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6399U -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6399U
CN220456399U CN202322089057.0U CN202322089057U CN220456399U CN 220456399 U CN220456399 U CN 220456399U CN 202322089057 U CN202322089057 U CN 202322089057U CN 220456399 U CN220456399 U CN 220456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controlled
module
movable plate
top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90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博宇
黄伟
卢博朗
徐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ujing Rectif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ujing Rectif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ujing Rectif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ujing Rectifi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90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6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6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6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该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所述可控硅模块的底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中间设有隔板,形成两个凹腔,所述凹腔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设有齿条,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外壁设有驱动组件,且啮合齿条,每个所述凹腔设有活动板、顶板,所述活动板设有第一弹簧,并作用于顶板,所述凹腔的底部设有让位凹槽,并与隔板接触,所述顶板设有导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按钮、第二按钮控制活动板的活动,使顶板伸出凹腔,并与安装支架的侧壁紧密接触,使可控硅模块固定在安装支架,且不受产品迭代产生尺寸变化而影响实际安装效果,使产品具有可调节功能、快速拆装、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控硅模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背景技术
可控硅模块,也称为晶闸管模块,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模块,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可控硅、散热器、触发电路以及继电器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可控硅的控制方式,实现对电路中电流的控制,从而实现对相关设备、电器等的控制。
可控硅模块在工业控制、能源管理、照明系统控制、电力电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保,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3)提高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4)实现对电流、电压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但是,可控硅模块在进行安装时,由于可控硅模块的种类型号繁多,且大小以及安装的位置均存在差异,常常存在着可控硅模块在进行实际安装时,其安装的孔位对应不上,使得可控硅模块无法进行安装,且当原有的可控硅模块组件损坏后,进行更换时,由于产品存在更新换代或更换其它型号后,更容易出现其安装的孔位对应不上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人做了有益的设计,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传统可控硅模块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快速拆装、适用范围广的产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包括可控硅模块、安装支架,所述可控硅模块的底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中间设有隔板,形成两个凹腔,所述凹腔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设有齿条,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外壁设有驱动组件,且啮合齿条,每个所述凹腔设有活动板、顶板,所述活动板设有第一弹簧,并作用于顶板,所述凹腔的底部设有让位凹槽,并与隔板接触,所述顶板设有导向块,且设置于让位凹槽,所述导向块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让位凹槽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设有第二弹簧,并作用于第二限位块,使顶板缩回凹腔的入口处,当所述驱动组件运行,驱使活动板活动,第一弹簧作用于顶板,使顶板伸出凹腔,并与安装支架的侧壁紧密接触,使可控硅模块固定在安装支架。
