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6145B -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6145B
CN113476145B CN202110874313.XA CN202110874313A CN113476145B CN 113476145 B CN113476145 B CN 113476145B CN 202110874313 A CN202110874313 A CN 202110874313A CN 113476145 B CN113476145 B CN 113476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able
relay
board assembl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43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6145A (zh
Inventor
陈正坤
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dge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dge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dge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dge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43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6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6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6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6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6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61B34/37Master-slave rob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61B34/35Surgical robots for tele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70Manipul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picking-up images in sites, inaccessible due to their dimensions or hazardous conditions, e.g. endoscopes or boresco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8Signal distribution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28Subscriber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35Cooling of active equipments, e.g. air 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61B2034/301Surgical robots for introducing or steering flexible instruments inserted into the body, e.g. catheters or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61B2034/302Surgical robot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manipulations within body cavities, e.g. within abdominal or thoracic cavit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obo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中继盒用于在电子内窥镜中连接内窥镜本体和主机,其包括盒体和设于盒体的容置腔内的中继电路板组件。本申请通过一中继盒来容置中继电路板组件,并连接内窥镜本体和主机,当该中继盒应用于电子内窥镜时,能够降低手柄部内空间压力,亦可减小手柄部尺寸,还能够大幅降低手柄部内的发热量,能够提升使用手感,也方便于与手术机器人连接。具有该中继盒的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机器人,其内窥镜本体的体积小、便于握持,有较好的使用手感,也便于在该手术机器人中的固定。

Description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是指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在人体腔体内部施行手术的一种手术方式。相比传统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微创手术过程中通常使用电子内窥镜来获取手术部位的图像,以供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参考使用。电子内窥镜中通常通过电路板组件来对前端获取的图像进行信号转换,以进行信号的传输。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手柄部,导致手柄部的尺寸较大,在手持式电子内窥镜中不方便操作者握持,在手术机器人中也不方便与手术机器人的固定连接,这均影响了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继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子内窥镜中手柄尺寸较大而不方便握持和与手术机器人连接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继盒,用于电子内窥镜中,并连接所述电子内窥镜的内窥镜本体和主机;所述中继盒包括盒体和中继电路板组件,所述盒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中继盒还包括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线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内窥镜本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上设有第一通孔,以供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穿过而与中继电路板组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的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形成第一凹部,两个所述第一凹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盒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窥镜本体可拔插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可拔插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盒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盒体上的接头件,所述盒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接头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接头件可拔插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件包括接头本体和紧固件,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紧固件于所述盒体内连接所述接头本体,并抵接于所述盒体的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内窥镜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中继盒连接的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可拔插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内窥镜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连接的接头件,所述盒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接头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可拔插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盒还包括同轴线缆,所述同轴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所述同轴线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上设有第二通孔,以供所述同轴线缆的一端穿过而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的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形成第二凹部,两个所述第二凹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同轴线缆的一端由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盒体内。