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2661U -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2661U
CN220442661U CN202321430946.2U CN202321430946U CN220442661U CN 220442661 U CN220442661 U CN 220442661U CN 202321430946 U CN202321430946 U CN 202321430946U CN 220442661 U CN220442661 U CN 220442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temperature
lead wire
adapter
transmission lin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09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衡升
徐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REATIV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REATIV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REATIV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REATIV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09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2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2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2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包括第一转接座、第一传输线和至少一个导联线,第一传输线连接于第一转接座沿周向的一侧,至少一个导联线连接于第一转接座沿周向的其他侧,并与第一传输线电连接,至少一个导联线包括血氧导联线、心电导联线和体温导联线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传输线用于与监护仪连接,并用于将至少一个导联线的采集信号传输给监护仪。本申请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各导联线和监护仪的连接操作十分简单、便捷,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同时通过对各导联线进行集中布置,便于各导联线的整理,可有效地减少出现导联线缠绕、杂糅在一起而影响导联线连接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通过监护设备实时对患者的心电、体温、血氧等生理信号进行监控,以实时观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
然而,现有监护设备的导联线众多,设置紊乱,可能出现导联线缠绕、杂糅在一起的现象,可能影响导联线的连接、医护人员对监护设备的操作以及监护设备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监护传感器,以解决现有监护设备的导联线众多,设置紊乱,可能出现导联线缠绕、杂糅在一起的现象,可能影响导联线的连接、医护人员对监护设备的操作以及监护设备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包括第一转接座、第一传输线和至少一个导联线,所述第一传输线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沿周向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沿周向的其他侧,并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包括血氧导联线、心电导联线和体温导联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传输线用于与监护仪连接,并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的采集信号传输给所述监护仪。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为心电导联线,所述心电导联线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接座连接的心电连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心电连接头的至少一个心电采集结构,所述心电采集结构包括与所述心电连接头电连接的心电连接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心电连接线远离所述心电连接头一端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心电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心电采集结构设有多个,所述心电导联线还包括至少一个束线器,所述束线器设有与所述心电采集结构对应设置且贯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供所述心电连接线一一对应穿设于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为体温导联线,所述体温导联线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接座连接的第一体温连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的体温采集结构,所述体温采集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电连接的体温连接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体温连接线远离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一端的体温探头,所述体温探头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体温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温导联线设有多个;
所述一体化监护传感器还包括第二转接座和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的其他侧,并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座沿周向的一侧,各所述体温导联线的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座沿周向的其他侧,并与所述第二传输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背离第一传输线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体温导联线的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座背离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座的对应侧设有第一体温接口,所述第一体温接口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座的对应侧设有第二体温接口,所述第二体温接口与所述第二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对应端设有第二体温连接头,所述第一体温接口用于供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和所述第二体温连接头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所述第二体温接口用于供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为血氧导联线,所述血氧导联线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接座连接的血氧连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血氧连接头的至少一个血氧采集结构,所述血氧采集结构包括与所述血氧连接头电连接的血氧连接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血氧连接线远离所述血氧连接头一端的血氧探头,所述血氧探头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血氧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设有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座的对应侧设有用于供所述连接接头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的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
