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9136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9136U
CN220459136U CN202321728406.2U CN202321728406U CN220459136U CN 220459136 U CN220459136 U CN 220459136U CN 202321728406 U CN202321728406 U CN 202321728406U CN 220459136 U CN220459136 U CN 220459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oking appliance
appliance according
convex par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84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毛龙
李青松
李兆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84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9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9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9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底座及与底座固连的罩壳,底座包括外凸部及与外凸部相连的本体部,外凸部沿横向凸出于本体部以在外凸部和本体部之间形成台阶部,外凸部的外表面设有装饰膜。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在底座设置外凸部相较本体部凸出,以自然形成台阶部,台阶部使得外凸部和本体部之间存在明显的段差,在对外凸部加印装饰膜时,台阶部形成的段差使装饰膜设置到外凸部时不会越界到本体部,相较整体顺畅设置无段差的底座形式,台阶部的形成保证了装饰膜覆盖至外凸部时的位置精度,提高贴覆效率和贴覆后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多样化及饮食健康的追求不断提高。各种烹饪器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饮食健康、营养的需求,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烹饪器具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感受和外观要求也随之提高。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罩与外罩固连的底座,底座和外罩配合部位顺滑过度直至底座的底壁处,为了满足用户对烹饪器具的外观配色的差异化要求,现有的烹饪器具会在底座设置装饰膜,通常通过印制方式,在底座注塑成型后,将装饰膜印制在底座的外表面。但由于底座表面积较大,为了减小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和控制加工成本,通常在底座的部分区域加印装饰膜,由于底座的底座与外罩的装配处一直到底座的底壁呈现顺滑过度,各部分无段差,在向底座外侧的部分区域印制装饰膜时,容易越界出所设区域而出现印制误差,无法保证印制的位置精度,使得装饰膜的贴覆效果不佳,造成贴覆效率低,且影响外观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用以解决烹饪器具的底座装饰膜贴覆位置精度较低,贴覆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固连的罩壳,所述底座包括外凸部及与所述外凸部相连的本体部,所述外凸部沿横向凸出于所述本体部以在所述外凸部和所述本体部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外凸部的外表面设有装饰膜。
本申请中的所述烹饪器具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外凸部的内侧相对于所述本体部的内侧向外凹陷,以在所述外凸部的内侧形成偷空槽。
所述罩壳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插入所述偷空槽并与所述外凸部的内表面抵靠。
所述底座还包括在所述外凸部的内表面和所述本体部的内表面之间延伸的过渡斜面,所述过渡斜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位置相对。
所述外凸部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延伸以呈闭合环状。
所述装饰膜为热转印膜。
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固连且向上延伸的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外凸部之间配合形成插接槽,所述罩壳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插接槽插接。
