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2609U -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2609U
CN220442609U CN202322140167.5U CN202322140167U CN220442609U CN 220442609 U CN220442609 U CN 220442609U CN 202322140167 U CN202322140167 U CN 202322140167U CN 220442609 U CN220442609 U CN 220442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installation area
cleaning robot
area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01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01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2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2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2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智能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其中,支撑架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支撑架设有相邻设置的零部件安装区和容腔,容腔用于安装尘盒。零部件安装区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零部件,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沿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本申请中,通过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可以使得容腔的体积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有利于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电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清洁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力自动对地面进行清洁,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清洁机器人在清洁的过程中,通过左右两侧的边刷,可以将一定范围内的垃圾推送到吸尘口内,通过吸尘口可以将垃圾吸入尘盒内。一般的,边刷模组位于清洁机器人的前端,吸尘盒靠近于边刷模组并位于边刷模组的后侧。
由于清洁机器人的前端位置集成有较多的模组,导致该位置的空间较为紧凑,因而导致清洁机器人内部的尘盒的体积受到限制,难以扩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清洁机器人内部的尘盒的体积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架,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包括:
所述支撑架设有相邻设置的零部件安装区和容腔,所述容腔用于安装尘盒;
所述零部件安装区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零部件,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沿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
本申请的支撑架中,所述支撑架设有架空层,所述架空层将所述零部件安装区分隔成所述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
本申请的支撑架中,所述架空层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所安装的所述零部件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柱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环,并连接第一锁紧件,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环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上。
本申请的支撑架中,所述架空层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所安装的所述零部件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柱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环,并连接第二锁紧件,以将所述第二连接环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本申请的支撑架中,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开口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构造形成所述架空层,所述凹槽构造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架空层背离所述凹槽的一侧构造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区。
本申请的支撑架中,所述零部件安装区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架设有沿所述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的中心线,两个所述零部件安装区沿所述中心线对称设于所述容腔的两侧。
本申请的支撑架中,所述容腔设有圆角边缘部,所述圆角边缘部邻设于所述零部件安装区,且与所述架空层连接。
本申请的支撑架中,所述容腔设有直角边缘部,所述直角边缘部位于所述容腔远离所述零部件安装区的一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尘盒和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支撑架;
所述尘盒安装于所述容腔内。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基站和如上述所述的清洁机器人;
所述基站用于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中,零部件安装区可以用来安装零部件,通过将零部件安装区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堆叠设置,使得所安装的零部件也能沿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而将容腔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设置,则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容腔的体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给出的支撑架,通过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可以使得容腔的体积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有利于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和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边刷模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碰撞传感器模组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支撑架;10a:容腔;10b:零部件安装区;10c:第一安装区;10d:第二安装区;
