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5208U - 转盘拉槽机 - Google Patents
转盘拉槽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45208U CN220445208U CN202321892031.3U CN202321892031U CN220445208U CN 220445208 U CN220445208 U CN 220445208U CN 202321892031 U CN202321892031 U CN 202321892031U CN 220445208 U CN220445208 U CN 2204452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plate
- broach
- rotary
- workbe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转盘拉槽机,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机架(1),机架(1)的工作台(2)上设有转盘(3),以及驱动转盘(3)转动的驱动机构一(4),转盘(3)外缘沿自身周向开设有槽体一(5),转盘(3)的侧边设有上料装置(6)和下料装置,工作台(2)上设有拉槽装置,拉槽装置包括拉刀(8),驱动拉刀(8)沿纵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二(9),以及拉刀提升机构(10),工作台(2)内开设有供拉刀(8)穿过的通孔一,且通孔一与转盘(3)上转动至拉槽装置处的槽体一(5)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中可设置多个拉刀(8),实现同步对相应槽体一(5)内的工件的内孔表面进行拉削开槽,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对工件内孔进行拉槽的转盘拉槽机。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2121654337.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拉槽装置,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龙门框架、驱动装置和拉刀组件,其中,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龙门框架上,拉刀组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且驱动装置能驱动拉刀组件运动,待加工件能放置在龙门框架上,拉刀组件能向待加工件的方向运动并能对待加工件开槽;拉刀组件包括有多个拉刀,多个拉刀能同时对待加工件开出与拉刀个数相同的槽口。
利用该快速拉槽装置只需要一次加工就可以加工出多个槽口的待加工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一种可以同时将导向套上的开口槽全部加工出来的装置的技术问题。但是该快速拉槽装置仅适用于在工件的外缘表面进行拉削开槽,而不适用于对工件的内孔表面进行拉削开槽,且该快速拉槽装置一次只能加工一件工件,不能同时加工多件工件,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拉槽装置仅适用于对工件的外缘表面进行拉削开槽,且不能同时加工多件工件,工作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提供适用于对工件的内孔表面进行拉削开槽的转盘拉槽机,可同时加工多件工件,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转盘拉槽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工作台上设置有转盘,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一,所述转盘的外缘沿自身周向方向依次开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槽体一,所述转盘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拉槽装置,所述拉槽装置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的拉刀,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用于驱动拉刀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二,以及设置于工作台上方的拉刀提升机构,所述工作台内开设有供拉刀穿过的通孔一,且所述通孔一与转盘上转动至拉槽装置处的槽体一相对应, 所述转盘的外缘沿自身周向方向还依次设置有用于供拉刀穿过的槽体二,且所述槽体二与所述槽体一依次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拉刀的直径自拉刀的上端至拉刀的下端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工作台的下表面沿纵向方向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板一和滑动板,且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机构二设置于固定板一上,其输出端与滑动板相连接,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拉刀相对应的夹紧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驱动气缸一、驱动气缸二,在所述驱动气缸一的输出端设置有夹爪一,在所述驱动气缸二的输出端设置有夹爪二,所述夹爪一与所述夹爪二之间设置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拉刀提升机构包括设置于固定板二上的夹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具对拉刀进行夹持的驱动气缸三,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板二沿拉刀轴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拉刀、通孔一、夹紧机构和夹具的数量均设置为2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上料装置包括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传送的驱动机构四,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导料板内设置有“V”字形的分料挡板,且所述分料挡板的尖端部朝向传送带,所述分料挡板的开口部朝向转盘,所述分料挡板分别与挡板相配合,形成与转盘上转动至上料装置处的槽体一相对应的出料口一和出料口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工作台内开设有通孔二,且所述通孔二与转盘上转动至下料装置处的槽体一相对应,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于所述通孔二下方的下料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可设置多个拉刀,实现同步对相应槽体一内的工件的内孔表面进行拉削开槽,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板与导向杆之间通过滑套实现滑动连接,有效保证了拉刀的运动精度,避免在长期拉削开槽的过程中,拉刀出现弯折变形,影响工件的开槽精度的问题;3、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