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0877U -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0877U
CN220450877U CN202321495725.3U CN202321495725U CN220450877U CN 220450877 U CN220450877 U CN 220450877U CN 202321495725 U CN202321495725 U CN 202321495725U CN 220450877 U CN220450877 U CN 220450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ckfill
raft foundation
zero
bas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57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启超
杨华
韩阳
牛振华
袁广波
郑棋元
宋云波
焦昱程
王艳军
金圣辉
逯柏发
赵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Divison Group Huajia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Southeast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Divison Group Huajia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Southeas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Divison Group Huajia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Southeast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57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0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0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0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包括筏板基础、边立柱、挡墙、下回填土层、上回填土层和填充层;零层板上间隔开有下人的洞口,零层板底部设有横梁和纵梁;筏板基础浇筑在基坑底部;边立柱有一组,沿着筏板基础的四周边缘间隔设置;下回填土层铺设在筏板基础上;上回填土层铺设在下回填土层顶部;在上回填土层顶部设有混凝土防潮层;相邻边立柱之间设有挡墙;零层板底部设充有保温层;保温层、横梁、纵梁的底部满贴有防水层;填充层填充在挡墙内侧的混凝土防潮层与防水层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回填方法工期长;若采用先封顶方案,当地下室顶板下方的剩余空间不满足施工机械工作空间要求时,采用人工回填导致回填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
在某项目的建筑施工中,进行地下室回填时,由于项目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地下室先进行封顶,然后再进行土体回填。传统回填方法一般采用先回填,后施工地下室顶板,该施工方案对于本申请的工期要求不适用。若在施工地下室顶板后采用先进行机械回填,则在土体填至距离板底为2m处的位置时,即出现剩余空间不满足施工机械工作空间的现象,使得机械施工无法进行;若继续采用人工夯实,当土体填至距离板底较近时施工困难,回填质量达不到预定要求,会导致周围路面产生超限值下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要解决传统的回填方法施工工期长;若采用先封顶的方案,当地下室顶板下方的剩余空间不满足施工机械工作空间要求时,采用人工回填导致回填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位于零层板的下方;包括有筏板基础、边立柱、挡墙、下回填土层、上回填土层和填充层;
所述零层板上间隔开设有下人的洞口;在零层板的底部设置有横梁和纵梁;所述筏板基础浇筑在基坑底部;所述边立柱有一组,沿着筏板基础的四周边缘间隔设置,且边立柱的底部支撑在筏板基础上,边立柱的顶部托接在横梁或者纵梁的底部;所述下回填土层铺设在筏板基础上,且下回填土层的顶面与零层板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2m;所述上回填土层铺设在下回填土层的顶部,并且上回填土层与零层板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1.3m;在上回填土层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防潮层;所述混凝土防潮层的顶部、位于每相邻的边立柱之间分别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的顶部与横梁或者纵梁相连;所述挡墙中、间隔设置有构造柱;所述零层板的底部、位于横梁与纵梁围成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面与横梁和纵梁的底面平齐;在保温层、横梁、纵梁的底部满贴有防水层;所述填充层由轻集料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填充在挡墙内侧的混凝土防潮层与防水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在零层板的底部构成矩形网格结构;所述洞口开设在零层板上、对应矩形网格结构中每个矩形格的位置处,且洞口的直径为0.5m~1m。
优选的,所述零层板的底部、位于一组边立柱内侧的空间中间隔布置有中立柱;所述中立柱的底部支撑在筏板基础上,中立柱的顶部托接在横梁或者纵梁的底部;所述中立柱和边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独立柱基。