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窥镜本体、如上各实施例所说的中继盒,以及主机;
其中,所述内窥镜本体包括前端电路板组件,所述前端电路板组件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电路板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连接的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用于将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图像信号转换为第一差分信号;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转换为同轴信号;所述主机用于将所述同轴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电路板组件还包括直连电路板,所述直连电路板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之间通过第一线缆连接,所述直连电路板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二线缆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线缆、所述直连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线缆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传输至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线缆的外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转换芯片、第二转换芯片和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第一转换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二转换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二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三差分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三差分信号转换为所述同轴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部、管体和手柄部;所述第二线缆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和所述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前端部,所述直连电路板设于所述手柄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包括后端电路板组件,所述后端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芯片和第三转换芯片,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同轴信号还原为第三差分信号,所述第三转换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三差分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机器人,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说的电子内窥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盒、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机器人,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盒可用于电子内窥镜中,并用于连接电子内窥镜的内窥镜本体和主机,中继盒包括盒体和设于盒体的容置腔内的中继电路板组件;当该中继盒应用于电子内窥镜中时,能够降低手柄内空间压力,亦可减小手柄部尺寸,还能够大幅降低手柄部内部的发热量,能够提升使用手感,也方便于与手术机器人连接。具有该中继盒的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机器人,其内窥镜本体的体积小、尺寸小,有较好的握持手感,且发热量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机器人中从操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机器人中从操作设备与电子内窥镜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机器人中主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中继盒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中继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被去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中继盒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中继盒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爆炸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中继盒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中继盒中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中继盒中下盖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形式的中继盒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形式的中继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被去掉;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形式的中继盒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爆炸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形式的中继盒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爆炸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形式的中继盒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形式的中继盒中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形式的中继盒及其两端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中的信号及结构简化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300-主操作台;200-从操作设备,91-机械臂,92-动力机构,93-操作臂,94-末端器械;
100-电子内窥镜;
1-内窥镜本体,10-前端部,11-前端,12-管体,13-手柄部;
2-中继盒,21-盒体;
