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6695U -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6695U
CN220456695U CN202321944156.6U CN202321944156U CN220456695U CN 220456695 U CN220456695 U CN 220456695U CN 202321944156 U CN202321944156 U CN 202321944156U CN 220456695 U CN220456695 U CN 220456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ower
signal
terminal
clamp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41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eshunt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eshunt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eshunt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eshunt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41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6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6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6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包括有信号连接卡座、电源连接卡座、信号端子、电源端子,所述信号卡座设有信号连接卡槽,所述电源连接卡座设有电源连接卡槽,所述信号连接卡槽、电源连接卡槽独立设置,所述信号连接卡座与电源连接卡座,所述电源连接卡槽的两侧壁设有避空位。所述电源连接卡槽与信号连接卡槽独立设置,电源传输和信号传输部分互不影响。所述电源连接卡槽的两侧壁设有避空位,当金手指插入电源连接卡槽时,电源端子被金手指挤开后有后退的空间,确保电源端子的接触部在被金手指对插时能够弹性变形,确保电源端子与金手指之间的保持力的稳定性,也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连接器领域的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互联网领域是无可替代的存在,现有的连接器中,现有的电源信号连接器的电源部分和信号部分的卡槽通常设计为通体,金手指在对插连接时电源部分通常会影响到信号部分,也有部分连接器在金手指对插时不顺畅影响了电源或者信号的传输。同时为了传输更大的电流和更好的传输信号,端子需要以较纯的铜金属制成,以提供较佳的导电性,避免电力损失,但纯铜质较软、延展性良好,机械强度较差,以产生较佳的电性接触,且连接器的端子大部分是在铜材基体的表面电镀形成电镀层,电镀层外表面或金银金属外表面容易腐蚀氧化,这导致其导电可靠性和寿命均降低,电镀层容易氧化,致使导电性降低,电镀层的表面不够顺滑,导致连接器在对插的时候出现阻力。现有的连接器端子与对应的塑胶装配不方便以及保持力不够的问题。且现有的电源信号连接器的使用环境以及客户的需求有多样化,其对应的PCB的尺寸规格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遇到客户需求与不同尺寸规的PCB相配时需要重新开模,模具成本较高,导致产品的总体成品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包括有信号连接卡座、与信号连接卡座固定连接的电源连接卡座、与信号连接卡座装配连接的信号端子、与信号连接卡座装配连接的电源端子,所述信号连接卡座设有信号连接卡槽,所述电源连接卡座设有电源连接卡槽,所述信号连接卡槽、电源连接卡槽独立设置,所述信号连接卡座与电源连接卡座,所述电源连接卡槽的两侧壁设有避空位。
进一步技术方案,电源端子设对应的两排并相向安装在电源连接卡座内,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电源端子连接部、与电源端子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主体部、与电源端子主体部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对插部,所述电源端子连接部包括定位凸块、与定位凸块固定连接的连接鱼眼一,所述定位凸块设若干个且定位凸块之间设有定位凹槽,所述每个定位凸块固定有两个连接鱼眼一。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源连接卡座设有两个与电源连接卡槽相通的安装孔一,所述电源连接卡座的内部设有位于两排安装孔一之间隔块,所述电源连接卡座设有与安装孔一相通的通孔一,相邻所述两个通孔一之间设有定位桥,所述电源端子主体部安装进入安装孔一内,每两个连接鱼眼一进入通孔一内,所述定位凹槽与定位桥相抵触,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延伸至电源连接卡槽内,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设有从电源端子主体部延伸出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尾端设有朝向避空位弯曲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电源连接卡槽内,所述接触部位于与避空位对应的区域内。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信号连接卡座远的上表面朝向外界的两侧设有凹台,所述凹台设有与信号连接卡槽相通的安装孔二,所述信号连接卡座的上表面设有与安装孔二和信号连接卡槽均相通的通槽,所述信号端子与安装孔二过盈配合安装,通槽设为从安装孔二出开始朝向信号连接卡座中央延伸的长方体形。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信号端子连接部、信号端子连接部固定连接的信号端子主体部、与信号端子固定连接的信号端子对插部,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朝向通槽方向偏移,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与端子主体部之间设有连接桥,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设有于连接鱼眼二、位于连接鱼眼二下侧的定位肩,所述端子主体部与安装孔二过盈配合安装,所述定位肩与通槽过盈配合安装,所述连接桥部分裸露在凹台内。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信号端子、电源端子的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层。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信号端子,其特征是所述信号端子、电源端子的由石墨烯铜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所述电源连接卡槽与信号连接卡槽独立设置,金手指分别插入电源连接卡槽和信号连接卡槽内进行电源和信号传输,电源传输和信号传输部分互不影响。所述电源连接卡槽的两侧壁设有避空位,当金手指插入电源连接卡槽时,电源端子被金手指挤开后有后退的空间,确保电源端子的接触部在被金手指对插时能够弹性变形,确保电源端子与金手指之间的保持力的稳定性,也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部进入通槽内的距离不同,从而所述连接鱼眼二在凹台内的位置不同,从而对应不同规格的PCB板。当客户端PCB板的规格不同时,可以调节连接桥的尺寸来适应客户的需要,不需要重新开模,降低模具成本,减少产品的总体成本。所述连接桥部分裸露在凹台内,当信号端子主体部需要安装孔二时,通过下压裸露在凹台内的连接桥,将信号端子主体部与安装孔二过盈配合。