优选的,所述筏板基础的底部、对应的独立柱基的位置处设置加厚层;所述加厚层的水平切面呈矩形,且矩形的侧边尺寸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加厚层的四周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在筏板基础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垫层。
优选的,所述边立柱与筏板基础边缘之间留有间距,边立柱与筏板基础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8m~2.2m。
优选的,所述挡墙由砖块砌筑而成,在构造柱与挡墙相连的侧面上设置有马牙槎;所述构造柱与两侧的挡墙之间设置有拉结筋。
优选的,在上回填土层中设置有沟槽;在沟槽的底部设置有砂层;所述砂层的顶部铺设有土工布层,且土工布层的两端分别超出沟槽的顶部;在土工布层上方、沿沟槽的长轴向通长设置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与污水井相连同,渗水管另一端采用专用管道封堵帽进行封堵;在渗水管四周与土工布层之间铺设有碎石层;所述土工布层超出沟槽顶部的两端在碎石层的顶部搭接连接,搭接部位的宽度为不小于500mm。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防潮层上、位于渗水管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透水地漏,所述透水地漏的下段延伸至沟槽处。
优选的,所述渗水管为一组管段拼接而成,相邻管段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2mm;在渗水管的管壁上呈梅花状间距设置有孔洞。
优选的,所述沟槽两侧的混凝土防潮层顶面分别设置有1%的坡度,坡面的底边位于沟槽处;所述渗水管设置有0.5%的坡度,坡底朝向污水井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基础为±0以下有回填要求及首层地面有防水、保温、工期要求的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有利于对施工工期要求较短的主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在回填土施工前先施工基础以上首层梁板(即零层板),在零层板上预留下人洞口即可;然后进行地下室以上主体结构的施工,使基础回填与地下室以上主体结构能够同时进行,相比于传统的先回填,再施工主体结构的工序而言,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2、本实用新型的房心回填结构包括有筏板基础、边立柱、中立柱、挡墙;在房心回填结构的周围设置一圈挡墙,有效的隔断房心与外界道路,为外界道路提供阻挡结构,避免了由于回填质量达不到预定要求,而导致周围路面产生超限值下沉的技术问题;同时在零层板的底部设置有横梁和纵梁,并且在零层板与混凝土防潮层之间浇筑填充层解决了传统回填结构回填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房心回填结构尤其适用有地下水丰富,且结构周边降水可能对基础冲刷侵蚀的结构;本申请的防水层可阻断地下土体潮湿向上进入结构,结构周边雨水及地面表层水可通过渗水管道排入市政管网,有益于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同样内部的填充可以防止结构周围土体进入结构下方基础回填区域从而起到防止结构周围地面沉降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为防止顶板下积水,地下返潮的现象,故设置渗透管排水和混凝土防潮层,通过渗透管排水将防水层下方的积累的水排出;同时在保温层、横梁和纵梁的底部满贴有防水层;多层防水结构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地下返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房心回填结构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挡墙与构造柱连接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挡墙与构造柱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中立柱与边立柱的布置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沟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筏板基础底部设置加厚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零层板、2-筏板基础、3-边立柱、4-挡墙、5-下回填土层、6-上回填土层、7-填充层、8-横梁、9-纵梁、10-沟槽、11-砂层、12-土工布层、13-碎石层、14-渗水管、15-混凝土防潮层、16-构造柱、17-保温层、18-防水层、19-中立柱、20-独立柱基、21-加厚层、22-混凝土垫层、23-马牙槎、24-拉结筋、25-透水地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这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位于零层板1的下方;包括有筏板基础2、边立柱3、挡墙4、下回填土层5、上回填土层6和填充层7;
所述零层板1上间隔开设有下人的洞口;在零层板1的底部设置有横梁8和纵梁9;所述筏板基础2浇筑在基坑底部;所述边立柱3有一组,沿着筏板基础2的四周边缘间隔设置,且边立柱3的底部支撑在筏板基础2上,边立柱3的顶部托接在横梁8或者纵梁9的底部;所述下回填土层5铺设在筏板基础2上,且下回填土层5的顶面与零层板1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2m;所述上回填土层6铺设在下回填土层5的顶部,并且上回填土层6与零层板1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1.3m;在上回填土层6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防潮层15;所述混凝土防潮层15的顶部、位于每相邻的边立柱3之间分别设置有挡墙4;所述挡墙4的顶部与横梁8或者纵梁9相连;所述挡墙4中、间隔设置有构造柱16;所述零层板1的底部、位于横梁8与纵梁9围成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层17;所述保温层17的底面与横梁8和纵梁9的底面平齐;在保温层17、横梁8、纵梁9的底部满贴有防水层18;所述填充层7由轻集料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填充在挡墙4内侧的混凝土防潮层15与防水层18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8和纵梁9在零层板1的底部构成矩形网格结构;所述洞口开设在零层板1上、对应矩形网格结构中每个矩形格的位置处,且洞口的直径为0.5m~1m。