211-上盖,2111-第一凹部,2112-第二凹部,2113-上固定孔;
212-下盖,2120-固定部,2121-第一通孔,2123-第一槽口,2124-下固定孔,2125-安装柱,2126-连接件,2127-抵挡件;
22-第一保护套,221-第一内挡片,222-第一外挡片;
23-第二保护套,231-第二内挡片,232-第二外挡片;
24-接头件,241-紧固件,242-接头本体;25-散热件;
3-主机;4-显示器;5-第一线缆;7-同轴线缆;
81-前端电路板组件,811-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2-直连电路板,813-图像传感器,814-焊盘;
82-中继电路板组件,821-第一转换芯片,822-第二转换芯片,823-第一驱动芯片,820-中继电路板,824-第一连接器,828-插针;
83-后端电路板组件,831-第二驱动芯片,832-第三转换芯片,833-第二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远端”和“近端”为方位词,该方位词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惯用术语,其中“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手术机器人,该手术机器人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主操作台300及从操作设备200。其中,主操作台300用于根据医生的操作向从操作设备200发送控制命令,以控制从操作设备200。从操作设备200用于响应主操作台300发送的控制命令,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主操作台300和从操作设备200可以置于一个手术室内,也可以置于不同的房间,甚至主操作台300和从操作设备200可以相距很远。例如主操作台300和从操作设备200分别位于不同的城市,主操作台300与从操作设备200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例如,主操作台300与从操作设备200位于一个手术室内,两者之间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又如,主操作台300与从操作设备200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城市,两者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
如图1所示,从操作设备200包括机械臂91、设置于机械臂91上的动力机构92、操作臂93、与操作臂93连接的末端器械94,以及与操作臂93连接的电子内窥镜100(请结合参阅图2)等。末端器械94用于伸入患者体内执行手术操作,电子内窥镜100用于伸入患者体内获取患者体内的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操作台300还可用于显示电子内窥镜100获取的图像。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100,该电子内窥镜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窥镜本体1、中继盒2和主机3。其中,内窥镜本体1包括前端电路板组件81,中继盒2包括中继电路板组件82,主机3包括后端电路板组件83。内窥镜本体1还包括相连接的前端部10和手柄部13,前端电路板组件81即设于前端部10和手柄部13内。
前端部10的一部分用于深入患者体内并获取患者体内影像。手柄部13可供医生等手术操作者手持,或者是如图2所示,在手术机器人中用于与操作臂93连接,以使该操作臂93与内窥镜本体1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该电子内窥镜100中设置了一中继盒2,且中继盒2包括中继电路板组件82,这样,设置在手柄部13内的结构减少,手柄部13内空间压力减小,手柄部13的体积、尺寸也可以减小,在手持该电子内窥镜100时能够便于握持、提升手感,或用于手术机器人时便于在手术机器人上的固定连接,能够提升使用体验。
此外,由于手柄部13的结构减少,前端电路板组件81在该手柄部13上造成的发热问题也能够得以改善,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继盒2。以下,将结合该电子内窥镜100对中继盒2的结构及其在该电子内窥镜100中的连接和使用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至图7所示,中继盒2包括第一线缆5,该第一线缆5用于连接前端电路板组件81和中继电路板组件82。第一线缆5通常是柔性的,如此,中继盒2和内窥镜本体1之间借由第一线缆5实现柔性连接。当固定或手持该手柄部13时,中继盒2及其内部的中继电路板组件82的重量可以不必叠加于该手柄部13上,中继盒2可以借由第一线缆5的设置而固定或放置于他处;手柄部13的体积、尺寸也可以减小;并且,内窥镜本体1内因电子元器件等工作而产生的热量可以减少,从而能够改善该内窥镜本体1的发热问题,提升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所示,前端电路板组件81包括图像传感器813和与之连接的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用于将图像传感器813的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电信号。具体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用于将图像传感器813的信号转换为第一差分信号。
中继电路板组件82用于接收上述的第一差分信号,并将第一差分信号转换为同轴信号。
后端电路板组件83用于接收上述的同轴信号,并将同轴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以能够将图像显示出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813的图像信号能够传输至主机3进行信号还原处理,并经显示器4进行显示。显示器4与主机3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两个分开的结构。
前端部10和手柄部13之间可选为刚性连接,以使得通过固定或手持该手柄部13即可大体固定前端部10并进行前端部10的移动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端部10和手柄部13之间也是可以柔性连接的。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前端部10包括相连接的前端11和管体12,管体12与手柄部13连接。管体12用于在前端11和手柄部13之间提供一定的长度延伸,以便于手术操作使用。管体12可以是刚性管体,也可以是柔性管体。
前端11可包括前端壳体(未图示),图像传感器813和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设于前端壳体内。前端壳体用于对图像传感器813和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进行固定和保护。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窥镜本体1还包括第二线缆(未图示),第二线缆设置于管体12内并连接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和中继电路板组件82。第二线缆用于将图像传感器813的信号传输至中继电路板组件82。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前端电路板组件81还包括直连电路板812,直连电路板812设置于内窥镜本体1的手柄部13中,其一端连接第一线缆5,另一端则连接第二线缆和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直连电路板812用于将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的第一差分信号传输至第一线缆5,以使第一差分信号经第一线缆5传输至中继电路板组件82。
第一线缆5的外径大于第二线缆的外径。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一,前端11和管体12的一部分需要伸入患者体内,第二线缆的直径较小,则内窥镜本体1的直径可以较小,患者身体的切口可以较小,能够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疼痛等;二,第一线缆5的直径较大,阻抗可以相对较低,通过该直连电路板812和直径较大的第一线缆5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差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低损耗,进而能够提高第一差分信号的传输距离。如此,中继盒2与内窥镜本体1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一线缆5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地较大,以避免中继盒2因距离内窥镜本体1较近而影响内窥镜本体1的使用。
