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7577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7577U
CN220457577U CN202322125508.1U CN202322125508U CN220457577U CN 220457577 U CN220457577 U CN 220457577U CN 202322125508 U CN202322125508 U CN 202322125508U CN 220457577 U CN220457577 U CN 220457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earphone
sound
speaker
conn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255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255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7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7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7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前壳和扬声器,前壳包括设有出音通道的第一腔体,扬声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第一腔体的底面与扬声器之间形成前音腔,第一腔体的底面一体成型有凸向扬声器的填充部,以缩减前音腔的体积,使得前音腔的体积满足耳机设计中的声学要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前壳本体和其填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在耳机生产制造上减少了配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从而降低了耳机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重要的移动通信电子产品之一,在实际通讯应用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耳机被广泛地使用,耳机的市场不断扩大,对耳机制造而言,如何控制耳机的生产成本尤为重要。
在耳机的结构设计中,耳机的壳体和喇叭之间形成的腔体的体积需要满足声学要求,比如频率响应、隔离效果以及声场表现等。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耳机前壳和喇叭之间设置配件,并以此配件来填充该腔体的体积,以满足声学要求。然而,配件的生产以及装配必然增加耳机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耳机,旨减少小耳机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前壳和扬声器,所述前壳包括设有出音通道的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与所述扬声器之间形成前音腔,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一体成型有凸向所述扬声器的填充部,以缩减所述前音腔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凸向所述扬声器的面为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出音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周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扬声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上构造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扬声器对应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凸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音通道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外界的拾音通道,所述拾音通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部设有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拾音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延伸段和扩口段,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扩口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固定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适配的嵌合槽,所述嵌合槽设于所述填充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还设有第一泄音孔,所述第一泄音孔与所述前音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腔体的底面与扬声器之间形成前音腔,扬声器工作产生的声波从前音腔经出音通道传出外界,第一腔体的底面一体成型有凸向扬声器的填充部,以缩减前音腔的体积,使得前音腔的体积满足耳机设计中的声学要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前壳本体和其填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在耳机生产制造上减少了配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从而降低了耳机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耳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扬声器和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另一视角下扬声器和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耳机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音乐体验的追求,耳机设计日益复杂,制造成本也随之增加。其中,耳机的壳体和喇叭之间形成的腔体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音质,因此,该腔体的体积需要满足声学要求,比如,合适的腔体体积可以确保在不同频率下的声音均衡和准确。过小或过大的腔体体积可能导致频率响应不均衡或失真,或者,合适的腔体体积可以提供良好的隔离效果,即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耳机壳体和喇叭之间安装配件,并以该配件来填充腔体体积,从而满足声学要求。然而,此种设计方案增加了配件的制造和装配工艺,导致了耳机制造成本的增加。
针对上述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以降低耳机的生产成本,请参阅图1和图2,该耳机包括前壳1和扬声器2,前壳1包括设有出音通道10的第一腔体100,扬声器2设置在第一腔体100中,第一腔体100的底面与扬声器2之间形成前音腔,第一腔体100的底面一体成型有凸向扬声器2的填充部11,以缩减前音腔的体积。
本实施例的扬声器2可以是喇叭,喇叭设置在前壳1的第一腔体100内,并与第一腔体100的底面之间形成前音腔。前音腔连通有出音通道10,出音通道10将喇叭的前音腔和外界连通。喇叭工作时产生的声波从前音腔经出音通道10传送出外界。
在耳机声学设计中,第一腔体100朝向扬声器2的底面与扬声器2之间的空间体积需要满足声学要求,也即前音腔需要满足声学要求,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0朝向扬声器2的底面一体成型有呈凸起设置的填充部11,以填充第一腔体100的底面与扬声器2之间的空间,从而调整底面与扬声器2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前音腔的体积以满足声学要求。可选地,所述填充部11为朝向扬声器2凸起的凸起部,前壳1的凸起部所在的壁厚大于前壳1其余部位的壁厚。可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前壳本体和其填充部11为一体成型结构,在耳机生产制造上减少了配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从而降低了耳机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耳机还包括与前壳1连接的后壳(未图示),扬声器2设置在前壳1和后壳所围合形成的容腔内,并将该容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此时,扬声器2为喇叭,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分别为喇叭的前音腔和后音腔。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部11凸向扬声器2的面为弧面111。
本实施例中的填充部11呈弧形设置,并朝向扬声器2凸起。弧形设计的第一腔体100的内壁可以帮助声音的扩散,使得声音能够更加均匀地传播到耳道中。有助于创造更广阔、更自然的声场效果,使音乐或声音听起来更立体、更真实。同时,还可以减少声音在第一腔体100内壁面上的反射,从而增加音质的清晰度。
可选地,填充部11倾斜设置,填充部11与出音通道10位于第一腔体100的同一侧。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0的周缘设有用于安装扬声器2的台阶部12。
本实施例通过台阶部12安装扬声器2,扬声器2为圆形喇叭,本实施例的台阶部12为环形台阶,扬声器2可容置在环形台阶内,从而将扬声器2安装在前壳1的内部。
