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3693U -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3693U
CN220443693U CN202321962912.8U CN202321962912U CN220443693U CN 220443693 U CN220443693 U CN 220443693U CN 202321962912 U CN202321962912 U CN 202321962912U CN 220443693 U CN220443693 U CN 220443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ixing
groups
bin
m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629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an Caishun Woo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an Caishun Woo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an Caishun Woo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an Caishun Woo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629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3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3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3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第一混合仓和第二混合仓之间设置有导流板,第一混合仓内设置有第一混合组件,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后部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的正面设置有从动轴,转动轴和从动轴的全部均套设有机臂,机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抄手,抄手的下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中部插接有从混合箱外部插入的抽拉隔板,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通过多组混合结构的设置和配合使用,可以对生物颗粒进行充分混匀,且上述的所有混匀结构中,只采用了混合箱后部的一组电机即可完成,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生物质颗粒在生产时需要将多种粉末状的组成成分混合均匀。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下料可调式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申请号:202121166063.6),该装置通过内部的混料机构和循环混料的设置对生物质颗粒进行混匀,以便达到更好的混匀效果。但在该方案中,在两个混料室内共设置了两组电机,且上料机构在使用时也需要消耗电能进行自动上料,因此该装置存在不够节能的弊端,继而也导致了使用该装置混合时,成本变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除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外,另有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申请号:202123315504.7),也存在同样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内设置有第一混合仓和第二混合仓,所述第一混合仓和第二混合仓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第一混合仓内设置有第一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箱背部位于第二混合仓的后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后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正面设置有从动轴,所述转动轴和从动轴的全部均套设有机臂,所述机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抄手,所述抄手的下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插接有从混合箱外部插入的抽拉隔板,所述混合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混合组件由对称的两组轴杆和叶轮组成,所述叶轮活动套装在轴杆上,所述混合箱的上部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下料口正对两组叶轮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叶轮之间的下部设置有弹跳板,所述导流板的下部设置有倒V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拉隔板整体呈弧形的W状,底部为圆弧状,且底部的凹面曲线分别与两组抄手的转动轨迹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上述的四组齿轮均设置在混合箱的后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抄手上的爪体设置有若干组,等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通过多组混合结构的设置和配合使用,可以对生物颗粒进行充分混匀,且上述的所有混匀结构中,只采用了混合箱后部的一组电机即可完成,更加节能。经过上述步骤混合好生物颗粒后,从混合箱正面抽出抽拉隔板,使得生物颗粒可以从隔板的下料出口流出,然后沿着第二混合仓下部的倾斜面全部从排料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抄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箱;2、第一混合仓;3、第二混合仓;4、导流板;5、安装架;6、电机;7、转动轴;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从动轴;13、机臂;14、抄手;15、叶轮;16、料斗;17、弹跳板;18、倒V板;19、隔板;20、抽拉隔板;21、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1,混合箱1内设置有第一混合仓2和第二混合仓3,第一混合仓2和第二混合仓3之间设置有导流板4,第一混合仓2内设置有第一混合组件,混合箱1背部位于第二混合仓3的后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架5,安装架5上固定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7,转动轴7的后部设置有第一齿轮8,第一齿轮8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第三齿轮10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11,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相互啮合,第二齿轮9与第三齿轮10相互啮合,上述的四组齿轮均设置在混合箱1的后部,第四齿轮11的正面设置有从动轴12,转动轴7的前端延伸至第二混合仓3的内腔,转动轴7和从动轴12的全部均套设有机臂13,机臂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抄手14,抄手14上的爪体设置有若干组,等距分布,抄手14的下部设置有隔板19,隔板19下凹面的中部开设有下料出口,下料出口的内腔插接有从混合箱1外部插入的抽拉隔板20,混合箱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21。
