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0772U - 可视监控门铃 - Google Patents

可视监控门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0772U
CN220440772U CN202322065399.9U CN202322065399U CN220440772U CN 220440772 U CN220440772 U CN 220440772U CN 202322065399 U CN202322065399 U CN 202322065399U CN 220440772 U CN220440772 U CN 220440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upplementing
camera
main body
doorb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53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业文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53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0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0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0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视监控门铃,包括设有红外感测装置的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摄像装置、补光装置和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补光装置包括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分别设置在主体的顶面和底面,处理装置被配置为能控制摄像装置、第一补光灯和/或第二补光灯开启或关闭;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能控制第一补光灯和/或第二补光灯的亮度;本申请的可视监控门铃,通过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的相互配合,使门铃具有上下补光的效果,巧妙地平衡了成像和灯光刺眼不友好的问题,且可根据人员与门铃间的距离调节灯光亮度,达到能进行彩色成像的目的,并使电量能进行合理分配,节省功耗。

Description

可视监控门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可视监控门铃。
背景技术
可视监控门铃因其能对用户门口的情况进行拍摄,以使用户更好地掌握门外的情况,被广泛应用到小区住宅。
由于夜晚无足够的自然光,彩像摄像头会因光线不足的原因导致拍摄效果模糊,因此传统的可视监控门铃多使用红外光成像。但红外光成像后呈现的画面为黑白画面,体验不友好。且目前的可视监控门铃多使用固定的补光亮度输出,导致近距离目标亮度过曝,而远距离目标亮度较低,致使用电量无法合理分配,使电池续航时间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拍摄画面体验不友好以及电量无法合理分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视监控门铃。
一种可视监控门铃,包括:
主体,设有红外感测装置;
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被配置为对监控范围进行拍摄;
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被配置为对监控范围进行拍摄以获取监控画面信息,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不同侧面上;
补光装置,包括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顶面和底面;
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红外感测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补光装置电连接;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红外感测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监控画面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或所述第二补光灯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雷达检测装置,所述雷达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被配置为在侦测范围内进行测距,所述处理装置还与所述雷达检测装置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雷达检测装置发送的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或所述第二补光灯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光敏传感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光敏传感装置电连接,所述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光敏传感装置发送的第三信号,并能在同时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控制键,所述第一补光灯与所述控制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连接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一侧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倾斜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侧面和底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补光灯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补光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头为全彩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为全彩摄像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处理装置、所述红外感测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补光装置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电源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连接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所述连接器,所述电源装置的底部上设有电池触点,所述电池触点能在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后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底面上设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设有