为了方便扬声器2的安装以及限位,可选地,在台阶部12的内周缘构造有至少一个定位槽121,扬声器2对应设有与定位槽121相适配的凸缘部21。安装时,先将扬声器2的凸缘部21对准台阶部12的定位槽121,然后将扬声器2沿定位槽121方向放置在台阶部12内,从而完成扬声器2的安装与限位,方便快捷。当定位槽121设置多个时,多个定位槽121沿台阶部12内周方向间隔设置。设置多个限位槽,使得扬声器2的限位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音通道10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一腔体100和外界的拾音通道20,拾音通道20靠近第一腔体100的一端部设有麦克风3。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3用于拾取外界声音。具体而言,拾音通道20设于出音通道10的一侧,并将第一腔体100和外界连通,而麦克风3设置在拾音通道20靠近第一腔体100的一端。可选地,拾音通道20靠近第一腔体100的一端部形成有与麦克风3相适配的安装槽,麦克风3容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可选地,麦克风3粘接在安装槽内。
麦克风3通过拾音通道20拾取外界声音。示例性地,拾音通道20包括相连通的延伸段201和扩口段202,其中,扩口段202与延伸段201倾斜连接,扩口段202靠近第一腔体100设置,麦克风设置在扩口段202。本实施例的拾音通道20靠近麦克风的一段呈扩口设置,通过扩大拾音通道20的出口,可以减少麦克风3在面对气流或风噪时的震动和噪声,有助于提高麦克风3的信噪比,使其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所需的声音信号,以减少噪音的干扰。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柔性电路板4,柔性电路板4分别电连接扬声器2和麦克风3,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等,使扬声器2和麦克风3能够正常工作。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4包括第一连接段42、第二连接段43和连接于第一连接段42与第二连接段43之间的固定段41。其中,固定段41用于与扬声器2固定连接,示例性地,固定段41粘接在扬声器2上。第一连接段42电连接于扬声器2,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扬声器2设有两个电极22,第一连接段42对应设有两个连接421,两个连接孔421分别套接在两个电极22上,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段42和扬声器2的电连接。第二连接段43电连接于麦克风3,示例性地,请参阅图7,第一腔体100的底面还设有与第二连接段43相适配的嵌合槽13,嵌合槽13设于填充部11的一侧。嵌合槽13的形状与第二连接段43相适配,嵌合槽13的一端将台阶部12断开并穿过,另一端朝向拾音通道20延伸。第二连接段43嵌合在嵌合槽13内,并与麦克风3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嵌合槽13将第二连接段43限位安装,充分利用了前壳1的内部空间,使得耳机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42和固定段41设于扬声器2的同一端面,第二连接段43设于扬声器2的另一端面。
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柔性电路板4,柔性电路板4可以弯曲折叠,以适应内部紧凑的空间。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42和固定段41位于扬声器2朝向第二腔体200的一侧,第二连接段43折弯后位于扬声器2朝向第一腔体100的一侧,充分利用了扬声器2的两侧空间,进一步提升耳机的紧凑性。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1还设有第一泄音孔30,第一泄音孔30与前音腔连通。
可选地,前壳1或后壳设有与第二腔体200连通的第二泄音孔40。
本实施例的第一泄音孔30和第二泄音孔40分别与前音腔和第二腔体200连通,泄音孔可以释放腔体内部气流和平衡气压,减少耳机内外压力差异,以提供更舒适的听感。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音通道10、拾音通道20、第一泄音孔30和第二泄音孔4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调音网6。示例性地,出音通道10和拾音通道20共用一个调音网6,并且该调音网6盖设在出音通道10远离第一腔体100的一端。第一调音孔的调音网6盖设在第一调音孔靠近第一腔体100的一端,第二调音孔的调音网6盖设在第二调音孔靠近第二腔体200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调音网6上具有调音孔,通过调整调音网6的目规格(单位面积内孔的数量)或者孔径的大小,调节不同的声音效果,调音网6可以为高频调音网或低频调音网。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包括前壳和扬声器,所述前壳包括设有出音通道的第一腔体,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与所述扬声器之间形成前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一体成型有凸向所述扬声器的填充部,以缩减所述前音腔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凸向所述扬声器的面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出音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周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扬声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上构造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扬声器对应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凸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通道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外界的拾音通道,所述拾音通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部设有麦克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延伸段和扩口段,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扩口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的固定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麦克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适配的嵌合槽,所述嵌合槽设于所述填充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还设有第一泄音孔,所述第一泄音孔与所述前音腔连通。
CN202322125508.1U 2023-08-08 2023-08-08 耳机 Active CN220457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5508.1U CN220457577U (zh) 2023-08-08 2023-08-08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5508.1U CN220457577U (zh) 2023-08-08 2023-08-08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7577U true CN22045757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25508.1U Active CN220457577U (zh) 2023-08-08 2023-08-08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7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4865B2 (en) Earphone
JP3199236U (ja) 逆方向音波イヤホン
CN112788459B (zh) 与管道结合成一体的接收器模块
CN110099323A (zh) 一种主动降噪耳机
CN113242485B (zh) 入耳式耳机
EP3413582B1 (en) Headphone
CN111836160B (zh) 发声模组
WO2023050984A1 (zh) 一种耳机
CN112839284B (zh)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212850988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220457577U (zh) 耳机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CN116709096A (zh) 一种入耳式同轴双动圈单元耳机
CN116347302A (zh) 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216414550U (zh) 一种耳机
TWI784483B (zh) 聲音降噪模組及耳機
CN216146436U (zh) 耳机、扬声器模组及其前护盖
CN213906888U (zh)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210609588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TWM625261U (zh) 反饋主動降噪式的聲腔模組
CN112165667A (zh) 一种自带分频网络的双单元耳机
CN214799832U (zh) 耳机声学模组和耳机
CN216217512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4756852U (zh) 发声模组及耳机
CN211909125U (zh) 主动降噪结构及其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