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9088U -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9088U
CN220459088U CN202322312712.4U CN202322312712U CN220459088U CN 220459088 U CN220459088 U CN 220459088U CN 202322312712 U CN202322312712 U CN 202322312712U CN 220459088 U CN220459088 U CN 220459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ody
double
pillow
core
comf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27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
欧阳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3127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9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9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9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包括:双层枕套,所述双层枕套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第二套体顶部中心处,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正面均缝合连接有拉链;舒适枕芯,所述舒适枕芯位于双层枕套内,所述舒适枕芯包括软芯体,所述软芯体顶部左右两侧均缝合有分区立衬条,所述分区立衬条把软芯体分为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和中端的舒适中心脑窝区。本实用具备调节高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在使用的过程中功能单一,不便于根据使用场景对睡枕的高度进行改变,无法对使用者的颈椎进行有效支撑,降低了睡枕的灵活性和舒适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背景技术
侧睡枕属于床上用品的一种,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侧卧睡眠姿势的枕头。它通常具有较高的边缘,以填补脖子和肩部之间的空隙,提供最佳的支撑和舒适性。侧睡枕可以帮助缓解颈椎、肩膀和背部的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人们使用的枕头在仰卧位和侧卧位下均是相同高度,但是侧卧位的枕头高度应该高于仰卧位的枕头高度,如果在侧卧位和仰卧位下均使用同一高度的枕头,侧卧位时枕头太低,会使颈椎处于侧屈状态,这样都容易使颈椎长期处于劳损状态,从而加重或诱发颈椎病,因此,针对侧卧位的侧睡枕设计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使颈椎在侧卧位能保持良好的姿势,减少颈椎及其周围肌肉的慢性劳损。同时由于侧卧时脸部和耳朵会长期接触枕头,所以枕头的接触面一定要非常柔软释压,才能避免挤压脸部和耳朵。
专利申请号为202020620649.4的一种颈椎枕,通过设置两个枕体,减少枕内绒朵偏斜,使枕头尽可能整夜保持原状,提高使用舒适度,减少使用者出现落枕的情况,但是其内部的两个枕芯不便于取出更换,导致使用场景单一,影响枕头的清洁,并且舒适性和支撑性较差。
现有的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在使用的过程中功能单一,不便于根据使用场景对睡枕的高度进行改变,无法对使用者的颈椎进行有效支撑,降低了睡枕的灵活性和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具备调节高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在使用的过程中功能单一,不便于根据使用场景对睡枕的高度进行改变,无法对使用者的颈椎进行有效支撑,降低了睡枕的灵活性和舒适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包括:
双层枕套,所述双层枕套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第二套体顶部中心处,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正面均缝合连接有拉链;
舒适枕芯,所述舒适枕芯位于双层枕套内,所述舒适枕芯包括软芯体,所述软芯体顶部左右两侧均缝合有分区立衬条,所述分区立衬条把软芯体分为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和中端的舒适中心脑窝区;
支撑枕芯,所述支撑枕芯位于双层枕套内,所述支撑枕芯包括支撑芯体,所述支撑芯体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侧睡区,所述支撑芯体顶部中端设置有支撑中心区,所述支撑侧睡区顶部分别开设有空气槽和侧气孔,所述空气槽延伸至支撑中心区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中心区顶部开设有中心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边框线,所述边框线能够对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进行加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所述第二套体的尺寸大于第一套体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所述软芯体的高度为4-8cm,所述软芯体内部填充有羽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左右两侧的所述舒适侧睡区为对称设置,所述舒适中心脑窝区的形状为圆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所述侧气孔、空气槽和中心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所述支撑芯体的材料为硅胶或聚氨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所述支撑芯体的高度为5-10cm,所述空气槽的深度为1-1.