11:架空层;11a:穿孔;111:第一连接柱;112:第二连接柱;
12:圆角边缘部;13:直角边缘部;
20:边刷模组;21:动力组件;211:第一连接环;22:边刷;23:第一锁紧件;
30:碰撞传感器模组;31:碰撞触发件;311:第二连接环;32:检测件;33:第二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清洁设备可以通过清洁机器人的自动移动,对地面进行扫托,以实现自动清洁。清洁机器人在清洁的过程中,通过左右两侧的边刷模组,可以将一定范围内的垃圾推送到吸尘口内,通过吸尘口可以将垃圾吸入尘盒内,以实现清洁效果。目前,清洁机器人两侧的边刷模组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前端位置,尘盒则位于两侧边刷模组之间后部的位置。此外,清洁机器人的前端还集成有较多的模组,例如,碰撞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悬崖传感器或散热模组等,这些模组需要安装在清洁机器人的前端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因此,清洁机器人的前端的空间较为紧凑,导致清洁机器人内部的尘盒的安装空间无法增扩,尘盒的体积也受到限制,难以扩容。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的技术中,为了尽可能的将边刷模组和其他的模组集成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前端位置,一般是将边刷模组和其他的模组沿水平空间安装于清洁机器人中,其中,水平空间可以理解为清洁机器人垂直于底部至顶部的水平方向的空间。这种安装方式也就使得清洁机器人的水平空间被压缩,尘盒的安装空间有限,尘盒的体积也受到限制,难以扩容。由于尘盒的体积受到限制,尘盒所能收容的垃圾的量也受到限制,因此会导致清洁机器人在清扫时需要频繁处理收容的垃圾,降低了清洁效率,清洁机器人的使用也较为不便。
为此,本申请给出了一种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通过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可以使得容腔的体积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有利于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10,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支撑架10设有相邻设置的零部件安装区10b和容腔10a,容腔10a用于安装尘盒。零部件安装区10b包括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零部件,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沿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尘盒安装于容腔10a内,因此容腔10a的体积越大,能够安装的尘盒的体积也越大,所能收容的垃圾也越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堆叠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安装的零部件也是堆叠设置的,如此可以有效的优化安装空间,使得清洁机器人前端所安装的零部件更加合理紧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结构中,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的堆叠设置方式可以是,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上下分布,相互呈堆叠状态,以便于利用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将需要安装的零部件垂直堆叠固定,相较于传统的平面式安装方式而言,可以节省安装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优化了零部件的安装空间后,容腔10a增扩的体积至少是原来清洁机器人的前端用来安装零部件的区域。容腔10a的后侧区域则不作限制,例如,还可以根据支撑架10后侧的形状构造进一步增扩容腔10a。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所安装的零部件不作限制。例如,零部件包括边刷模组20、碰撞传感器模组30、视觉传感器模组、悬崖传感器模组或散热模组等。其中,边刷模组20用于清扫清洁机器人前端的垃圾,以将垃圾推动至尘盒;碰撞传感器模组30用于检测清洁机器人的前端是否发生碰撞,以在发生碰撞时,可以将信号反馈至清洁机器人的主控结构,清洁机器人则可以进行转向或停止,以规避障碍物;视觉传感器模组用于通过拍摄检测清洁机器人的周围环境,来控制清洁机器人运动;悬崖传感器模组用于检测高低差,避免清洁机器人从高处坠落;散热模组则用于对各种零部件进行散热,确保各种零部件的正常工作。另外,第一安装区10c或第二安装区10d内所安装的零部件也不限于一种零部件,可以是多个零部件共同安装于第一安装区10c或第二安装区10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10中,零部件安装区10b可以用来安装零部件,通过将零部件安装区10b的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堆叠设置,使得所安装的零部件也能沿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而将容腔10a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10b设置,则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容腔10a的体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给出的支撑架10,通过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可以使得容腔10a的体积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有利于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零部件安装区10b位于支撑架10的边缘,具体的说,零部件安装区10b位于支撑件的前端边缘,将零部件安装区10b设于此处,一方面,方便实现相应的零部件的功能,例如图4和图5,边刷模组20位于支撑架10的边缘方便清扫,碰撞传感器模组30位于支撑架10的边缘方便敏锐感知碰撞。另一方面,在零部件安装区10b所占用的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空间减少后,也能确保容腔10a最大程度上的进行增扩。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0设有架空层11,架空层11将零部件安装区10b分隔成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架空层11将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分隔开来,一方面,在组装清洁机器人的过程中,可以明晰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的位置,以方便分别安装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避免将零部件安装在错误的区域。另一方面,架空层11还可以作为支撑结构,用来支撑或固定第一安装区10c和/或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以确保清洁机器人前端的零部件能够稳定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架空层11可以为分隔层板,以将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明显隔绝开来。或者,架空层11还可以为分隔架,使得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的部分位置能够连通,减省材料。