优选地,所述可控硅模块的侧面设有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并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凹腔的顶部设有底盖,所述凹腔的入口处底部设有避让凹槽,当顶板缩回凹腔入口处时,所述顶板与避让凹槽接触。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设有避位凹槽,所述避位凹槽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可控硅模块设置于避位凹槽,所述顶板与避位凹槽紧密接触,所述可控硅模块的底部设有电池。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凹槽设有盲孔,所述第二弹簧设置盲孔,所述隔板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设有沉孔,所述限位凹槽的外壁设有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活动板的两侧设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设有活动通孔,所述活动通孔设有轴,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活动板的底部、顶部均设有滚轴,且与底盖、凹腔的底部接触。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由电机、蜗杆、齿轮组成,所述齿轮设置于活动通孔,并套装在轴,且啮合齿条,所述电机安装固定在第二通孔,所述电机的轴与蜗杆连接固定,所述蜗杆的端面设有支撑轴,且设置于沉孔,所述第一按钮与电机的正转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按钮与电机的反转电路连接,所述电池与电机、第一按钮、第二按钮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板、活动板、第二限位块均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设置于导向柱,所述顶板与避位凹槽接触的面设有防滑槽。
有益效果: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动第一按钮或是第二按钮,使电机正转或是反转,使蜗杆转动带动齿轮旋转,驱使活动板向前或是向后运动,由于齿轮旋转不能使蜗杆发生转动,因此,当电机停止运行后,可以确保活动块固定在当前位置,为第一弹簧作用于顶板提供支撑作用,使顶板牢靠的与避让凹槽的侧壁紧密接触,使可控硅模块牢靠与安装支架连接固定;此设计避免因产品迭代出现尺寸变化,导致需要重新打孔进而增加可控硅模块的安装操作时间,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并且,本产品具有独立电源,为安装时提供便利服务,通过驱动组件适配不同的安装支架的避位凹槽的宽度,使产品具有可调节功能、快速拆装、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的分解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的爆炸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的爆炸图二;
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附图标记:1、可控硅模块;2、安装支架;3、齿条;4、活动板;5、顶板;6、驱动组件;7、导向柱;
11、凹腔;12、隔板;13、第一限位凹槽;14、让位凹槽;15、第一按钮;16、第二按钮;17、底盖;18、电池;
111、避让凹槽;
121、第一通孔;122、沉孔;
131、第二通孔;
141、第二限位凹槽; 142、第二弹簧; 143、盲孔;
21、避位凹槽; 22、安装孔;
41、第一弹簧;42、延伸块;43、活动通孔;44、轴;45、第一限位块;46、滚轴;
51、导向块;52、第二限位块;53、防滑槽;
61、电机;62、蜗杆;6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例图1至4,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包括可控硅模块1、安装支架2,可控硅模块1的底部设有凹腔11,凹腔11的中间设有隔板12,形成两个凹腔11,凹腔11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凹槽13,第一限位凹槽13设有齿条3,第一限位凹槽13的外壁设有驱动组件6,且啮合齿条3,每个凹腔11设有活动板4、顶板5,活动板4设有第一弹簧41,并作用于顶板5,凹腔11的底部设有让位凹槽14,并与隔板12接触,顶板5设有导向块51,且设置于让位凹槽14,导向块51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块52,让位凹槽14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凹槽141,第二限位凹槽141设有第二弹簧142,并作用于第二限位块52,使顶板5缩回凹腔11的入口处,当驱动组件6运行,驱使活动板4活动,第一弹簧41作用于顶板5,使顶板5伸出凹腔11,并与安装支架2的侧壁紧密接触,使可控硅模块1固定在安装支架2;