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优选的,所述中心气孔呈圆周排列并且贯穿支撑芯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枕套,能够对舒适枕芯和支撑枕芯进行安装,双层枕套包括了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把舒适枕芯和支撑枕芯塞入到第一套体或者第二套体内,可以实现睡枕的高度调节,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正面设置了拉链,拉链可以打开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内腔的空间,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周围缝制的边框线,对外观有一定的装饰性,同时又能加强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四周的牢固性,耐水洗不变形,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只在中间处进行连接,而四周为不固定,增加双层枕套整体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芯体的内部填充羽绒,可以使软芯体与人体接触时触感可以更舒适,侧卧时更舒适,不会挤压脸部和耳朵,分区立衬条把软芯体分为一个舒适中心脑窝区和两个舒适侧睡区,三个区域保持相互独立,在受到人体重力挤压和水洗时均不受影响,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为对称设置,舒适侧睡区的面积较大,翻身时让脸部和耳朵有足够释压空间,中部圆弧形的舒适中心脑窝区更贴合头部的形状,包裹感更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硅胶或聚氨酯材料的支撑芯体,可以加强睡枕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在支撑芯体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支撑侧睡区,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侧卧,中部位置开设的支撑中心区,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躺卧,在支撑侧睡区上开设的侧气孔,侧气孔贯穿支撑芯体,侧睡时可以帮助耳朵更好地释放压力,支撑侧睡区上开设的空气槽,可以更好的散热和排出枕头内的湿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枕套主视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舒适枕芯主视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枕芯主视轴测图。
图中:1、双层枕套;101、第一套体;102、第二套体;103、拉链;104、边框线;2、舒适枕芯;201、软芯体;202、分区立衬条;203、舒适中心脑窝区;204、舒适侧睡区;3、支撑枕芯;301、支撑芯体;302、侧气孔;303、中心气孔;304、支撑中心区;305、支撑侧睡区;306、空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包括两个舒适枕芯2和一个双层枕套1,把两个舒适枕芯2塞入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内,此时为低枕模式,总高度为8-10cm,适合喜欢仰卧位低睡枕的人群。
进一步的,双层枕套1包括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第一套体101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第二套体102顶部中心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正面均缝合连接有拉链103,拉链103可以打开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内腔的空间,对舒适枕芯2和支撑枕芯3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边框线104,边框线104能够对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进行加强,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周围缝制的边框线104,对外观有一定的装饰性,同时又能加强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四周的牢固性,耐水洗不变形。
具体的,第二套体102的尺寸大于第一套体101的尺寸,使第二套体102对第一套体101进行稳固支撑。
具体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只在中间处进行连接,而四周为不固定,增加双层枕套1整体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舒适枕芯2包括软芯体201,软芯体201内部填充有羽绒,通过在软芯体201的内部填充羽绒,可以使软芯体201与人体接触时触感可以更舒适,侧卧时更舒适,不会挤压脸部和耳朵。
进一步的,软芯体201顶部左右两侧均缝合有分区立衬条202,分区立衬条202把软芯体201分为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204和中端的舒适中心脑窝区203,分区立衬条202把软芯体201分为一个舒适中心脑窝区203和两个舒适侧睡区204,三个区域保持相互独立,在受到人体重力挤压和水洗时均不受影响。
较佳的,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204为对称设置,舒适中心脑窝区203的形状为圆弧形,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204为对称设置,舒适侧睡区204的面积较大,翻身时让脸部和耳朵有足够释压空间,中部圆弧形的舒适中心脑窝区203更贴合头部的形状,包裹感更好。
较佳的,软芯体201的高度为4-8cm。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3,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包括两个支撑枕芯3和一个双层枕套1,把两个支撑枕芯3塞入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内,此时为中枕模式,总高度为10-12cm,适合不固定睡姿喜欢中等枕高的人群。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图3,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包括双层枕套1、舒适枕芯2和支撑枕芯3,把舒适枕芯2塞入第一套体101内,把支撑枕芯3塞入第二套体102内,此时为高枕模式,总高度为9-18cm,适合侧卧位喜欢高枕的人群。