所述罩壳具有与所述底座对接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下部与所述外凸部抵靠,且所述定位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凸部的外表面齐平。
所述本体部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固连的侧壁,所述侧壁的横断面呈弧形。
所述外凸部沿横向延伸的长度L满足:0.5mm≦L≦1.5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在底座外凸部的表面加设装饰膜,优化锅体底座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视觉体验,外凸部相较本体部凸出以自然形成台阶部,台阶部使得外凸部和本体部之间存在明显的段差,在对外凸部加印装饰膜时,台阶部形成的段差使装饰膜印装后不会越界到本体部,相较整体顺畅设置无段差的底座形式,台阶部的形成保证了装饰膜覆盖至外凸部时的位置精度,提高贴覆效率,避免印制装饰膜时出现印制部位偏差,底座外观差异化明显,保证装饰膜贴覆效果和底座贴覆装饰膜后的整体视觉效果。
(2).底座通常通过注塑成型,注塑制件表面材料堆积区域有凹痕或塑件某处壁厚较厚或者塑件壁厚改变的区域,在制品冷却时会发生塑性变形,外层向内凹陷,导致出现此区域产生收缩变形,出现缩痕,此外,如果制品有厚截面,因为内部仍有热量,即使在制品脱模后也有可能产生缩水,热量会穿过外层并对外层产生加热作用,制品内产生的拉伸应力会使热的外层向里沉降,在此过程中形成收缩,因此不难看出,注塑制件在壁厚较厚处,若在脱模后外层受热,仍可能会产生收缩,出现缩痕,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偷空槽的形成使得外凸部呈薄壁结构,使得在外凸部的外层印制装饰膜过程中,避免因外凸部壁厚较厚使其内部存有热量,外凸部外层受热后向内层沉降而使加印装饰膜的区域出现收缩,使外凸部能够避免在高热高压下发生缩水,从而可以避免在外凸部的外表面产生缩痕。对于装饰膜采用热转印工艺成型于外凸部的技术方案而言,偷空槽的存在能够保证外凸部的外观质量,从而保证了热转印的效果,进而保证了装饰膜的贴覆效果。
(3).定位筋对罩壳安装过程形成径向限位,由于外凸部与本体部相连,外凸部位于本体部开口的一端,且底座的稳定效果主要由本体部实现,因此为了实现罩壳与底座的固定连接稳固,罩壳若与外凸部凸出形成的端部或与外凸部的外侧连接,底座对罩壳的支撑性不足,设置定位筋插入偷空槽内,罩壳通过定位筋在外凸部的内侧实现径向限位,以实现底座对罩壳的稳定连接支撑,同时定位筋位于外凸部内侧,不会对外凸部的外表面产生遮盖,从而保证装饰膜的有效凸出。
(4).若外凸部与本体部之间无过渡斜面,直接由本体部在横向延伸后形成,则外凸部与本体部在注塑成型时会出现壁厚改变突然且壁厚改变明显,在冷却时,外层模壁先冻结,在制品中心形成内应力,如果应力太高,就会导致外层的塑料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外层向内层凹陷,如果在收缩发生和外壁变形还未稳定(因为还没有冷却)时,没有补充熔料到模件内,在模壁和已凝固的制品外层之间就会形成沉降,出现缩水,设置过渡斜面,使得由本体部向外凸部逐渐过渡,壁厚变化较小,冷却时产生的内应力小,有效防止缩痕的产生,保持结构流畅和外观美观,避免影响装饰膜的印制效果。
(5).外凸部沿周向延伸,保证外凸部在加印装饰膜后,自底座各个角度都能够满足外观配色的差异化要求,沿周向延伸的外凸部呈闭合环状,保证外凸部在延伸过程中的壁厚相同,从而避免外凸部因壁厚改变而在冷却过程中出现缩痕,保证底座的成型顺畅,同时避免影响装饰膜的印制效果。
(6).热转印膜通过热转印工艺形成,热转印装饰工艺是通过热转印膜一次性加热,将热转印上的装饰图案转印于被装饰材料表面上,形成优质饰面膜的过程,在热转印过程中,利用热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使保护层及图案层从聚酯基片上分离,热熔胶使整个装饰层与基材永久胶合。相较于喷涂成型的覆膜而言,热转印膜表面具有耐磨、耐热、耐光等优良性能,方便成型,成本低。通过热转印机进行热转印加工,将转印膜上精美的图案转印在产品表面,成型后油墨层与产品表面溶为一体,图案花纹新颖美观、色调稳定,提高用户观感。
(7).挡筋与本体部固连,使得挡筋本身的定位稳定,从而能够实现挡筋的进一步作用,即实现挡筋与外凸部能够稳定配合以形成插接槽,保证插接槽的承接稳定性,罩壳通过定位筋与插接槽插接实现罩壳在安装过程中的粗定位,实现对罩壳的径向限位,同时不会对外凸部产生遮挡,使装饰膜的色差效果有效凸出,从而保证底座与罩壳的连接稳定,保证烹饪器具的整体稳定性。
(8).设置定位部的下部与外凸部抵靠,定位部对外凸部的外表面不产生遮挡,定位部的外表面与外凸部的外表面齐平,使罩壳与底座过渡处外观过渡平滑顺畅,视觉观感更好;且此设置能够避免在定位部和外凸部的对接位置处产生台阶或错位段差,避免在罩壳与底座对接处造成杂质和灰尘堆积,降低用户清理负担,有利于保持外部洁净,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9).底壁始终对烹饪器具的放置稳定和结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与底壁固连的侧壁呈弧形延伸,则侧壁直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增加烹饪器具的容积,同时弧形侧壁外观呈流线型使底座更美观,且外凸部凸出于侧壁设置,在烹饪过程中或者清洗烹饪器具时,上方的水经过外凸部后能够直接下落至台面,而不会在侧壁部位流淌,降低了用户的清理负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10).