值得一提的是,可控硅模块1的侧面设有第一按钮15、第二按钮16,并与驱动组件6连接,凹腔11的顶部设有底盖17,凹腔11的入口处底部设有避让凹槽111,当顶板5缩回凹腔11入口处时,顶板5与避让凹槽111接触,第一按钮15、第二按钮16控制驱动组件6的运行,底盖17保护凹腔11内部所有零部件的安全,防止外部灰尘、杂质进入到凹腔11,干涉零部件之间的正常活动,避让凹槽111使顶板5缩回凹腔11时,与可控硅模块1的侧壁齐平,其一可以保护顶板5,其二可以便于可控硅模块1放入到避位凹槽21内部;
值得一提的是,安装支架2设有避位凹槽21,避位凹槽21的底部设有安装孔22,可控硅模块1设置于避位凹槽21,顶板5与避位凹槽21紧密接触,可控硅模块1的底部设有电池18,避位凹槽21位可控硅模块1提供容纳空间,通过安装孔22使安装支架2与设备或是柜体连接,在可控硅模块1通电时,可为电池18充电,在拆卸和安装可控硅模块1时,电池18为电机61、第一按钮15、第二按钮16提供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限位凹槽141设有盲孔143,第二弹簧142设置盲孔143,隔板12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的上方设有沉孔122,限位凹槽的外壁设有第二通孔131,盲孔143为第二弹簧142提供容纳空间,第一通孔121让位延伸块42,使活动板4与隔板12贴合,限制活动板4活动距离,沉孔122配合支撑轴44使用,第二通孔131为安装电机61提供容纳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板4的两侧设有延伸块42,延伸块42设有活动通孔43,活动通孔43设有轴44,活动板4的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块45,活动板4的底部、顶部均设有滚轴46,且与底盖17、凹腔11的底部接触,延伸块42配合活动通孔43、固定板使用,活动通孔43为齿轮63转动提供空间,轴44使齿轮63以轴44心线旋转,第一限位块45限制活动板4的活动距离,滚轴46降低活动板4活动时的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驱动组件6由电机61、蜗杆62、齿轮63组成,齿轮63设置于活动通孔43,并套装在轴44,且啮合齿条3,电机61安装固定在第二通孔131,电机61的轴44与蜗杆62连接固定,蜗杆62的端面设有支撑轴44,且设置于沉孔122,第一按钮15与电机61的正转电路连接,第二按钮16与电机61的反转电路连接,电池18与电机61、第一按钮15、第二按钮16连接,第一按钮15控制电机61的轴44顺时针转动,使活动板4向凹腔11的入口处活动,第二按钮16控制电机61的轴44逆时针转动,使活动板4向隔板12的方向活动,支撑轴44为蜗杆62提供支撑,使蜗杆62以轴44心线方向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顶板5、活动板4、第二限位块52均设有导向柱7,第一弹簧41、第二弹簧142设置于导向柱7,顶板5与避位凹槽21接触的面设有防滑槽53,导向柱7防止第一弹簧41、第二弹簧142在活动过程中产生脱落或是位移情况出现,防滑槽53增加顶板5与避位凹槽21的摩擦力,防止可控硅模块1在安装支架2竖向活动,使顶板5稳定的与避位凹槽21紧密接触。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做如下描述:
当需要对可控硅模块1进行安装时,将可控硅模块1放置在避位凹槽21,
按动第一按钮15,使电机61正转,使蜗杆62顺时针旋转带动活动板4两侧的齿轮63逆时针旋转,进而驱使活动板4向凹腔11的入口处活动,此时,活动板4与顶板5之间的距离缩短,并挤压第一弹簧41,使第一弹簧41蓄能并释放反力推动顶板5向外伸出,并挤压第二弹簧142,使第二弹簧142蓄能,直至顶板5与避位凹槽21的侧面接触后,拔动可控硅模块1,测试可控硅模块1是否与安装支架2连接固定,如连接松动,再按动第一按钮15,使活动板4继续向前活动,并使第一弹簧41的螺距之间间距缩短,释放更大的弹力给顶板5,直至第一限位块45与限位凹槽接触后,活动板4就停止向前活动,至此可控硅模块1就固定完成了。
当需要对可控硅模块1进行拆卸时,按动第二按钮16,使电机61反转,使蜗杆62逆时针旋转带动活动板4两侧的齿轮63顺时针旋转,使活动板4向后活动,第一弹簧41的螺距之间间距增加,弹力减少,此时,第二弹簧142的总合弹力大于第一弹簧41的弹力,并释放反力推动第二限位块52与隔板12接触,直至活动板4与隔板12接触后,顶板5缩回凹腔11并与避让凹槽111接触,至此完成可控硅模块1的拆卸。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可以使产品实现具有可调节功能、快速拆装、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包括可控硅模块(1)、安装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模块(1)的底部设有凹腔(11),所述凹腔(11)的中间设有隔板(12),形成两个凹腔(11),所述凹腔(11)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凹槽(13),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3)设有齿条(3),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3)的外壁设有驱动组件(6),且啮合齿条(3),每个所述凹腔(11)设有活动板(4)、顶板(5),所述活动板(4)设有第一弹簧(41),并作用于顶板(5),所述凹腔(11)的底部设有让位凹槽(14),并与隔板(12)接触,所述顶板(5)设有导向块(51),且设置于让位凹槽(14),所述导向块(51)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块(52),所述让位凹槽(14)的两侧设有第二限位凹槽(141),所述第二限位凹槽(141)设有第二弹簧(142),并作用于第二限位块(52),使顶板(5)缩回凹腔(11)的入口处,当所述驱动组件