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2291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2291U
CN220452291U CN202321725067.2U CN202321725067U CN220452291U CN 220452291 U CN220452291 U CN 220452291U CN 202321725067 U CN202321725067 U CN 202321725067U CN 220452291 U CN220452291 U CN 220452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passing
hinge
wire
cas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50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观正
袁水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2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2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挂脖风扇,所述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由所述第二壳体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过线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合页以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的过线通道,所述过线结构临近所述合页处形成限位端,所述过线通道包括朝向所述过线结构设置的限位槽和对齐所述限位槽设置的过线通槽,所述电线通过所述过线通道经过所述过线结构进入第二壳体内,通过所述过线结构、所述过线通道以及所述合页的间隔空间以及所述过线槽对所述电线进行分线排线,避免电线会被所述合页挤压折断的风险,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空调、落地风扇等常见的降温装置,由于重量、体积等原因,不能很好地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降温装置的需求,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现有的便携式风扇,仅有带动空气流动的作用,将人体皮肤表面热气带走,从而降温散热,效果欠佳且单一。
然而,现有的便携式风扇体积较小,风扇内部布有连接其中结构的电线,当电线经过狭小空间时容易遭受其他结构挤压导致电线弯折损伤,从而导致风扇运作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脖风扇,内部结合合页设置过线通道实现在狭小空间排线,避免电线弯折,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脖风扇,所述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合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且靠近所述合页的过线结构,所述过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部和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部一侧的过线通道,所述电线由所述第一壳体穿过所述过线结构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电线由所述第一壳体穿过所述过线通道进入第二壳体内。
其中,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且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用于增加所述限位部的强度。
其中,所述加强部包括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位于所述过线通道处,用于增加限位部强度的同时抬高所述过线通道的高度;所述加强条的最低高度不高于所述限位部的一半。
其中,所述加强部包括加强板,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上的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过线通道同侧,且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的所述加强板之间相对设置,并形成次过线通道;所述次过线通道高度与所述过线通道的高度一致。
其中,所述过线结构还包括辅助限位部,所述辅助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挂脖风扇的风道侧壁和支撑板,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过线通道,再经过所述辅助限位部。
其中,所述过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的至少一个上。
其中,所述合页包括中转轴、套设于所述中转轴上的第一合页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合页组件相互咬合于所述中转轴上的第二合页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合页组件包括第一合页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合页板上并且两端均设有第一齿轮口的第一咬合端。
其中,所述第二合页组件包括第二合页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合页板同侧的第二咬合端和第三咬合端以及对应所述第一咬合端设于所述第二咬合端与所述第三咬合端之间的间隔部,所述第二咬合端和所述第三咬合端于所述第一咬合端的两端对应所述第一齿轮口分别设有第二齿轮口和第三齿轮口,所述第一咬合端、所述第二咬合端、所述第三咬合端均设有套设孔并套设于所述中转轴。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合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且靠近所述合页的过线结构,所述过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部和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部一侧的过线通道,所述电线由所述第一壳体穿过所述过线结构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过线通道以及所述合页的间隔空间以及所述过线结构对所述电线进行分线排线,避免电线会被所述合页挤压折断的风险,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壳体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壳体的内部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第一壳体的过线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第二壳体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第二壳体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壳体;2-电线;3-过线结构;4-合页;5-负离子模块;6-风扇组件;7-过线通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第三壳体;14-进风口;15-内壁;16