱150的出口处设置有粉尘检测装置160。灰斗133设置于除尘器131和排灰主管120之间,灰斗133的进口与除尘器131连接,灰斗133的出口与排灰主管120连接,气力输送装置134设置于排灰主管120上,用于调整整个排灰主管120内的气流压力,沿着排灰主管120的运行路线,其上连接有多个灰斗133,排灰主管120的出口与灰仓170连接。其中,风机132为变频风机,可以根据运行的状态进行高频、中频、低频调速控制;除尘器131为脉冲除尘器,其内部设置有多组过滤介质和脉冲阀。
上述集散式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除尘器131带动各自连接的除尘口140吸入设备运行产生的灰尘,经过除尘器131处理后的气体在风机132的带动下通过排风主管110运输至烟囱150后排出,在烟囱150上设置有粉尘检测装置160,用于监测排出的气体是否达标,经过除尘器131过滤后掉落的粉尘收集在灰斗133中,然后灰斗133内收集的粉尘各自被输送至排灰主管120内,位于排灰主管120前端的气力输送装置134输送气体至排灰主管120中带动粉尘向灰仓170运动,实现排灰主管120中粉尘的清理和收集。
如图4所示,在上述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的基础上,将气力输送装置134设置于灰斗133和排灰主管120之间,气力输送装置134的进口与灰斗133的出口连接,气力输送装置134的出口与排灰主管120连接,沿着排灰主管120的运行路线,其上连接有多个气力输送装置134,通过单个除尘装置上气力输送装置134的设置,可以实现多种类的排灰设计,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上述集散式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除尘器131带动各自连接的除尘口140吸入设备运行产生的灰尘,经过除尘器131处理后的气体在风机132的带动下通过排风主管110运输至烟囱150后排出,在烟囱150上设置有粉尘检测装置160,用于监测排出的气体是否达标,经过除尘器131过滤后掉落的粉尘收集在灰斗133中,然后与灰斗133连接的气力输送装置134各自将灰斗133中的粉尘通过排灰主管120输送至灰仓170中。
为了适用不同的使用环境,还可以对除尘装置的连接结构进行设计:
如图5所示,除尘器131与收尘罩140之间通过收尘管道141进行连接,除尘器131处理后的气体通过风机132进入排气主管110,除尘器132中收集的灰尘通过气力输送装置134输送至排灰主管120,此时能够实现单个除尘装置对单个设备的除尘。
如图6所示,除尘器131与收尘罩140通过收尘管道141进行连接,收尘管道141上设置有收尘阀门142,收尘管道141上还连接有收尘支管145,收尘支管145与收尘管道141的连接口位于收尘阀门142和除尘器131之间,且收尘罩1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有一个收尘罩140与收尘管道141连接,至少有另一个收尘罩140与收尘支管145连接,收尘支管145上也设置有收尘阀门142,通过收尘阀门142调节收尘支管145和收尘管道141的收尘,经过除尘器131处理后的气体通过风机132进入排气主管110,除尘器132中收集的灰尘通过气力输送装置134输送至排灰主管120,此时能够实现单个除尘装置对两个设备进行除尘。
如图7所示,两个除尘器131分别与不同的收尘罩140通过收尘管道141进行连接,收尘管道141上设置有收尘阀门142,两个收尘管道141之间连接有备用管道143,备用管道143与收尘管道141的连接处位于收尘阀门142和除尘器131之间,备用管道143上设置有连通阀门144,每个除尘器131处理后的气体通过各自连接的风机132进入排气主管110,每个除尘器132中收集的灰尘通过各自连接的气力输送装置134输送至排灰主管120,此时能够实现两个除尘装置互为备用,在一个除尘装置不能运行的时候,另一个就可以顶替工作。
如图8所示,两个除尘器131分别与不同的收尘罩140通过收尘管道141进行连接,收尘管道14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收尘罩140是否收尘的收尘阀门142,两个收尘管道141之间连接有备用管道143,备用管道143与收尘管道141的连接处位于收尘阀门142和除尘器131之间,备用管道143上设置有连通阀门144,两个除尘器131与一个风机132连接,每个除尘器131处理后的气体通过连接的风机132进入排气主管110,每个除尘器132中收集的灰尘通过各自连接的气力输送装置134输送至排灰主管120,此时能够实现使用一个风机132带动两个除尘装置的运行。
如图9所示,除尘器131设置有两个,单个除尘器131与收尘罩140通过收尘管道141进行连接,收尘管道141上设置有收尘阀门142,收尘管道141上还连接有收尘支管145,收尘支管145与收尘管道141的连接口位于收尘阀门142和除尘器131之间,且收尘罩1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有一个收尘罩140与收尘管道141连接,至少有另一个收尘罩140与收尘支管145连接,收尘支管145上也设置有收尘阀门142,两个与不同除尘器131连接的收尘管道141通过备用管道143连接,备用管道143与收尘管道141的连接处位于收尘阀门142和除尘器131之间,备用管道143上设置有连通阀门144,每个除尘器131处理后的气体通过各自连接的风机132进入排气主管110,每个除尘器132中收集的灰尘通过各自连接的气力输送装置134输送至排灰主管120,此时能够实现两个除尘装置对四个设备进行不同情景的除尘切换。