示例性地,架空层11用于安装第一安装区10c内的零部件和/或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例如,第一安装区10c位于支撑架10的下侧,第二安装区10d位于支撑架10的上侧时,架空层11安装第一安装区10c内的零部件和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此时,第一安装区10c内的零部件可以自下而上实现安装,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可以自上而下实现安装;或者,架空层11仅用作安装和支撑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第一安装区10c相对于架空层11的部分时,第一安装区10c支撑架10用作安装和支撑第一安装区10c内的零部件,此和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均可自上而下实现安装;又或者,架空层11可以仅用作安装和支撑第一安装区10c内的零部件,第二安装区10d相对于架空层11的部分支撑架10用作安装和支撑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此时,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均可自下而上实现安装。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架空层11设有第一连接柱111,第一连接柱111位于第一安装区10c,第一安装区10c所安装的零部件设有第一连接环211,第一连接柱111用于穿设于第一连接环211,并连接第一锁紧件23,以将第一连接环211扣设于第一连接柱111上。该实施例中,架空层11用来安装和支撑第一安装区10c内的零部件。通过在架空层11上设置第一连接柱111,可以减少零部件与架空层11直接的接触,例如,在安装边刷模组20时,可避免边刷模组20与架空层11直接接触,这样,在边刷模组20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也不会传递至架空层11,降低噪音。另外,在架空层11同时用于安装和支撑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时,通过第一连接柱111与零部件安装连接,也可确保架空层11上下两侧均能稳定安装零部件,避免发生上下两侧的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冲突的情况。
如图3和图4所示,示例性地,第一安装区10c内用于安装的零部件为边刷模组20,边刷模组20包括动力组件21和边刷22。动力组件21可以为边刷22提供旋转的动力,以驱动边刷22旋转实现清扫。动力组件21上即设有第一连接环211,第一连接环211套设于第一连接柱111上,第一连接柱111远离架空层1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锁紧件23,第一锁紧件23则将第一连接环211压住,以扣设固定在第一连接柱111上。其中,第一锁紧件23为螺钉。
如图3和图4所示,示例性地,第一连接柱111设置三个,三个第一连接柱111分别与零部件上的三个第一连接环211一一对应。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零部件的三个第一连接环211与三个第一连接柱111一一对应连接后,能够确保该零部件稳定固定在第一安装区10c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架空层11设有第一卡孔(图未示),第一安装区10c所安装的零部件设有第一卡钩(图未示),第一卡钩可卡接于第一卡孔内,第一安装区10c内的零部件可通过卡扣连接于架空层11,以完成安装。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架空层11设有第二连接柱112,第二连接柱112位于第二安装区10d,第二安装区10d所安装的零部件设有第二连接环311,第二连接柱112用于穿设于第二连接环311,并连接第二锁紧件33,以将第二连接环311扣设于第二连接柱112上。该实施例中,架空层11用来安装和支撑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通过在架空层11上设置第二连接柱112,可以减少零部件与架空层11直接的接触。另外,在架空层11同时用于安装和支撑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时,通过第二连接柱112与零部件安装连接,也可确保架空层11上下两侧均能稳定安装零部件,避免发生上下两侧的安装位置冲突的情况。
如图2和图5所示,示例性地,第二安装区10d内用于安装的零部件为碰撞传感器模组30,碰撞传感器模组30包括碰撞触发件31和检测件32,碰撞触发件31的部分伸出于支撑架10,并连接于围设在清洁机器人前端的碰撞结构(图未示),碰撞触发件3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环311,第二连接环311套设于第二连接柱112上,并通过第二锁紧件33限位,第二连接环311可相对第二连接柱112转动,碰撞触发件31的另一端则置于检测件32的检测槽中。在清洁机器人前端的碰撞结构发生碰撞时,会带动碰撞触发件31相对第二连接柱112转动,碰撞触发件31的另一端则与检测槽发生位移,如此实现碰撞反馈。其中,第二锁紧件33为螺钉。另外,检测件32可直接通过螺钉锁紧于架空层11上,并且,检测件32上还设有定位孔,可通过架空层11上凸设的定位柱进行初步定位,同时确保检测件32稳定安装,避免发生位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架空层11设有第二卡孔(图未示),第二安装区10d所安装的零部件设有第二卡钩(图未示),第二卡钩可卡接于第二卡孔内,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可通过卡扣连接于架空层11,以完成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0的底部开口形成凹槽,凹槽的底部构造形成架空层11,凹槽构造形成第一安装区10c,架空层11背离凹槽的一侧构造形成第二安装区10d。这样构造形成的架空层11即为前述分隔层板。在拆装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时,可以分别从支撑架10的上下两侧进行拆装,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的零部件的拆装顺序不作限制,因此更有利于拆装。另外,在后期维护时,也可单独对第一安装区10c或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和维护,提高了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内零部件维护的便利性。此外,这样的结构在成型时也有利于脱模,方便制作。