进一步的,双层枕套1包括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第一套体101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第二套体102顶部中心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正面均缝合连接有拉链103,拉链103可以打开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内腔的空间,对舒适枕芯2和支撑枕芯3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边框线104,边框线104能够对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进行加强,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周围缝制的边框线104,对外观有一定的装饰性,同时又能加强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四周的牢固性,耐水洗不变形。
具体的,第二套体102的尺寸大于第一套体101的尺寸,使第二套体102对第一套体101进行稳固支撑。
具体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只在中间处进行连接,而四周为不固定,增加双层枕套1整体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支撑枕芯3包括支撑芯体301,支撑芯体301的材料为硅胶或聚氨酯,通过设置硅胶或聚氨酯材料的支撑芯体301,可以加强睡枕的支撑力和稳定性,支撑芯体301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侧睡区305,支撑芯体301顶部中端设置有支撑中心区304,在支撑芯体301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支撑侧睡区305,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侧卧,中部位置开设的支撑中心区304,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躺卧,支撑侧睡区305顶部分别开设有空气槽306和侧气孔302,空气槽306延伸至支撑中心区304顶部的左右两侧,在支撑侧睡区305上开设的侧气孔302,侧气孔302贯穿支撑芯体301,侧睡时可以帮助耳朵更好地释放压力,支撑侧睡区305上开设的空气槽306,可以更好的散热和排出枕头内的湿气。
具体的,侧气孔302、空气槽306和中心气孔303的数量为若干个。
较佳的,支撑芯体301的高度为5-10cm,空气槽306的深度为1-1.5cm。
进一步的,支撑中心区304顶部开设有中心气孔303,中心气孔303呈圆周排列并且贯穿支撑芯体301。
具体的,支撑中心区304中端为脑窝放置槽,前后两侧为颈椎放置槽,脑窝放置槽上开设的中心气孔303,可以让头部下沉时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从而可以更好的包裹头部,颈椎放置槽可以更好地支撑人体颈部,保证颈椎受力均衡,减少颈椎及其周围肌肉的慢性劳损。
具体的,脑窝放置槽和颈椎放置槽比左右两侧的支撑侧睡区305要低1-2cm,且呈弧型下降,满足人体仰卧低和侧卧高的颈椎支撑需求,弧形下降形成的曲面可以让仰卧和侧卧睡姿变换翻身时更自然。
进一步的,双层枕套1包括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第一套体101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第二套体102顶部中心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正面均缝合连接有拉链103,拉链103可以打开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内腔的空间,对舒适枕芯2和支撑枕芯3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边框线104,边框线104能够对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进行加强,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周围缝制的边框线104,对外观有一定的装饰性,同时又能加强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四周的牢固性,耐水洗不变形。
具体的,第二套体102的尺寸大于第一套体101的尺寸,使第二套体102对第一套体101进行稳固支撑。
具体的,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只在中间处进行连接,而四周为不固定,增加双层枕套1整体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舒适枕芯2包括软芯体201,软芯体201内部填充有羽绒,通过在软芯体201的内部填充羽绒,可以使软芯体201与人体接触时触感可以更舒适,侧卧时更舒适,不会挤压脸部和耳朵。
进一步的,软芯体201顶部左右两侧均缝合有分区立衬条202,分区立衬条202把软芯体201分为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204和中端的舒适中心脑窝区203,分区立衬条202把软芯体201分为一个舒适中心脑窝区203和两个舒适侧睡区204,三个区域保持相互独立,在受到人体重力挤压和水洗时均不受影响。
较佳的,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204为对称设置,舒适中心脑窝区203的形状为圆弧形,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204为对称设置,舒适侧睡区204的面积较大,翻身时让脸部和耳朵有足够释压空间,中部圆弧形的舒适中心脑窝区203更贴合头部的形状,包裹感更好。
较佳的,软芯体201的高度为4-8cm。