本实施例中,所述零层板1的底部、位于一组边立柱3内侧的空间中间隔布置有中立柱19;所述中立柱19的底部支撑在筏板基础2上,中立柱19的顶部托接在横梁8或者纵梁9的底部;所述中立柱19和边立柱3的底部均设置有独立柱基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筏板基础2的底部、对应的独立柱基20的位置处设置加厚层21;所述加厚层21的水平切面呈矩形,且矩形的侧边尺寸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加厚层21的四周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在筏板基础2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垫层22。
本实施例中,所述边立柱3与筏板基础2边缘之间留有间距,边立柱3与筏板基础2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8m~2.2m。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墙4由砖块砌筑而成,在构造柱16与挡墙4相连的侧面上设置有马牙槎23;所述构造柱16与两侧的挡墙4之间设置有拉结筋24;在构造柱16的底部设置有C20的混凝土层。
本实施例中,在上回填土层6中设置有沟槽10;在沟槽10的底部设置有砂层11;所述砂层11的顶部铺设有土工布层12,且土工布层12的两端分别超出沟槽10的顶部;在土工布层12上方、沿沟槽10的长轴向通长设置有渗水管14;所述渗水管14与污水井相连同,渗水管另一端采用专用管道封堵帽进行封堵;在渗水管14四周与土工布层12之间铺设有碎石层13;所述土工布层12超出沟槽10顶部的两端在碎石层13的顶部搭接连接,搭接部位的宽度为不小于5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防潮层15上、位于渗水管14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透水地漏25,所述透水地漏25的下段延伸至沟槽10处。本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管14为一组管段拼接而成,相邻管段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2mm;在渗水管14的管壁上呈梅花状间距设置有孔洞;所述土工布层12的两端在碎石层13的顶部搭接连接,搭接部位的宽度为不小于5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沟槽10两侧的混凝土防潮层15顶面分别设置有1%的坡度,坡面的底边位于沟槽10处;使积在混凝土防潮层15上的水都能通过透水地漏25流入沟槽10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管14设置有0.5%的坡度,坡底朝向污水井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结筋24水平贯穿构造柱16,且拉结筋24的两端分别埋设在构造柱16两侧的挡墙4中;每侧挡墙4中拉结筋24的锚固长度为不小于500mm。
本实施例中,沟槽10有一组纵向的和一条横向的;横向的沟槽10沿着筏板基础2的内边缘设置;在横向的沟槽10中设置的是总渗水管,一组纵向的沟槽10中设置的是分渗水管;总渗水管的一端封堵,总渗水管的另一端与污水井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土工布层12在沟槽10中至少两块,相邻土工布层12沟槽10的长轴向搭接连接,搭接部位的长度至少5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墙4的底部设置有放大脚24。
这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施工筏板基础2和边立柱3。
步骤二,在边立柱3的顶部施工零层板1;在施工零层板1时,在零层板1上预留用以下人的洞口。
步骤三,在零层板1的底部施工保温层17和防水层18,并且在保温层17和防水层18上、对应洞口的位置处开设洞口。
步骤四,新建施工通道;施工通道连通零层板1下方的空间与建筑物一侧的道路。
步骤五,采用机械施工下回填土层5;下回填土层5的施工从中心往四周呈阶梯状逐步进行回填;下回填土层5分层摊铺和夯压实,每铺350mm,夯实3~4次;
步骤六:当剩余空间不满足机械工作需求时,即小于2.0m时,采用人工回填上回填土层6;每铺200mm,用蛙式打夯机压实3~4次。
步骤七:在上回填土层6中开挖沟槽10,然后在沟槽10的底部铺设砂层11和土工布层12;用人工开挖300*400的沟槽10,沟槽10的侧壁垂直。砂层11采用中砂;中砂采用人工铺设100mm,用铁铲初步整平,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根据沟槽10的尺寸和搭接长度,确定土工布尺寸,然后对土工布进行下料,土工布应铺设平整,纵向搭接长度≥500mm;将土工布两端敞开,待碎石铺设完成后,土工布两端闭合、搭接,土工布搭接长度>500mm。
步骤八:将渗水管14设置在沟槽10中,并且在渗水管14的周围填充碎石层13;碎石层13的厚度为100mm,碎石的粒径20~30mm,空隙率不小于30%,要求碎石洁净,碎石表面平整。
步骤九:施工混凝土防潮层15:在上回填土层6的顶部浇筑混凝土防潮层15。
步骤十:施工挡墙4;挡墙4采用MU5砂浆+灰砂砖240㎜×115㎜×53㎜ MU15。
步骤十一:通过洞口向混凝土防潮层15与防水层18之间的空间中浇筑填充层7,直至填充层7的顶面与防水层18的底面平齐。
步骤十二:对保温层17、防水层18以及零层板1的洞口进行封堵,至此施工完毕。