其中,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差分信号为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移动通信行业处理器接口)信号。第一线缆5和第二线缆均为MIPI传输线。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18所示,直连电路板812和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上分别设有第一焊盘814,第二线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焊盘814上,如此,第二线缆分别与图像传感器电路板811和直连电路板812电连接。
中继电路板组件82用于将来自第一线缆5的MIPI信号转换为同轴信号。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同轴信号采用同轴线缆7(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18所示)进行传输,其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中继电路板组件8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换芯片821、第二转换芯片822和第一驱动芯片823,第一转换芯片821用于将MIPI信号转换为第二差分信号,第二转换芯片822用于将第二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三差分信号,第一驱动芯片823用于将第三差分信号转换为同轴信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差分信号为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Signa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信号。第三差分信号为SDI(SerialDigitalInterface,数字串行接口)信号,第二转换芯片822可以为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第一驱动芯片823用于将在芯片与芯片之间传输的SDI信号(为差分信号,即第三差分信号)转换为能够在线缆(同轴线缆7)传输的SDI信号(为同轴信号)。
具体地,第二转换芯片822首先对LVDS信号进行解码,还原完整的图像信息,然后在将图像数据编码为SDI信号。更具体地,FPGA芯片用于将LVDS信号转换为3G-SDI信号,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3Gbit每秒,有利于获得流畅的动态视频。
通常地,MIPI信号和LVDS信号按同步的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传输。若传输的线缆长度过大,很容易造成线缆上辐射发射超标,并且,当有干扰存在时,很容易造成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无法同步,进而造成数据丢失。
本实施例中,同轴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其传输距离可达30米。因此,连接在中继盒2和主机3之间的同轴线缆7的长度可以设置为30米。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该同轴线缆7保证能够连接相隔较远的中继盒2和主机3,以便于电子内窥镜100的各个结构在空间内的分布。
本实施例中,将MIPI信号转换为SDI信号,还能够减少线缆的芯数,减小线缆的外径。如,通常MIPI信号使用三组六条线缆进行传输,而同轴信号可以通过一条包括内芯和屏蔽层(未图示)的同轴线缆7进行传输。
请参阅图18所示,中继电路板组件82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器824,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器824与第一线缆5连接和第一转换芯片821连接,另一个第一连接器824与同轴线缆7和第一驱动芯片823连接。如此,可实现中继电路板组件82与第一线缆5、同轴线缆7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所示,后端电路板组件8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驱动芯片831和第三转换芯片832,第二驱动芯片831用于将同轴信号转换为第三差分信号,第三转换芯片832用于将第三差分信号进行解码,还原图像信息,并对图像做后期软件处理。最后,还原的图像信息可以在显示器4上进行显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芯片831可以将同轴信号转换为能够在芯片与芯片之间传输的SDI信号(第三差分信号)。第三转换芯片832可以为FPGA芯片,第三转换芯片832用于将SDI信号(第三差分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
其中,请参阅图18所示,后端电路板组件83包括第二连接器833,该第二连接器833的两端分别与同轴线缆7、第二驱动芯片831连接,从而实现同轴线缆7与后端电路板组件83的连接。
接下来,具体描述该中继盒2中的中继电路板组件82的具体安装方式,以及中继电路板组件82与第一线缆5和同轴线缆7的连接方式。
请参阅图4和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盒2包括盒体21,盒体21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的上盖211和下盖212,上盖211和下盖212之间形成容置腔(未图示),中继电路板组件82设于该容置腔中。第一线缆5和同轴线缆7分别从盒体21的不同侧面连接至中继电路板组件82。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线缆5和同轴线分别从盒体21的相对两侧连接至中继电路板组件82。当然,根据具体需要,第一线缆5和同轴线分别从盒体21的其他侧或者是同一侧连接至中继电路板组件82也是可以的。
请参阅图5至图7以及图12至图14所示,中继电路板组件82包括三个电路板,在此将其定义为中继电路板820,分别用于设置上述的第一转换芯片821、第二转换芯片822和第一驱动芯片823,且三个中继电路板820之间依次电连接。该三个中继电路板820层叠设置后共同置于盒体21的容置腔内,并通过贯穿该三个中继电路板820的连接件2126(仅在图13中示出)与下盖212连接。上述所说的第一连接器824设置在中继电路板820上。
不限于上述所说,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根据该盒体21的尺寸的不同,三个中继电路板820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排布,如并排等。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和图16所示,下盖212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柱2125。一方面,中继电路板820由安装柱2125支撑以与下盖212的底壁之间形成空隙,利于中继电路板820的散热;另一方面,安装柱2125上可以形成螺纹孔(未图示),连接件2126(如螺栓等)可穿过各中继电路板820后与安装柱2125上的螺纹孔形成啮合。如此,可以将中继电路板820固定在下盖212上。
不限于上述所说,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中继电路板组件82可以包括一个中继电路板820,第一转换芯片821、第二转换芯片822和第一驱动芯片823可以集成在该一个中继电路板820上;或者,中继电路板组件82可以包括两个中继电路板820,第一转换芯片821、第二转换芯片822和第一驱动芯片823中的其中两个集成在其中一个中继电路板820上。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13和图14所示,该中继盒2还包括设于盒体21内的散热件25,中继电路板820设于该散热件25上,该散热件25支撑于安装柱2125上。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改善中继电路板组件82的散热效果,保证中继电路板组件82的正常使用。散热件25可为铝基板等由具有良好导热率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板状形式。但,此处仅作示例,散热件25的形式可以根据中继电路板组件82的各中继电路板820的数量、排布等进行设置,但总体上以能够保证散热件25与中继电路板820之间良好的导热接触为宜。