进一步的,支撑枕芯3包括支撑芯体301,支撑芯体301的材料为硅胶或聚氨酯,通过设置硅胶或聚氨酯材料的支撑芯体301,可以加强睡枕的支撑力和稳定性,支撑芯体301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侧睡区305,支撑芯体301顶部中端设置有支撑中心区304,在支撑芯体301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支撑侧睡区305,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侧卧,中部位置开设的支撑中心区304,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躺卧,支撑侧睡区305顶部分别开设有空气槽306和侧气孔302,空气槽306延伸至支撑中心区304顶部的左右两侧,在支撑侧睡区305上开设的侧气孔302,侧气孔302贯穿支撑芯体301,侧睡时可以帮助耳朵更好地释放压力,支撑侧睡区305上开设的空气槽306,可以更好的散热和排出枕头内的湿气。
具体的,侧气孔302、空气槽306和中心气孔303的数量为若干个。
较佳的,支撑芯体301的高度为5-10cm,空气槽306的深度为1-1.5cm。
进一步的,支撑中心区304顶部开设有中心气孔303,中心气孔303呈圆周排列并且贯穿支撑芯体301。
具体的,支撑中心区304中端为脑窝放置槽,前后两侧为颈椎放置槽,脑窝放置槽上开设的中心气孔303,可以让头部下沉时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从而可以更好的包裹头部,颈椎放置槽可以更好地支撑人体颈部,保证颈椎受力均衡,减少颈椎及其周围肌肉的慢性劳损。
具体的,脑窝放置槽和颈椎放置槽比左右两侧的支撑侧睡区305要低1-2cm,且呈弧型下降,满足人体仰卧低和侧卧高的颈椎支撑需求,弧形下降形成的曲面可以让仰卧和侧卧睡姿变换翻身时更自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层枕套(1),所述双层枕套(1)包括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所述第一套体(101)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第二套体(102)顶部中心处,所述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正面均缝合连接有拉链(103);
舒适枕芯(2),所述舒适枕芯(2)位于双层枕套(1)内,所述舒适枕芯(2)包括软芯体(201),所述软芯体(201)顶部左右两侧均缝合有分区立衬条(202),所述分区立衬条(202)把软芯体(201)分为左右两侧的舒适侧睡区(204)和中端的舒适中心脑窝区(203);
支撑枕芯(3),所述支撑枕芯(3)位于双层枕套(1)内,所述支撑枕芯(3)包括支撑芯体(301),所述支撑芯体(301)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侧睡区(305),所述支撑芯体(301)顶部中端设置有支撑中心区(304),所述支撑侧睡区(305)顶部分别开设有空气槽(306)和侧气孔(302),所述空气槽(306)延伸至支撑中心区(304)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中心区(304)顶部开设有中心气孔(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边框线(104),所述边框线(104)能够对第一套体(101)和第二套体(102)进行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体(102)的尺寸大于第一套体(101)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芯体(201)的高度为4-8cm,所述软芯体(201)内部填充有羽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所述舒适侧睡区(204)为对称设置,所述舒适中心脑窝区(203)的形状为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气孔(302)、空气槽(306)和中心气孔(303)的数量为若干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芯体(301)的材料为硅胶或聚氨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芯体(301)的高度为5-10cm,所述空气槽(306)的深度为1-1.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气孔(303)呈圆周排列并且贯穿支撑芯体(301)。
CN202322312712.4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Active CN220459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2712.4U CN220459088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2712.4U CN220459088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9088U true CN220459088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2712.4U Active CN220459088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9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37070A (en) Multiple use pillow
US5644810A (en) Pillow for supine and side-orientated sleeping positions
CN203597715U (zh) 一种塑型枕头
CN220459088U (zh) 一种双层结构的侧睡枕
CN209499343U (zh) 一种枕头
KR101353497B1 (ko) 베개
CN206324582U (zh) 智能保健枕头
CN201019409Y (zh) 保健枕
JP3171680U (ja)
CN202604327U (zh) 健康荞麦记忆棉枕芯
CN217937795U (zh) 一种新型催眠保健枕芯
CN211242662U (zh) 一种医用护理枕
CN218869870U (zh) 一种异型切割有四种睡感的海绵芯
CN220192678U (zh) 分区枕头
CN219109147U (zh) 一种改进的定型枕
CN218246654U (zh) 一种透气凉感记忆棉枕头
CN209898864U (zh) 一种新型保健床垫
CN218246658U (zh) 一种分区枕芯和枕头
CN218960462U (zh) 多功能枕
CN214548649U (zh) 一种美容保健枕
CN220631787U (zh) 颈椎保健枕
CN208597968U (zh) 多种软硬度区域的床垫
CN218074381U (zh) 一种分区可调节的空气枕
CN220192674U (zh) 一种多功能分区双芯枕
CN215604728U (zh) 一种护颈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