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6470U -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6470U
CN220746470U CN202322287410.6U CN202322287410U CN220746470U CN 220746470 U CN220746470 U CN 220746470U CN 202322287410 U CN202322287410 U CN 202322287410U CN 220746470 U CN220746470 U CN 220746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expansive soil
foundation
found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74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琪
邓胜强
郭懿
米德才
叶琼瑶
侯鹏飞
卢继指
王超
韦国耀
李耀华
邢恒硕
李展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Communications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Communications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Communications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Communications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74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6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6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6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工程,特别是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包括强夯层、换填层和隔水层,通过在换填层底部设置强夯层,通过设置强夯层减少地基底部膨胀土的孔隙率,降低地基基底的含水率的变化,同时强夯层也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路基滑移、变形和沉降等病害的发生,在换填层外部设置隔水层,隔水层相当于隔水层,对于大气降雨、路基内部的地下水等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在隔水层上坡侧设置拦水暗沟,抵挡隔水层上坡侧范围内的地下水向地基内部的渗透,在隔水层下坡侧设置微型桩,能够对地基起到良好的侧向约束作用,有效阻止地基在上部路基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工程,特别是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背景技术
膨胀土是种高塑性黏土,一般承载力较高,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膨胀土粘粒成份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质组成,并且具有显著胀缩性的粘性土,该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并往复变形的性质,对于修建在膨胀土地上的公路地基的破坏作用不可低估,并且构成的破坏是不易修复的。
膨胀土坡地在长时间干湿循环时,容易导致膨胀土坡地表产生竖向裂隙,土体结构破坏,遇水后土层强度降低。在膨胀土坡地上进行公路地基填筑后,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遇水后会产生向地势低的方向的变形,使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容易出现滑移、变形现象,导致地基整体失稳、路基沉降严重等问题,其处治难度大,施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膨胀土坡地区域公路地基容易出现滑移、变形现象,导致地基整体失稳、路基沉降严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包括强夯层、换填层和隔水层,所述强夯层上设置所述换填层,所述隔水层覆盖所述换填层,且所述强夯层支撑所述隔水层位于所述换填层侧面的部分,所述隔水层上坡侧设有拦水暗沟,所述隔水层下坡侧设有微型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包括强夯层、换填层和隔水层,强夯层顶部设置换填层,隔水层覆盖换填层,且强夯层支撑隔水层位于换填层侧面的部分,通过在换填层底部设置强夯层,通过设置强夯层能够有效减少地基底部膨胀土的孔隙率,降低膨胀土的渗透系数,有效的降低地基基底的含水率的变化,同时通过设置强夯层也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地基滑移、变形和沉降等病害的发生,并在换填层外部设置隔水层,使换填层渗透系数较低,隔水层对于大气降雨、路基内部的地下水等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降低了地基整体的含水量变化幅度,进一步地,在隔水层上坡侧设置拦水暗沟,有效抵挡隔水层上坡侧范围内的地下水向地基内部的渗透,进一步地,在隔水层下坡侧设置微型桩,能够对地基起到良好的侧向约束作用,有效阻止地基在上部路基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同时,由于微型桩孔径小,其施工便捷、工序简单、安全风险小,有效节省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铺设在所述隔水层顶部,且所述排水层位于所述拦水暗沟和所述微型桩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换填层呈阶梯状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拦水暗沟包括复合土工膜和无纺土工布,所述复合土工膜和所述无纺土工布之间填充有碎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拦水暗沟还包括透水管,所述透水管设置在所述碎石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拦水暗沟顶部设置有排水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型桩沿所述隔水层的横向设置多排,相邻两排所述微型桩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型桩顶部设置有排水沟。