-出风口;151-支撑部;31-限位部;311-加强部;312-加强板;313-加强条;314-次过线通道;32-辅助限位部;41-中转轴;42-第一合页组件;43-第二合页组件;44-套设孔;45-安装孔;421-第一合页板;422-第一咬合端;423-第一齿轮口;431-第二合页板;432-第二咬合端;433-第三咬合端;434-间隔部;435-第二齿轮口;436-第三齿轮口;51-负离子发生器;52-正极释放部;53-负极释放部;54-电路板;61-第一风机;62-第二风机;63-第三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脖风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挂脖风扇包括壳体1、电线2、过线结构3、合页4、负离子模块5风扇组件6、过线通道7,所述电线2、过线结构3、合页4、负离子模块5以及风扇组件6均设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一端的第二壳体12以及对称于所述第二壳体12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另一端的第三壳体13,所述壳体1还包括朝向所述人体脖颈设置并覆盖于所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以及第三壳体13的内壁15,所述进风口14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以及第三壳体13上,所述出风口16设于所述内壁15上,所述风扇组件6用于将风从进风口14引入出风口16,所述内壁15位于第一壳体11内侧朝人体脖颈方向设有支撑部151,所述支撑部151用于托住人体后颈防止携带挂脖风扇过久导致颈部劳累,用户体验更好。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所述壳体1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合页4、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上且靠近所述合页4的过线结构3,所述过线结构3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部31和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部31一侧的过线通道7,所述电线2由所述第一壳体11穿过所述过线结构3进入所述第二壳体12内,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处在客户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将电线2弯折,所述过线结构3通过规整电线2的路线,使电线2不易损坏,保证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6所述过线结构3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31之间形成所述过线通道7,所述电线2由所述第一壳体11穿过所述过线通道7进入第二壳体12内,所述电线2顺着所述过线通道7进入第二壳体12内避免合页4以及其他零部件在客户携带时弯折所述挂脖风扇,用于保护电线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311,且所述加强部31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内部连接,用于增加所述限位部31的强度,增强过线结构3的强度,使过线结构3在所述挂脖风扇在使用过程中的抗挤压强度增加,提高了过线机构3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311包括加强条313,所述加强条313位于所述过线通道7处,所述加强条313用于增加限位部31强度的同时抬高所述过线通道7的高度,所述加强条313的最低高度不高于所述限位部31的一半,所述加强条313抬高所述过线通道7的高度避免所述壳体1或者挂脖风扇内部其他零部件对电线2进行弯折,从而达到保护电线2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311包括加强板312,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31上的所述加强板312位于所述过线通道7同侧,且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31的所述加强板312之间相对设置,并形成次过线通道314。所述次过线通道314高度与所述过线通道7的高度一致,所述次过线通道314用于分排通过的电线2,避免电线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缠绕的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线结构3还包括辅助限位部32,所述辅助限位部32位于所述壳体1上,靠近所述挂脖风扇的风道侧壁321和支撑板322,所述电线2穿过所述过线通道7,再经过所述辅助限位部36,所述辅助限位部用于辅助所述过线结构规整所述电线2的路线将由过线结构3通过的电线2再次编排,从而保护通过的电线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限位部32可规整通过所述过线通道7和所述次过线通道314的电线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过线结构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上的至少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线结构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同时设置过线结构稳定性更佳,避免电线2出现缠绕,而且避免电线2会出现被所述合页4挤压折断的风险,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0,所述合页4包括中转轴41、套设于所述中转轴上的第一合页组件42以及与所述第一合页组件42相互咬合于所述中转轴41上的第二合页组件43,所述第一合页组件42包括第一合页板42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合页板421上并且两端均设有第一齿轮口423的第一咬合端422,所述第二合页组件43包括第二合页板431、连接于所述第二合页板431同侧的第二咬合端432和第三咬合端433以及对应所述第一咬合端422设于所述第二咬合端432与所述第三咬合端433之间的间隔部434,所述第二咬合端432和所述第三咬合端433于所述第一咬合端422的两端对应所述第一齿轮口423分别设有第二齿轮口435和第三齿轮口436,所述第一咬合端422、所述第二咬合端432、所述第三咬合端433均设有套设孔44并套设于所述中转轴41,所述第一合页板421和所述第二合页板431上均设有安装孔45,所述安装孔45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内壁15的内表面,所述过线通道7位于所述第一合页板421和所述第二合页板431与所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合页4通过相互咬合可转动于所述中转轴41上,所述合页4使所述第二壳体12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小幅度摆动,可以避免穿戴时将风扇折损,提高产品的灵活度。