本实施例中,回填土前应将基础底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土料利用基坑槽中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 50mm 的 颗粒,含水量应符合要求。
本实施例中,步骤五和步骤六在回填土前应检验其土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现场含水率控制在17~19%,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最优含水率为18%;当含水量过大,应采用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时,则应预先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
本实施例中,步骤五中采用机械施工下回填土层5具体的施工方法为:用推土机填土,由下而上分层铺填,不得采用大坡度推土,以推代压,不分层次和一次推填的方法;推土机运土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以减少运土漏失量。填土程序采用纵向铺填顺序,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碾压方向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 15~25cm,边坡、边角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采用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碾压墙、柱、基础处填方,压路机与之距离不应小于 0.5m;每碾压一层完后,应用机械推土机将表面拉毛,以利接合。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六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一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
本实施例中,已填好的下回填土层5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上回填土层6施工;填土区应保持一定破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力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本实施例中,冬期填方要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并挖出冰块和淤泥;对基坑填土,不得采用冻土块或受冻的肥粘土作土料,填方连续进行,逐层压实,以免地基或已填的土受冻;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逐层夯实;冬期填方高度应增加 1.5%~3.0% 的预留下陷量。

Claims (10)

1.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位于零层板(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筏板基础(2)、边立柱(3)、下回填土层(5)、上回填土层(6)和填充层(7);
所述零层板(1)上间隔开设有下人的洞口;在零层板(1)的底部设置有横梁(8)和纵梁(9);所述筏板基础(2)浇筑在基坑底部;所述边立柱(3)有一组,沿着筏板基础(2)的四周边缘间隔设置,且边立柱(3)的底部支撑在筏板基础(2)上,边立柱(3)的顶部托接在横梁(8)或者纵梁(9)的底部;所述下回填土层(5)铺设在筏板基础(2)上,且下回填土层(5)的顶面与零层板(1)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2m;所述上回填土层(6)铺设在下回填土层(5)的顶部,并且上回填土层(6)与零层板(1)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1.3m;在上回填土层(6)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防潮层(15);所述混凝土防潮层(15)的顶部、位于每相邻的边立柱(3)之间分别设置有挡墙(4);所述挡墙(4)的顶部与横梁(8)或者纵梁(9)相连;所述挡墙(4)中、间隔设置有构造柱(16);所述零层板(1)的底部、位于横梁(8)与纵梁(9)围成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层(17);所述保温层(17)的底面与横梁(8)和纵梁(9)的底面平齐;在保温层(17)、横梁(8)、纵梁(9)的底部满贴有防水层(18);所述填充层(7)由轻集料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填充在挡墙(4)内侧的混凝土防潮层(15)与防水层(1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8)和纵梁(9)在零层板(1)的底部构成矩形网格结构;所述洞口开设在零层板(1)上、对应矩形网格结构中每个矩形格的位置处,且洞口的直径为0.5m~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层板(1)的底部、位于一组边立柱(3)内侧的空间中间隔布置有中立柱(19);所述中立柱(19)的底部支撑在筏板基础(2)上,中立柱(19)的顶部托接在横梁(8)或者纵梁(9)的底部;所述中立柱(19)和边立柱(3)的底部均设置有独立柱基(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基础(2)的底部、对应的独立柱基(20)的位置处设置加厚层(21);所述加厚层(21)的水平切面呈矩形,且矩形的侧边尺寸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加厚层(21)的四周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在筏板基础(2)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垫层(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立柱(3)与筏板基础(2)边缘之间留有间距,边立柱(3)与筏板基础(2)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8m~2.