所述连接接口设有用于供对应所述连接接头插接于其中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至少一槽壁上设有第一防呆结构,对应所述连接接头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防呆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设于所述第一转接座背离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线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的第一导电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线缆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线芯,以及包覆于所述多个第一线芯的外侧的第一保护套,各所述第一线芯分别与各所述导联线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线远离所述第一转接座的一端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用于与所述监护仪的插接口适配插接,所述插接头的周侧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用于与所述监护仪的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
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监护设备,包括监护仪,以及所述一体化监护传感器,所述一体化监护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监护仪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通过将第一传输线与监护仪连接,即可通过第一传输线将各导联线的采集信号传输给监护仪,而实现各导联线和监护仪的信号连接,即可通过各导联线对患者进行生理信号的采集,并通过监护仪实时处理、展示所采集的数据,如此,各导联线和监护仪的连接操作十分简单、便捷,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同时,通过将至少一个导联线集中设置于第一转接座的周侧,以对各导联线进行集中布置,便于各导联线的整理,可有效地减少出现导联线缠绕、杂糅在一起而影响导联线连接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爆炸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爆炸图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局部示意图一,其中,包括第一转接座和第一传输线;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接座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导联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局部示意图二,其中,包括第二传输线和第二转接座。
附图标号说明:
10-第一转接座;11-连接接口;111-第一插接槽;1111-第一防呆结构;112-第一体温接口;20-第一传输线;21-第一导电线缆;22-插接头;221-第一卡接件;30-导联线;31-血氧导联线;311-血氧连接头;312-血氧采集结构;3121-血氧连接线;3122-血氧探头;32-心电导联线;321-心电连接头;322-心电采集结构;3221-心电连接线;3222-电极片;323-束线器;33-体温导联线;331-第一体温连接头;3311-第四防呆结构;332-体温采集结构;3321-体温连接线;3322-体温探头;34-连接接头;341-第二防呆结构;40-第二转接座;41-第二体温接口;411-第二插接槽;4111-第三防呆结构;50-第二传输线;51-第二体温连接头;511-第五防呆结构;52-第二导电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包括第一转接座10、第一传输线20和至少一个导联线30,第一传输线20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沿周向的一侧,至少一个导联线30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沿周向的其他侧,并与第一传输线20电连接,至少一个导联线30包括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和体温导联线33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传输线20用于与监护仪连接,并用于将至少一个导联线30的采集信号传输给监护仪。
基于此,通过将第一传输线20与监护仪连接,即可通过第一传输线20将各导联线30的采集信号传输给监护仪,而实现各导联线30和监护仪的信号连接,即可通过各导联线30对患者进行生理信号的采集,并通过监护仪实时处理、展示所采集的数据,如此,各导联线30和监护仪的连接操作十分简单、便捷,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同时,通过将至少一个导联线30集中设置于第一转接座10的周侧,以对各导联线30进行集中布置,便于各导联线30的整理,可有效地减少出现导联线30缠绕、杂糅在一起而影响导联线30连接的现象。
通过将至少一个导联线30设置为包括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和体温导联线33中的至少一种,使得可通过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和体温导联线33中的至少一种对患者进行相应生理信号的采集,有效地保障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通过将第一传输线20与监护仪连接,即可通过第一传输线20将各导联线30的采集信号传输给监护仪,而实现各导联线30和监护仪的信号连接,即可通过各导联线30对患者进行生理信号的采集,并通过监护仪实时处理、展示所采集的数据,如此,各导联线30和监护仪的连接操作十分简单、便捷,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同时,通过将至少一个导联线30集中设置于第一转接座10的周侧,以对各导联线30进行集中布置,便于各导联线30的整理,可有效地减少出现导联线30缠绕、杂糅在一起而影响导联线30连接的现象。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联线30设置多个,多个导联线30包括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和体温导联线33中的至少两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导联线30,并将多个导联线30设置为包括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和体温导联线33中的至少两种,可实现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多功能设计,使得可通过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和体温导联线33中的至少两种分别对患者进行相应生理信号的采集,有效地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通用性能。