(6)运行,驱使活动板(4)活动,第一弹簧(41)作用于顶板(5),使顶板(5)伸出凹腔(11),并与安装支架(2)的侧壁紧密接触,使可控硅模块(1)固定在安装支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模块(1)的侧面设有第一按钮(15)、第二按钮(16),并与驱动组件(6)连接,所述凹腔(11)的顶部设有底盖(17),所述凹腔(11)的入口处底部设有避让凹槽(111),当顶板(5)缩回凹腔(11)入口处时,所述顶板(5)与避让凹槽(11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设有避位凹槽(21),所述避位凹槽(21)的底部设有安装孔(22),所述可控硅模块(1)设置于避位凹槽(21),所述顶板(5)与避位凹槽(21)紧密接触,所述可控硅模块(1)的底部设有电池(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141)设有盲孔(143),所述第二弹簧(142)设置盲孔(143),所述隔板(12)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通孔(121)的上方设有沉孔(122),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3)的外壁设有第二通孔(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4)的两侧设有延伸块(42),所述延伸块(42)设有活动通孔(43),所述活动通孔(43)设有轴(44),所述活动板(4)的顶部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块(45),所述活动板(4)的底部、顶部均设有滚轴(46),且与底盖(17)、凹腔(11)的底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由电机(61)、蜗杆(62)、齿轮(63)组成,所述齿轮(63)设置于活动通孔(43),并套装在轴(44),且啮合齿条(3),所述电机(61)安装固定在第二通孔(131),所述电机(61)的轴(44)与蜗杆(62)连接固定,所述蜗杆(62)的端面设有支撑轴(44),且设置于沉孔(122),所述第一按钮(15)与电机(61)的正转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按钮(16)与电机(61)的反转电路连接,所述电池(18)与电机(61)、第一按钮(15)、第二按钮(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活动板(4)、第二限位块(52)均设有导向柱(7),所述第一弹簧(41)、第二弹簧(142)设置于导向柱(7),所述顶板(5)与避位凹槽(21)接触的面设有防滑槽(53)。
CN202322089057.0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Active CN220456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9057.0U CN220456399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9057.0U CN220456399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6399U true CN220456399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40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9057.0U Active CN220456399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6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56399U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可控硅模块
CN203359804U (zh) 一体式单轨滑线取电机构
CN219304224U (zh) 一种板架拼装的出线柜
CN210610143U (zh) 一种防撞型防尘户外通信机柜
CN210866816U (zh) 一种具有挡水结构的gcs低压开关柜
CN212060341U (zh) 一种蓄电池检测装置
CN211564586U (zh) 一种铝排加工用的打孔机
JP6555376B2 (ja) 改良型データ装置
CN208207075U (zh) 一种室外接地电阻测试箱
CN220389441U (zh) 高效防尘第七轴机器人传动机构
CN219760345U (zh) 一种配电柜端子排布结构
CN220140014U (zh) 5g节能型机柜
CN220325068U (zh) 一种风电变流器冷却装置
CN220510461U (zh) 一种用于断路器自动弹出式开关柜
CN216619229U (zh) 监控设备用安装支架
CN219350964U (zh) 一种配电柜用布线组件
CN218569586U (zh) 一种配电柜的在线监测装置
CN216752348U (zh)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215119807U (zh) 一种基于工业机械的电柜热交换器
CN216095854U (zh) 一种保险杠冲孔设备的可调式磁吸固定装置
CN217104820U (zh) 一种速通闸传动机构
CN219874333U (zh)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机构的插座
CN218957562U (zh) 一种用于电表的行程开关
CN219867299U (zh) 便于安装的储能装置
CN220189457U (zh) 一种电动微型侧向推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