所述信号端子、电源端子的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层,或者所述信号端子、电源端子的由石墨烯铜制成,使得本实施例在插拔的时候更加顺滑,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而且能够抗氧化、不易腐蚀,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应用连接器的信号连接卡座和电源连接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适配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的电源连接卡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的电源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适配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的电信连接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适配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的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侧”“下侧”等方位名词均根据说明书附图图示方位所表示。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包括有信号连接卡座1、与信号连接卡座1固定连接的电源连接卡座2、与信号连接卡座1装配连接的信号端子3、与信号连接卡座1装配连接的电源端子4,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设有信号连接卡槽11,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设有电源连接卡槽21,所述信号连接卡槽11、电源连接卡槽21独立设置,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与电源连接卡座2,所述电源连接卡槽21的两侧壁设有避空位21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源连接卡槽21与信号连接卡槽11独立设置,中间不相通,金手指分别插入电源连接卡槽21和信号连接卡槽11内进行电源和信号传输,电源传输和信号传输部分互不影响。所述电源连接卡槽21的两侧壁设有避空位211,当金手指插入电源连接卡槽21时,电源端子4被金手指挤开后有后退的空间,确保电源端子4在被金手指对插时能够弹性变形,确保电源端子4与金手指之间的保持力的稳定性,也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电源端子4设对应的两排并相向安装在电源连接卡座2内,所述电源端子4包括电源端子连接部41、与电源端子连接部41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主体部42、与电源端子主体部42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对插部43,所述电源端子连接部41包括定位凸块411、与定位凸块411固定连接的连接鱼眼一412,所述定位凸块411设若干个且定位凸块411之间设有定位凹槽413,所述每个定位凸块411固定有两个连接鱼眼一412。所述每个定位凸块411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鱼眼一412,当电源端子连接部41与PCB压接时,两个连接鱼眼一412能够分担压接力对电源端子连接部41的反作用的影响。
所述电源端子4的主体部与电源连接卡座2过盈配合安装,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43进入电源连接卡槽21内,当电源端子4被金手指对插挤压时,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43往避空位211靠,使电源端子对插部43有后退的空间,从而确保电源端子4在被金手指对插时能够弹性变形,确保电源端子4与金手指之间的保持力的稳定性,也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设有两个与电源连接卡槽21相通的安装孔一22,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的内部设有位于两排安装孔一22之间隔块23,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设有与安装孔一22相通的通孔一24,相邻所述两个通孔一24之间设有定位桥25,所述电源端子主体部42安装进入安装孔一22内,每两个连接鱼眼一412进入通孔一24内,所述定位凹槽413与定位桥25相抵触,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43延伸至电源连接卡槽21内,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43设有从电源端子主体部42延伸出的弹性臂431,所述弹性臂431的尾端设有朝向避空位211弯曲的接触部432,所述接触部432位于电源连接卡槽21内,所述接触部432位于与避空位211对应的区域内。
确保当金手指插入电源连接卡槽21内与电源端子4连接时,金手指对电源端子4有推出力,所述电源端子主体部42过盈配合进入安装孔一22,所述定位凸块411限定在通孔一24内,所述定位凹槽413与定位桥25相抵触,确保电源端子4不被推出。所述接触部432往避空位211靠,使电源端子对插部43有后退的空间,从而确保接触部432在被金手指对插时能够弹性变形,确保电源端子4与金手指之间的保持力的稳定性,也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隔块23的设计,确保两个电源端子4之间能够绝缘固定在电源连接卡座2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远的上表面朝向外界的两侧设有凹台12,所述凹台12设有与信号连接卡槽11相通的安装孔二13,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的上表面设有与安装孔二13和信号连接卡槽11均相通的通槽14,所述信号端子3与安装孔二13过盈配合安装,通槽14设为从安装孔二13出开始朝向信号连接卡座1中央延伸的长方体形。
所述信号端子3包括信号端子连接部31、信号端子连接部31固定连接的信号端子主体部32、与信号端子3固定连接的信号端子对插部33,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31朝向通槽14方向偏移,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31与端子主体部之间设有连接桥34,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31设有于连接鱼眼二311、位于连接鱼眼二311下侧的定位肩312,所述端子主体部与安装孔二13过盈配合安装,所述定位肩312与通槽14过盈配合安装,所述连接桥34部分裸露在凹台12内。
所述端子主体部与安装孔二13过盈配合安装在信号连接卡座1内,所述连接部进入通槽14内,所述定位肩312过盈配合卡在通槽14内确保连接部固定在通槽14内,也确保连接部与PCB压接时的稳定性。所述连接部进入通槽14内的距离不同,所述连接鱼眼二311在凹台12内的位置不同,从而对应不同规格的PCB板。当客户端PCB板的规格不同时,可以调节连接桥34的尺寸来适应客户的需要,不需要重新开模,降低模具成本,减少产品的总体成本。
所述连接桥34部分裸露在凹台12内,当信号端子主体部32需要安装孔二13时,通过下压裸露在凹台12内的连接桥34,将信号端子主体部32与安装孔二13过盈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信号端子3、电源端子4的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层,或者所述信号端子3、电源端子4的由石墨烯铜制成。
使得本实施例在插拔的时候更加顺滑,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而且能够抗氧化、不易腐蚀,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端子3、电源端子4的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层的方式。