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联线30设置多个,多个导联线30包括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体温导联线33中的三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导联线30设置多个,并将多个导联线30分别设置为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体温导联线33,使得可通过血氧导联线31、心电导联线32和体温导联线33分别对患者进行相应生理信号的采集,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能够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的需要,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通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联线30为心电导联线32,心电导联线32包括用于与第一转接座10连接的心电连接头321,以及连接于心电连接头321的至少一个心电采集结构322,心电采集结构322包括与心电连接头321电连接的心电连接线3221,以及电连接于心电连接线3221远离心电连接头321一端的电极片3222,电极片3222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心电数据。其中,心电采集结构322的数量按需设置,可设置为1个、2个、3个、5个等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导联线30为心电导联线32,并通过将心电采集结构322的电极片3222与人体表面贴合,即可通过各心电导联线32对患者进行心电信号采集,有效地保障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图3,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心电连接头321与第一转接座10可拆卸连接。如此,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进行心电导联线32与第一转接座10的连接操作。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心电连接头321与第一转接座10固定连接。如此,可有效保障心电导联线32与第一转接座10连接地稳定性、可靠性,有效降低出现意外触碰心电导联线32致使心电连接头321脱离第一转接座10致使信号中断的风险,有效地保障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3,至少一个心电采集结构322连接于心电连接头321背离第一转接座10的一侧。如此,通过将各心电采集结构322连接于心电连接头321背离第一转接座10的一侧,使得第一传输线20和各心电采集结构322分设于第一转接座10的相对两侧,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排布更简洁、整齐,利于实现心电导联线32的连接和整理,利于降低第一传输线20和各心电导联线32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3、图7,在本实施例中,心电采集结构322设有多个,心电导联线32还包括至少一个束线器323,束线器323设有与心电采集结构322对应设置且贯通的限位孔,限位孔用于供心电连接线3221一一对应穿设于其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心电采集结构322,进而可通过多个心电采集结构322对人体表面不同部位进行心电信号采集,同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束线器323,以将各心电连接线3221一一对应限位穿设于束线器323的各限位孔中,以通过束线器323对各心电连接线3221进行布置,有效地降低多个心电采集结构322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利于实现心电导联线32的连接和整理,进一步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排布更简洁、整齐,进一步降低第一传输线20和各心电导联线32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联线30为体温导联线33,体温导联线33包括用于与第一转接座10连接的第一体温连接头331,以及连接于第一体温连接头331的体温采集结构332,体温采集结构332包括与第一体温连接头331电连接的体温连接线3321,以及电连接于体温连接线3321远离第一体温连接头331一端的体温探头3322,体温探头3322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体温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导联线30为体温导联线33,并通过将体温采集结构332的体温探头3322与人体表面贴合,即可通过各体温导联线33对患者进行体温信号采集,有效地保障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图3,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体温连接头331与第一转接座10可拆卸连接。如此,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进行体温导联线33与第一转接座10的连接操作。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体温连接头331与第一转接座10固定连接。如此,可有效保障体温导联线33与第一转接座10连接地稳定性、可靠性,有效降低出现意外触碰体温导联线33致使第一体温连接头331脱离第一转接座10致使信号中断的风险,有效地保障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2,至少一个体温采集结构332连接于第一体温连接头331背离第一转接座10的一侧。如此,通过将各体温采集结构332连接于第一体温连接头331背离第一转接座10的一侧,使得第一传输线20和各体温采集结构332分设于第一转接座10的相对两侧,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排布更简洁、整齐,利于实现体温导联线33的连接和整理,利于降低第一传输线20和各体温导联线33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体温导联线33设有多个;一体化监护传感器还包括第二转接座40和第二传输线50,第二传输线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的其他侧,并与第一传输线20电连接,第二传输线5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转接座40沿周向的一侧,各体温导联线33的第一体温连接头331连接于第二转接座40沿周向的其他侧,并与第二传输线50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传输线50,以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和第二转接座40之间,并将多个体温导联线33连接于第二转接座40的周侧,如此,在能够实现多个体温导联线33布置的同时,还利于实现第一转接座10的小型化设计,还通过将多个体温导联线33集中设置于第二转接座40的周侧,以对体温导联线33进行集中布置,便于各体温导联线33的整理,进一步可有效地减少出现各导联线30缠绕、杂糅在一起而影响导联线30连接的现象。