示例性地,在架空层11上还设有穿孔11a,以便第一安装区10c内或第二安装区10d内的零部件与清洁机器人内的主控结构电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0的顶部开口形成凹槽,凹槽的底部构造形成架空层11,凹槽构造形成第二安装区10d,架空层11背离凹槽的一侧构造形成第一安装区10c。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架空层11连接于支撑架10的侧壁。例如,架空层11连接支撑架10相对容腔10a的侧壁和容腔10a的侧壁,这样所构造的架空层11至少两侧存在支撑,结构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0的顶部开口形成容腔10a,尘盒可自上而下安装于容腔10a内。容腔10a后侧的开口连通着吸尘口,在尘盒安装于容腔10a内后,通过吸尘口可收集垃圾。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零部件安装区10b设置两个,支撑架10设有沿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的中心线,两个零部件安装区10b沿中心线对称设于容腔10a的两侧。两个零部件安装区10b可以分别在容腔10a两侧安装零部件,清洁机器人的前端存在足够的安装空间,以确保清洁机器人内的零部件能够稳定实现相应的功能。并且,由于两侧的零部件安装区10b在安装零部件时,均能够减少在垂直于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因而可以使得容腔10a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两侧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
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两个第一安装区10c均用于安装边刷模组20,以使得两个边刷模组20能够将灰尘推至中间,方便尘盒通过吸尘口将垃圾吸入。
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两个第二安装区10d均用于安装碰撞传感器模组30,以确保清洁机器人的前端各个位置均能够稳定检测到清洁机器人是否发生碰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零部件安装区10b仅设置一个。例如,零部件安装区10b和容腔10a分设于支撑架10的前端的两侧。由于容腔远离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一侧没有其他结构阻挡,此时的容腔10a可以进一步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一步实现扩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容腔10a设有圆角边缘部12,圆角边缘部12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10b,且与架空层11连接。由于零部件安装区10b位于支撑架10的边缘,支撑架10的边缘呈圆弧边缘,在容腔10a对应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位置设为圆角边缘部12时,可以使得对应的零部件安装区10b的形状更合理,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合理的安装零部件,且零部件安装紧凑。例如,如果容腔10a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位置为直角,则可能割裂第一安装区10c或第二安装区10d,导致第一安装区10c或第二安装区10d内安装的零部件分离;又例如,如果容腔10a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位置朝容腔10a内凹陷,则会浪费较多的空间,导致容腔10a的体积较小,不利于尘盒的扩容。
另外,由于圆角边缘部12与架空层11连接,一方面,确保了架空层11的结构稳定可靠;另一方面,也使得容腔10a和零部件安装区10b的布置紧凑,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容腔10a设有直角边缘部13,直角边缘部13位于容腔10a远离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一侧。支撑架10位于容腔10a和零部件安装区10b的后侧一般设有吸尘口和移动轮的安装区域,该区域中,吸尘口和移动轮的安装区域的交接位置为直角。因此,将容腔10a远离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一侧设为直角,能够更贴合于容腔10a和零部件安装区10b后侧的吸尘口和移动轮的安装区域,以进一步增扩容腔10a的体积,进而方便对尘盒进行扩容。
如图1所示,示例性地,零部件安装区10b设置两个,容腔10a的前端的两侧沿中心线对称设有圆角边缘部12,两侧的圆角边缘部12分别邻设于两侧的零部件安装区10b。容腔10a的后端的两侧沿中心线对称设有直角边缘部13,两侧的直角边缘部13分别位于容腔10a远离两侧的零部件安装区10b的一侧。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尘盒(图未示)和支撑架10。尘盒安装于容腔10a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中,通过将零部件安装区10b的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堆叠设置,使得所安装的零部件也能沿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而将容腔10a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10b设置,则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容腔10a的体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给出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可以使得容腔10a的体积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提高了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基站(图未示)和清洁机器人。基站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机器人可以自动移动至基站,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确保其能够持续性的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中,清洁机器人可以通过将零部件安装区10b的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堆叠设置,使得所安装的零部件也能沿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而将容腔10a邻设于零部件安装区10b设置,则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容腔10a的体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给出的清洁设备,通过减少零部件安装时在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可以使得容腔10a的体积最大程度上的增扩,以便对尘盒进行扩容,提高了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