请参阅图8和图15,上盖211的朝向下盖212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上固定孔2113,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6,下盖212的朝向上盖211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下固定孔2124,且下固定孔2124贯穿至下盖212的外表面,如底面或者是侧面。多个固定件(未图示)从下盖212的底面一侧开始依次穿过下固定孔2124和上固定孔2113,从而将上盖211和下盖212固定连接。上固定孔2113和下固定孔2124可以均为螺纹孔,固定件可以为螺栓。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下固定孔2124可以不贯穿下盖212,而是上固定孔2113贯穿上盖211。
不限于以上所述,在其他可选实施中,上盖211和下盖212之间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如卡扣等,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不限于以上所述,在其他可选实施中,上盖211与下盖212之间为非可拆卸的一体结构也是可以的,如在内部的各个结构组装到位之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上盖211和下盖212连接在一起。
如图8至图10、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盖211和下盖212的相互朝向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凹部2111。当上盖211和下盖212相对连接时,两个第二凹部2111相连通,并形成第二通孔(未图示)。该第二通孔允许同轴线缆7的一端穿过,从而,同轴线缆7的一端可以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连接。
如图4至图7以及图11至图13所示,该中继盒2还包括第一保护套22,第一保护套22设于第二通孔内,同轴线缆7的一端穿过该第一保护套22后与中继电路板820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第一保护套22能够减少同轴线缆7与盒体21之间的摩擦,并且可以缓和同轴线缆7的弯折程度,降低其损坏、断裂的风险,保证该同轴线缆7的使用寿命及正常使用。
第一保护套22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塑料材料制作,和/或,第一保护套22的径向厚度可以设置地较大,以能够对同轴线缆7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第一保护套22的朝向盒体21的一端形成第一内挡片221,第一内挡片22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内径。这使得第一止挡片能够被阻挡于盒体21的内部而不能经由第二通孔向外脱出,如图5所示。如此,第一保护套22能够被限制于盒体21上,第一保护套22不会随着同轴线缆7的向外拉扯等而从盒体21上脱落。
第一保护套22上还形成有第一外挡片222,第一外挡片222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一外挡片222设置于盒体21之外,这使得第一外挡片222不能进入经由第二通孔进入盒体21内。如此,第一保护套22能够被固定安装于盒体21上。
或者,如图16所示,下盖212上于其第二凹部2111的底壁部分凹陷形成第一槽口2123,第一内挡片221插入该第一槽口2123中,如图12所示。这使得第一内挡片221既不能向外脱出第二凹部2111,也不能向内被推入盒体21内。在此基础上,可以省略第一保护套22上的第一外挡片222,当然,第一保护套22上仍设有第一外挡片222也是可以的,第一外挡片222还用于将第二通孔遮挡,以使得第二通孔从盒体21的外部不可加,能够提高该中继盒2的美观度。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该盒体21还可包括一个抵挡件2127,如图12至图14所示,其大体呈半环状,用于朝向下盖212体的端面并与第二凹部2111相对,该抵挡件2127还抵接于第一内挡片221的内侧,如图12所示。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内挡片221在第一槽口2123内安装的稳固性。
可选地,第一保护套22与同轴线缆7之间为固定连接。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体结构。不限于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22与同轴线缆7之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如粘接等,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不限于上述所述,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通孔可以单独形成于上盖211上,也可以单独形成于下盖21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缆5与盒体21之间采用可拔插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内窥镜本体1在手术前需要进行整体灭菌消毒。第一线缆5与盒体21之间为可拔插连接,在内窥镜本体1消毒时,中继盒2以及位于其近端的同轴线缆7等均可以与内窥镜本体1脱离开来,便于灭菌消毒工作的进行。
具体地,请参阅图14,下盖212上设有贯穿其内外的第一通孔2121。如图13和图14所示,中继盒2还包括设于盒体21上的接头件24,接头件24部分穿过第一通孔2121,其位于盒体21内一端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连接。第一线缆5的一端可拔插地连接该接头件24的位于盒体21之外的一端。
可选地,如图14所示,该第一通孔2121可以形成在下盖212的朝向上盖211的端面上的固定部2120上,固定部2120朝向上盖211方向凸出,以使得第一通孔2121可以大体与第二通孔保持平齐,不至于过于靠近下盖212的内底壁,从而有利于接头件24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的连接;并且,在组装该中继盒2时,能够先将接头件24组装在下盖212上并保证接头件24组装稳固后,再进行上盖211和下盖212的组装。
基于此,上盖211的朝向下盖212的端面上仍可以设置一第一凹部2112,如图15所示,以在上盖211和下盖212相互连接时避让该凸出的固定部2120。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接头件24包括接头本体242和紧固件241,接头本体242的一端穿过盒体21并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连接,紧固件241位于盒体21的内部并连接于接头本体242,紧固件241用于防止接头本体242从盒体21内脱出,紧固件241抵接于盒体21的内壁。
具体来说,紧固件241可以是螺母,如六角螺母,接头本体242上设有能够与该六角螺母的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未图示)。如此,可以实现接头本体242与紧固件241的固定连接。
当然,不限于上述所说,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接头本体242与紧固件241可以通过卡接等其他方式来实现固定连接。
不限于上述所说,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121可以由上盖211和下盖212的相互朝向的端面上的第一凹部2112连通而成。或者,第一通孔2121可以单独形成在上盖211上。
请参阅图1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缆5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之间可拔插连接。也即是说,接头件24连接于第一线缆5,接头件24以穿过盒体21上的第一通孔2121的方式与内部的中继电路板组件82形成电连接。接头件24伸入第一通孔2121后能够接触中继电路板组件82,从而能够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形成电连接;接头件24随第一线缆5的后移从第一通孔2121内退出时,其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之间的电连接解除。在非使用状态下,例如术前消毒时,接头件24和第一线缆5可均与盒体21相分离。第一线缆5和接头件24作为该中继盒2的一部分或者是作为电子内窥镜100中中继盒2以外的部分均是可以的,这不影响第一线缆5和接头件24在该电子内窥镜100中的特征设置和使用。