所述连接器,所述电源装置的顶部上设有电池触点,所述电池触点能在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后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上述可视监控门铃,通过红外感测装置监测门前运动,并在人员行进到指定距离后可相应开启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通过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的相互配合,使门铃具有上下补光的效果,巧妙地平衡了成像和灯光刺眼不友好的问题,在保证画面成像的同时,也保证灯光对于人眼的感观友好度;此外,还可根据人员与门铃间的距离调节灯光亮度,使人员在远距离时光线能被调节得较暗不刺眼,人员行进到近距离时光线能被调节得较亮使拍摄清晰,达到能进行彩色成像的目的,并使电量能进行合理分配,节省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可视监控门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可视监控门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可视监控门铃的光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可视监控门铃在另一视角下的光线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可视监控门铃在第一补光灯未开启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可视监控门铃在第一补光灯未开启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可视监控门铃在第一补光灯开启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与电源装置间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主体与电源装置间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体;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倾斜面;14、平面;15、入口;
2、红外感测装置;
3、雷达检测装置;
4、摄像装置; 41、第一摄像头; 42、第二摄像头;
5、补光装置; 51、第一补光灯; 52、第二补光灯;
6、光敏传感装置;
7、控制键;
8、电源装置;81、上扣槽;82、下扣槽;83、电池触点;
9、安装槽;91、连接器;92、上扣位;93、下扣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视监控门铃,包括主体1、红外感测装置2、摄像装置4、补光装置5和处理装置。红外感测装置2、摄像装置4、补光装置5和处理装置均设置在主体1上,且处理装置与红外感测装置2、摄像装置4和补光装置5电连接。
具体设置时,主体1具有顶面、底面和连接顶面和底面的第一侧面11。摄像装置4设置在第一侧面11上,用于对监控范围进行拍摄。
参阅图2-图4,补光装置5包括第一补光灯51和第二补光灯52,第一补光灯51和第二补光灯52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顶面和底面。设置在主体1顶面的第一补光灯51可向上出光,并使出光角度A可覆盖0~90°,光线经墙面和漫反射后,可对近处1米内的人脸成像进行补光。设置在主体1底面的第二补光灯52可向下出光,并使出光角度B可覆盖0~135°,光线经地面和漫反射后,可对远处5米内的人体成像进行补光。
参阅图1-图2,红外感测装置2设置在第一侧面11上,用于监测门前运动。当监测到有访客从远处向门口走近时,可发送第一信号给处理装置,使处理装置可根据第一信号触发摄像装置4和补光装置5的启动工作,并使第一补光灯51和/或第二补光灯52进入准备模式。
示例性的,参阅图2、图4、图5和图6,本申请的可视监控门铃在使用时,可先通过红外感测装置2监测门前是否有访客走动,待访客从远处向门口走近到设定距离后(该距离可为距离门口5M的距离),红外感测装置2给与处理装置第一信号,使处理装置触发摄像装置4进行录像,同时处理装置内置的AI算法根据录像内容判断画面是否有访客,在确认画图中的确有访客后,处理装置再启动第二补光灯52进行开启。第二补光灯52发出的光线通过地面和漫反射,可对画面进行补光,提高访客和背景的清晰度。
访客在到达门前后,处理装置可启动第一补光灯51进行开启,并控制第二补光灯52的光线进行收敛。通过第一补光灯51的辅助,可对近距离的访客人脸进行更好的补光,提高访客人脸成像的清晰度。同时收敛第二补光灯52的光线能够减少对访客身体部分的过度曝光,使人脸成像效果能更突出。
综上可知,本申请的可视监控门铃在使用时,通过红外感测装置2监测门前运动,在人员行进到指定距离后可相应开启第一补光灯51和第二补光灯52,通过第一补光灯51和第二补光灯52的相互配合,使门铃具有上下补光的效果,巧妙地平衡了成像和灯光刺眼不友好的问题,在保证画面成像的同时,也保证灯光对于人眼的感观友好度;此外,还可根据人员与门铃间的距离调节灯光亮度,使人员在远距离时光线能被调节得较暗不刺眼,人员行进到近距离时光线能被调节得较亮使拍摄清晰,达到能进行彩色成像的目的,并使电量能进行合理分配,节省功耗。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可视监控门铃还可具有迎宾功能。即,用户可根据家人的回家习惯,在处理装置内设置时间表,使补光装置5可自动切换成迎宾交互模式。使本申请的可视监控门铃不仅具有工具属性,还可具备情感交互属性。
示例性的,时间表的范围可为晚上6点至12点。当有人员在6点至12点间内向主体1靠近时,红外感测装置2触发启动摄像装置4进行录像。处理装置内置的AI算法根据录像内容判断画面是否有人员,并识别判断当前人员是否为熟人。在确认画图中的确有访客后,处理装置启动第二补光灯52进行开启。在识别判断当前人员为熟人,且人员行进到指定距离(2m以内)时,处理装置启动第一补光灯51以迎宾模式亮起(缓慢亮起或呼吸亮起,用户可自定义),同时可自动播放预录制语音(Welcome Home,用户可自定义)。
上述迎宾功能可赋予门铃设备情感交互属性,可以让用户在归家的时候迎来小小的仪式感,使用户不仅仅可以获得功能价值,也能获得情感价值。
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雷达检测装置3,雷达检测装置3设置在主体1上,并被配置为在侦测范围内进行测距,处理装置还与雷达检测装置3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接收雷达检测装置3发送的第二信号,并根据第二信号控制第一补光灯51和/或第二补光灯52的亮度。
具体地,雷达检测装置3设置在第一侧面11上,用于在侦测范围内进行测距,并实时将测距得到的第二信号发送给处理装置,使处理装置可根据第二信号控制第一补光灯51和/或第二补光灯52的亮度。
即,访客在行进过程中,雷达检测装置3会对访客与门铃间的距离进行实时检测,并实时测得的第二信号发送给处理装置,使处理装置根据具体距离调节第二补光灯52的亮度,再保证画面成像的同时,也保证第二补光灯52发出的灯光对于人眼的感观友好度,并有效节省功耗。
参阅图1-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光敏传感装置6,处理装置与光敏传感装置6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接收光敏传感装置6发送的第三信号,以根据第三信号控制补光装置5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光敏传感装置6设置在第一侧面11上,用于对外界的光信号或光辐射进行响应,并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处理装置,以使处理装置只在夜间控制补光装置5进行开启。即,使本申请的可视监控门铃可只在夜间或光线暗淡时开启第一补光灯51和第二补光灯52进行补光操作,在光线较亮的情况下不会开启第一补光灯51和第二补光灯52进行补光操作,有效节省功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控制键7,第一补光灯51与控制键7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键7。