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线50包括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和第二转接座40之间的第二导电线缆52,第二导电线缆52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二线芯,以及包覆于多个第二线芯的外侧的第二保护套,各第二线芯分别与各体温导联线33一一对应并电连接。基于此,通过设置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和第二转接座40之间的第二导电线缆52,并于其第二保护套内并列设置多个第二线芯,以通过各第二线芯分别与各体温导联线33一一对应并电连接,可有效地保障各体温导联线33和第二传输线50之间通讯的独立性、稳定性,可有效地降低不同体温导联线33之间出现信号串扰等风险,进而,在已将第一传输线20与监护仪连接后,可有效地保障各体温导联线33和监护仪之间通讯信号的独立性、稳定性,有效地降低各体温导联线33之间出现信号串扰等风险。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线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背离第一传输线20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传输线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背离第一传输线20的一侧,使得第二传输线50和第一传输线20分设于第一转接座10的相对两侧,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排布更简洁、整齐,进一步利于实现导联线30的连接和整理,利于降低第一传输线20、第二传输线50以及各导联线30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各体温导联线33的第一体温连接头331均连接于第二转接座40背离第二传输线50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各体温导联线33的第一体温连接头331均连接于第二转接座40背离第二传输线50的一侧,使得第二传输线50和各体温导联线33分设于第二转接座40的相对两侧,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排布更简洁、整齐,尤其利于实现体温导联线33的连接和整理,进一步利于降低第一传输线20、第二传输线50和各导联线30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2、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座10的对应侧设有第一体温接口112,第一体温接口112与第一传输线20电连接,第二转接座40的对应侧设有第二体温接口41,第二体温接口41与第二传输线50电连接,第二传输线50的对应端设有第二体温连接头51,第一体温接口112用于供第一体温连接头331和第二体温连接头51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第二体温接口41用于供第一体温连接头331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当医护人员仅需要一个体温导联线33时,可直接将该体温导联线33的第一体温连接头331与第一转接座10的第一体温接口112连接,以实现该体温导联线33与第一传输线20的电连接,以实现该体温导联线33的使用性能。请参阅图2,当医护人员需要同时使用多个体温导联线33时,可将第二传输线50的第二体温连接头51与第一转接座10的第一体温接口112连接,以实现第二传输线50和第一传输线20的电连接,同时,将各个体温导联线33的第一体温接头与对应第二转接座40的第二体温接口41进行连接,以实现各体温导联线33与第二传输线50的连接,也即实现各体温导联线33与第一传输线20的间接连接,以实现各体温导联线33的使用性能,如此,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场景需要,灵活、便捷地选择是否使用第二转接座40,进一步增加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通用性能。
具体地,请参与图3、图4、图8,第二体温接口41设有供对应第一体温连接头331插接于其中的第二插接槽411,第二插接槽411的至少一槽壁上设有第三防呆结构4111,对应第一体温连接头331的周壁上设有与第三防呆结构4111对应配合的第四防呆结构3311。其中,第三防呆结构4111可为但不限为条形槽/弧形槽。基于此,通过于第二体温接口41设置第二插接槽411,以供对应体温导联线33的第一体温连接头331插接于其中,从而可方便、快捷地实现第二体温接口41和对应体温导联线33的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需要方便、快捷地进行体温导联线33与第二体温接口41的插拔操作,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体温导联线33与第二体温接口41的连接操作;与此同时,通过于第二插接槽411的至少一槽壁上设置第三防呆结构4111,以使对应第一体温连接头331的第四防呆结构3311与第三防呆接口对应时,才能进行第二体温接口41和对应体温导联线33的第一体温连接头331的适配插接,可有效地降低第二体温接口41与对应体温导联线33的连接接头34插反而致使体温导联线33无法使用甚至损坏的风险。
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联线30为血氧导联线31,血氧导联线31包括用于与第一转接座10连接的血氧连接头311,以及连接于血氧连接头311的至少一个血氧采集结构312,血氧采集结构312包括与血氧连接头311电连接的血氧连接线3121,以及电连接于血氧连接线3121远离血氧连接头311一端的血氧探头3122,血氧探头3122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血氧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导联线30为血氧导联线31,并通过将血氧采集结构312的血氧探头3122与人体表面贴合,即可通过各血氧导联线31对患者进行血氧信号采集,有效地保障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图3,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血氧连接头311与第一转接座10可拆卸连接。如此,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进行血氧导联线31与第一转接座10的连接操作。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血氧连接头311与第一转接座10固定连接。如此,可有效保障血氧导联线31与第一转接座10连接地稳定性、可靠性,有效降低出现意外触碰血氧导联线31致使血氧连接头311脱离第一转接座10致使信号中断的风险,有效地保障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3,至少一个血氧采集结构312连接于血氧连接头311背离第一转接座10的一侧。如此,通过将各血氧采集结构312连接于血氧连接头311背离第一转接座10的一侧,使得第一传输线20和各血氧采集结构312分设于第一转接座10的相对两侧,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排布更简洁、整齐,利于实现血氧导联线31的连接和整理,利于降低第一传输线20和各血氧导联线31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联线30设有连接接头34,第一转接座10的对应侧设有用于供连接接头34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的连接接口11,连接接口11与第一传输线20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至少一个导联线30设置连接接头34,且于第一转接座10的对应侧设置用于供连接接头34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的连接接口11,使得该导联线30和第一转接座10可拆卸连接,基于此,当需要使用该导联线30时,医护人员再将该导联线30的连接接头34与对应的连接接口11进行连接,以实现导联线30和第一传输线20的电连接,以实现该导联线30的使用性能;反之,当该导联线30闲置时,医护人员可取消该导联线30的连接接头34和对应的连接接口11的连接,以便于对该导联线30进行收纳,还可有效地降低该导联线30对其他导联线30使用便利的影响,因此,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导联线30和第一转接座10可拆卸连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进行该导联线30和第一转接座10的连接操作。
优选地,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导联线30均设有连接接头34。如此,使得各个导联线30均与第一转接座10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进行各导联线30和第一转接座10的连接操作。