在图6-图9所示的除尘装置中,每个收尘管道141或者收尘支管145均与多个收尘罩140连接,以实现对同类设备的同时除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与矿槽(200)和焦槽(300)一体化形成厂房结构,所述矿槽(200)和所述焦槽(300)上设置有工艺设备,所述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包括:排风主管(110)、排灰主管(120)、除尘装置、收尘罩(140),所述排风主管(110)和所述排灰主管(120)均围绕所述矿槽(200)、所述焦槽(300)排布,所述除尘装置和所述收尘罩(140)均设置有多个,且所述除尘装置分布在所述工艺设备的周围,每个所述除尘装置均包括:除尘器(131)、风机(132),所述除尘器(131)的进口与所述收尘罩(140)连接,所述收尘罩(140)用于扩大所述除尘器(131)的气体吸入面积,所述除尘器(131)的出风口与所述风机(132)的进口连接,所述除尘器(131)的出尘口与所述排灰主管(120)连接,所述风机(132)的出口与所述排风主管(110)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131)的进口与所述收尘罩(140)之间通过收尘管道(141)进行连接,所述收尘管道(141)上设置有收尘阀门(142)以供操作人员启闭所述收尘罩(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管道(141)上连接有收尘支管(145),所述收尘支管(145)与所述收尘管道(141)的连接口位于所述收尘阀门(142)和所述除尘器(131)之间,且所述收尘罩(1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有一个所述收尘罩(140)与所述收尘管道(141)连接,至少有另一个所述收尘罩(140)与所述收尘支管(145)连接,所述收尘支管(145)上也设置有所述收尘阀门(1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管道(14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收尘管道(141)之间连接有备用管道(143),所述备用管道(143)与所述收尘管道(141)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收尘阀门(142)和所述除尘器(131)之间,所述备用管道(143)上设置有连通阀门(14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除尘器(131)与同一个所述风机(13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灰斗(133)和气力输送装置(134),所述灰斗(133)的进口与所述除尘器(131)的出尘口连接,所述灰斗(133)的出口与所述排灰主管(120)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134)安装在所述排灰主管(120)上,用于调节排灰主管(120)中的气流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力输送装置(134)的进口与所述灰斗(133)的出口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134)的出口与所述排灰主管(1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系统还包括:灰仓(170),所述灰仓(170)的进口与所述排灰主管(120)的出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系统还包括:烟囱(150)和粉尘检测装置(160),所述烟囱(150)的进口与所述排风主管(110)的出口连接,所述粉尘检测装置(160)设置在所述烟囱(150)的出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主管(110)为通风管道。
CN202322081469.X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Active CN220468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1469.XU CN220468016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1469.XU CN220468016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8016U true CN220468016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9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1469.XU Active CN220468016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8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82230U (zh) 一种矿热炉烟尘处理反吹吸风内滤大布袋负压除尘系统
CN110592398A (zh) 一种镍铁生产设备
CN103657274B (zh) 一种烟气输灰与过滤相结合的除尘系统
CN202516516U (zh) 一种沥青搅拌设备的除尘系统
CN208911645U (zh) 一种脉冲布袋滤筒组合式除尘器
CN220468016U (zh) 一种一体化集散式矿焦槽除尘系统
CN203620413U (zh) 一种烟气输灰与过滤相结合的除尘系统
CN204709989U (zh) 高效节能低压脉冲除尘器
CN201791436U (zh) 直通式低阻、耐磨大型袋式除尘器
CN212731552U (zh) 一种可移动除尘净化装置
CN201108786Y (zh) 袋式收集器
CN212492179U (zh) 一种烟气净化系统
CN210886172U (zh) 一种镍铁生产设备
CN219663132U (zh) 一种串联循环式除尘系统
CN219483710U (zh) 一种集中除尘排放装置及除尘系统
CN219462917U (zh) 一种基于循环风的除尘系统
CN217031227U (zh) 除渣系统的节能除尘装置
CN116212524A (zh) 一种集散式除尘系统
CN115040939B (zh) 一种布袋除尘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3375551U (zh) 烟气除尘设备及烟气处理系统
CN216125851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CN114044364B (zh) 一种多级气力输灰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3325635U (zh) 一种基于气力输送的烟气除尘系统
CN219490059U (zh) 一种高炉供料除尘系统
CN208642038U (zh) 一种焊剂生产的重力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