外凸部的横向延伸使得外凸部和本体部之间出现明显的段差,在印制装饰膜时,如进行热转印工艺的过程中,滚轮能够在外凸部区域顺畅滚动而不会越界到本体部,保证了装饰膜覆盖至外凸部时的位置精度,保证贴覆效果和贴覆后的视觉效果,若延伸长度过小,则段差不明显,无法起到上述效果,若延伸长度过长,则不便注塑成型,且在后期冷却时由于壁面截面比例不合理,在本体部和外凸部连接处易出现缩痕,影响使用效果和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外凸部、111-偷空槽、12-本体部、121-底壁,122-侧壁、13-台阶部、14-过渡斜面、15-挡筋、16-插接槽;2-罩壳、21-定位筋、22-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底座1及与所述底座1固连的罩壳2,所述底座1包括外凸部11及与所述外凸部11相连的本体部12,所述外凸部11沿横向凸出于所述本体部12以在所述外凸部11和所述本体部12之间形成台阶部13,所述外凸部11的外表面设有装饰膜。
本方案通过在底座1外凸部11的表面加设装饰膜,优化锅体底座1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视觉体验,通过在底座1设置外凸部11相较本体部12凸出,以自然形成台阶部13,台阶部13使得外凸部11和本体部12之间存在明显的段差,在对外凸部11加印装饰膜时,台阶部13形成的段差使加印后的装饰膜不会越界到本体部12,相较整体顺畅设置无段差的底座1形式,台阶部13的形成保证了装饰膜覆盖至外凸部11时的位置精度,提高贴覆效率,降低加工成本,避免印制装饰膜时出现印制部位偏差,底座1外观差异化明显,保证装饰膜贴覆效果和底座1贴覆装饰膜后的整体视觉效果。
如图3、图4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凸部11的内侧相对于所述本体部12的内侧向外凹陷,以在所述外凸部11的内侧形成偷空槽111。
底座1通常通过注塑成型,注塑制件表面材料堆积区域有凹痕或塑件某处壁厚较厚或者塑件壁厚改变的区域,在制品冷却时会发生塑性变形,外层向内凹陷,导致出现此区域产生收缩变形,出现缩痕,此外,如果制品有厚截面,因为内部仍有热量,即使在制品脱模后也有可能产生缩水,热量会穿过外层并对外层产生加热作用,制品内产生的拉伸应力会使热的外层向里沉降,在此过程中形成收缩,因此不难看出,注塑制件在壁厚较厚处,若在脱模后外层受热,仍可能会产生收缩,出现缩痕,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偷空槽111的形成使得外凸部11呈薄壁结构,使得在外凸部11的外层印制装饰膜过程中,避免因外凸部11壁厚较厚使其内部存有热量,外凸部11外层受热后向内层沉降而使加印装饰膜的区域出现收缩,使外凸部11能够避免在高热高压下发生缩水,从而可以避免在外凸部11的外表面产生缩痕。对于装饰膜采用热转印工艺成型于外凸部的技术方案而言,偷空槽的存在能够保证外凸部的外观质量,从而保证了热转印的效果,进而保证了装饰膜的贴覆效果。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该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罩壳2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筋21,所述定位筋21插入所述偷空槽111并与所述外凸部11的内表面抵靠。
定位筋21对罩壳2安装过程形成径向限位,由于外凸部11与本体部12相连,外凸部11位于本体部12开口的一端,且底座1的稳定效果主要由本体部12实现,因此为了实现罩壳2与底座1的固定连接稳固,罩壳2若与外凸部11凸出形成的端部或与外凸部11的外侧连接,底座1对罩壳2的支撑性不足,设置定位筋21插入偷空槽111内,罩壳2通过定位筋21在外凸部11的内侧实现径向限位,以实现底座1对罩壳2的稳定连接支撑,同时定位筋21位于外凸部11内侧,不会对外凸部11的外表面产生遮盖,从而保证装饰膜的有效凸出。
如1至图4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还包括在所述外凸部11的内表面和所述本体部12的内表面之间延伸的过渡斜面14,所述过渡斜面14与所述台阶部13的位置相对。更进一步地,过渡斜面14自其与外凸部11的内表面相连的一端向其与本体部12的内表面相连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
若外凸部11与本体部12之间无过渡斜面14,直接由本体部12在横向延伸后形成,则外凸部11与本体部12在注塑成型时会出现壁厚改变突然且壁厚改变明显,在冷却时,外层模壁先冻结,在制品中心形成内应力,如果应力太高,就会导致外层的塑料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外层向内层凹陷,如果在收缩发生和外壁变形还未稳定时,没有补充熔料到模件内,在模壁和已凝固的制品外层之间就会形成沉降,出现缩水,设置过渡斜面14,使得由本体部12向外凸部11逐渐过渡,壁厚变化较小,冷却时产生的内应力小,有效防止缩痕的产生,保持结构流畅和外观美观,避免影响装饰膜的印制效果。