请参阅图4、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口11设有用于供对应连接接头34插接于其中的第一插接槽111,第一插接槽111的至少一槽壁上设有第一防呆结构1111,对应连接接头34的周壁上设有与第一防呆结构1111对应配合的第二防呆结构341。其中,第一防呆结构1111可为但不限为条形槽/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连接接口11设置第一插接槽111,以供对应导联线30的连接接头34插接于其中,从而可方便、快捷地实现连接接口11和对应导联线30的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需要方便、快捷地进行导联线30与连接接口11的插拔操作,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导联线30与连接接口11的连接操作;与此同时,通过于第一插接槽111的至少一槽壁上设置第一防呆结构1111,以使对应连接接头34的第二防呆结构341与第一防呆接口对应时,才能进行连接接口11和对应导联线30的连接接头34的适配插接,可有效地降低连接接口11与对应导联线30的连接接头34插反而致使导联线30无法使用甚至损坏的风险。
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口11与第一传输线20的电连接结构设于第一转接座10的内部。基于此,可通过第一转接座10对连接接口11与第一传输线20的电连接结构进行保护、防护,可有效地降低意外触碰连接接口11与第一传输线20的电连接结构,致使连接接口11与第一传输线20信号连接中断的风险,有效地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4,在设置上述第二传输线50,且第二传输线50设置上述第二体温连接头51时,第二体温连接头51的周壁上设有与第一防呆结构1111对应配合的第五防呆结构511。基于此,在使第二体温连接头51的第五防呆结构511与第一防呆接口对应时,才能进行连接接口11和第二体温连接头51的适配插接,可有效地降低连接接口11与第二体温连接头51插反而致使第二传输线50无法使用甚至损坏的风险。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联线30设于第一转接座10背离第一传输线20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至少一个导联线30设置于第一转接座10背离第一传输线20的一侧,使得第一传输线20和各导联线30分设于第一转接座10的相对两侧,使得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排布更简洁、整齐,利于实现导联线30的连接和整理,利于降低第一传输线20和各导联线30杂乱一团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并提高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20包括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的第一导电线缆21,第一导电线缆21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线芯,以及包覆于多个第一线芯的外侧的第一保护套,各第一线芯分别与各导联线30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于第一转接座10的第一导电线缆21,并于其第一保护套内并列设置多个第一线芯,以通过各第一线芯分别与各导联线30一一对应并电连接,可有效地保障各导联线30和第一传输线20之间通讯的独立性、稳定性,可有效地降低不同导联线30之间出现信号串扰等风险,基于此,在已将第一传输线20与监护仪连接后,可有效地保障各导联线30和监护仪之间通讯信号的独立性、稳定性,有效地降低各导联线30之间出现信号串扰等风险。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20远离第一转接座10的一端设有插接头22,插接头22用于与监护仪的插接口适配插接,插接头22的周侧设有第一卡接件221,第一卡接件221用于与监护仪的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
其中,第一卡接件221可为卡扣,第二卡接件卡对应为卡口;或,第一卡接件221可为卡口,第二卡接件卡对应为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一传输线20的插接头22适配插接于监护仪的插接口,即可实现第一传输线20和监护仪的电连接,也即可实现各导联线30与监护仪的信号连接,进而,即可通过各导联线30对患者进行生理信号的采集,并通过监护仪实时处理、展示所采集的数据,如此,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监护仪上设置众多用于连接各导联线30的接口相比,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仅需要在监护仪上设置一个供第一传输线20的插接头22适配插接的插接口,即可实现各导联线30与监护仪的信号连接,利于实现监护仪的小型化设计,同时,便于各导联线30的连接和整理。
通过于插接头22的周侧设置第一卡接件221,以在插接头22和监护仪的插接口适配插接时,使第一卡接件221与监护仪的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插接头22与监护仪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有效地降低意外触碰一体化监护传感器致使插接头22脱离监护仪而导致数据传输中断的风险。
具体地,插接头22为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插接头22。优选地,插接头22为PIN HDMI插接头22。如此,基于HDMI插接头22具有高质量传输、传输速度快等优势,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插接头22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监护设备,该监护设备包括监护仪,以及一体化监护传感器,一体化监护传感器通过第一传输线20与监护仪连接,一体化监护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监护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接座、第一传输线和至少一个导联线,所述第一传输线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沿周向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沿周向的其他侧,并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包括血氧导联线、心电导联线和体温导联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传输线用于与监护仪连接,并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的采集信号传输给所述监护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为心电导联线,所述心电导联线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接座连接的心电连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心电连接头的至少一个心电采集结构,所述心电采集结构包括与所述心电连接头电连接的心电连接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心电连接线远离所述心电连接头一端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心电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采集结构设有多个,所述心电导联线还包括至少一个束线器,所述束线器设有与所述心电采集结构对应设置且贯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供所述心电连接线一一对应穿设于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为体温导联线,所述体温导联线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接座连接的第一体温连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的体温采集结构,所述体温采集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电连接的体温连接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体温连接线远离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一端的体温探头,所述体温探头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体温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导联线设有多个;