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其特征是包括有信号连接卡座(1)、与信号连接卡座(1)固定连接的电源连接卡座(2)、与信号连接卡座(1)装配连接的信号端子(3)、与信号连接卡座(1)装配连接的电源端子(4),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设有信号连接卡槽(11),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设有电源连接卡槽(21),所述信号连接卡槽(11)、电源连接卡槽(21)独立设置,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与电源连接卡座(2),所述电源连接卡槽(21)的两侧壁设有避空位(2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其特征是电源端子(4)设对应的两排并相向安装在电源连接卡座(2)内,所述电源端子(4)包括电源端子连接部(41)、与电源端子连接部(41)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主体部(42)、与电源端子主体部(42)固定连接的电源端子对插部(43),所述电源端子连接部(41)包括定位凸块(411)、与定位凸块(411)固定连接的连接鱼眼一(412),所述定位凸块(411)设若干个且定位凸块(411)之间设有定位凹槽(413),所述每个定位凸块(411)固定有两个连接鱼眼一(4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其特征是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设有两个与电源连接卡槽(21)相通的安装孔一(22),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的内部设有位于两排安装孔一(22)之间隔块(23),所述电源连接卡座(2)设有与安装孔一(22)相通的通孔一(24),相邻所述两个通孔一(24)之间设有定位桥(25),所述电源端子主体部(42)安装进入安装孔一(22)内,每两个连接鱼眼一(412)进入通孔一(24)内,所述定位凹槽(413)与定位桥(25)相抵触,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43)延伸至电源连接卡槽(21)内,所述电源端子对插部(43)设有从电源端子主体部(42)延伸出的弹性臂(431),所述弹性臂(431)的尾端设有朝向避空位(211)弯曲的接触部(432),所述接触部(432)位于电源连接卡槽(21)内,所述接触部(432)位于与避空位(211)对应的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其特征是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远的上表面朝向外界的两侧设有凹台(12),所述凹台(12)设有与信号连接卡槽(11)相通的安装孔二(13),所述信号连接卡座(1)的上表面设有与安装孔二(13)和信号连接卡槽(11)均相通的通槽(14),所述信号端子(3)与安装孔二(13)过盈配合安装,通槽(14)设为从安装孔二(13)出开始朝向信号连接卡座(1)中央延伸的长方体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其特征是所述信号端子(3)包括信号端子连接部(31)、信号端子连接部(31)固定连接的信号端子主体部(32)、与信号端子(3)固定连接的信号端子对插部(33),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31)朝向通槽(14)方向偏移,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31)与端子主体部之间设有连接桥(34),所述信号端子连接部(31)设有于连接鱼眼二(311)、位于连接鱼眼二(311)下侧的定位肩(312),所述端子主体部与安装孔二(13)过盈配合安装,所述定位肩(312)与通槽(14)过盈配合安装,所述连接桥(34)部分裸露在凹台(12)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其特征是所述信号端子(3)、电源端子(4)的外表面设有石墨烯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其特征是所述信号端子(3),其特征是所述信号端子(3)、电源端子(4)的由石墨烯铜制成。
CN202321944156.6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Active CN220456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4156.6U CN220456695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4156.6U CN220456695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6695U true CN220456695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5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4156.6U Active CN220456695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6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6057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means
US674628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ignal and power terminals
US8747124B2 (en) Eye-of-the needle pin contact
US7637780B2 (en) Connector in the field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two connectors
US20150044911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10784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0407510C (zh) 线缆连接器
CN101473496B (zh)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EP2139075A2 (en) Press-fit contact,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ress-fit contact
US643589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upporting mechanism
US69391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with cables
CN220456695U (zh) 一种金手指连接卡座
WO2023241204A1 (zh) 一种公母同体的自耦合连接器
CN212085284U (zh) Pc板端防松脱免干扰母座连接器
JP4607417B2 (ja) 両面接点コネクタ
US20110021044A1 (en) Low profile elelctrical connector
CN10116280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0049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facilitating low insertion force
US6719567B2 (en) Contac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20138743U (zh) 一种石墨烯应用的高效电源和信号传输的连接器母端
JP200327273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20155781U (zh)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
CN218039889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4336959U (zh) 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