本申请对于外凸部11在底座1上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凸部11沿底座的周向做部分延伸。为方便描述,以烹饪器具的方便用户操作烹饪器具的操作面板或开合锅盖的一侧为烹饪器具的前方,外凸部11设于底座1的前部且向底座1的后部方向延伸,但并未在底座1上形成闭合的环状,而是仅沿底座1的周向做部分延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凸部11沿所述底座1的周向延伸以呈闭合环状。外凸部11沿周向延伸,保证外凸部11在加印装饰膜后,自底座1各个角度都能够满足外观配色的差异化要求,沿周向延伸的外凸部11呈闭合环状,保证外凸部11在延伸过程中的壁厚相同,从而避免外凸部11因壁厚改变而在冷却过程中出现缩痕,保证底座1的成型顺畅,同时避免影响装饰膜的印制效果。
本申请对于装饰膜的印制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装饰膜为采用喷涂技术喷涂至外凸部11的膜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装饰膜为采用贴覆工艺贴覆至外凸部11的膜结构。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饰膜为热转印膜。
热转印膜通过热转印工艺形成,热转印装饰工艺是通过热转印膜一次性加热,将热转印上的装饰图案转印于被装饰材料表面上,形成优质饰面膜的过程,在热转印过程中,利用热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使保护层及图案层从聚酯基片上分离,热熔胶使整个装饰层与基材永久胶合。相较于喷涂成型的覆膜而言,热转印膜表面具有耐磨、耐热、耐光等优良性能,方便成型,成本低。通过热转印机进行热转印加工,将转印膜上精美的图案转印在产品表面,成型后油墨层与产品表面溶为一体,图案花纹新颖美观、色调稳定,提高用户观感。
如1、图2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12固连且向上延伸的挡筋15,所述挡筋15与所述外凸部11之间配合形成插接槽16,所述罩壳2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筋21,所述定位筋21与所述插接槽16插接。
挡筋15与本体部12固连,使得挡筋15本身的定位稳定,从而能够实现挡筋15的进一步作用,即实现挡筋15与外凸部11能够稳定配合以形成插接槽16,保证插接槽16的承接稳定性,罩壳2通过定位筋21与插接槽16插接实现罩壳2在安装过程中的粗定位,实现对罩壳2的径向限位,同时不会对外凸部11产生遮挡,使装饰膜的色差效果有效凸出,从而保证底座1与罩壳2的连接稳定,保证烹饪器具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罩壳2具有与所述底座1对接的定位部22,所述定位部22的下部与所述外凸部11抵靠,且所述定位部22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凸部11的外表面齐平。
设置定位部22的下部与外凸部11抵靠,定位部22对外凸部11的外表面不产生遮挡,定位部22的外表面与外凸部11的外表面齐平,使罩壳2与底座1过渡处外观过渡平滑顺畅,视觉观感更好;且此设置能够避免在定位部22和外凸部11的对接位置处产生台阶或错位段差,避免在罩壳2与底座1对接处造成杂质和灰尘堆积,降低用户清理负担,有利于保持外部洁净,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如1、图2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部12包括底壁121及与所述底壁121固连的侧壁122,所述侧壁122的横断面呈弧形。
底壁121始终对烹饪器具的放置稳定和结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与底壁121固连的侧壁122呈弧形延伸,则侧壁122直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增加烹饪器具的容积,同时弧形侧壁122外观呈流线型使底座1更美观,且外凸部11凸出于侧壁122设置,在烹饪过程中或者清洗烹饪器具时,上方的水经过外凸部11后能够直接下落至台面,而不会在侧壁122部位流淌,降低了用户的清理负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凸部11沿横向延伸的长度L满足:0.5mm≦L≦1.5mm。
外凸部11的横向延伸使得外凸部11和本体部12之间出现明显的段差,在印制装饰膜时,如进行热转印工艺的过程中,滚轮能够在外凸部11区域顺畅滚动而不会越界到本体部12,保证了装饰膜覆盖至外凸部11时的位置精度,保证贴覆效果和贴覆后的视觉效果,若延伸长度过小,则段差不明显,无法起到上述效果,若延伸长度过长,则不便注塑成型,且在后期冷却时由于壁面截面比例不合理,在本体部12和外凸部11连接处易出现缩痕,影响使用效果和外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外凸部11的横向延伸长度为此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长度范围,在实际应用制造过程中,外凸部11的横向延伸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固连的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外凸部及与所述外凸部相连的本体部,所述外凸部沿横向凸出于所述本体部以在所述外凸部和所述本体部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外凸部的外表面设有装饰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