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图4和图5,所述负离子模块5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负离子发生器51、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内的正极释放部52和负极释放部53,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1通过所述电线2与所述第二壳体12内的电路板54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1工作时,所述正极释放部52和所述负极释放部53之间放电,电离空气而产生负离子,所述负离子排出壳体1,所述负离子具有杀菌消毒清洁空气的附加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负离子模块5为便携式风扇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至图10,所述风扇组件6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风机61、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内的第二风机62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壳体13内的第三风机63,所述进风口14对应每个风机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图未示),所述风机对应每个所述出风口16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图未示),所述进风口14、进风通道、所述风机、所述出风通道、出风口16依次相连,风由所述风机带进所述进风口14并送到进风通道吹往出风通道,并经过出风通道送往所述出风口16再吹到人体脖颈实现风扇吹风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风机由所述壳体1内装有的内部电源(图未示)供电驱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合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且靠近所述合页的过线结构,所述过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部和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部一侧的过线通道,所述电线由所述第一壳体穿过所述过线结构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电线由所述第一壳体穿过所述过线通道进入第二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且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用于增加所述限位部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位于所述过线通道处,用于增加限位部强度的同时抬高所述过线通道的高度;所述加强条的最低高度不高于所述限位部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加强板,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上的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过线通道同侧,且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的所述加强板之间相对设置,并形成次过线通道;所述次过线通道高度与所述过线通道的高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结构还包括辅助限位部,所述辅助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挂脖风扇的风道侧壁和支撑板,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过线通道,再经过所述辅助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的至少一个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包括中转轴、套设于所述中转轴上的第一合页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合页组件相互咬合于所述中转轴上的第二合页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组件包括第一合页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合页板上并且两端均设有第一齿轮口的第一咬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页组件包括第二合页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合页板同侧的第二咬合端和第三咬合端以及对应所述第一咬合端设于所述第二咬合端与所述第三咬合端之间的间隔部,所述第二咬合端和所述第三咬合端于所述第一咬合端的两端对应所述第一齿轮口分别设有第二齿轮口和第三齿轮口,所述第一咬合端、所述第二咬合端、所述第三咬合端均设有套设孔并套设于所述中转轴。
CN202321725067.2U 2023-06-20 2023-07-03 挂脖风扇 Active CN2204522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39765 2023-06-20
CN202321593976 2023-06-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2291U true CN220452291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5067.2U Active CN220452291U (zh) 2023-06-20 2023-07-03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2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631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467674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452291U (zh) 挂脖风扇
JP3076980U (ja) 並列式ファン
CN206727495U (zh) 一种电力工作用电力柜
WO2022032720A1 (zh) 挂脖式风扇
WO2017016345A1 (zh) 一种空调基座
CN20382388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3823886U (zh) 具有多送风系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4913396A (zh) 一种窗机空调
CN213928829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4338992U (zh) 一种蔬菜种植大棚用的调温装置
WO2022032721A1 (zh) 挂脖式风扇
CN209749015U (zh) 一种室外电气柜
CN204757175U (zh) 一种窗机空调
CN209042648U (zh) 一种带有杀菌消毒功能的移动式空调扇
CN107404185A (zh) 一种散热降噪的发电机箱
CN208598274U (zh) 电机组件、导风装置和吸尘装置
CN206546022U (zh) 一种空调器外循环壳体总成
CN205688167U (zh) 一种工业缝纫机的电控散热结构
CN104913397A (zh) 窗机空调
CN211182961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暗装配电柜
CN214807120U (zh) 一种一体化等离子消毒杀菌灯
CN210053061U (zh) 一种冰库冷凝器电力控制箱
CN213959520U (zh) 一种断路器用散热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