本申请的清洁设备中,在安装清洁机器人时,可以将不同的零部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区10c和第二安装区10d,例如,在第一安装区10c内安装边刷模组20,在第二安装区10d内安装碰撞传感器模组30。不同的零部件沿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减少了对垂直于支撑架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的占用,对应的,容腔10a则可以在零部件安装区10b所缩减的区域进行增扩,例如,可以在两侧的零部件安装区10b所缩减的区域进行增扩。在将尘盒安装于容腔10a内时,由于容腔10a的体积增加,也便于对尘盒进行相应的扩容,尘盒扩容后,所能收容的垃圾也增加了,清洁机器人移动到基站处理尘盒内垃圾的频率降低了,或者,用户主动清理尘盒内垃圾的频率降低了,因而可以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同时提高了清洁机器人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申请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架,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支撑架设有相邻设置的零部件安装区和容腔,所述容腔用于安装尘盒;
所述零部件安装区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零部件,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沿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堆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有架空层,所述架空层将所述零部件安装区分隔成所述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层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所安装的所述零部件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柱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环,并连接第一锁紧件,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环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层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所安装的所述零部件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柱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环,并连接第二锁紧件,以将所述第二连接环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开口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构造形成所述架空层,所述凹槽构造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架空层背离所述凹槽的一侧构造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部件安装区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架设有沿所述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的中心线,两个所述零部件安装区沿所述中心线对称设于所述容腔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设有圆角边缘部,所述圆角边缘部邻设于所述零部件安装区,且与所述架空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设有直角边缘部,所述直角边缘部位于所述容腔远离所述零部件安装区的一侧。
9.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尘盒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架;
所述尘盒安装于所述容腔内。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器人;
所述基站用于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
CN202322140167.5U 2023-08-09 2023-08-09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20442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0167.5U CN220442609U (zh) 2023-08-09 2023-08-09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0167.5U CN220442609U (zh) 2023-08-09 2023-08-09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2609U true CN220442609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6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0167.5U Active CN220442609U (zh) 2023-08-09 2023-08-09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2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7731B1 (ko) 청소기
JP6166047B2 (ja) 自走式電子機器
CA2246883A1 (en) Standardized furniture unit and bracket therefor
US11134816B2 (en) Dust collector
TW201834602A (zh) 清掃機器人
CN220442609U (zh) 支撑架、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设备
CN209813897U (zh) 蓄电池固定安装装置及动力系统
CN112641387A (zh) 扫地机器人
CN215227226U (zh) 扫地机器人
KR20180079069A (ko) 청소기
CN210592286U (zh) 一种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
US11419471B2 (en) Cleaner
CN216876159U (zh) 电池组件、集尘器和清洁装置
CN112656313A (zh) 感应模组和扫地机器人
CN209887495U (zh) 显示屏前维护工具
CN210338167U (zh) 平衡车用踏板及平衡车
CN108021855B (zh) 中控开关组件和车辆
CN208607579U (zh) 一种计算机预装组件
CN214856386U (zh) 感应模组和扫地机器人
CN214856385U (zh) 扫地机器人
CN220557935U (zh)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CN218186609U (zh) 分体式扫地机器人
CN215016710U (zh) 一种便携式手持吸尘器
CN218101470U (zh) 储能系统盖板及具有其的储能系统
CN214632033U (zh) 充电座及设有其的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