本申请该公开了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包括路基和本申请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所述路基设置在所述排水层上方,且所述路基位于所述拦水暗沟和所述微型桩之间。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通过设置本申请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有效降低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提高地基和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少路基的沉降,且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及更为经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换填层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路基底部横向宽度,所述隔水层的横向宽度等于所述路基底部横向宽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包括强夯层、换填层和隔水层,强夯层顶部设置换填层,隔水层覆盖换填层,且强夯层支撑隔水层位于换填层侧面的部分,通过在换填层底部设置强夯层,通过设置强夯层能够有效减少地基底部膨胀土的孔隙率,降低膨胀土的渗透系数,有效的降低地基基底的含水率的变化,同时通过设置强夯层也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地基滑移、变形和沉降等病害的发生,并在换填层外部设置隔水层,使换填层渗透系数较低,隔水层对于大气降雨、路基内部的地下水等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降低了地基整体的含水量变化幅度,进一步地,在隔水层上坡侧设置拦水暗沟,有效抵挡隔水层上坡侧范围内的地下水向地基内部的渗透,进一步地,在隔水层下坡侧设置微型桩,能够对地基起到良好的侧向约束作用,有效阻止地基在上部路基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同时,由于微型桩孔径小,其施工便捷、工序简单、安全风险小,有效节省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2.本申请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通过设置本申请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有效降低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提高地基和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少路基的沉降,且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及更为经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处局部放示意大图。
图4是拦水暗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排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换填层,2-隔水层,3-排水层,4-拦水暗沟,5-微型桩,6-排水沟,7-地面线,8-路基,9-复合土工膜,10-无纺土工布,11-透水管,12-碎石,13-强夯层,14-现浇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包括强夯层13、换填层1和隔水层2,强夯层13顶部设置换填层1,隔水层2覆盖换填层1,且强夯层13支撑隔水层2位于换填层1侧面的部分,隔水层2上坡侧设有拦水暗沟4,隔水层2下坡侧设有微型桩5。
本实施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包括强夯层13、换填层1和隔水层2,强夯层13顶部设置换填层1,隔水层2覆盖换填层1,且强夯层13支撑隔水层2位于换填层1侧面的部分,通过在换填层1底部设置强夯层13,通过设置强夯层13能够有效减少地基底部膨胀土的孔隙率,降低膨胀土的渗透系数,有效的降低地基基底的含水率的变化,同时通过设置强夯层13也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地基滑移、变形和沉降等病害的发生,并在在换填层1外部设置隔水层2,使换填层1渗透系数较低,隔水层2对于大气降雨、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等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降低了地基整体的含水量变化幅度,进一步地,在隔水层2上坡侧设置拦水暗沟4,有效抵挡隔水层2上坡侧范围内的地下水向地基内部的渗透,进一步地,在隔水层2下坡侧设置微型桩5,能够对地基起到良好的侧向约束作用,有效阻止地基在上部路基8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同时,由于微型桩5孔径小,其施工便捷、工序简单、安全风险小,有效节省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排水层3,排水层3铺设在隔水层2顶部,且排水层3位于拦水暗沟4和微型桩5之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隔水层2顶部满铺复合土工膜9,然后在复合土工膜9上铺设碎石12,碎石12的铺设厚度为0.5m,然后在碎石12顶部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10,从而形成排水层3,如图5,其中,由于排水层3包括在隔水层2顶部满铺复合土工膜9,通过复合土工膜9隔断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对地基的渗透。
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强夯层1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先沿原地面按台阶状开换填层1,对地基基底进行强夯,基底强夯的夯击能不低于2000kN·m,要求夯击次数不少于3遍,要求第一遍、第二遍夯击间距为夯锤间距2.5~3.5倍,第一遍和第二遍夯点错开,要求第三遍为满夯,通过上述强夯作业后基底形成强夯层13,其中,开挖的台阶高度小于0.5m;
在对基底进行强夯后,然后采用合格填料进行换填,形成换填层1,其中,填筑时压实度不小于93;通过在基底上设置换填层1,有效提高膨胀土的地基承载力,减小路基8填筑后的沉降。
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1所示,换填层1呈阶梯状设置,通过设置阶梯状的换填层1,从而增大换填层1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使换填层1在地基内更加牢固,进一步地,强夯层13也呈阶梯状设置,使强夯层13在地基内更加稳固。
一种优选的方式,隔水层2成分为掺石灰处理的细粒土,采用6%石灰改良细粒土,隔水层2压实度不小于93%,其中,熟石灰安定性合格,细粒土液限≤50%,塑性指数<26,养护龄期7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350kPa。