例如,中继电路板组件82朝向第一通孔2121的一侧可以形成插针828等凸起的结构来方便地与接头件24形成电连接。当然,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中继电路板组件82与接头件24之间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接触也是可以的。
在该实施例中,接头件24朝向盒体21的一端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通孔2121内,以在使用时保证接头件24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或者,接头件24上可以形成外螺纹(未图示),第一通孔2121的内壁上形成内螺纹(未图示),在使用时,接头件24以与第一通孔2121啮合的方式固定于其中。
不限于上述所述,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接头件24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于第一通孔2121中,只需接头件24能够大体固定于第一通孔2121中且能够从第一通孔2121中退出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盒体21及其第一通孔2121的特征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缆5与盒体21之间的连接可以参照上述同轴线缆7与盒体21之间的连接进行设置。
具体是,请结合参阅图8至图10,上盖211和下盖212的相互朝向的端面还分别设有第一凹部2112。当上盖211和下盖212相对连接时,两个第一凹部2112相连通,并形成一个通孔(相当于第一通孔2121)。第一线缆5的一端经由该第一通孔2121进入盒体21内,并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连接。
第二保护套23设于第一通孔2121内,第一线缆5的一端穿过该第二保护套23后与中继电路板组件82连接。第二保护套23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塑料材料制作,和/或,第二保护套23的径向厚度可以设置地较大,以能够对第一线缆5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保护套23的位于盒体21内的一端形成第二内挡片231,第二内挡片231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121的内径。第二内挡片231位于盒体21内,第二保护套23上还形成有第二外挡片232,第二外挡片23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121的内径,第二外挡片232设于盒体21内。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下盖212上于其第一凹部2112的底壁上部分凹陷形成第二槽口(未图示),第二内挡片231插入该第二槽口中,第二外挡片232可以仍可以设于盒体21的外部,也可以省略第二保护套23上的第二外挡片232。
第二保护套23与同轴线缆7之间为固定连接。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体结构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如粘接等。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线缆5与盒体21之间的连接不方便拆卸,第一线缆5可选与内窥镜本体1的手柄部13之间采用可拔插连接。第一线缆5与内窥镜本体1之间的可拔插连接可参照上述的第一线缆5与盒体21之间的可拔插连接,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中继盒,其特征在于,用于电子内窥镜中,并连接所述电子内窥镜的内窥镜本体和主机;所述中继盒包括盒体和中继电路板组件,所述盒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中继盒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内窥镜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连接的第一线缆,以及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继电路板连接的同轴线缆,位于所述同轴线缆与所述盒体连接处的第一保护套和形成于所述第一保护套末端并设于所述盒体内的第一内挡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盒体连接处的第二保护套和形成于所述第二保护套末端并设于所述盒体内的第二内挡片;所述盒体在所述第一线缆、所述同轴线缆侧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同轴线缆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内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内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其中,所述盒体与所述第一线缆、所述同轴线缆之间不可拔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的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形成第一凹部,两个所述第一凹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盒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窥镜本体可拔插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盒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盒体上的接头件,所述接头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接头件可拔插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件包括接头本体和紧固件,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紧固件于所述盒体内连接所述接头本体,并抵接于所述盒体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的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形成第二凹部,两个所述第二凹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同轴线缆的一端由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盒体内。
7.一种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窥镜本体、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盒,以及主机;
其中,所述内窥镜本体包括前端电路板组件,所述前端电路板组件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通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路板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连接的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用于将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图像信号转换为第一差分信号;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转换为同轴信号;所述主机用于将所述同轴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路板组件还包括直连电路板,所述直连电路板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之间通过第一线缆连接,所述直连电路板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二线缆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线缆、所述直连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线缆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传输至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线缆的外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转换芯片、第二转换芯片和第一驱动芯片,所述第一转换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二转换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二差分信号转换为第三差分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三差分信号转换为所述同轴信号。