实现工件的上料、拉槽以及下料,可节省人力,节约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I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图8的A-A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拉刀提升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拉刀提升机构的放大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机架,2-工作台,3-转盘,4-驱动机构一,5-槽体一,6-上料装置,8-拉刀,9-驱动机构二,10-拉刀提升机构,11-导向杆,12-固定板一,13-滑动板,14-夹紧机构,15-驱动气缸一,16-驱动气缸二,17-夹爪一,18-夹爪二,19-间隙,20-固定板二,21-夹具,22-驱动气缸三,23-槽体二,24-传送带,25-驱动机构四,26-导料板,27-挡板,28-出料口一,29-出料口二,30-下料槽,31-安装架,32-挡料板,33-滑套,34-支架,35-滑杆,36-滑块,37-分料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图6所示的转盘拉槽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工作台2上设置有转盘3,以及用于驱动转盘3转动的驱动机构一4。驱动机构一4设置为伺服电机,通过调节驱动机构一4的输出值,控制转盘3的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转盘3的外缘沿自身周向方向依次开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槽体一5,在本实施例中,槽体一5的数量设置为8个,每2个槽体一5为一组加工工位。作为其他方案,槽体一5的数量和分组可根据实际生产加工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转盘3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上料装置6和下料装置。上料装置6包括传送带24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24传送的驱动机构四25,传送带24设置于安装架31上,在安装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料板32,用于防止待拉槽的工件在上料传送的过程中从传送带24上掉落。驱动机构四25为固定于安装架31上的伺服电机。
如图4至图6所示,传送带24的出料端设置有导料板26,导料板26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挡板27,用于防止工件掉落。导料板26内设置有“V”字形的分料挡板37,且分料挡板37的尖端部朝向传送带24,分料挡板37的开口部朝向转盘3,分料挡板37分别与挡板27相配合,形成与转盘3上转动至上料装置6处的同一组加工工位内的2个槽体一5相对应的出料口一28和出料口二29,使两个工件分别上料至相对应的槽体一5内。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工作台2内开设有通孔二,本实施例中,通孔二的数量设置为2个,该2个通孔二分别与转盘3上转动至下料装置处的同一组加工工位内的2个槽体一5相对应,下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于通孔二下方的下料槽30。拉槽完成后的工件随转盘3的转动,移动至通孔二处,并掉落至下料槽30内,完成工件的收集。
如图1至图3、图6所示,工作台2上还设置有拉槽装置,拉槽装置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的拉刀8,设置于工作台2下方用于驱动拉刀8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二9,以及设置于工作台2上方的拉刀提升机构10。工作台2内开设有供拉刀8穿过的通孔一,且通孔一与转盘3上转动至拉槽装置处的同一组加工工位内的2个槽体一5相对应,具体为与该槽体一5上工件的内孔相对应,保证拉刀8可穿过工件的内孔,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拉槽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拉刀8的数量设置为2个,相应通孔一的数量也为2个。该2个拉刀8分别与同一组加工工位的2个槽体一5内的工件相对应,实现同步对2个工件进行拉槽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其他方案,拉刀8的数量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保证拉刀8、通孔一以及同一组加工工位的槽体一5三者之间的数量、位置相对应即可。
如图1至图3所示,工作台2的下表面沿纵向方向设置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板一12和滑动板13,滑动板13设置于固定板一12的上方,且滑动板13与导向杆11滑动配合,具体为在滑动板13内开设供导向杆11穿过的导向孔,在导向孔与导向杆11之间设置滑套33。驱动机构二9为设置于固定板一12上的伺服电机,其输出端与滑动板13相连接。
如图2、图7至图9所示,滑动板13上设置有与拉刀8相对应的夹紧机构14,夹紧机构14的数量设置为2组。该2组夹紧机构14均包括相对设置的驱动气缸一15、驱动气缸二16,在驱动气缸一15的输出端设置有夹爪一17,在驱动气缸二16的输出端设置有夹爪二18,夹爪一17与夹爪二18之间设置有工拉刀8下端部穿过的间隙19。
在驱动气缸一15和驱动气缸二16的驱动下,夹爪一17和夹爪二18做相向运动,对拉刀8的下端部进行夹持,再在驱动机构二9的驱动下,通过滑动板13带动拉刀8沿纵向方向自上而下穿过工件的内孔。在本实施例中,拉刀8的直径自拉刀8的上端至拉刀8的下端逐渐减小,以便于拉刀8的外表面与工件内孔的内表面相接触,对工件的内孔表面进行切削,完成对工件内孔的拉槽。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转盘3的外缘沿自身周向方向还依次设置有用于供拉刀8穿过的槽体二23,且槽体二23与槽体一5依次间隔设置。在一组工件拉槽完成后,转盘3会转动半个工位,使槽体二23移动至与通孔一相对应的位置,驱动机构二9驱动滑动板13沿纵向方向向上运动,使拉刀8的上端依次穿过通孔一、槽体二23,并在拉刀提升机构10的配合作用下,实现拉刀8的复位,即回到位于转盘3上方的起始位置,以待转盘3将下一组待拉槽工件转移至拉槽装置处,再重复上述工作。这样设置避免了复位过程中的拉刀8与拉槽完成后的工件之间产生接触、碰撞,将工件从槽体一5上顶出,对工件造成损害。
如图1、图7、图10和图11所示,拉刀提升机构10包括设置于固定板二20上的夹具21,以及用于驱动夹具21对上移至一定高度拉刀8进行夹持的驱动气缸三22,工作台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板二20沿拉刀8轴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三。为与拉刀8相对应,夹具21的数量设置为2组。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架34,驱动机构三为固定于支架34上的伺服电机,在支架34上沿驱动机构三的驱动方向设置有滑杆35,滑杆35上滑动设置有滑块36,固定板二20与滑块36相连接,以此实现固定板二20的安装固定,以及确保固定板二20运动精度。