具体的,第一混合组件由对称的两组轴杆和叶轮15组成,叶轮15活动套装在轴杆上,混合箱1的上部设置有料斗16,料斗16的下料口正对两组叶轮15的中部。
进一步的,两组叶轮16之间的下部设置有弹跳板17,弹跳板17位向上突起的弧形板,弹跳板17位于导流板4之间的上部,导流板4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倾斜面,导流板4的下部设置有倒V板18,倒V板18的斜面与导流板4的底部斜面平行。抽拉隔板20整体呈弧形的W状,底部为圆弧状,且底部的凹面曲线分别与两组抄手14的转动轨迹相切。
具体使用时,如图1、图2和图3、图4所示,上述中通过将不同的生物颗粒加入到料斗16中,料斗中的生物颗粒从下料口落到两组叶轮15的叶片上进行首次混合,然后落到下部的弹跳板17上,生物颗粒无规律的弹跳可以进行再次混合,混合后的生物颗粒沿着导流板4落到第二混合仓3内,此时第二混合仓3下部的隔板19是封闭的,抽拉隔板20插接在隔板19的内腔,这时,通过接通电机6的电源并启动电机6,可以带动转动轴7和第一齿轮8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8带动第二齿轮9逆时针转动,然后带动第三齿轮10顺时针转动,再带动第四齿轮11逆时针转动,继而带动从动轴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轴7和从动轴12的转动可以带动两组机臂13朝相对的方向转动,然后带动抄手14转动,抄手14上的爪体可以模拟人体的手部将落在隔板19底部的生物颗粒抄起再进行抛洒混合,通过反复地抄起、抛洒可以对生物颗粒进行充分混匀。
综上所述,经过多次混合,可以对生物颗粒进行充分混匀,且上述的所有混匀结构中,只采用了混合箱1后部的一组电机即可完成,更加节能。经过上述步骤混合好生物颗粒后,从混合箱1正面抽出抽拉隔板20,使得生物颗粒可以从隔板19的下料出口流出,然后沿着第二混合仓3下部的倾斜面全部从排料口21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6)

1.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内设置有第一混合仓(2)和第二混合仓(3),所述第一混合仓(2)和第二混合仓(3)之间设置有导流板(4),所述第一混合仓(2)内设置有第一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箱(1)背部位于第二混合仓(3)的后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上固定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后部设置有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所述第三齿轮(10)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11),所述第四齿轮(11)的正面设置有从动轴(12),所述转动轴(7)和从动轴(12)的全部均套设有机臂(13),所述机臂(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抄手(14),所述抄手(14)的下部设置有隔板(19),所述隔板(19)的中部插接有从混合箱(1)外部插入的抽拉隔板(20),所述混合箱(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组件由对称的两组轴杆和叶轮(15)组成,所述叶轮(15)活动套装在轴杆上,所述混合箱(1)的上部设置有料斗(16),所述料斗(16)的下料口正对两组叶轮(15)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叶轮(15)之间的下部设置有弹跳板(17),所述导流板(4)的下部设置有倒V板(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隔板(20)整体呈弧形的W状,底部为圆弧状,且底部的凹面曲线分别与两组抄手(14)的转动轨迹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9)与第三齿轮(10)相互啮合,上述的四组齿轮均设置在混合箱(1)的后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抄手(14)上的爪体设置有若干组,等距分布。
CN202321962912.8U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Active CN220443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2912.8U CN220443693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2912.8U CN220443693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3693U true CN220443693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8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2912.8U Active CN220443693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3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3641Y (zh) 粮食杂物清除机
CN107495448A (zh) 一种等比定量的饲料混合装置
CN111760623A (zh) 一种保健品生产用粉碎烘干一体机
CN114887747B (zh) 一种水产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的原材料破碎装置
CN2534200Y (zh) 混配机
CN220443693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二级混合装置
CN211064675U (zh) 一种海产品养殖用饲料投放装置
CN211677321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混合装置
CN110773287A (zh) 一种环保型废物处理装置
CN201292303Y (zh) 推进式污泥混料机
CN216567751U (zh) 一种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对虾投喂设备
CN212819259U (zh) 一种动物饲料混料装置
CN213586947U (zh) 一种小麦秸秆快速生物降解装置
CN112169651B (zh) 一种食品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
CN211274481U (zh) 一种用于鱼饵的混合生产设备
CN114375661A (zh) 一种具有及时分类配比的农业施肥装置
CN112275169A (zh) 一种方便混料的食品加工装置
CN220843628U (zh) 一种塑料注塑机用原料储存装置
CN215028232U (zh) 一种带有除潮机构的增免抗氧化型预混合饲料搅拌装置
CN212999428U (zh) 一种变性淀粉存放装置
CN220558537U (zh) 一种毛绒玩具填充机
CN218944998U (zh) 一种丹麦牛油曲奇制作用原料混合设备
CN220027041U (zh) 一种酯化反应釜的送料装置
CN107667944A (zh) 一种水产养殖的混料投饵装置
CN208807617U (zh) 一种饲料生产用配料混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