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2所示,拦水暗沟4设置在隔水层2的上坡侧,如图4所示,拦水暗沟4包括复合土工膜9和无纺土工布10,复合土工膜9和无纺土工布10之间填充有碎石12,其中,拦水暗沟4还包括透水管11,透水管11设置在碎石12内部;
在实际施工中,先在拦水暗沟4底部铺设一层现浇混凝土14,成型后强度为C20,在拦水暗沟4内侧和底部采用复合土工膜9进行半包裹,并反包至拦水暗沟4的外侧,在拦水暗沟4的外侧采用无纺土工布10进行包裹,并在复合土工膜9和无纺土工布10之间填入碎石12,然后在拦水暗沟4的碎石12内部埋设透水管11,其中,拦水暗沟4内侧指拦水暗沟靠近隔水层2的一侧,拦水暗沟4外侧指拦水暗沟远离隔水层2的一侧,进一步地,拦水暗沟4埋深为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通过设置换填层1、排水层3和拦水暗沟4,有效拦截路基8和地表的地下水向地基范围的渗透,降低地基范围内的含水量波动值。
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2所示,拦水暗沟4顶部设置有排水沟6,在排水层3拦截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后,排水层3能够将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排出至排水沟6内,再通过排水沟6将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排走,防止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浸泡地基基底。
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3所示,微型桩5设置在隔水层2的下坡侧,微型桩5沿隔水层2的横向设置多排,其排数大于等于3排,相邻两排微型桩5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m,单根微型桩5结构为采用3-4根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直径32mm,采用焊接方式与通长注浆钢管紧密组合在一起,其注浆钢管采用φ42-3.5mm无缝钢管,钢管通至孔底以上200mm,伸出孔口500mm,在管底2m范围内管壁上钻φ10小孔若干个,进一步地,微型桩5顶部采用冠梁进行连接,冠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厚度30cm,宽度200cm,微型桩5顶部位于地面线7附近;
在本申请中,所述横向指隔水层2宽度方向,纵向指隔水层2长度方向,隔水层2长度方向为公路长度方向。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微型桩5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掺微膨胀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10~12%,微型桩5的注浆压力不小于1MPa,注浆结束后用小石子将锚筋桩与孔口塞紧,维持桩体2天不被摇动。
本实施例采用微型桩5来对公路地基进行加固,与传统的采用抗滑桩相比,由于抗滑桩工程造价贵,通常只能用在少量段落抢险用,对于膨胀土分布范围较广的区域,由于路线长,路基规模大,难以进行大规模应用;而本实施例由于在膨胀土地基上设置了换填层1,换填层1的抗滑性能比较好,其下滑力较小,故采用较为经济实惠的微型桩5进行加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排微型桩5来构成微型桩5群组来对公路地基进行加固,其效果更好。
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3所示,微型桩5顶部设置有排水沟6,通过在微型桩5顶部设置有排水沟6,排水层3能够将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排出至排水沟6内,再通过排水沟6将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排走,防止路基8内部的地下水浸泡地基基底。
实施例2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包括路基8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路基8设置在排水层3上方,且路基8位于拦水暗沟4和微型桩5之间。
一种优选的方式,换填层1横向宽度小于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在进行换填层1施工时,换填层1的换填范围横向宽度比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单侧窄3m以上;在进行隔水层2施工时,隔水层2的横向宽度等于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5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的施工方法,为实际施工中的一种优选方式,如应用在下述作业环境中:
公路位于膨胀土坡地之上,公路的路基8中心高度为8m,地面自然坡度约6°;经勘察,地表以下主要为中等膨胀土,其中大气影响层深度为6m,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3m,在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范围内土体裂隙发育,结构松散,强度较低,无法满足路基8承载力要求。
其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自原地面起,沿原地面按台阶状对地基进行开挖,其中台阶高度不大于0.5m,开挖至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即3m之后,对基底进行强夯,形成强夯层13,强夯后采用合格的路基填料进行基底回填,形成换填层1;
其中,基底强夯的夯击能不低于2000kN·m,要求夯击次数不少于3遍,要求第一遍、第二遍夯击间距为夯锤间距2.5~3.5倍,第一遍和第二遍夯点错开,要求第三遍为满夯;
其中,换填范围横向宽度比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单侧窄3m以上,换填层1填筑时压实度不小于93%。
(2)在换填层1的外部采用掺灰细粒土作为隔水层2,隔水层2成分为掺石灰处理的细粒土,采用6%石灰改良细粒土,隔水层2横向设置宽度等于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其中隔水层2在换填层1深度范围内不小于3m,其压实度不小于93%。
(3)在隔水层2的顶部施工排水层3,排水层3宽度为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在该宽度范围内的隔水层2顶部铺设一层复合土工膜9,然后在复合土工膜9上面铺设0.5m厚的碎石12,铺设完成后,在碎石12顶部再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10,作为反滤层。
(4)修建路基8,在斜坡高处的路基8坡脚位置同步施工拦水暗沟4,先在拦水暗沟4内侧和底部铺设半包裹的复合土工膜9,然后在拦水暗沟4外侧铺设无纺土工布10,在拦水暗沟4底部放置透水管11,然后填入碎石12。