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部、管体和手柄部;所述第二线缆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路板和所述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前端部,所述直连电路板设于所述手柄部。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后端电路板组件,所述后端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芯片和第三转换芯片,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用于将所述同轴信号还原为第三差分信号,所述第三转换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三差分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
14.一种手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内窥镜。
CN202110874313.XA 2021-07-30 2021-07-30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Active CN113476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313.XA CN113476145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313.XA CN113476145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6145A CN113476145A (zh) 2021-10-08
CN113476145B true CN113476145B (zh) 2022-10-14

Family

ID=77943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4313.XA Active CN113476145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614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838A (zh) * 2015-05-29 2018-01-1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内窥镜系统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9222860A (zh) * 2018-09-20 2019-01-18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内窥镜、操作臂、从操作设备及手术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7178B (zh) * 2013-08-20 2016-08-24 姜泊 一种一次性医用内窥镜
CN107049492B (zh) * 2017-05-26 2020-02-21 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手术器械位置的显示方法
JP6777694B2 (ja) * 2018-08-28 2020-10-28 株式会社メディカロイド 内視鏡アダプタ
CN109480749A (zh) * 2018-12-18 2019-03-19 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电子内窥镜
CN111202487A (zh) * 2020-03-04 2020-05-29 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软性内窥镜
CN212415677U (zh) * 2020-09-28 2021-01-29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内窥镜手柄、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838A (zh) * 2015-05-29 2018-01-1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内窥镜系统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9222860A (zh) * 2018-09-20 2019-01-18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内窥镜、操作臂、从操作设备及手术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6145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33617A1 (en) Medical communication hub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608505B2 (en) Electrical cable for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of power and data
EP3125740B1 (en) Medical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20080009720A1 (en) Catheter connector
JP2013215554A (ja) 内視鏡用基板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内視鏡
US20200275826A1 (en) Multi-stage instrument connector
US10624528B2 (en) Connector
JP2018038677A (ja) 内視鏡
US20180042463A1 (en) Endoscope connector
CN113476145B (zh) 中继盒、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EP4226839A1 (en) Soft endoscopy system
CN201389038Y (zh) 一种微型b超探头连接器
US11723525B2 (en) Disposable integrated endoscope
WO2018156058A1 (ru) Разъем для 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ого прибора
CN215914499U (zh) 一种用于电子内窥镜的线缆
CN219226836U (zh) 连接器组合、内窥镜组件及内窥镜系统
EP4094663B1 (en) Rigid endoscope
CN106419805A (zh) 高清微型无线wifi医用电子脑内窥镜设备
RU2689843C2 (ru)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ий прибор со съемными дистальными насадками
CN115005747A (zh) 一次性集成内窥镜
WO2021214226A1 (en) Connector unit for connecting an endoscope and base unit
CN117158866A (zh) 内窥镜镜体、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
JP2005334119A (ja) 内視鏡の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2b1901, phase II, smart home, 76 Baohe Avenue, Baolong commun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Jing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b1901, phase II, smart home, 76 Baohe Avenue, Baolong commun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JINGF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