当夹具21夹持住拉刀8后,夹紧机构14即松开拉刀8,在驱动机构三的驱动下,固定板二20带动夹具21及夹具21上的拉刀8继续向上运动,直至拉刀8回到起始位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转盘拉槽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工作台(2)上设置有转盘(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盘(3)转动的驱动机构一(4),所述转盘(3)的外缘沿自身周向方向依次开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槽体一(5),所述转盘(3)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上料装置(6)和下料装置,所述工作台(2)上还设置有拉槽装置,所述拉槽装置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的拉刀(8),设置于工作台(2)下方用于驱动拉刀(8)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二(9),以及设置于工作台(2)上方的拉刀提升机构(10),所述工作台(2)内开设有供拉刀(8)穿过的通孔一,且所述通孔一与转盘(3)上转动至拉槽装置处的槽体一(5)相对应,所述转盘(3)的外缘沿自身周向方向还依次设置有用于供拉刀(8)穿过的槽体二(23),且所述槽体二(23)与所述槽体一(5)依次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8)的直径自拉刀(8)的上端至拉刀(8)的下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的下表面沿纵向方向设置有导向杆(11),所述导向杆(11)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板一(12)和滑动板(13),且所述滑动板(13)与所述导向杆(11)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机构二(9)设置于固定板一(12)上,其输出端与滑动板(13)相连接,所述滑动板(13)上设置有与拉刀(8)相对应的夹紧机构(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14)包括相对设置的驱动气缸一(15)、驱动气缸二(16),在所述驱动气缸一(15)的输出端设置有夹爪一(17),在所述驱动气缸二(16)的输出端设置有夹爪二(18),所述夹爪一(17)与所述夹爪二(18)之间设置有间隙(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提升机构(10)包括设置于固定板二(20)上的夹具(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具(21)对拉刀(8)进行夹持的驱动气缸三(22),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板二(20)沿拉刀(8)轴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8)、通孔一、夹紧机构(14)和夹具(21)的数量均设置为2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6)包括传送带(24)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24)传送的驱动机构四(25),所述传送带(24)的出料端设置有导料板(26),所述导料板(26)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挡板(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26)内设置有“V”字形的分料挡板(37),且所述分料挡板(37)的尖端部朝向传送带(24),所述分料挡板(37)的开口部朝向转盘(3),所述分料挡板(37)分别与挡板(27)相配合,形成与转盘(3)上转动至上料装置(6)处的槽体一(5)相对应的出料口一(28)和出料口二(2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盘拉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内开设有通孔二,且所述通孔二分别与转盘(3)上转动至下料装置处的槽体一(5)相对应,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倾斜设置于所述通孔二下方的下料槽(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92031.3U CN220445208U (zh) | 2023-07-18 | 2023-07-18 | 转盘拉槽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92031.3U CN220445208U (zh) | 2023-07-18 | 2023-07-18 | 转盘拉槽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45208U true CN220445208U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973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92031.3U Active CN220445208U (zh) | 2023-07-18 | 2023-07-18 | 转盘拉槽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45208U (zh) |
-
2023
- 2023-07-18 CN CN202321892031.3U patent/CN2204452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68189U (zh) | 切割倒角一体机 | |
CN210677777U (zh) | 一种旋转工作台用夹持机构 | |
CN203380427U (zh) | 一种自动切槽机 | |
JP7268197B2 (ja) | 多主軸の全自動立形マシニングセンタ | |
CN212419685U (zh) | 一种双工位数控机床 | |
CN110216481A (zh) | 数控立式机床及应用其加工阀体的方法 | |
CN109877654B (zh) | 一种智能化多机械手集成机加工生产系统 | |
CN204893411U (zh) | 数控组合加工机床 | |
CN220445208U (zh) | 转盘拉槽机 | |
CN103658851A (zh) | 带转换工作台机构的带锯床 | |
CN104924157A (zh) | 一种用于电路板加工的多自由度机床 | |
CN110480381B (zh) | 一种锉削钻孔机械加工钳工作业工装夹具 | |
CN210306770U (zh) | 一种精密数控车床定位夹具 | |
CN202780035U (zh) | 带转换工作台机构的带锯床 | |
CN216503998U (zh) | 去毛刺设备 | |
CN214392444U (zh) | 一种摩托车曲轴用多工位打孔装置 | |
CN215544359U (zh) | 一种无屑开料管端机 | |
CN214392359U (zh) | 桌面车床 | |
CN216913150U (zh) | 一种刀片磨床 | |
CN215546884U (zh) | 一种多工位的气动执行器装夹装置 | |
CN115847631A (zh) | 一种多工蜂窝陶瓷模具加工设备 | |
CN214558000U (zh) | 一种多工位攻丝装置 | |
CN210818281U (zh) | 一种齿圈自动上下料机构 | |
CN210756338U (zh) | 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孔加工的多工位专用机床 | |
CN113579090A (zh) | 一种无屑开料管端机及管件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