(5)在斜坡低处的路基8坡脚设置微型桩5,微型桩5横向设置4排,相邻两排微型桩5之间的间距为1.0m,同一排的单根微型桩5之间的纵向间距为0.5m,微型桩5长度不小于9m,其中,微型桩5成孔孔径15cm,微型桩5单根结构为采用3根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直径32mm,采用焊接方式与通长注浆钢管紧密组合在一起,进一步地,通长注浆钢管采用φ42-3.5mm无缝钢管,钢管通至孔底以上200mm,伸出孔口500mm,在管底2m范围内管壁上钻φ10小孔若干个。
一种优选的方式,微型桩5顶部采用冠梁进行连接,冠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厚度30cm,宽度200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强夯层(13)、换填层(1)和隔水层(2),所述强夯层(13)顶部设置所述换填层(1),所述隔水层(2)覆盖所述换填层(1),且所述强夯层(13)支撑所述隔水层(2)位于所述换填层(1)侧面的部分,所述隔水层(2)上坡侧设有拦水暗沟(4),所述隔水层(2)下坡侧设有微型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层(3),所述排水层(3)铺设在所述隔水层(2)顶部,且所述排水层(3)位于所述拦水暗沟(4)和所述微型桩(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填层(1)呈阶梯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暗沟(4)包括复合土工膜(9)和无纺土工布(10),所述复合土工膜(9)和所述无纺土工布(10)之间填充有碎石(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暗沟(4)还包括透水管(11),所述透水管(11)设置在所述碎石(1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暗沟(4)顶部设置有排水沟(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5)沿所述隔水层(2)的横向设置多排,相邻两排所述微型桩(5)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5)顶部设置有排水沟(6)。
9.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8)和如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所述路基(8)设置在所述排水层(3)上方,且所述路基(8)位于所述拦水暗沟(4)和所述微型桩(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填层(1)横向宽度小于所述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所述隔水层(2)的横向宽度等于所述路基(8)底部横向宽度。
CN202322287410.6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Active CN220746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7410.6U CN220746470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7410.6U CN220746470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6470U true CN220746470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9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7410.6U Active CN220746470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6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59124U (zh) 一种砂桩排水强夯后注浆地基加固结构
CN101634143A (zh) 含软弱粘土地层中的螺旋挤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CN113445396B (zh) 一种高液限土路段的高填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CN109797769B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59096A (zh) 密封法加固深厚软土地基的方法
CN104674802A (zh) 预应力碎石锚拉桩及其滑坡治理施工方法
CN206625096U (zh) 一种加筋碎石框架结构路基加固体系
CN114045808A (zh) 一种混凝土格构墙与散体材料桩组合的深厚软土基础加固处理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12405094U (zh) 一种高含水量黏土填方地基排水系统
CN106836034B (zh) 一种高填方盖板涵柔性减载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20746470U (zh) 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地基结构及一种膨胀土坡地公路
CN216075211U (zh) 一种针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组合桩体系
CN214783977U (zh) 一种全杂填土地层的复合基坑支护结构
CN114703805A (zh) 一种调节平原水库联合防渗截污系统与方法
CN114293430A (zh) 一种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改造方法及结构
CN210561967U (zh) 提高既有河堤防洪标准的通道结构
CN210458817U (zh) 一种防道路沉降的地基结构
CN203855972U (zh) 用于深厚软基河道与傍河路堤共建的组合构件
CN109355990B (zh) 低洼沼泽地区吹填特细砂路基结构
CN113818300A (zh) 一种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生态路基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79387A (zh) 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及应用
CN108360321B (zh) 一种控制细粒土高填路堤工后沉降的结构及方法
CN106337409A (zh) 一种利用堆载预压结合盐桩处理泥炭土地基的方法
CN211079791U (zh)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防湿陷装置
CN220450877U (zh) 一种先封顶的地下室回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