具体地,控制键7设置在第一侧面11上,用于控制第一补光灯51进行开启。即,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当访客在到达门前后,可手动按动控制键7控制第一补光灯51进行开启,通过第一补光灯51的辅助,可对近距离的访客人脸进行更好的补光,提高访客人脸成像的清晰度。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当访客在到达门前后,处理装置可根据雷达检测装置3传递的第二信号启动第一补光灯51进行开启,通过第一补光灯51的辅助,可对近距离的访客人脸进行更好的补光,提高访客人脸成像的清晰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具有连接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一侧面11,顶面与第一侧面11垂直连接,底面与第一侧面11倾斜连接。
具体地,参阅图2-图3,可视监控门铃在安装在装配面(墙面或门面)上后,第一侧面11平行于装配面,顶面垂直于装配面,底面倾斜于装配面,且倾斜角度为50°。第一补光灯51设置在主体1的顶面上并向上出光,且由于顶面垂直于装配面,可使第一补光灯51的光线角度A可覆盖0~90°。第二补光灯52设置在主体1的底面上并向下出光,且由于底面倾斜于装配面,可使第一补光灯51的光线角度B可覆盖0~135°。
参阅图1-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摄像装置4包括第一摄像头41和第二摄像头42,主体1具有连接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一侧面11,第一摄像头41和第二摄像头42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第一侧面11和底面上。设置在主体1的第一侧面11上的第一摄像头41,可对访客的上半身进行拍摄,设置在主体1的底面上的第二摄像头42,可对访客的下半身进行拍摄。通过使第一摄像头41和第二摄像头42进行相互配合,可有效提高拍摄效果,减少拍摄死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补光灯52至少设有两个,第二摄像头42设置在两个第二补光灯52之间。具体地,第二摄像头42和两个第二补光灯52均设置在主体1的底面上,且第二摄像头42位于两个第二补光灯52之间,以使两个第二补光灯52发出的光线能以第二摄像头42为中心均匀分布,保证第二摄像头42不会影响第二补光灯52的补光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41为全彩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42为全彩摄像头。具体地,第一摄像头41和第二摄像头42均采用全彩摄像头,以呈现彩色清晰的图像监控效果,便于用户了解来访信息,提高使用的安心程度。
此外,由于本申请的可视监控门铃通过其第一补光灯51和第二补光灯52的相互配合,使门铃具有上下补光的效果,因此可有效保证画面成像的清晰度,进而解决了现有门铃因光线不足的原因不选用彩像摄像头进行拍摄的问题。
参阅图1、图8和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电源装置8,电源装置8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主体1上,并与处理装置、红外感测装置2、光敏传感装置6、摄像装置4、雷达检测装置3和补光装置5电连接。
具体地,主体1上设有与处理装置、红外感测装置2、光敏传感装置6、摄像装置4、雷达检测装置3和补光装置5电连接的连接器91,电源装置8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主体1上,并与连接器91电连接。其中,连接器91可为顶针、触点或弹片中的一种。
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具有连接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二侧面12,第二侧面12上开设有安装槽9,连接器91设置在安装槽9内,电源装置8的底部上设有电池触点,电池触点能在电源装置8设于安装槽9内后与连接器91电连接。
具体地,第二侧面12与第一侧面11相背离,安装槽9开口在第二侧面12上,并沿靠近第一侧面11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安装槽9内设有与处理装置、红外感测装置2、光敏传感装置6、摄像装置4、雷达检测装置3和补光装置5电连接的连接器91,电源装置8卡配连接在安装槽9内,且其电池触点与连接器91接触电连。
更具体地,安装槽9的顶面上设有上扣位92,电源装置8的顶部设有与上扣位92相匹配的上扣槽81。安装槽9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设有下扣位93,电源装置8相背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与下扣位93相匹配的下扣槽82。当电源装置8卡配连接在安装槽9内时,电源装置8容纳于安装槽9的内部,上扣位92和下扣位93分别位于上扣槽81和下扣槽82内。
值得一提的是,上扣位92与安装槽9固定连接,下扣位93与安装槽9弹性连接,以便电源装置8进行拆装。电源装置8在安装时,可先将其进行倾斜,并使电源装置8的顶部顶在安装槽9的顶面上,使上扣位92插入上扣槽81内。之后转动电源装置8,使电源装置8的底部靠近安装槽9,直至两个下扣位93分别卡入两个下扣槽82内,完成固定。
参阅图1和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的底面上设有安装通道,连接器设置在安装通道内,电源装置8的顶部上设有电池触点83,电池触点83能在电源装置8设于安装通道内后与连接器电连接。
具体地,主体1的底面包括倾斜面13和平面14,第二摄像头42和两个第二补光灯52均设置在倾斜面13上,安装通道开设在平面14上。安装通道内设有与处理装置、红外感测装置2、光敏传感装置6、摄像装置4、雷达检测装置3和补光装置5电连接的连接器,电源装置8容纳于安装通道内,且其电池触点83与连接器接触电连。平面14上还设有滑动连接于或转动连接于或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的电池盖,电池盖能覆盖在安装通道的入口15处,并与电源装置8的底部接触,以使电池盖可阻挡电源装置8的下坠趋势,使电源装置8可稳定置于安装通道内。
具体使用时,可先移动电池盖使其从安装通道的入口15处离开,之后将电源装置8的顶部置于安装通道的入口15处,并将电源装置8推入安装通道的内部,然后移动电池盖使其覆盖安装通道的入口15,并与电源装置8的底部接触,完成对电源装置8的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设有红外感测装置;
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被配置为对监控范围进行拍摄以获取监控画面信息,所述摄像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不同侧面上;
补光装置,包括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顶面和底面;