凸部的内侧相对于所述本体部的内侧向外凹陷,以在所述外凸部的内侧形成偷空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壳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插入所述偷空槽并与所述外凸部的内表面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还包括在所述外凸部的内表面和所述本体部的内表面之间延伸的过渡斜面,所述过渡斜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凸部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延伸以呈闭合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膜为热转印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固连且向上延伸的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外凸部之间配合形成插接槽,所述罩壳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插接槽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壳具有与所述底座对接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下部与所述外凸部抵靠,且所述定位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凸部的外表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固连的侧壁,所述侧壁的横断面呈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凸部沿横向延伸的长度L满足:0.5mm≦L≦1.5mm。
CN202321728406.2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20459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8406.2U CN220459136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8406.2U CN220459136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9136U true CN220459136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0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8406.2U Active CN220459136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9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5913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US6863853B2 (en) Mea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rrier of information or decoration
JP2001287260A (ja) スケルトン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4565071U (zh) 一种车用装饰件的装配结构
CN213056974U (zh) 前保险杠照明总成
CN210416458U (zh) 一种狭长形汽车装饰件结构
CN101918282B (zh) 烛台
CN212777931U (zh) 一种暖风机
CN216521006U (zh) 一种可调色温的led球泡灯
CN212766483U (zh) 一种发动机装饰罩的优化结构
CN220076294U (zh) 一种装配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US6134817A (en) Soleplate for an iron
CN214775306U (zh) 星空显示后三角窗总成
CN217073194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20374181U (zh) 一种轮毂装饰盖
CN219257509U (zh)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CN112401612B (zh) 一种水杯
CN213747256U (zh) 空调器
CN217073195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09441301U (zh) 一种车辆外饰件防缩印结构
CN210094958U (zh) 一种磁铁吸合式香水瓶盖
CN213199641U (zh) 车标结构
CN213973441U (zh) 行走轮、割草机
JP4173021B2 (ja) 中空ガラス製品の製法
CN211032376U (zh) 汽车后视镜壳体注塑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