所述一体化监护传感器还包括第二转接座和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的其他侧,并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座沿周向的一侧,各所述体温导联线的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座沿周向的其他侧,并与所述第二传输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背离第一传输线的一侧;
和/或,各所述体温导联线的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座背离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一侧;
和/或,所述第一转接座的对应侧设有第一体温接口,所述第一体温接口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座的对应侧设有第二体温接口,所述第二体温接口与所述第二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对应端设有第二体温连接头,所述第一体温接口用于供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和所述第二体温连接头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所述第二体温接口用于供所述第一体温连接头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为血氧导联线,所述血氧导联线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转接座连接的血氧连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血氧连接头的至少一个血氧采集结构,所述血氧采集结构包括与所述血氧连接头电连接的血氧连接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血氧连接线远离所述血氧连接头一端的血氧探头,所述血氧探头用于贴合于人体表面以采集血氧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联线设有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座的对应侧设有用于供所述连接接头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其中的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电连接;
所述连接接口设有用于供对应所述连接接头插接于其中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至少一槽壁上设有第一防呆结构,对应所述连接接头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对应配合的第二防呆结构。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联线设于所述第一转接座背离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一侧;
和/或,所述第一传输线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座的第一导电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线缆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线芯,以及包覆于所述多个第一线芯的外侧的第一保护套,各所述第一线芯分别与各所述导联线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传输线远离所述第一转接座的一端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用于与所述监护仪的插接口适配插接,所述插接头的周侧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用于与所述监护仪的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
10.一种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护仪,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监护传感器,所述一体化监护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监护仪连接。
CN202321430946.2U 2023-06-06 2023-06-06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Active CN220442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0946.2U CN220442661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0946.2U CN220442661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2661U true CN220442661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0946.2U Active CN220442661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2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54795T3 (es) Sistema de adaptador de ECG y procedimiento de uso del mismo
US11621518B2 (en) Safety-equipped conn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for establish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US8694080B2 (en) ECG lead system
CA2746944C (en) Ecg adapter system and method
US5199432A (en) Fetal electrode product for use in monitoring fetal heart rate
JP5436383B2 (ja) Ekgワイヤリングシステム
CA2836481C (en) Patient monitoring platform interface
CN220442661U (zh) 一体化监护传感器及监护设备
US20150297433A1 (en) Medical procedure table with integral ports and wir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CN204257840U (zh) 集成导联线及其插座与心电图机
US608860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fetus
CN220086585U (zh) 转接器及监护设备
CN210576937U (zh) 心电导联线的转接器
CN215732341U (zh) 一种插件模块及插件式监护仪
CN113476145B (zh)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CN117959602A (zh) 一种可除颤式导联线及磁共振系统
CN209847172U (zh) 一种导联线缆以及心电采集装置
JP2023552514A (ja) Ecgベースのカテーテル位置決めシステム用カテーテル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