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4)由砖块砌筑而成,在构造柱(16)与挡墙(4)相连的侧面上设置有马牙槎(23);所述构造柱(16)与两侧的挡墙(4)之间设置有拉结筋(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回填土层(6)中设置有沟槽(10);在沟槽(10)的底部设置有砂层(11);所述砂层(11)的顶部铺设有土工布层(12),且土工布层(12)的两端分别超出沟槽(10)的顶部;在土工布层(12)上方、沿沟槽(10)的长轴向通长设置有渗水管(14);所述渗水管(14)与污水井相连同,渗水管另一端采用专用管道封堵帽进行封堵;在渗水管(14)四周与土工布层(12)之间铺设有碎石层(13);所述土工布层(12)超出沟槽(10)顶部的两端在碎石层(13)的顶部搭接连接,搭接部位的宽度为不小于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防潮层(15)上、位于渗水管(14)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透水地漏(25),所述透水地漏(25)的下段延伸至沟槽(10)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14)为一组管段拼接而成,相邻管段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2mm;在渗水管(14)的管壁上呈梅花状间距设置有孔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10)两侧的混凝土防潮层(15)顶面分别设置有1%的坡度,坡面的底边位于沟槽(10)处;所述渗水管(14)设置有0.5%的坡度,坡底朝向污水井一侧。
CN202321495725.3U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Active CN220450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5725.3U CN220450877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5725.3U CN220450877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0877U true CN22045087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3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5725.3U Active CN220450877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0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8418B (zh) 一种用于防治寒区边坡冻融滑塌的稳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343852A (zh) 一种利用废钢渣填筑公路路基的方法
CN109797769B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36284A (zh) 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方法及结构
CN110607727B (zh) 一种快速排水的园林道路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648383A (zh) 一种黄土高填方边坡体内部排水方法
CN110158641B (zh) 一种锚杆加筋复合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N111827312B (zh) 一种边坡加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0804994B (zh) 一种水库大坝施工方法
CN111455773A (zh) 一种透水型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220450877U (zh)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CN116377780A (zh) 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CN116695867A (zh) 一种建筑零层板先施工的房心回填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816896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
CN202830943U (zh) 一种用于防治寒区边坡冻融滑塌的稳固结构
CN108487331B (zh) 一种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
CN220746470U (zh)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CN111749073A (zh) 一种基于既有道路基层透水改造技术
CN217760383U (zh) 一种设置在边坡支护上的围墙结构
CN212714360U (zh) 一种透水型装配式混凝土路面
CN220352850U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109944132B (zh) 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
CN219973154U (zh) 一种高水位浅基坑软弱地基处理施工结构
CN21566931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砌石护坡结构
CN212052829U (zh) 一种地下室底部及四周地下水引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