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红外感测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补光装置电连接;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红外感测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监控画面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或所述第二补光灯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雷达检测装置,所述雷达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被配置为在侦测范围内进行测距,所述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雷达检测装置发送的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或所述第二补光灯的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光敏传感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光敏传感装置电连接,所述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光敏传感装置发送的第三信号,并能在同时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控制键,所述第一补光灯与所述控制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连接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一侧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倾斜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侧面和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光灯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补光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为全彩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为全彩摄像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监控门铃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处理装置、所述红外感测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补光装置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电源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连接其顶面和底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源装置的底部上设有电池触点,所述电池触点能在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后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视监控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底面上设有安装通道,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电源装置的顶部上设有电池触点,所述电池触点能在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后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CN202322065399.9U 2023-08-02 2023-08-02 可视监控门铃 Active CN220440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5399.9U CN220440772U (zh) 2023-08-02 2023-08-02 可视监控门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5399.9U CN220440772U (zh) 2023-08-02 2023-08-02 可视监控门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0772U true CN220440772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5399.9U Active CN220440772U (zh) 2023-08-02 2023-08-02 可视监控门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0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77782A1 (en) 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for audio/video record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9389719A (zh) 一种小区单元门门禁系统及开门方法
CN105974490B (zh) 传感器控制装置、传感器系统以及负载控制系统
CN101010943A (zh) 图像捕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004003A (ja) 顔照合装置
JP2007086545A (ja) 情報提示システム
JP2003016434A (ja) 個体認証装置
CN105850061B (zh) 通信方法
JP2002208493A (ja) 照明制御装置
US20140368649A1 (en)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Controlled Illumination Device
CN110266394B (zh) 调节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214401A1 (zh) 访客识别方法和装置、以及门禁系统
US10699442B2 (en) Articulated arm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having a color laser line probe
CN110072044B (zh) 深度相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20440772U (zh) 可视监控门铃
US20100060733A1 (en) Remote surveillance system
KR101295959B1 (ko) 실내 천장 영상을 이용한 이동 로봇 위치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TWM555538U (zh) 照明監視設備
CN113495422A (zh) 投影控制方法、装置、投影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196895A1 (zh) 用影像辨识系统控制的照明装置
CN209897195U (zh) 一种便携式隐藏摄像头的检测装置
CN209913938U (zh) 基于光学成像的摄像头探测锁定系统
CN105612566B (zh) 烟雾识别设备以及用于探测至少一个烟雾探测特征的方法
US20060193501A1 (en) Apparatus for photographing iris pattern
CN1753459B (zh) 对象拍摄条件判定装置、图像质量调节装置和图像拍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